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蜀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真的是种政治智慧吗?

作者&投稿:巧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的刘禅真的那么无用吗?~

在《三国演义》中,将刘禅描写的极为不堪,甚至是略有贬意,后世更是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有一个成语形容他,那就是乐不思蜀。难道刘禅真的是这样软弱无能,不堪大用吗?

其实,历史上的刘禅可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可以从两件事看出一点端倪。据陈寿所著《三国志》记载,刘备遗诏中明确地写道,“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过于所望,甚大增修,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这句话说的就是诸葛亮夸刘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才堪大用,皇位可以放心传给刘禅,这也就是说,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备基本都十分相信刘禅的才华。

再来说说乐不思蜀,来自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司马昭其人虽然没有其父的智慧,但是却是一个手段凶狠的人。试问,刘禅如果不装作昏庸蠢笨的样子,又怎么保全蜀国?一旦被司马昭认为刘禅是伪装的软弱蠢笨,他会不会对蜀国直接开火?若是开火,此时,内忧外患的蜀国又怎么能赢过强大的魏国?
所以,刘禅只能装作蠢笨,告诉司马昭:“此间乐,不知蜀也”。
刘禅不是不爱自己的国家,只是他清楚地知道,蜀国这样的状态是无法战胜魏国的。既然失败已成定局,又何苦做无谓的牺牲?又何苦让蜀国的百姓为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付出血的代价?
若不能装聋作哑,何以能安身立命?蜀国亡败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
刘禅绝对不是一个昏庸无能,蠢笨如猪的帝王。而是一个大智若愚,看得清实事,放得下个人荣辱的有道之君。毕竟,我们都知道,皇帝这个位子,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刘禅一样看的开,放得下的。

刘禅在历史中一直被认为是最懦弱无能的帝王,因为他还有一个好笑的典故,乐不思蜀。为了贪图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可以说是最心大的一位帝王。可是我觉得他不是傻,从他在诸葛亮时候还能称帝几十年就可以看出。尽管不傻,但是他却没有带领蜀汉走下去,其原因是他没有经历要成为一个帝王所要走的路,他没有把他老爹辛苦打下的江山放在心上。也可以说他没有这是他自己家业的概念。
孙权雄心抱负
相比刘禅的无忧无虑,东汉三大集团的后代孙权就要苦命的多。在他九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哥哥打下的江山还没稳定就去世了。留下只有十八岁的孙权继承家业,因为年纪尚幼,手下的人经常有不听指挥,蠢蠢欲动的念头。就拿孙权跟黄祖交战了三次,双方打了六年之久,这期间是孙权成长最快的时间。而且在江东不是孙权独大,还有顾虑其他家族的感受,可以说步履维艰。
曹家太子之争
曹操建立的魏国政权,成为三足鼎立中强有力的一方。曹操家的太子夺位虽然不像宫斗剧中那么尔虞我诈,凶险玄乎。但是也是异常残忍的,而曹丕可以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想必也是经历非比寻常的处境。而且根据曹丕的说法,他经历过宛城大劫。我们来看刘禅阿斗,在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刘备去世。后来又有诸葛亮的尽心辅佐,可以说没什么烦心事。虽然经历过长坂坡事件,毕竟那个时候还小,也不太记事。
没有治国的概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禅的一生大多属于没心没沛的阶段。虽然偶尔有小磕小绊,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有经历过宫斗,也没有兄弟厮杀。所以才会显得更加不放在心上。

刘备是历史上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刘禅,刘备之子,却没有太多的聪明才智,无论诸葛亮如何帮助他,始终没有做出大的成就,所以历史上戏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在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之后随着诸葛亮等贤臣去世,蜀国逐渐衰败,此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

之后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不断笼络人心,他用魏元帝的名义,封刘禅为安乐公,刘禅的子孙以及原来蜀汉的大臣统统都被封了侯。此后刘禅等人在魏国一直生活地很不错,刘禅也一直韬光养晦。而这也源于刘禅的“乐不思蜀”。这是一种政治智慧吗?

“乐不思蜀”这个事情发生时刘禅五十八九岁的时候。而“乐不思蜀”的主角是刘禅和司马昭。一次,司马昭邀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酒宴,酒宴上歌舞升平,十分热闹,然而蜀汉大臣看了以后却想到了亡国的痛苦,不禁流下了眼泪,而唯独刘禅看看津津有味,喜笑颜开。这让司马昭很是惊讶,不禁感叹像他这样的人,诸葛亮在世也没办法帮他维持住蜀汉了。

此后又过了几天,司马昭接见刘禅,他问刘禅说是否想念蜀地。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这便是“乐不思蜀”的来源。由此司马昭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对自己是不会造成威胁的,因此就没有想杀害他。因而刘禅就是凭着“乐不思蜀”免于被杀害,也过着了韬光养晦的生活,不得不说也算大智若愚,算是种政治智慧。



邓艾偷袭阴平破诸葛瞻于绵竹兵临成都,后主刘禅竟然不做任何抵抗束手就擒,很多人认为,刘禅选择了投降,是为天下苍生计,是大智若愚之举。

是种政治智慧,刘禅装憨卖傻,不仅是养晦自保,而且还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回首历代亡国之君,有好结果的没有几个,但蜀汉后主刘禅却实现了平稳着陆。

刘禅是昏君无疑,从他在台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大智慧,司马氏不是笨蛋,正因为刘禅是草包才不杀他的。

刘禅在投降魏国后说“此间乐,不思蜀”,是刘禅的自保之道,刘禅要以乐不思蜀来麻痹司马昭,让司马昭放心。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蜀汉被曹魏灭了之后,到洛阳,当时的晋王司马昭问他,在这里住的习惯吗?他乐呵呵地说很好,比在四川好多了。他的旧臣听到后,于是教他要悲悲戚戚地说思念故土。后来司马昭再一次问他,他于是按着大臣的说话跟司马昭说,司马昭跟他说这是你的大臣...

此间乐不思蜀的下一句是什么?刘禅说乐不思蜀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禅答“此间乐,不思蜀”被嘲笑,但后面还有一句,那才是大智慧。说起蜀汉后主刘禅,人们总会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历史上的真实刘禅,果真如此吗?一种观点认为,在三国风云人物争相涌现的时代,刘禅虽不是一个智慧有为的君主,但绝不是完全懦弱无能的人,最起码拥有中等智慧,“扶不起阿斗”...

有人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而故意装傻,你怎么看?
刘禅之所以能活着,从来都不是因为那句“乐不思蜀”,也不是因为刘禅装傻,是因为司马昭并不想杀刘禅,一是因为想给东吴作个榜样,二是因为刘禅确实没有威胁,司马昭认定了刘禅是真的愚蠢,三是当时还没有弑杀亡国之君的传统。屠刀是在司马昭手上的,刘禅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而已,如果司马昭有意要...

乐不思蜀的意思和典故
是形容人沉迷于享乐而忘记了回归现实。其中,“乐”指的是沉溺于享乐和快乐的状态,“不思蜀”是指忘记了蜀地(即现实生活)。这个典故也被广泛引用,并成为描述某些人或情境的形象化说法。它提醒人们要避免沉迷于个人享乐,而是应该时刻保持思考和关注现实生活的责任与义务。二、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

历史上蜀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真的是种政治智慧吗?
之后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不断笼络人心,他用魏元帝的名义,封刘禅为安乐公,刘禅的子孙以及原来蜀汉的大臣统统都被封了侯。此后刘禅等人在魏国一直生活地很不错,刘禅也一直韬光养晦。而这也源于刘禅的“乐不思蜀”。这是一种政治智慧吗?“乐不思蜀”这个事情发生...

刘禅并非真正乐不思蜀(刘禅真的乐不思蜀吗)
可为什么刘禅最后要说自己乐不思蜀呢?难道刘禅就甘心刘备等人打下的基业毁在自己的手上么?其实刘禅并不笨,而且还为蜀国的未来想了很多,但天下局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刘禅是一个认命的人,所以最后选择了主动投降。说到蜀汉后主刘禅,很多人都觉得他是软弱无能的一位君主,在刘禅在位期间,宠信奸臣...

历史上乐不思蜀是哪位皇帝
历史上乐不思蜀的皇帝是蜀汉后主刘禅。刘禅,小名阿斗,是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统治时期,由于诸葛亮的辅佐,蜀汉一度维持了相对的稳定。然而,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国势逐渐衰微。“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源于刘禅投降曹魏后发生的一个故事。当时,魏王...

乐不思蜀这个词出自什么典故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

读了乐不思蜀,你如何看待刘禅的“乐不思蜀”?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

乐不思蜀什么意思
乐不思蜀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

旌阳区18663579162: 刘禅是不是真的乐不思蜀? -
宁袁力保: 刘禅是真的“乐不思蜀”吗?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甲级战犯被控制在洛阳,但是司马昭对他还是不放心的,就问他,“你是不是思念蜀国呀?” 刘禅回答说“NO!”.从此刘禅就被认为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受到很多人批判至今. [ 转自铁血...

旌阳区18663579162: 刘禅对司马昭说了啥?真的是乐不思蜀吗? -
宁袁力保: 此间乐,不思蜀. 一种是说刘禅真的毫无城府,素无大志,不思念故国,是一个昏庸之主. 另一种说法是说这是刘禅自污保命的说法,怕司马昭疑心自己,通过自污来说明自己对司马昭构不成威胁. 但是无论是哪种,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求证,不能人云亦云.

旌阳区18663579162: 刘禅真的乐不思蜀吗?
宁袁力保: 动物临死前尚且知道反噬,何况人乎?(蜀汉政权就算再强,刘禅就算有经天纬地之才,被强大的魏国吞并也是早晚的事).上面那位仁兄的话是不是太离谱了呢?试问那些蜀国将领随他老爹出生入死几十年只是为了让他甘做太平犬吗?他能这么做,不正是烂泥扶不上墙,本性难移.被灭国的又何止他一个?越王勾践能东山再起难道是“此间乐,不思蜀.”吗?想想姜维的北伐闹剧就知道他是多么可笑之人了.

旌阳区18663579162: 蜀国后主刘禅真的乐不思蜀吗 -
宁袁力保: 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旌阳区18663579162: 刘禅对司马昭说了啥?真的是乐不思蜀吗? -
宁袁力保: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

旌阳区18663579162: 对后蜀刘禅的评价扶不起的阿斗正确吗?他乐不思蜀是假装还是真的? -
宁袁力保: 不是,这不正确,首先蜀国的灭亡在于内乱,这关键是士族力量根本不支持蜀汉政权,而刘禅也并非昏君,只见识才能被诸葛亮肯定,只是处于雄主能臣并立的时代,他自然显得昏庸,最后成为亡国之君,自然只能认命,乐不思蜀是假装的,如不如此,连性命也难以保存.

旌阳区18663579162: 关于蜀国后主刘禅的一个问题后主刘禅“乐不思蜀”是不是韬晦之计呀?
宁袁力保: 上面的都不对,刘禅此计乃是明哲保身,刘禅并不是昏君,更不是什么败家子,其中... 孔明死前,托政事于蒋琬、费禕等人,后主一一照行不二,毫无疑心. 蜀汉能得享三...

旌阳区18663579162: 历史上三国时蜀后主刘禅真的很无能吗? -
宁袁力保: 我想不是的,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在蜀国事无巨细都是诸葛亮一人包办的,作为一个皇帝他可以说几乎是没什么事做的,后人说他昏庸无能,试问你根本不给他自己做的机会他怎么成长?皇帝不是什么就会治国的.而且从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丞相这个职位,把权利分散到几个大臣上避免有人专权就说明了其实他是有智慧的,可惜短少了经验啊

旌阳区18663579162: 历史上的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 -
宁袁力保: 注意当时是汉风凛凛!民族自尊心最强的时候!别把后来和现在的思想强加到古人身上!别说你刘阿斗了,连阴毒的孙皓都活的好好的善终了!一个亡国之君而已在人家开国之君是个渣渣!刘禅善终不是装傻的问题是那时候不实行小气巴拉的赶尽杀绝

旌阳区18663579162: 你觉得刘禅是真的乐不思蜀,还是想保全自己呢? -
宁袁力保: 刘禅是看到蜀国大势已去,败局已定,为了保全自己和蜀国的百姓,无奈投降曹魏,最后善终,这也是明智之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