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作者&投稿:梅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都加一个“安”字,就可以解释通了。

十八 缺啥补啥

《道德经》第十八章 :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说道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之争。当然,这与老子没关系,但是他的信徒们却拾起了老子留下的思想武器,与儒家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的唇枪舌剑。战斗意志最顽强的应该是庄子。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以此作为治世之策。庄子不仅不要这一套,还在《胠箧》借盗跖的口对此大加讽刺——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为老子也说过: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什么意思呢?仁义是道德堕落的结果,大道废弛不用之后,才提出的;智谋权术出现之后,才会产生严重的虚伪狡诈行为;家人出现不和,亲情淡漠出现之后,才有了孝子慈父的典型的涌现;国家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才会有忠臣的产生。
我们怎么看待这一则呢?是不是真如有些人所说的老子所宣扬的是“反仁义、反智慧、反忠臣、反孝子”的愚民政策呢?
我们先谈“仁义”。老子生活的周朝主张以“礼乐”治国,人们都自觉地遵守着无形的价值规范,尽管不是老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百姓们还可以过着一定意义上的“我自然”的生活。但到了后期,礼崩乐坏,“陪臣执国命”,诸侯荒淫暴虐、尔虞我诈,“春秋无义战”,这是中国历史上病态最严重的一段时期。所以,孔夫子出来了,他倡“仁”,用“仁”来去其贪,来拯救人心,涤清世道,说“克己复礼为仁”。倡导人们回到那种循“礼”而治的状态中去,实现一种大同,使人民幸福。这一点,老子孔子是一致的。
再看“智慧”。《庄子》也曾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子贡(庄子编了许多儒家人物的故事)看见一个老头,用水瓮装水去浇菜,一趟又一趟。子贡劝他,你老怎么不用水车啊?多方便!老者脸顿时严肃起来,冷冷一笑“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羞而不为也”。这就是“慧智出有大伪”。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的智巧、谋略、权术也就越厉害,这样的掩饰的更深,作奸犯科起来更厉害。所以说,小人并不可怕,最怕的是有智慧的小人。
其实,老子的主张与儒家是并不矛盾的。孔子也说:“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人去其仁。”“仁”也罢,“智”也罢,“勇”也罢,用的过了都会走向反面,不如“绝”之。“无”的反面还是“无”,既然都是“无”,没有“有”的羁绊和困扰,百姓便会安然自乐、逍遥自得了。
插到“孝”前面,谈谈“忠”。要是让老子戴着“愚民”的帽子来看,那可不得了。比干、岳飞、袁崇焕这些忠臣义士大约没有什么可讴歌的了。但大家走进历史看一看,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忠心耿耿,临危受任,甚至牺牲了个人宝贵的生命。然而,这些可歌可泣的忠臣事迹无不发生在那个腐朽昏庸、生灵涂炭的黑暗时代。一个朝代,忠臣越多,哪里的历史越混乱,百姓苦难越严重,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宁愿“忠臣”们能少些。
再谈“孝慈”。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倡导以“孝”治国。《二十四孝经》记述了许多精彩的慈孝故事。可是,有时静心细一琢磨。却又发现这里面又有不少问题。先看排位居首的舜的孝。忽舜之所以成为第一孝子,关键还应该得益于那两位很不像话的亲父继母,他们为夺财产无所不用其极,土埋火烧都没能杀死舜,而舜又待之如一,这才成就了舜的美名;曾参也有一位不咋地的父亲,尽管也是孔子的弟子,为了几棵小瓜秧就把曾参往死里打。也正是曾参对这种不像话的责罚不逃不避,重重地给他在孝道里加了一笔……可细一想,又多少不是滋味:一个人的好,关键是有坏的存在。孝的倡导,主要是因为大量的“不孝”的存在,如果社会、家庭一团和气,大家和睦相处,个个看起来都是孝子贤孙,根本用不着标榜谁孝谁不孝。
俗话说,“缺嘛补嘛”,只有社会出现问题了,比如说天下大乱、背情绝义了,才会有忠臣良将、孝子贤孙的出现,人们也才需要他们来做榜样,矫砭时弊。今天,我们呼唤公平正义,提倡和谐,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不公平、不正义、不和谐”的事太多了些……
李零先生说:“满嘴礼义廉耻、仁义道德的人,一般都很缺德。”的确,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自我把道德装得满满的,何必让我们再去特别提倡呢?“愿人常做好事,愿天下常生好人”。

[原文]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注释]1、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2、智慧:聪明、智巧。 3、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4、孝慈:一本作孝子。 [引语]本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它的直接内容,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仁义以挽颓风。老子对当时病态社会的种种现象加以描述。二是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这是说,社会对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 [评析]本章接着上一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认为社会上出现的仁义、大伪、孝慈、忠臣等,都是由于君上失德所致。至德之世,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人皆有仁义,所以仁义看不出来;也就有倡导仁义的必要。及至大道废弃,人们开始崇尚仁义,试图以仁义挽颓风,此时,社会已经是不纯厚了。在这里,老子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治理,他指出:仁义与大道废、大伪与智慧出、孝慈与六亲不和、忠臣与国家昏乱,形似相反,实则相成,老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了相当丰富的辩证思想。

六亲不和,有孝慈,讲的可能是慧眼。这可能就是“道德睛”。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_百度...
意思是: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出处:《道德经》——春秋·老子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译文: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原文]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译文]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注释]1、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2、智慧:聪明、智...

《道德经》第12章 |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翻译】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仁义。智慧出来了,才有大伪诈。六亲不和,才大讲孝慈。国家昏乱,才呼唤忠臣。🌻【感悟体会】代表世间规律的大道被废弃之后,才有了所谓的仁义。那些为了争夺胜利的智巧之举出现之后...

!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注音版———大(dà)道(dào)废(fèi),有(yǒu)仁(rén)义(yì),智(zhì)慧(huì)出(chū),有(yǒu)大(dà)伪(wěi),六(liù)亲(qīn)不(bù)和(hé),有(yǒu)孝(xiào)慈(cí),国(guó)家(jiā)昏...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1]出,有大伪[2];    六亲不和,有孝[3]慈[4];    国家昏乱,有忠臣。【注释】(1)智慧:掺了假的知识,投机取巧的聪明才智。(2)大伪:什么人都骗,还骗的大家都接受。(3)孝...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解释〕大道废,有仁义:失却处无为之事,代之施加恩惠立善以济世。智慧出,有大伪:君主以智慧治国,统治之下就有斗智慧争胜的人,应之而就有大的诈伪。人类社会无为而治的大道被废弃了,才有人提倡仁义;智慧产生了,才会出现大诈伪;...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什么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译文]国家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出了问题,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道德经》第34章|人到绝处便逢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翻译】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仁义。智慧出来了,才有大伪诈。六亲不和,才大讲孝慈。国家昏乱,才呼唤忠臣。【感悟】常言道:“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凡事达到一个极端,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太阳西坠,从最高处开始;月盈而...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是什...
真理失去效用,有仁义做补充。有智慧的人中也有不聪明的人。一个人家族因各种原因不和睦,但是家庭中也有孝顺的儿孙和慈爱的长辈。一个国家战乱纷纷,但是也有忠臣良将在保家卫国。

《道德经》砭时篇(第18章)一大道废有仁义(《安石留白随笔》20191211)_百...
《道德经》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一般译文:大道废弃,才会提倡仁义;智谋出现,才会产生伪诈;六亲不和睦,才有孝子慈父;国家昏乱,才会出现忠臣。安石曰:天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而仁义道德、智慧奸伪、孝慈忠臣之类都是在大道被废弃之后才出现...

浦北县13590492728: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 -
戏妍品川:[答案] 这句话选自道德经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待到社会失去了正确的治国之道,人们被贪欲迷惑了淳朴的本性,官贪民私,以致造成社会纷乱、人欲横流,于是乃倡仁义之名以为...

浦北县13590492728: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 -
戏妍品川:[答案] 这句话选自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音版————————— 大(dà)道(dào)废(fèi),有(yǒu)仁(rén)义(yì), 智(zhì)慧(huì)出(chū),有(...

浦北县13590492728: !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
戏妍品川: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理解: 在一个有大道的社会中,人人平等、友爱、包容、理解,社会公平公正,没有贫富、没有贵贱、没有剥削、没有欺骗等等.后来大道被废弃了,社...

浦北县13590492728: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是啥意思? -
戏妍品川:[答案] 待到社会失去了正确的治国之道,人们被贪欲迷惑了淳朴的本性,官贪民私,以致造成社会纷乱、人欲横流,于是乃倡仁义之名以为救济.是非之彰,道之所以亏.上用智慧治,下便以计谋应,上下都旁离了质朴而崇尚文饰机诈,便使天下...

浦北县13590492728: !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
戏妍品川:[答案] 这句话选自道德经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注音版—————————大(dà)道(dào)废(fèi),有(yǒu)仁(rén)义(yì),智(zhì)慧(...

浦北县13590492728: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戏妍品川:[答案] 【说法一】 社会的公正被废弃了,才有所谓“仁义”存在;出现了聪明智慧,才产生严重的虚伪 【说法二】 有失必有得也是自然界的对立法则:废弃了自然法则的研究,就会有仁义的产生;一旦弘扬了人类的智能,虚伪狡诈也会随之产生.

浦北县13590492728: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戏妍品川: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

浦北县13590492728: 求“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的翻译 -
戏妍品川: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社会公正秩序混乱了,自然有仁义之士出现;机智敏巧风行,就会出现谎诈投机;六亲不合不睦,就会期盼孝顺慈善;国家昏庸混乱,就会期待忠臣良士.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古时候了解以道治国的人,不教人民斗智机巧,而教人民纯朴敦厚,为什么呢?国家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人民的智谋太多.如果以智谋来治理国家的人,等于教人民互相斗智,一旦上下互相斗智自然两败俱伤;在两败俱伤之下,国家就要要乱了.因此这种教人民斗智的办法 实在是教人民为贼呀.

浦北县13590492728: 有哪些句子意思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同. -
戏妍品川:[答案] 生于忧患: 乱世出英雄;凤鸣岐山;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逼上梁山. 死于安乐: 遁世;解甲归田;隐居;放马南山. 老子讲: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混乱,有忠臣.

浦北县13590492728: 《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 -
戏妍品川: 真正的“道”被废弃了,才出现了“仁义”的说法 智慧出现后,就有了“大伪” 因为亲属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用孝慈这样的观念来约束大家 国家昏庸混乱时,才会出现所谓的忠臣 总的来说,这仍然体现的是老子的辩证思想,即很多看似美好的事物,其实只是丑恶事物的衍生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