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第十五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吴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卫灵公第十五原文及翻译~

关于卫灵公第十五原文及翻译如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作战阵列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礼仪的事情,我曾听说过。军队的事情,我没有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的时候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病了,没有人能爬起来。子路一腔怨气地对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仍然会坚持。小人穷困的时候,就会胡作非为。”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子贡呀,你是以为我具有广博的知识而又记在心里的人吗?”子贡说:“对呀。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的思想和学问是始终如一的。”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懂得德的人很少见了。”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什么也不做,就能使天下太平的,大概只有舜能做到吧?他具体怎么做呢?他只是自己恭敬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罢了。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自己的行为怎样才能正确。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动恭敬踏实,即使是到了蒙昧落后的地方也能行得通。说话不诚实守信,行动不真诚敬慎,就是在本乡本土又怎么能行得通呢?
站着,就好像看见 ‘忠信笃敬’几个字在眼前;坐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可在车前的横木上。这样就到哪都行得通。”子张把这句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的人啊。国家政治清明,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昏暗,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昏暗,他就辞去官职归隐。”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讲却不和他讲,就会失掉一个可靠的人;不可以与他讲却和他讲了,就是失言说错话了。聪明的人既不会错失可靠的人也不会说错话。”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理想抱负的、有仁德的人,没有人为了求生而伤害仁德的,只会献出生命来成就仁德。”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工匠要想把事情做好,一定要先使干活的工具锋利。住在那个国家,你就要侍奉那些大夫中有贤德的人,与这个国家中有仁德的士人交朋友。”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颜渊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推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采用舜时的音乐。舍弃郑国的曲调,疏远光讲好话的人。郑国的音乐淫靡,光说话好的人危险。”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孔子说:“完了啊!我没有看见喜好道德像喜好美色那样的人。”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个贪恋官位的人吧。他明知柳下惠这个人贤能却不推举他做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严格要求自己少责怪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不谈正经的事情,喜欢玩弄小聪明,难有所成!”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本质,通过礼去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表达它,用诚信去成就它。这才是君子啊!”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忧自己没本事,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到死也没名。”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不与人争,合群却不因私结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会根据一个人的说话就推举他,也不会因为做人有问题而否定他说出的有价值的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一辈子奉行的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孔子说:“我对于他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果赞美过谁,那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这样的老百姓,正是夏商周三代按道义做事的原因啊。”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译文】孔子说:“我在史书上还能看到因存疑而空缺的标识,有马的人,能将马借给别人骑,这两种情况今天都没有了!”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孔子说:“所有的人都讨厌他,一定要考察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了解一下为什么。”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弘扬道义,不是道义弘扬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不改正,那才是真的错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宿不睡觉,为了思考,但没有什么收益,还不如去读书学习。”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孔子说:“君子谋求道义,不谋求衣食。为谋食耕田的人,也难免会饿肚子;为谋求道义去学习的人,就可以做官拿到俸禄。所以君子只担心道义而不担心贫穷。”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孔子说:“凭头脑得到,不用仁心守住它,虽然得到了,最终也一定会失去它。凭头脑得到,又能用仁心守住它,但不用庄重严肃的态度面对它,老百姓就不会敬重你。
凭头脑得到,用仁心守住,以庄敬的态度面对,行动如果不依据礼制,就仍没有达到最好。”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聪明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让他承受大使命。小人不可以让他承受重大任务,去可以让他做些小聪明的事情。”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对于仁的需要,就像对水和火的需要。水与火,我看见蹚水火而死的却没有看见践行仁而死的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追求仁德不必让着自己的老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译文】孔子说:“君子坚持正义之道而不必拘泥于小信。”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孔子说:“侍奉君主,要认真地对待工作然后再谈薪水。”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教育学生不要分出等次级别。”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追求和信仰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划共同的事情。”
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言辞能表示明白含义就足够了。”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译文】师冕来见孔子,到台阶前,孔子说:“这是台阶。”走到座位旁,孔子说:“这是座位”。所有的人都坐定后,孔子便告诉他:“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
师冕走后,子张问:“这就是和盲人乐师讲话的规矩吗?”孔子说:“是的,这就是帮助盲人乐师的规矩。”

卫灵公篇第十五
创作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原文】
15·1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原文】
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原文】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译文】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原文】
15·4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原文】
15·5 子曰:“无为而治(1)者,其舜也与?夫(2)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原文】
15·6 子张问行(1)。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2)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3),行乎哉?立则见其参(4)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5)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6)。
【译文】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原文】
15·7 子曰:“直哉史鱼(1)!邦有道,如矢(2);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3)而怀之。”
【译文】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原文】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原文】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原文】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原文】
15·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1),乘殷之辂(2),服周之冕(3),乐则韶舞(4)。放(5)郑声(6),远(7)侫人。郑声淫,侫人殆(8)。”【译文】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原文】
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原文】
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原文】
15·14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1)者与!知柳下惠(2)之贤而不与立也。”【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原文】
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原文】
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1),如之何’者,吾末(2)如之何也已矣。”【译文】
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原文】
15·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译文】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原文】
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原文】
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原文】
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1)而名不称焉。”【译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原文】
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原文】
15·22 子曰:“君子矜(1)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原文】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原文】
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原文】
15·25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译文】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原文】
15·26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1)也,有马者借人乘之(2),今亡矣夫。”【译文】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原文】
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原文】
15·28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译文】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原文】
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译文】
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原文】
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原文】
15·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原文】
15·3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原文】
15·33 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2)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译文】
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原文】
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1)而可大受(2)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原文】
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译文】
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原文】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原文】
15·37 子曰:“君子贞(1)而不谅(2)。”【译文】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原文】
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1)。”【译文】
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原文】
15·39 子曰:“有教无类。”【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原文】
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原文】
15·41 子曰:“辞达而已矣。”【译文】
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原文】
15·42 “师冕(1)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2)师之道也。”【译文】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关于卫灵公第十五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作战阵列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礼仪的事情,我曾听说过。军队的事情,我没有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原文】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的时候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病了,没有人能爬起来。子路一腔怨气地对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仍然会坚持。小人穷困的时候,就会胡作非为。”

【原文】15.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子贡呀,你是以为我具有广博的知识而又记在心里的人吗?”子贡说:“对呀。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的思想和学问是始终如一的。”

【原文】15.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懂得德的人很少见了。”

【原文】15.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什么也不做,就能使天下太平的,大概只有舜能做到吧?他具体怎么做呢?他只是自己恭敬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罢了。

【原文】15.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自己的行为怎样才能正确。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动恭敬踏实,即使是到了蒙昧落后的地方也能行得通。说话不诚实守信,行动不真诚敬慎,就是在本乡本土又怎么能行得通呢?站着,就好像看见 ‘忠信笃敬’几个字在眼前;坐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可在车前的横木上。这样就到哪都行得通。”子张把这句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原文】15.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译文】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的人啊。国家政治清明,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昏暗,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昏暗,他就辞去官职归隐。”

【原文】1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讲却不和他讲,就会失掉一个可靠的人;不可以与他讲却和他讲了,就是失言说错话了。聪明的人既不会错失可靠的人也不会说错话。”

【原文】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理想抱负的、有仁德的人,没有人为了求生而伤害仁德的,只会献出生命来成就仁德。”

【解读】仁是孔子的终极关怀所在。没有对仁德的信仰和追求,是难以做到杀身成仁的。在儒家看来,仁比生命更重要,所以才宁愿杀身成仁。

【原文】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工匠要想把事情做好,一定要先使干活的工具锋利。住在那个国家,你就要侍奉那些大夫中有贤德的人,与这个国家中有仁德的士人交朋友。”




论语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二 有子曰:“其为人...

《论语》第十五篇卫灵公中“子路愠见”中的“见”应该如何读?_百度...
应为xian 见在古时通现 如 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此时 应为怒现于颜之意 楼上解释似为不妥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原文及翻译
这篇文章表达了古代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价值。虽然妇女在古代社会中地位较低,但是一些有爱心的人们会珍视妇女,并给予她们尊重和关爱。同时,这篇文章也表达了对妇女美丽和魅力的赞扬,认为妇女应该被珍视和赞美。原文: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及其妾也,常以诸侯之珍,饰之以玉瑰之属,以羔裘之服,以...

晋灵公不君
【原文】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

悬牛首卖马肉原文及翻译
悬牛首卖马肉原文为: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

未知生焉知死句翻译成现代文
“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就是: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未知生,焉知死?”原话见于《论语 先进第十一》: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对话体现...

《先秦散文·国语·灵公使鉏麑杀赵宣子》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国语·灵公使鉏麑杀赵宣子》原文鉴赏 灵公虐①,赵宣子骤谏②,公患之,使钮麑贼之③。晨往,则寝门辟矣,盛服将朝,早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赵孟敬哉!夫不忘恭敬,社稷之镇也。贼国之镇不忠,受命而废之不信,享一名于此,不如死。”触庭之槐而死。灵公将杀赵盾,不克...

论语里的名言
【原文】 知其不可而为之.-<宪问>第十四第三十八节 【译文】 当时有一些人对孔子的看法是,认为他是一个明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原文】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第十五 第三十四节 【译文】 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译文
译文: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出处:春秋 孔子 《论语·卫灵公》原文: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论语卫灵公翻译及原文
《论语卫灵公》翻译及原文如下:作者:佚名。出处:论语。创作时间:战国前期。1、原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

张北县15586345595: 在绝陈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故穷,小人穷斯滥矣.”谢谢好心人翻译下~!! -
祖和心达:[答案] 卫灵公第十五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②穷,小人穷斯滥矣③.” 【注释】 ①兴:起.②固:固守,安宁.③穷斯滥矣: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译文】 孔子在...

张北县15586345595: “君子义以为质”是什么意思? -
祖和心达:[答案] 此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十五》 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 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 这就是君子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

张北县15586345595: “君子亦有穷乎?”《论语*卫灵公》.请解释“穷”的意义,并说明依据. -
祖和心达:[答案] 这里说孔子“在陈绝粮”,固然指的是经 济穷困,但我们理解这段文字却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穷困方面,举 凡人生挫折,事业坎坷,人到了穷途末路,都可以理解为“穷”的 范围.卫灵公第十五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

张北县15586345595: 论语卫灵公篇有哪些话
祖和心达: 论语 卫灵公篇第十五 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张北县15586345595: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中“予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注释大概说的是孔子能记住知识的原因是因为他能用一个根本的东西贯串起来,请问,这个“东西... -
祖和心达:[答案] 【原文】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

张北县15586345595: 翻译一句话 急 !!!!
祖和心达: 原文是: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第十五) 翻译为: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张北县15586345595: 四书中关于君子的话 -
祖和心达:[答案]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以下是这四本著作中关于君子的句子: 1,《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 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第十五2)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第十五21)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张北县15586345595: 卫灵公 翻译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
祖和心达: 君子谋求好的方法而不谋求食物,种地的人常常挨饿,做学问的人有钱,君子担心的是方法对不对,不担心是否贫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