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想再问一下,朱熹的理学和阳明先生的心学是一样的,还是说是不同的流派?

作者&投稿:博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都是理学,都是唯心主义,都强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存天理,灭人欲。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异:“朱”是客观唯心主义,“王”是主观唯心主义

理学与心学的区别

虽说同属儒家,但是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心学的诞生就是为了对抗理学也不为过。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追溯至孟子,后经过程颢、陆九渊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非常有影响力的、有体系的学术派别,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到了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守仁格竹”,王守仁年轻时候,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有一年,他跟他的朋友一起讨论通过格物致知来做圣贤,决定先从自家花园亭子前面的竹子格起。朋友对着竹子想穷尽其中的理,结果用尽心思,不但理没格到,反倒劳累成疾。于是守仁自己接着去格竹子,坚持了七天,结果同样是理没有格出来,自己反生了一场大病。王守仁通过对格竹子之理失败的经验的总结,认为在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中,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的事物,认识的方法是外在的观察,认识的目的是增进知识。王守仁对朱熹的这种“格物致知”论非常不满,提出了自己的“致良知”学说,并提出“心学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由此可见,“理学”主张,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而心学认为“心即是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至于对错就见仁见智了。
学派的问题:孔子死后,儒分为八,由此可见儒家还是有很多派别的,不过能延续下来,并对后世有影响的除了“心学”“理学”,就是“孟氏之儒”和“孙氏之儒”了,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由于孔子有名的弟子太多,后来渐渐形成了许多分歧和差异,在擅长的学问上也有很大不同。这些不同是造成儒学产生变化的重要根源。

不一样,我是王守仁的门徒,我认为不一样,一个讲格物致知,一个讲致良知,所掌握的方法也是知行合一,一个趋向于对事物的探索,一个主张以人性的角度分析事物的本质。

是不一样的,朱熹的理学主张的是格物穷理,而王阳明主张的是知行合一,两个人是不同的主张

我也正在问这个问题,当前得到的第一个回答是:夜紫染潇:是不一样的,朱熹的理学主张的是格物穷理,而王阳明主张的是知行合一,两个人是不同的主张

原则上来说,是一回事。不过习惯上会对两种学派进行区分。


朱熹的励志名言
有关朱熹的名言 1、天下事,坏于懒于私——宋朱熹 2、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朱熹 3、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宋朱熹 4、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宋朱熹 5、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宋朱熹 6、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宋朱熹 7、师严道尊,教...

朱熹写的关于读书的诗句有哪些
——朱熹 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朱熹 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有: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

朱熹的故事
可是朱熹却是突然间问自己的父亲说天地的外面到底又是什么事物了,父亲不能回答,这一问也是让他的父亲很吃惊,觉得他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5、丧父 在朱熹十四岁的那年,他的父亲就因为心中积压已久的郁闷在一场疾病之中去世了。他的父亲在临死之前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尚且年幼的朱熹了,于是他把他亲...

朱喜观书给万千学子留下读书的真理是哪首诗
详解:一、原诗内容:观书有感 朱熹(南宋)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二、译文: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

朱熹《读书之要》原文是什么?
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加工坚硬的木头,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读书之要》要点:1、循序渐进。朱熹认为读书要按照...

我所知道的朱熹:第二十七章 流芳漳州
在朱熹的施压下,朝廷终于于十二月同意朱熹的改革方案。本来推行经界丈量土地最好的时间是秋收之后,现在已近春节,过后马上春耕,此时推行经界必然耽误农时,这等于给朱熹出了一道难题。绍熙二年(1191年)正月,经过深思熟虑后,朱熹想对推行经界采取补救措施,奏请待秋后再推行,眼下先做好准备,向百姓...

数字看朱熹:两个不同时代的圣人
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也有一首诗:“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泰山指山东,武夷指福建。这两首诗以东周的孔子和南宋的朱熹为中国古文化的两个杰作代表,对朱熹作出一个跨越时空、穿透历史的高度评价。蔡尚思在参访南溪书院时,还题写了“宁为朱子门下狗,不为世上反儒人”的...

有谁可以用比较直白易懂的语言叙述一下朱熹的思想?
1、立志 朱熹认为学者首先要立志,树立明确高尚的志向。他说:"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日:亦不过如前...但朱熹以"猛火"之后,再用"微火养之"譬喻,并不等于说以后的学习可以松懈下来,所以他又提出了"温故时...朱熹认为,不先从事于下学而妄想上达,就是躐等,便沦于空幻;专从事于下学而不想上达,虽未躐等,但沉溺...

朱熹的一首诗下半句是:思而未晓则读问一下上半句是什么?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宋)朱熹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哪里?
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朱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体之于身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

银州区19699242807: 我还想再问一下,朱熹的理学和阳明先生的心学是一样的,还是说是不同的流派?王阳明先生儒家里还有其他的流派么? -
曲店悦康:[答案] 虽说同属儒家,但是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心学的诞生就是为了对抗理学也不为过.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追溯至孟子,后经过程颢、陆九渊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非常有影响力的、有体系的学术派别,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到了明朝...

银州区19699242807: 朱熹的理学思想和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异同 -
曲店悦康:[答案] 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主要区别:王阳明的心学认为心是万物本源,朱熹的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本源. 实质:都是为了维护封建...

银州区19699242807: 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与朱熹理学的思想在哪里有分歧? -
曲店悦康: 王阳明的心学是在陆九渊宋明理学中心学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成就的.所以,我认为要理清王阳明心学不得不提及陆九渊和朱熹对“理”、“气”、“心”几个关键点的不同理解. “理”的分歧.朱陆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但是陆九...

银州区19699242807: 王阳明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有什么主要区别 -
曲店悦康: 1.相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实质相同: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3)影响相同:都有助于...

银州区19699242807: 王守仁与朱熹的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为什么 -
曲店悦康: 朱熹其哲学思想概括:存天理 去人欲.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即人性本似明珠,与天理一致,但为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要“明天理,灭人欲”. 而王守仁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

银州区19699242807: 比较朱熹的理学思想和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异同 -
曲店悦康: 程朱理学的主张高度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知”与“行”的二元论,把两者割裂开来. 王阳明心学的主张高度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知行合一”,主张心外无理,是一元论. 二者相同的地方都属于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性发展.其实,在程朱理学盛行的时候,王阳明心学的基础奠基人陆九渊就已经提出了“心学”的萌芽,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对陆九渊的学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银州区19699242807: 王阳明的心学相比朱熹的理学有什么不同 -
曲店悦康: 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

银州区19699242807: 朱熹与王守仁二者的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曲店悦康: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社会上儒家道德伦理.他认为把握“理”就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就是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

银州区19699242807: 儒家思想诞生在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为它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分别是谁?它的核心是 -
曲店悦康:[答案](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最初的核心是指是司仪,他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 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

银州区19699242807: 朱熹的理学讲究什么
曲店悦康: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晚年自称晦庵,江西婺原人.三十一岁时正式拜李侗为师,李侗是程颐的三传弟子.他通过李侗继承了程颐的思想并加以发展,使“程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