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三鉴》(选自《新唐书 魏征传》)的翻译是什么?

作者&投稿:丁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唐书魏征传原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写半面,稿子中能认清的部分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平安,任用坏人国家就衰败。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爱有憎恶。对于憎恶的人,只看到他的缺点;对于喜爱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长处。在喜爱和憎恶之间,是应当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撤免邪恶的人而不犹豫,任用贤能的人而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


文言文《三鉴》(选自《新唐书 魏征传》)的翻译是什么?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写半面,稿子中能认清的部分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

文言文《三鉴》(选自《新唐书 魏征传》)的翻译是什么?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写半面,稿子中能认清的部分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

三鉴的解释
三鉴的解释谓以镜、以古、以人为鉴。指正人心身的 标准 。《北堂书钞》卷一三六引 汉 荀悦 《申鉴》:“ 君子 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今本《申鉴·杂言上》“鉴”字作“鉴”,文并异。《新唐书·魏徵传》:“帝( 唐太宗 )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

三镜文言文魏征是个
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4. 文言文《三鉴》(选自《新唐书 魏征传》)的翻译是什么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 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

文言文翻译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一、原文: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二、译文:唐太宗评价魏征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

文言文《古人铸鉴》全文翻译
译文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

《申鉴》杂言上第四
或问曰.君子曷敦夫学.曰.生而知之者寡矣.学而知之者众矣.悠悠之民.泄泄之士.明明之治.汶汶之乱.皆学废兴之由.敦之不亦宜乎.君子有三鉴.世人镜鉴.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此君子之三鉴]夏商之衰.不鉴於禹汤也.周秦之弊.不鉴於民下也.侧弁垢颜.不鉴於明镜也.故君子惟鉴之务.若夫...

文言文《古镜》作者沈括释成现代文。
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翻译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

府试古镜文言文翻译
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扩展资料: 《古镜》出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沈括...

饿字的文言文翻译
1. 人鉴的译文(文言文助读上的饿) 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

淮上区17049438206: 文言文《三鉴》(选自《新唐书 魏征传》)的翻译是什么?
敞菲雷公: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写半面,稿子中能认清的部分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平安,任用坏人国家就衰败.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爱有憎恶.对于憎恶的人,只看到他的缺点;对于喜爱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长处.在喜爱和憎恶之间,是应当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撤免邪恶的人而不犹豫,任用贤能的人而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

淮上区17049438206: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衰出自哪里 -
敞菲雷公: 《新唐书·魏征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忘矣.

淮上区17049438206: "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出自何人? -
敞菲雷公: 出自唐太宗吧?以人为镜里的人是指魏征!

淮上区17049438206: 哪有什么作业,朕没疯 -
敞菲雷公: 《新唐书 魏征传 》【原文节选】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淮上区17049438206: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启示 -
敞菲雷公: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

淮上区17049438206: 初,隐太子引为洗马.…帝后临朝叹曰:“以铜镜为鉴,可正衣冠…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本段文言文节选自《新唐书 魏征传》的翻译 -
敞菲雷公: 之前隐太子李建成召魏征为洗马,魏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劝李建成早日除掉他.后来玄武门之变太子失败了,李世民责备魏征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从容答道:“太子早听我的的话,就不会造成今天这样了. 有一天,宴请群臣,皇帝说:...

淮上区17049438206: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李世民当镜子的那个人是谁. -
敞菲雷公: 魏征,《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 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淮上区17049438206: 唐太宗能够嘘心纳谏的主要原因是 -
敞菲雷公: 因为太宗明白 “ 人以铜为鉴 可正衣冠 以古为鉴 可知兴替 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的道理 参见 《新唐书·魏征传》

淮上区17049438206: 古时比喻镜子的两个人是谁 -
敞菲雷公: 唐太宗、魏征.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

淮上区17049438206: 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还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敞菲雷公: 同义词,都对的 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出自《新唐书·魏征传》.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魏征回答:“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中,记载得更详细些.它说,魏征当时回答唐太宗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以两个贤明的古帝尧、舜和三个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为例来加以说明. 2,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