《论语-八佾第三》15 子入太庙,每事问

作者&投稿:闵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Day55本章为《论语》:八佾篇

【原文】

3.15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②?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①太庙:开国的君主叫太祖,太祖的庙叫太庙。这里指周公的庙,周公是鲁国最先受封的君主。

②鄹(zōu):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孔子的父亲做过鄹大夫,所以这里称为鄹人。

【翻译】

孔子进入太庙,每遇到一件事都细细地询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大夫的儿子懂得礼仪呀?他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要问人。”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正是礼嘛。”

【心得】

孔子进入太庙,每遇到一件事都细细地询问。这就是礼的表现。这可以看出孔子谦虚而且谨慎。每个太庙可能有自己不同的规则,去到人家的太庙中,就要不懂就问,这样不会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而犯错误。很多人,做错事情以后,都会说‘我以为……’为借口。做人,就要谦卑一点,不要太自己为是。为什么要入乡随俗,也是这个道理。到了别的地方,就遵循别人的规矩,不要总拿自己的那套去形式,不是自己永远是对的,世界也不是只有自己的那套标准的。


论语前六则原文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四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五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请翻译论语八佾第三要写出每句的原文还有每句的解释最后是每句的译文...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白话解: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有什么意义?有何用处?人如果没有仁心,制作音乐有什么意义?要怎么运用?」※ 礼、乐不分家。2.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白话解:林放问礼...

《论语·八佾第三》:“中土难生”的第二解
《论语·八佾第三》:“中土难生”的第二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佛家讲三难得,一是人身难得,二是中土难生,三是佛法难闻。实际上,这三难得就是一个比喻,说的是一回事儿。天生万物,一旦了然了修行与精进的...

《论语-八佾第三》24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释】①仪:地名。封人:镇守边疆的小官。请见:请求会见孔子。②从者:随从之人。见之:让他被接见。③二三子:你们这些人。患:忧愁,担心。丧(sàng)、失掉官位。④木铎:以木为舌的铜铃,古代用以宣布政教法令。【翻译】仪地的一个小官请求会见孔子,说:“凡是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没有不...

《论语别裁》八佾第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我是徐君宝,这是我的第607篇日记(2021年1月2日)。世界上的宗教家,都认为性是罪恶的。中国文化中,过去的思想——万恶淫为首;西方的基督教思想,亚当和夏娃不吃那个苹果,一点事都没有,上了魔鬼的当,去吃了苹果,他们也认为性是罪恶的。西方与东方的宗教家都认为性是罪恶,哲学家则逃避这个...

论语·八佾篇第三3.11-3.15(2020-06-23)
3·11 或问禘之说(1),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2)乎!”指其掌。【注释】(1)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2)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

论语全文
八佾第三『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5』子曰:「夷狄之有君,...

论语八佾第三帮忙翻译一下啊。谢谢了。
论语八佾第三帮忙翻译一下啊。谢谢了。 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 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

孔子“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怎么理解这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出自:中国儒家经典、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论语八佾第三》。这句话说明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

论语八佾第三——第十章
(2)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3)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译文】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评析】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这里,他对行禘礼的...

桦南县15957106264: 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意思 -
柏辰润祺:[答案] 解 释 指凡遇到不懂的事,都问别人,向别人请教.后指遇事多做调查研究. 出 处 《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典 故 孔子,名丘,出生于邹县(今山东曲阜东南10里西邹集).他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县官,所以他被称为“邹人之子”. 孔子...

桦南县15957106264: 请告诉我五条论语?谢谢了
柏辰润祺: 论语 八佾篇第三 共二十六章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

桦南县15957106264: 论语翻译(51)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
柏辰润祺: 原文】 子入太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译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评析】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桦南县15957106264: 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写孔子的故乡 -
柏辰润祺: 《论语.八佾》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从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孔子的家乡或者说故乡,是“鄹”这个地方,鄹是古代的一个诸侯国,一般认为在现在的山东曲阜.

桦南县15957106264: 论语 怀念先人的语句 -
柏辰润祺: 《论语》中关于怀念先人的内容不止一次出现,譬如《八佾》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祭祀是追思先人的一种重要活动,祭祀活动的态度反映出对待先人的态度.上述这些内容都是反映孔子对于祭祀活动的认真态度,而对待祭祀活动是否认真,反映的是对先人是否真的怀有敬意.

桦南县15957106264: “每事问”出自哪部著作呢?
柏辰润祺: “每事问”见《论语•八佾》. 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 《论语•八俏》载子入太庙,〜.”孔子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桦南县15957106264: 八佾的全文是什么出自《论语》
柏辰润祺: 论语·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 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桦南县15957106264: 《论语》中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
柏辰润祺: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问.有人说:“谁说这个人懂得礼仪 呀?他到了太庙后,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了,说:“这就是礼呀!”

桦南县15957106264: 《论语》里的一句话 -
柏辰润祺: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桦南县15957106264: 论语里到了周公庙孔子每件事情都问才叫有礼 -
柏辰润祺: 《论语》对此有两处记载,一处在《八佾》篇中,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另一处在《乡党》篇中,因为这篇是记载孔子行为活动和习惯的专篇,所以省去了“子”这个主语,直接说“入太庙,每事问”.进入太庙是进行祭祀活动.虽然祭祀活动的规定程序是相同的,但每次活动的计划是不同的.参与祭祀活动的人员向活动组织者询问了解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活动细节,不只是出于礼貌,更不是装着不懂而请教别人的样子来表现自己的谦逊,而是恭敬和认真的表现.所以孔子才回答“是礼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