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性恶论原文和翻译

作者&投稿:刁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荀子性恶论原文和翻译如下:

性恶论,是指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原文:

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

译文:

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荀子说:"好恶、喜怒、哀乐,夫是之谓天情。"又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

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孟子把食色和仁义都看作是出于先天的人性,其中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仁义好比是熊掌,食色是鱼。荀子则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

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恶"。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

《荀子·荣辱》

"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是又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执注错习俗之所积耳。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如是者岂非人之情固可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

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荀子·正名》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伪即为,意即人类的作为。性和情是天生的,人不可干涉,也不应该干涉。

但人的后天选择、思考、学习、行事,却完全取决于人,应该由人自己承当,"天"也同样不可以干预人事。"伪(为)"与"虑"与"学"与"行",正是荀子思想中所最终强调的部分。

荀子著《劝学》、《修身》诸篇,并以此作为《荀子》全书的开始,是有着特殊含义的。荀子认为,礼义是出于圣人君子之伪(为)。

《荀子·儒效》

"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积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伪(为)是建立仁义、消化性情的关键,是在否定了孟子之后,礼义和人治赖以重建的新的根据。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说:"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为与不为。

《荀子·性恶》

"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能行,能止,能为,即是君子。小人循性而不知为,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不舍于性而求有为,性与为既是有区别而对立的,又是一致而并存的。

性虽具有欲望,但性本不怎样恶,不加以节制才乱,才恶。所以荀子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荀子·礼论》

有了"为"的概念以后,"性"之"恶"的情况就得到了淡化,以至于在其中,"性"与"为"趋向于一致,即"性伪合"。"性伪合"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表现在方法上,是"学"的方法和途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积善成德,圣心备焉。""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为"不舍弃"性"而独在。"为"与"性"相联结的关键环节,就是"学"。其二,荀子往往以礼义并称,区别于孟子的以仁义并称。

荀子对礼学有着重要的阐述,"性伪合"表现在具体内容上,就是礼。如果说孟子是在孔子"仁"的概念之后着重建立了"义"的概念,那么荀子就是继孟子之后着重建立了"礼"的概念。冯友兰先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先秦儒家三个最大的人物,是很正确的。




荀子性恶论原文和翻译
荀子性恶论原文和翻译如下:性恶论,是指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原文: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天...

荀子关于人之初性本恶的话,和翻译。
原文:先秦 荀子《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请注译}
1、释义 没有精诚专一的志向,就不会有明辨是非的智慧;不能专心一志,苦干一番,也不会有显著的功绩。(冥冥:精诚专一。昭昭:明辨事理。惛读hun,专心一志。赫赫:显著)2、这句话语出荀子的《劝学》,前面还有是故两个字,所以要理解意思,必须联系前文,这是对前面一段的概括和总结。3、原文...

《孟子·告子》的翻译
告子说:“他年纪大我就尊敬他,尊敬长者之心不是我所固有;这好比外物是白的,我便认为它是白的,这是因为外物的白被我认识的缘故,所以说是外在的东西。”孟子说:“白马的白和白皮肤人的白或许无所不同,但不知对老马的怜悯心和对老人的尊敬心,有没有不同?而且,您说说,所谓义,是在于老...

...形乎动静;端而行,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的翻译
翻译: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原文: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怎么翻译?
一、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

劝学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劝学翻译 劝学的译文
《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的意思
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儒家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全文翻译: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昔时贤文,诲汝谆谆”,《增广贤文》汇聚了前人圣贤们...

洞口桃花也笑人全诗是什么?
翻译:朋友相逢欢聚却不饮酒,连洞口的桃花也会笑话你。原文节选: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相扮族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翻译:美丽的花都会害怕时光流逝自己慢慢变老,怎么可以教人虚度光阴呢?朋友相逢如果不饮酒畅谈,空空而归,就连洞口的桃花也...

阜宁县15260013078: 荀子《性恶论》 -
裴利脑脉: 性恶论 荀子的人性论荀子认为,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

阜宁县15260013078: 荀子.性恶的部分文段翻译 -
裴利脑脉: 礼义是圣人制定的,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圣人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在于他能约束本性,追求性情以外的事物,于是制定出礼义和法度.人们之所以喜欢善,是因为性恶,就象穷人想富有、卑贱想高贵一样.

阜宁县15260013078: 谁知道荀子的性恶论原文啊?? -
裴利脑脉: “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能行,能止,能为,即是君子.小人循性而不知为,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不舍于性而求有为,性与为既是有区别而对立的,又是一致而并存的.性虽具有欲望,但性本不怎样恶,不加以节制才乱,才恶.所以荀子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阜宁县15260013078: 性恶论指的是什么?
裴利脑脉: 性恶论,是荀子人性论观点.荀子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指出:“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

阜宁县15260013078: 人之性恶翻译 -
裴利脑脉: 荀子 正名篇〉云:「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从自然生命的自然徵象作陈述,他认为自然生命之絪縕所生发的自然徵象,通过感官的精灵与外物相接触,便引起主观之反应.这些都是不待后天学...

阜宁县15260013078: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意思是啥?
裴利脑脉: 这句话的意思是: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有礼貌,比较尊敬的讲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 出自荀子《荀子·荣辱》.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

阜宁县15260013078: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什么意思 -
裴利脑脉: 出自荀子《性恶篇》. 翻译: 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抢掠夺就产生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 拓展阅读: 原文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

阜宁县15260013078: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裴利脑脉: 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原文是:“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

阜宁县15260013078: 有乱君无乱国 的古文翻译 -
裴利脑脉: 1、翻译:有搞乱国家的君主,没有自行混乱的国家;2、出处:《荀子·君道》是《荀子》之中的一篇3、原文:(1)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