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与朱熹的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为什么

作者&投稿:召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熹和王阳明的学说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朱熹和王阳明的学说本质上有根本和主动力的区别。
一、根本不同
王阳明和朱熹认为的根本有不同之处,就是在于他没有把心分开两节,没有分人心和道心。而是认为此心即是天理,在王阳明看来,就是你当下能够直接体验这个心,就能这个能视听言动的心,便是天地万物的本体,便是超越时空的宇宙本源。
在朱熹的语境中,天理是外在于我的普遍道德规范,所以人格基础并不是根植于内心的,即便是被教导成要当圣贤,也只是被动服从于既定的人生价值观。而在王阳明看来,成为圣贤的潜能和动力,都在于自己的生命之中。
朱熹认为的理是抽象的,无形得超乎个体,而并不是人心从当下能够体认的,所以要格物穷理,到事物中把心理找出来。
二、主动力不同
王阳明和朱熹对于心学的一个理解,有一个主动力的区别。朱熹认为,天理是外在于我的普遍道德观规范,所以人格完善的基础,并不是根植于内心,主动力较低。即便被教导成圣贤,也是被动服从于既定的社会价值观。
而在王阳明看来,成圣成贤的潜能和动力,都在于生命之中。因此人格完善和自我实现便是与生俱来的责任,因为是金矿,所以必须要成为金子。同时又是自我的一种天赋,权利,而人的主动性,自信心和创造力,也都在这里显露无疑。

扩展资料
宋明理学家,包括朱熹和王阳明,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去发现宇宙的终极真理。那宇宙的终极真理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找到它,朱熹和王阳明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朱熹认为“性即理”,而王阳明认为“心即理”。而朱熹和王阳明的学说本质上相同点如下:
1、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
2、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都是高调的道德主义。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个人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4、地位: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主要区别:王阳明的心学认为心是万物本源,朱熹的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本源。

实质: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朱熹其哲学思想概括:存天理 去人欲.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即人性本似明珠,与天理一致,但为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要“明天理,灭人欲”.
而王守仁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由此推断,良知是人先天固有的善性,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常被私欲所侵蚀,故需去除人欲,恢复良知.
朱熹主张人性是本恶的,把善的归属放到了天道和伦理道德上,主张人不能随心所欲.
王守仁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心学.主张天道自在人心,恶由人心而生,善也由人心而生.
所以我觉得:在人生修养上,朱熹注重:克欲顺天.
而王守仁注重:修心养性.
比较来说的话,小朱同学的理论更适合管制人民发展社会.而小王同学看的境界更高更透彻一些,但是不符合动荡中的政权建立威信.


知行和一是什么意思?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

我还想再问一下,朱熹的理学和阳明先生的心学是一样的,还是说是不同的...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追溯至孟子,后经过程颢、陆九渊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非常有影响力的、有体系的学术派别,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到了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守仁格竹”,王守仁年轻时候,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有一年,他跟他的朋友一...

知行合一是谁提出的?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反对程朱理学“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徒悬空口耳讲说”的学风。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

王守仁格竹为什么失败?
最简答的回答,如果说在“格竹”之前是认为要从朱熹的思想中找到真谛的话那么在他“格竹”失败后,王守仁则是开始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不是一错再错。从而开创了“心学”一派。 要说证据,历史上对于王守仁的这次失败后的反思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王阳明(王守仁)是什么样的人物?
在儒学上是继朱熹后的又一位大师,结合禅宗开创阳明心学,他的核心学说是:致良知,简单的说认为“理”在于自身既“良知”,而不是外界(心外无理),所以与其对外界不断的“格物”以“致知”(著名的守仁格竹的故事,传说他年轻时对着竹子格了七天结果什么都没格出来),不如向自身的“良知”探寻,...

守人格竹。请说明意思
守仁格竹典故的介绍:从小就有为国靖难、做圣贤想法的王守仁,十八岁时开始苦读朱熹的书,认为那样能帮他走向圣贤之路。朱圣人用四个字指出了金光大道:格物穷理。意思就是“理”虽然很难悟到,却普遍存在于世间万事万物之中,理无处不在,而要领会它,就必须“格”。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

王守仁格竹为什么失败?
最简答的回答,如果说在“格竹”之前是认为要从朱熹的思想中找到真谛的话那么在他“格竹”失败后,王守仁则是开始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不是一错再错。从而开创了“心学”一派。 要说证据,历史上对于王守仁的这次失败后的反思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王明阳简介是什么
王阳明(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那么王明阳简介是什么呢?1、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2、弘治十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

明朝的王守仁是否有子孙后代
王承勋娶妻吴氏,袭封新建伯后,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8月充任漕运总兵,镇守淮安漕运(后与李三才搭档),此后总督漕运长达二十年之久。据乾隆年成书的《淮安府志·历代漕运》记载,在明朝前中期,全国漕运事务上,“武尊文卑”,即漕运总兵的权力在漕运文官之上。李三才到任后,逐渐扭转这一局势。...

王守仁格竹为什么失败?
王守仁“格竹”失败后,他首先是躺在床上,因为被烈日晒了三天,而且两只眼睛一直都看着那根竹子,一定相当疲劳了。等意识清晰点以后,“为什么?为什么?”这几个字在王守仁的脑袋里高速运转,转过来转过去。过了一段时间,王守仁身体恢复了不少,一个起身从床上座起来,脚蹬地,大骂一声:“朱子诳...

故城县15112082265: 朱熹与王守仁二者的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百垂天麻: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社会上儒家道德伦理.他认为把握“理”就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就是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

故城县15112082265: 王守仁与朱熹的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为什么 -
百垂天麻: 朱熹其哲学思想概括:存天理 去人欲.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即人性本似明珠,与天理一致,但为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要“明天理,灭人欲”. 而王守仁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

故城县15112082265: 王守仁的心学与与朱熹的理学的主要区别,实质相同吗 -
百垂天麻: 主要区别:王阳明的心学认为心是万物本源,朱熹的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本源. 实质: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故城县15112082265: 朱熹和王守仁贯通明理的途径的差别,两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
百垂天麻:

故城县15112082265: 高分请教王守仁与朱熹思想的区别 -
百垂天麻: 这么说吧! 王守仁是以朱熹思想为导师,提出来的心学,注重人性解放,讲究“知行合一”. 而有人说朱熹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纯粹追求“存天理,去人欲”,讲究“先知后行”.相比之下王学有更多的人研究,更符合实际,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吃喝拉撒都是欲.

故城县15112082265: 王阳明与朱熹主要思想差异是什么? -
百垂天麻:[答案] 朱熹其哲学思想概括:存天理 去人欲.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即人性本似明珠,与天理一致,但为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要“明天理,灭人欲”.而王守仁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的核心思想是...

故城县15112082265: 朱子学与阳明学有哪些异同点?
百垂天麻: 简单地说朱熹和王守仁都是要人们去作圣人,不同的是朱熹的学问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圣人就要去读圣人的书,从圣人书中明白做圣人的道理.而王阳明则认为要成为一个圣人就要从自己的良心出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昧良心.

故城县15112082265: 王守仁与朱熹主要思想差异是什么 -
百垂天麻: 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在许多重要观点上都与朱熹对立.朱熹将《大学》一书分为经传,并补写格物致知传;王守仁则认为原无经传可分,更无经传可补.朱熹重视"格物致知",把它置于"诚意"之先;王守仁则认为格致本于诚意,以诚意为主.朱熹将心与理析而为二,把知与行分离开来;王守仁则主张心与理一,知与行合.朱熹以格物为穷理,注重外界一事一物之理,要求对经典的一字一句细心理会;王守仁则认为朱熹这种方法是务外遗内、博而寡要,他以格物为正心,要求发挥良知的作用,以良知为评判事理的标准和解释经典的根据.他们虽然都反对佛老的虚玄和管商的功利,但王守仁认为朱熹的思想琐屑支离,不足以驳倒佛老管商.

故城县15112082265: 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
百垂天麻: 1,流派:朱熹的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2,朱熹认为,万物都是从“理”中产生的,“理在事中”,从事物中找出事物之所以存在的那个“理”,才算是获得了对事物的认识.王阳明则认为,“心即理”,他同意朱熹的看法,认为事物之所以存在必定有一个“理”,但是这个“理”并不在人之外,而在人的心中,表现为人最本质的“良知”,因此主张“致良知”,人只要认识到了心中的“良知”,也就认识了万物的“理”,从而就达到了对事物的认识.3,王阳明和朱熹的观点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王阳明把外在的“理”转换成了内在的“心”而已.

故城县15112082265: 急一道历史题
百垂天麻: 1,流派:朱熹的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2,朱熹认为,万物都是从“理”中产生的,“理在事中”,从事物中找出事物之所以存在的那个“理”,才算是获得了对事物的认识.王阳明则认为,“心即理”,他同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