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而故意装傻,你怎么看?

作者&投稿:申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刘禅“傻”似乎有点过,准确的说,刘禅不是“傻”,而是“蠢”,“傻”是说刘禅智商有问题,智力低能,而“蠢”则是说刘禅愚蠢,笨拙,两者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刘禅就是一智商一般的普通人,即不聪明,也不傻,只是有些愚蠢崦已,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与一个普通人的表现没啥两样,既没有管理国家的才能,也没有识人用人的本事,蜀汉政权能够因为一次战争就被灭亡 ,刘禅功不可没。

刘禅生于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在赤壁之战的当年,他的父亲刘备被曹操五千虎豹骑追得满荆州跑,要不是赵云保护,刘禅恐怕早已被曹军俘虏,而他的两个姐姐就是在那一场战争中被俘虏,刘禅显然是个幸运儿。

刘禅作为刘备亲生的长子,被刘备视为接班人来培养,13岁时被立为王太子,15岁被立为皇太子,17岁就成为年轻的蜀汉政权年轻的皇帝,虽然身为皇帝,但事无巨细,全部取决于诸葛亮,即使是刘禅成年以后依然是如此。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先后提拔蒋琬和费祎执政,如果刘禅有能力执政,也有兴趣执政,他应该在诸葛亮去世后收回权力,可是他没有,执政的仍然是蒋琬和费祎,到了晚期,等到诸葛亮的政治遗产用完之后,蜀汉朝堂开始小人得志。

宦官黄皓是谁用的?刘禅用的,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掌权的宦官居然出现在蜀汉,刘禅除了“前事忘记后事之师”外,实在想不明白刘禅还有什么本事?魏国在发动灭蜀之战前,执掌蜀汉朝廷的黄皓居然靠巫术来占卜真假和吉凶,这个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都成了这个样子,灭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发生于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因为邓艾的奇兵突袭,因为刘禅的昏庸无能,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在蜀汉将士大呼”臣等欲拼死一战,奈何陛下先降“的悲壮下投降了,在汉乐二城未失,蜀汉主力几首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投降了。

要是刘备九泉之下知道刘禅投降得如此轻松,是绝对不会瞑目的,当年的刘璋也是在足足抵抗刘备一年多才在四面包围下投降,刘禅仅仅面对邓艾的2万残兵就投降了,魏伐蜀之战,从某种意义上,不是灭国之战,而是斩首行动。

刘禅与当年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中的长安太守夏侯楙何其相似,只要兵临城下,几乎就是不战而降,这不是愚蠢又是什么呢?刘禅被俘虏后,成为司马昭的座上宾,一个亡国之君活得如此惬意,恐怕也只有刘禅了,刘禅如果想要装傻,又能成功骗过司马昭和一大班魏国朝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司马昭是什么人?靠着阴谋与权术起家的权臣,父子二代人仅用了14年时间,就完全掌控了魏国的朝政,对于刘禅这种敏感外加身份特殊的人,司马昭如果不加以提防,他的位子能坐得稳吗?

刘禅之所以能活着,从来都不是因为那句“乐不思蜀”,也不是因为刘禅装傻,是因为司马昭并不想杀刘禅,一是因为想给东吴作个榜样,二是因为刘禅确实没有威胁,司马昭认定了刘禅是真的愚蠢,三是当时还没有弑杀亡国之君的传统。

屠刀是在司马昭手上的,刘禅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而已,如果司马昭有意要杀刘禅,无论刘禅装成孙子一样,照样活不成,这是政治,当年司马昭他爹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为了消灭威胁,杀了曹爽一族及党羽五千多人,司马昭是心领神会。

刘禅的命运同样可参考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命运,东吴被灭亡后,孙皓同样被押到当时已经是晋朝皇帝的司马炎面前,当时的司马炎还与孙皓有一个对话,司马炎对孙皓说:我在这里设这个位置已经等候你多时了。可是孙皓居然毫不示弱的说道:我在南方也设了一个这样的座位等待陛下。

想想孙皓说的这话,司马炎当时已经是天下一统的晋朝开国皇帝了,天下已经一统,无需再给割据势力作榜样,如果司马炎要杀孙皓,分分钟的事,可是结果呢,不但没杀,而且该封侯就封,毫不耽误。

这个东吴末年皇帝孙皓生前本就是残暴不仁,除了敢对晋武帝司马炎不敬,还敢怂贾充,贾充当时说:我听说你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皮,这是什么样的酷刑?孙皓毫不示弱的怂回去说:当臣子的如果有弑君这种恶行及忠奸不辨时,就用这种刑法对付。

贾充是谁啊?当年的弑君者,魏帝曹髦就是贾充指使成济干的,孙皓连这都敢说,最终结果呢,还不是没死,照样活得好好的。回过头来看刘禅,刘禅可比孙皓老实多了,孙皓这种冒犯皇帝司马炎和权臣贾充的行为,都被默视了,说明司马炎根本就不想杀孙皓

换句话说,杀不杀孙皓是由司马炎决定的,同理,杀不杀刘禅是由司马昭决定的。刘禅也好,孙皓也罢,能够活下来,不是因为自已有多么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能装,而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司马昭和司马炎认为他们没有威胁,不想杀他们。

话又说回来了,刘禅被司马昭认定没有威胁,是因为刘禅会装吗?显然不是,只能是因为刘禅愚蠢,成不了大事,只想活着而已。刘禅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最大的悲剧就是:

明明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皇帝的才能,却被放在皇帝的位置上,却不断有人说刘禅是大智若愚,各种美化,各种解释,如果刘禅真有这个能力的话?蜀汉这么快会灭亡,如果刘禅真有刘备五分之一的能力,也不至于蜀汉政权会灭亡得这么快,德不配位造就了刘禅的悲剧,也造就了蜀汉的悲剧,二世而亡。



我认为是对的,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全自己,当时他在魏国,必须事事小心,可能说错了话就会被杀。

我觉得确实是这样,因为如果不这样说的话,他早就被杀了,根本就活不了

是的,其实刘禅也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只不过蜀国后期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为了保命他只能装作对政权毫不在意。

是的,不然早就被杀了,人是不会留下对自己有危险的人存在的。


乐不思蜀这个词出自什么典故?
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刘禅在被俘后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言论,是因为他智商不够吗
我们都知道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刘禅之口,刘禅能说出这样的话,到底是因为他大智若愚,还是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庸人?这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争议。有人说刘禅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说这样的话就是因为他智商太低了,也有的人说,刘禅并非是个草包,他能在诸葛亮死后还维持蜀国29年的时间,说明...

我是一名初中生,为什么刘禅会乐不思蜀?其中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此成语引自《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对于刘禅的回答,经过我们后人对文献的分析,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他是真傻,而另一部分人认为他有大智慧,说出这番话是形势所逼。那么我们今天就依照文献来分析刘禅乐不思蜀的背后原因。首先,在刘备死后...

乐不思蜀的故事
蜀国后主刘禅被俘虏后,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刘禅乐不思蜀,难道是真的傻吗?
刘禅在历史中一直被认为是最懦弱无能的帝王,因为他还有一个好笑的典故,乐不思蜀。为了贪图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可以说是最心大的一位帝王。可是我觉得他不是傻,从他在诸葛亮时候还能称帝几十年就可以看出。尽管不傻,但是他却没有带领蜀汉走下去,其原因是他没有经历要成为一个帝王所要走的路,...

投降魏国时,刘禅说出“乐不思蜀”的时候,谁劝刘禅应该表现得悲伤一些...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谓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岷、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禅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又一天,司马昭问刘禅:“你很...

阿斗的“乐不思蜀”,笑死了司马昭是怎么回事?真的吗?
在历史上刘禅的“乐不思蜀”确实是确有其事的,但是司马昭是因为此事而笑死的实际上是虚假的。在司马昭击败了蜀汉以后刘禅也是成为了曹魏的俘虏,不过司马昭一直以来对刘禅都是以礼相待,后来更是大摆宴席宴请了刘禅,当然了,司马昭之所以这样做,实际上就是想羞辱一下刘禅。后来在席间,...

刘禅败兵后,为什么乐不思蜀?
试想一下,在司马昭看到听到蜀乐的蜀国官员纷纷垂泪后,他询问刘禅有什么感想的时候,如果刘禅说我很思念蜀地,我很痛苦,我想念我的故土。想想看,刘禅将会面临什么,刘禅手底下的蜀官会面临什么?所以,个人我认为刘禅乐不思蜀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既然成王败寇,就不要想着愧对先人了。

乐不思蜀的刘禅,是否真的有大智慧?
但是,“乐不思蜀”是算是一个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特定事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背后的逻辑方向是否可取?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于刘禅的历史形象,历史上也有多种声音。有人说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坐吃等死的人,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但是,从我的个人角度...

乐不思蜀的刘禅,到底是大智若愚,还是愚不可及?三国志上有答案吗?_百度...
司马氏对待亡国之君,竟是如此这般宽宏大量!既然司马氏根本不会猜忌亡国之君,连孙皓这样臭名昭著,且令皇帝难堪的亡国之君,司马炎都能够容忍,刘禅又何必在司马氏面前过于装傻?当然,有人会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乐不思蜀”事件后,当时的刘禅,怎能料到司马氏对孙皓如此宽宏大量。那么,我们...

琼山区19875076836: 刘禅的那句“此间乐,不思蜀矣.”是出于自己的本意吗 -
漆豪爱菲: 首先说说刘禅是不是个弱智 刘备问过诸葛亮刘禅怎么样,诸葛答曰:“智量甚大.”如果刘禅是个弱智,诸葛亮只要回答“贤德、仁义、纯孝”就可以了,绕过智慧在品德上作作文章,没有必要吹嘘他很有智慧,要不刘备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在拍...

琼山区19875076836: 刘备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和刘禅的乐不思蜀是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才这样做的 -
漆豪爱菲: 试探一下刘备有没有英雄之气.三国时,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豆;曹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雷雨...

琼山区19875076836: 刘禅是不是真的乐不思蜀? -
漆豪爱菲: 刘禅是真的“乐不思蜀”吗?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甲级战犯被控制在洛阳,但是司马昭对他还是不放心的,就问他,“你是不是思念蜀国呀?” 刘禅回答说“NO!”.从此刘禅就被认为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受到很多人批判至今. [ 转自铁血...

琼山区19875076836: 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是为自保吗,的确不这样说他小命难保.但能确定是自保还是真的吗 -
漆豪爱菲: 你好!个人之见,我认为他倒是真心的,不过正好因“愚”得福.如有疑问,请追问.

琼山区19875076836: 对后蜀刘禅的评价扶不起的阿斗正确吗?他乐不思蜀是假装还是真的? -
漆豪爱菲: 不是,这不正确,首先蜀国的灭亡在于内乱,这关键是士族力量根本不支持蜀汉政权,而刘禅也并非昏君,只见识才能被诸葛亮肯定,只是处于雄主能臣并立的时代,他自然显得昏庸,最后成为亡国之君,自然只能认命,乐不思蜀是假装的,如不如此,连性命也难以保存.

琼山区19875076836: 刘禅对司马昭说了啥?真的是乐不思蜀吗? -
漆豪爱菲: 此间乐,不思蜀. 一种是说刘禅真的毫无城府,素无大志,不思念故国,是一个昏庸之主. 另一种说法是说这是刘禅自污保命的说法,怕司马昭疑心自己,通过自污来说明自己对司马昭构不成威胁. 但是无论是哪种,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求证,不能人云亦云.

琼山区19875076836: 《三国》中后主刘禅是不是真的很傻? -
漆豪爱菲: 不傻,而且很厉害! 首先是制度,在诸葛亮死后,他马上废除丞相制度,让费祎当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军政及内政...

琼山区19875076836: “乐不思蜀”指的是谁
漆豪爱菲: 蜀汉后主刘禅被俘虏后,司马问,君安否,刘答:此间乐,不思蜀也.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或许刘禅只是为求保命才如此说的.

琼山区19875076836: 刘禅是否真的昏庸? -
漆豪爱菲: 刘禅即位初期还可以,曾致力发展农业生产,停止征战让百姓休养生息.后来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诸葛亮、姜维北伐,但是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最后投降魏国,蜀汉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刘禅总的来说还是有点能力和贡献的,并没有像小说和影视剧那样愚蠢和无知,他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平庸的皇帝,但不算特别昏庸.

琼山区19875076836: 此间乐 不思蜀也!是历史上那位饭桶说的?
漆豪爱菲: 这是蜀汉的第二个皇帝,刘邦的儿子刘禅说的. 其实这体现了刘禅的大智慧,刘禅作为蜀汉的皇帝,其明白蜀汉的国情,知道蜀汉的最终命运,所以其顺势而为,首先是国破时主动投降,然后在魏国苟且的活着,其实乐不思蜀是刘禅为了生存而主动为之,是人生智慧的体现,是识时务的表现. 其实,诸葛亮也明白蜀汉和曹魏的实力对比,也知道蜀汉的最终的命运,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说好听叫忠君爱国,其实也包含着建功立业的私心,其行为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其发动的战争造成了蜀汉百姓的牺牲. 所以说刘禅不应称其为无能饭桶皇帝,公平的将刘禅是一个有大智慧的,识时务的,现实的皇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