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解33章微明

作者&投稿:右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道德经新解33章微明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比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要想收敛它,必定先使它张狂;要想削弱它,必定先使它强盛;要想废除它,必定先使它振兴。要想夺取它,必定先给予它,这是深明大道之举。微明:明于微,即明于道。

  这里讲的是夺精补脑之术,又称调外药功夫,是用意念引导小周天功,目的是从肾腧引精气上升以济脑,具有延年益寿、返老还童之功效。《抱朴子》说:“若年尚少壮而知还年(返老还童之术),服阴丹以补脑,采玉液于长谷者,不服药物,亦不失三百岁也。”

  前三句概括了炼液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的过程,后一句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只有“与之”,才能“张之”、“强之”、“兴之”;只有“夺之”,才能“歙之”、“弱之”、“废之”,不与则无以夺。“与之”是手段,“夺之”才是目的。由张、到强、到兴,由歙、到弱、到废,也昭示了修炼道德功的循序渐进的自然过程。“废之”之日,即是道成之时。

  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借人。

  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鱼不能脱离深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借人。

  这一节,是说精气之于身体的重要性,也是对修道者的具体要求。“男人修成不漏精,女人修成不漏经”。只有不脱、不漏,才能“根深固柢,长生久视。”

  《道德经》毕竟是一部根据练功实践来讲道的书,一切内容都是对练功实践经验的哲理总结。所以,我们不能总是根据语句的表面意思来强解其治国理论。

  本章是夺精补脑之术,是道德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释《道德经》的人,多据此章给老子戴了一顶阴谋家的大帽子,可谓千古奇冤。寻历史冤案,恐怕惟有老子蒙冤最深最久。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 固与之,是什么意思...
原文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出处道德经,作者老子 主题思想:《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

...而下半册《德经》是讲述伦理道德,教读者“如何做人
二是1973年长沙马王推汉墓出土之帛书《老子》(甲乙本),该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且在《德经》之前有约一万一千字,经学术界专家考订整理为《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帛书《老子》与韩非子《解老》、《喻老》基本吻合。此为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文字最多的《老子》本。三是1993年...

欲取先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译文: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

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
9) 智圆行方: 出自《文子·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 10) 知荣守辱: 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请告知老子《德道经》与《道德经》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版本,为什么?请尽量...
无所谓正确不正确,比较古老的版本是“德”在前,可能是因为以人的角度来说,只有先修”德“才能得”道“。但是后人可能从自然的角度考虑,“道”是先于“德”而存在的,所以把“道“放在前。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37.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下篇·德经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

道德经全文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德经》44章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

老子 道德经 每节带两字标题
24、苦恩;25、象先;26、圣德;27、巧用;28、反朴;29、无为;30、俭武;31、偃武;32、圣德;33、辩德;34、任成;35、仁德;36、微明;37、为政;38、论德;39、法本;40、去用;41、同异;42、道化;43、遍用;44、立戒;45、洪德;46、俭欲;47、鉴远;48、忘知;49、任德;...

老子讲的是什么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张松如的《老子说解》讲为:“这岂不正由于他没有营私吗,从而能够成就了他的营私。” 陈忠译评的...

道德经经典名句大全集
——《老子·德经·第六十八章》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是谓微明。——《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经·第一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德经·第六十...

邙山区15039968432: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证明了领导的什么想法 -
景贸华士: 《道德经》的这一章内容是告诉下属要懂得自己几斤几两,不要僭越妄为,还要不断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好地业绩奋斗;详解如下:1、原文如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2、[解读]能看透一个人很不容易,这需要智慧和能力;而一个人要能真正了解自己也很不容易,你能从各方面了解你自己,既看到你的亮点,同时更要注意你的短处,处于顺境不能骄傲自满,处于逆境也不能悲观失望,你才能算是一个聪明的人.能战胜别人是有能力的表现,有时,打败你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战胜自我的人才算真正的强者.

邙山区15039968432: 道德经三十三章感悟 -
景贸华士: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段话有向内和向外的维度.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这都是讲向外的维度.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邙山区15039968432: 老子第三十三章 -
景贸华士: 《归钰·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善用”是统治者的“基本功” 第三十三章——“知人善用”是统治者的“基本功” 知人者哲,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邙山区15039968432: 老子第三十三章原文及翻译 -
景贸华士: 以下是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的原文及翻译:【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文】能够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够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够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失掉其所执守的叫做长久,身虽死而道犹存的人才是长寿的.

邙山区15039968432: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语出《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后世之人由此得到一个成语为: -
景贸华士: 自知者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聪明;明察.指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另:自知之明:透彻地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指正确认识、估价自己的能力.)

邙山区15039968432: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是什么思?道德经33章很精辟,但这两句怎么解释比较符合老子的原意? -
景贸华士:[答案] 能够自强向大道去推行的人,就是真正有志气的人.没有失去那个地方的(本来面目止善之地)这种人就可长久了.

邙山区15039968432: 修道老君答题:“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语出《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后世之人由此得到一个成语为:是自知之明?不确定. -
景贸华士:[答案] 成语出处 1.《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例子:人贵有自知之明. (你答的对了,是“自知之明”.)

邙山区15039968432: 翻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第三十三章》)”
景贸华士: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邙山区15039968432: 游艺修道老君答题:“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语出《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后世之人由此得到一个成语为RT··真相帝何在?拜托了···感恩! -
景贸华士:[答案] 自知者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聪明;明察.指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另:自知之明:透彻地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指正确认识、估价自己的能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