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取先予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捷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春秋 老子 《道德经》
原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扩展资料
这句话主要讲了事物的两重性和矛盾转化辩证关系,同时以自然界的辩证法比喻社会现象,引起某些人的警觉注意。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会走到某一个极限,此时,它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老子对于事态发展的具体分析,贯穿了老子所谓“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如果你想的到什么,就必须先付出或给予别人什么。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出自《道德经》,《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作为一种政治原则,“无为”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儒家也讲“无为而治”,如《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认为“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实则表达了儒家的主张。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原文节选:
老 子: 「道 德 经」: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章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
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
虚 其 心 ,实 其 腹 ,
弱 其 志 ,强 其 骨 。
常 使 民 无 知 无 欲 。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为 也 。
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

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除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扩展资料

这一章内容,主要讲了事物的两重性和矛盾转化辩证关系,同时以自然界的辩证法比喻社会现象,引起某些人的警觉注意。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会走到某一个极限,此时,它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本章的前八句是老子对于事态发展的具体分析,贯穿了老子所谓“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

在以上所讲“合”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取”与“与”这四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中,老子宁可居于柔弱的一面。在对于人与物做了深入而普遍的观察研究之后,他认识到,柔弱的东西里面蕴含着内敛,往往富于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

相反,看起来似乎强大刚强的东西,由于它的显扬外露,往往失去发展的前景,因而不能持久。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老子断言柔弱的呈现胜于刚强的外表。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至于后面那半句,属于后人的仿句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如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这个道理。。。

和佛陀说的一样,想发财,就要先布施财富。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什么意思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意思是,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必须要暂时先给出一些东西,就是先付出代价以诱惑对方放松警惕,然后再去寻找机会夺取回来,出自于老子36章,造句的话可以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够不丧失,这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原则。

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是什么意思?
予: 给予,付出,取: 收取,要回报 多予少取: 多付出(给予),少要回报 先予后取: 先给予(付出),再收取回报 只予不取: 只给予(付出),不求回报

欲取之先予之的意思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欲其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36章。原文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译文想要收获它,先扩张,想要削弱它,先增强它。想废除它,先推举它,想夺取它,就先给予它。是...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什么意思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意思:如果你想的到什么,就必须先付出或给予别人什么。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道德真经》即《道德经》,...

先予而后取是什么意思
先予而后取意思就是:想要取得它,必须暂时给予它。比喻想要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必须先给对方一点甜头,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出自《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意思是:想要废除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先予后取以退为进是什么意思
1、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也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测的,一旦碰到较大起伏的时候,就应采用“先予后取,以退为进”的谋略。因为这种方法不只会为你的人生觅得安顿之处,也会为你提供寻找更多“猎物”的机会。2、生活中,我们要有“先予后取,以退为进”的意识。“先予后取,以退为进”的要领在于不计...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解释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什么意思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什么意思1、欲取之先予之的意思是: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2、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原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取和予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体现对立统一道理。《道德经》中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那句话意思就是说想要收获他,先扩张,想要削弱它,先增强他。想废除他,先推举他,想夺取他...

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什么意识
要想获得,必须先付出 予:付出. 白话: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什么意思
1、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意思:如果你想的到什么,就必须先付出或给予别人什么。2、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龙海市18669501648: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局莺博利:[答案]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龙海市18669501648: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什么意思 -
局莺博利: 如果想得到某样东西,需要先舍弃某样东西.望采纳

龙海市18669501648: 欲取先予,欲同先异,欲捭先阖,字面意思 -
局莺博利: 《鬼谷子》的捭阖之术:“欲取先予,欲同先异,欲俾先阖". 个人拙见,从字面浅解: 欲取先予:想取得收获,必须先付出 欲同先异:想同意对方,先反驳对方 欲捭先阖:想游说成功,先张弛有度

龙海市18669501648: “如欲取之,必先予之”是什么意思?
局莺博利: 出自 《老子》 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现在的理解就是想要人家东西,就先要给人家好处,又或者你要得到回报就要首先付出.

龙海市18669501648: "若要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话啥意思? -
局莺博利:[答案] 你如果要拿回属于你的什么东西,你必须先要给人家这个东西.比如你要获得人家对你的爱,你必须先要把爱给人家

龙海市18669501648: 若欲取之,必先予之什么意思 -
局莺博利: 如果要得到,一定要先给予

龙海市18669501648: 欲取之 必先予之是什么意思 -
局莺博利: 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必须先给别人甜头.

龙海市18669501648: 什么是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局莺博利: 词目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发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释义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龙海市18669501648: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是什么意思?
局莺博利: 要想得到,必先付出

龙海市18669501648: 将于取之,必先予之.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详细点更好, -
局莺博利:[答案]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