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寘序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掌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宋代·欧阳修《送杨寘序》 送杨寘序

宋代 :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古文观止 , 送别序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著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稻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参加,喝一杯洒,弹一回琴,当做临别的纪念。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諡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国小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代·韩愈《师说》

师说

唐代 :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展开阅读全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国小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高中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议论老师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藉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宋代·欧阳修《五代史宦官传序》

五代史宦官传序

宋代 : 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藉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古文观止 , 史论 , 传记序文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愈恐惧再拜。——唐代·韩愈《与陈给事书》

与陈给事书

唐代 : 韩愈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

展开阅读全文∨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古文观止 , 叙事 , 友情书信




欧阳修《送杨寘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杨寘序原文: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

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翻译
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翻译如下: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出处 ”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出自《送杨寘序》。《送杨寘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为好友杨寘送行所...

乃其至也,大者为官,细者为羽;超弘骤作,忽然变之。 翻译
原文有误,应为: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 译文: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英语翻译
送杨寘序 (欧阳修)

2009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70篇翻译
57.送杨寘(zhì)序 弹琴这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象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象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象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象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初中文言文读本》2008届,第四十三到第六十篇,要准确...
57、送杨寘序 弹琴这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象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象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象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象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

翻译一段古文 南史·列传第四十 刘显的那一段,翻译成现代文
丁母忧服丧三年(丁忧是古代制度:当父或母死去,必须立即辞去当前所有官职,回故乡服丧3年,以体现古人所推崇的“孝”).尚书令沈约那时候当太子少傅,引荐刘显为少傅五官.后来,沈约当了丹阳尹,任命刘显为驾造.在一起闲谈,问刘显关于经史的10件事,刘显对上来9条.沈约说:“我老了,打不上来人家的问题...

求10篇很短的文言文故事或人物传记和翻译赏析
袁州州学记 欧阳修 1、朋党论 2、纵囚论 3、释秘演诗集序 第十卷 宋文 欧阳修 1、梅圣俞诗集序 2、送杨寘序 3、五代史伶官传序 4、五代史宦官传序 5、相州昼锦堂记 6、丰乐亭记 7、醉翁亭记 8、秋声赋 9、祭石曼卿文 10、泷冈阡表 苏洵 1、管仲论 2、辩奸论 3、心术 4、张...

翻译伤仲永
像他那样天生聪慧,又聪明到这样的程度,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吧?(另一种翻译: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这种翻译不是显得很正式,但是可以使到读者更容易理解)...

伤仲永的翻译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

陆河县19172413407: 送杨寘序译文 -
古邱苏不: 送杨寘序 (欧阳修)予尝有幽忧之疾(1),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3);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

陆河县19172413407: 送杨寘序译文 -
古邱苏不:[答案]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疾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

陆河县19172413407: 求欧阳修《送杨寘序》译文 -
古邱苏不: 译文 夜里,欧阳子正在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不禁悚然而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潇潇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在物体上,鏦鏦铮铮,犹如金属相击.再听,又似奔赴...

陆河县19172413407: 送杨真序 全文翻译 -
古邱苏不: 我从小就特别热爱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就常常去向藏书的人家借,(借来后)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日期,按时归还.(有时)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水都结成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伸直弯曲,也不敢放松抄书,...

陆河县19172413407: 送杨寘序的译文,急!急!急!急!急!急1急1急1急 -
古邱苏不: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这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

陆河县19172413407: 送杨置序的译文(节选,原文:夫琴之为技小矣......亦有至者焉.) -
古邱苏不: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和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

陆河县19172413407: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送杨寘序欧阳修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 -
古邱苏不: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1)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发出的声调)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2)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考中.等到依靠祖上的勋绩,才调到剑...

陆河县19172413407: 韩愈的《送杨少尹序》的译文 -
古邱苏不: 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外为他们饯行,车驾有数百辆之多;道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无不称赞他们贤明.汉代的史书既记载了他们的事迹...

陆河县19172413407: 送杨秀才游蜀译文 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 不堪挥 -
古邱苏不: 《送杨秀才游蜀》 张祜 全诗如下: 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 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 赏析如下: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这两句是说,月夜三峡深隐在明月的光辉里;江水幽静,碧云满天.一幅美妙如画的景色,写来十分逼真.此诗写出了作者送别时的的不忍:“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 作者简介如下: 张祜,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陆河县19172413407: 急求岑参《送杨瑗尉南海》的原文与注释 -
古邱苏不: 释义: 唐代岭南地处僻远,条件十分恶劣,人不愿去.张某不辞僻远去做县尉,亦是为了奉养高堂的老母.居宝玉之乡而不厌清贫,格外可贵;处台辅之高而尽瘁献身,尤为难得. 临别之时,对挚友作些这样的叮咛,要胜过流千滴别泪、道万声"珍重"!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唐代岑参《送张子尉南海》: 不择南州尉, 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 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 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 慎勿厌清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