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逐字翻译

作者&投稿:沃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屈原列传逐字翻译如下:

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

原文: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原文: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译文: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原文: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译文: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

原文: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译文: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把草稿强取为己有,屈原不赞同。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

原文: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译文: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原文: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原文:“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译文:“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原文: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译文: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

原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

原文:《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译文:《诗经》中的国风,写男女恋情而不过度,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接愤怒。

原文: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译文: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

原文: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译文: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

原文: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原文: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译文: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

原文: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译文: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

原文: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译文: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

原文: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译文: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

原文: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译文: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

原文: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译文: 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

原文: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译文: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

原文: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译文: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

原文: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译文: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

原文: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译文: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

原文: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译文: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

原文: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译文: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

原文: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

译文: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

原文: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译文: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原文: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译文: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

原文: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译文: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

原文: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译文: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

原文: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译文: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

原文: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译文: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原文: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原文: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译文: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

原文: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译文: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原文: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原文: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译文: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

原文: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原文: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译文: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

原文: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译文:屈原死了以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爱好文学,由于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

原文: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原文: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译文: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

原文: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译文: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原文: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译文: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

原文: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译文: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

原文: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译文: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

原文: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译文: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伯夷列传原文及翻译(古文翻译器扫一扫)
1、《伯夷列传》注释和翻译如下:世上记事的书籍虽然很多,但学者们仍然以“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经典为征信的凭据。《诗经》、《尚书》虽有缺损,但是记载虞、夏两代的文字都是可以见到的。尧将退位,让给虞舜,还有舜让位给禹的时候,都是由四方诸侯长...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

傅永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译文:傅永,字修期,...

宋史辛弃疾列传原文及翻译
翻译: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

宋史岳飞列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岳飞列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

课标卷文言文译出大意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

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1、原文。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

文言文《明史.列传第九十一》第二段的翻译 解析 知识点
《明史.列传第九十一》第二段原文:迁湖广佥事,归宗藩侵地于民。施州夷民相仇杀者,有司以叛告。岳擒治其魁,余悉纵遣。荆、岳饥,劝富民出粟,驰河泊禁。属县输粮远卫,率二石致一石。岳以其直给卫,而留粟备振,民乃获济。译文:郑岳迁任湖广佥事官职,归还严宗藩侵占的民地。施州有...

晋书·列传五十四 的翻译
将军之大义, 实感朕心,现在恢复将军原职, 安抚所部, 解甲休兵, 则内外安宁, 所以派太常殷茂宣读诏书以安将军之心。”殷仲堪等人皆遵从诏令, 各率所部返回州郡。不久, 桓玄将讨伐杨亻全期, 先通告殷仲堪说:“ 今日即将进入沔水剿除杨亻全期, 已屯兵于长江口,如果足下与我无二心, 可杀死杨广; 如果不...

田单列传原文及翻译
译文: 田单这人,齐王田氏宗室的远房亲属(齐原为姜姓诸侯国,战国初年齐相田和正式夺取政权)。闵王时代,田单为临淄(齐国都城)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不被人知晓。等到燕国使者乐毅攻败齐国,后来不久退守莒城。燕国军队迅速地长途进军(指没有遇到抵抗)平定齐国绝大部分地区,而田单逃奔安平(城邑名),让同一家族的人把...

静安区18460311663: 《屈原列传翻译,及其通假字翻译寻求屈原列传》全文翻译,以及全
革邰复方: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

静安区18460311663: 求屈原列传的一句翻译? -
革邰复方: 他的文章简约,他的言语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端正,他的文字 表达的事物细小而平凡,而包含的思想却博大精深,列举的事例虽然浅显,但表达的意思却极为深远.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端正,所以致死也不容于世.他自动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而超脱于尘世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洁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推究这种志趣,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啊! 这篇课文我学过,这是老师讲的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静安区18460311663: 屈原列传 节选的翻译 -
革邰复方: 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

静安区18460311663: 文言文求翻译,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
革邰复方:[答案] 译文: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所以忧心忡忡,写下《离骚》这样一首诗.

静安区18460311663: 文言文,求翻译.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 -
革邰复方:[答案] 屈原正道前行,用自己全部的忠诚和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处在了困难穷尽的境地.他诚信而被怀疑,忠贞而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屈原创作《离骚》正是由这种怨恨所引起的. 你的采纳是我回答的东西,谢谢!

静安区18460311663: 求一篇《屈原列传》的文言文翻译 -
革邰复方: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没有不呼父母的、痛苦,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做楚怀王的左徒,发号施令,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忠贞却被诽谤,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怀王很生气...

静安区18460311663: - _______,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
革邰复方:[答案] 答案:屈平正道直行

静安区18460311663: 屈原列传的重点注释翻译 -
革邰复方: 而齐竟怒不救楚,竟: 齐国因为发怒[竟然]导致不救楚国 争宠心而害其能,害: 有争宠的心理和行为而导致[能力]被人看轻 王甚任之,任: 很被国王[重用] 齐与楚从亲,从亲: 齐国与楚国的[政治婚姻] 短屈原于顷襄王,短: [看不起]屈原是因为政治上更倾向襄王

静安区18460311663: 屈原至于江滨行吟泽畔全文翻译 -
革邰复方: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出自《屈原列传》,全文翻译为: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他的脸色憔悴,形体与容貌如同枯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

静安区18460311663: 屈原列传第十一段翻译 -
革邰复方: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行走一面吟唱.脸色憔悴,身体和形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举世浑浊而我清白,众人都昏醉独我清醒,所以被放逐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