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之于衣文言文的翻译

作者&投稿:宇文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寒之于衣,不待轻暖》翻译

《论贵粟疏》译文贤明的君主在上面管理国家,老百姓之所以没有挨饿受冻,并不是他能种出粮食给老百姓吃,织出布帛给老百姓穿,而是他有能替老百姓开辟财源的办法。

所以尧、禹的时候有过九年水灾,汤的时候有过七年旱灾,可是国家没有被遗弃和因为饥饿而瘦得不成样子的人,这是因为积蓄的粮食多,事先早有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和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的时候,加上没有几年的水旱灾害,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禹、汤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土地还有利用的潜力,老百姓中还有未被开发出来的劳动力,可以生长粮食的土地没有完全开垦出来,山林水泽的资源没有完全利用起来,社会上还有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人民还没有全部去从事耕种。

老百姓生活贫困,就会出现作坏事的。他们生活贫困是由于口粮不够,口粮不够是由于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便不会在农村安家。

不在农村安家,便会轻易离开家乡。老百姓象鸟兽一样四处谋生,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格的法律,很重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

人在寒冷的时候,不一定是轻暖的衣服才穿,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一定是美好的食物才吃。人在饥寒的时候,就不顾廉耻了。

人们的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肚子饿弄不到吃的,身子冷弄不到衣服穿,就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全她的孩子,君主又怎么能拥有百姓呢?英明的君主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赋税,扩充积蓄,用来充实粮仓,防备水旱灾害,因此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

老百姓的去留,在于君主如何管理。他们追逐利益如同水朝低处流一样,东南西北,不选择方向。

珠宝、玉石、金银,饿了是不能吃的,冷了是不能当衣穿的,但是很多人都把它看得很珍贵,这是因为君主使用它的缘故。这些东西,作为财物,轻、小,容易收藏,可以放在手里拿着,走遍全国也不担心受冻挨饿。

这样便使臣子轻易背叛君主,使老百姓轻易地离开他的家乡,使盗贼得到鼓励,使逃亡的人可以很轻便地带着生活费用。粟米布帛出产在地里,在一定的时候生长,积聚在一起,要依靠人力,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

这些几石重的东西,一般人拿不动,不是坏人所贪图的,但一天得不到它,饥寒就产生了,因此英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把金玉看得很贱。现在一个五口人的农民家庭,他家服役的人不会少于二人,他们能耕种的田不会超过一百亩,一百亩田收的粮食不会超过一百石。

春天耕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收藏,砍柴禾,修建官府的建筑物,服劳役;做这些事春不能躲避风沙尘土,夏不能躲避酷暑炎热,秋不能躲避阴雨,冬不能躲避寒冷冰冻,一年四季,没有休息的时候;又有个人的送往迎来,悼念死者、慰问病人,抚养孤儿、养育小孩等等费用都出在里面。象这样辛勤劳苦,还遭受水旱灾害和官府残酷的压榨,征收赋税没有一定的时候,早上发出命令,晚上就要得到钱粮。

在准备纳税时,手头有粮的,就把粮半价卖出去,手头没有钱粮的只能出加倍的利息向人借钱完税。于是产生了靠卖田卖屋、卖子孙来还债的情况。

可是大商人却屯积货物,追求加倍的利润,小商人开设店铺,贩卖货物,他们控制着稀有的货物和余财,天天在都市里走来走去,乘着 *** 急需的机会,加倍提高物价。所以他们男的不从事农业生产,女的不养蚕织布,但穿的总是华美的锦绣,吃的总是精美的食物,没有经历过农民种田的痛苦,却占有地里出的农产品。

凭着财物很多,他们交接王侯,势力比官僚还大,相互争夺利益;还到处游玩,途中彼此能望见对方的帽子和车盖,他们乘着坚固的车子、赶着肥壮的马,脚穿丝鞋、身上拖着丝织的长衣,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农民流亡的原因。现在法律上轻视商人,可是商人已经富贵了;法律上尊重农民,可是农民已经处于贫困、卑贱的境地了。

所以一般人所尊贵的,正是君主所轻视的商人;官吏所轻视的,正是法律上所尊重的农民。上下相反,喜欢和讨厌的态度相互抵触,这样希望国家富强、法制建全,是不能实现的。

现在的事情,没有什么事能比使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要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于重视粮食。

重视粮食,就要在老百姓当中,采取把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的手段。现在需要号召全国人民把粮食献给 *** ,使献粮的人能得到爵位,可以免去罪刑。

这样,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也分散了。能够献出粮食得到爵位的人,都是家有余粮的。

从有余粮的人手中得到一些粮食,供 *** 使用,那贫穷农民的赋税就可以减少,这就是所谓损有余,补不足,命令一出,老百姓就会得到好处。这样符合老百姓的心愿,增加的好处有三点:一是 *** 需用的物资充足了,二是老百姓的田赋少了,三是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

现在法令规定:老百姓有出一匹拉战车的马的,可以免除三人服兵役。车骑,这是国家的军备,所以给献它的人免除兵役。

神农教导说:“有十仞高的石头城墙,百步长的注满沸水的护城河,以及百万武装部队,可是没有粮食,还是不能守住。”从这看得出来,粮食,是对于君王大有用途的东西,重视粮。

2. 岁寒三友的文言文翻译

岁寒三友译文:

梅竹松以前被称为“三友”,有人对松梅说竹的坏话:“他里面空空7a64e4b893e5b19e31333431353864,怎么能和你们做朋友呢?”梅松很生气的说:“只有空,空所以有所说的里面空,没有其它东西,才能容纳不只几百人。”

唉!如果君子能做到像松树和梅花那样不相信奸佞的言语,而小人明知道自己的谗言没有什么好处,因而不进君子的耳朵,那么交友之道或许能有结束了。

岁寒三友原文:

松、竹、梅向称“三友”。或诬陷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松、梅怒曰:“维空 空故能有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呜呼!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无信谗言,而为小人者自知其谗言之无益,而不入于君子之耳,则交道或许其有终矣!

扩展资料:

岁寒三友由来: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过王安石等人的营救,苏轼最终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苏轼初到黄州时,心情苦闷。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要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

这块地,被当地人称为“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后来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有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

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




幼学琼林・卷二・衣服原文及翻译,幼学琼林・卷二・衣服原文及翻...
服之不衷,身之灾也;袍不耻,志独超欤。 译文 冠是戴在头上的服饰,称为元服;衣是穿在身上的文采,称为身章。冕、弁都是帽子的名称;、履都是鞋子的名称。士人成年行冠礼,要换三次帽子,称为三加。上公的命服有九等,皆君主所赐叫做九锡。 簪缨、缙绅都是仕宦享有的荣光。章甫、缝掖皆为读书人所穿的衣服...

刘氏者某乡文言文翻译
译文:(有一个)姓刘的一个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有)一个孩子。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母亲告诫...

叶限的文言文翻译
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大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能用金线做出华美的衣服,吴洞非常宠爱她。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抚养,后母对她不好,喜欢羞辱她,不是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就是去深潭边汲水。叶限有...

齐景公之好悬牛首卖马肉原文翻译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到处都是,随处可见 君徒禁之于外:只是,仅仅 公胡不使内勿服:为什么 公日:“善!”:对,好 公胡不使内服:使,穿 翻译 齐景公喜欢女人穿男人的服饰,全国人都效仿这样的打扮。景公命令禁止这样做,说:“凡女子作男人打扮的,就撕裂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腰带!”(可是)...

季布传文言文翻译
2. 《季布传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季布传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

楚灵王好细腰文言文翻译
1. 楚王好细腰原文翻译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

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离骚》
翻译:雄鹰不与燕雀同群,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原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翻译:方与圆怎能互相配合? 志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 原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翻译:芳洁(贤士)与污垢(佞臣)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败。 5. 求这段《离骚》片段文言文的翻译,谢谢 我长声叹息而泪...

成衣文言文注释翻译
1. 文言文 成衣 以及字词翻译 速度 原文 成衣【清】钱泳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

文言文翻译昔夫差伐齐
5. 文言文翻译:《勾践事吴》 勾践事吴 【原文】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jī)。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果擒之于干遂。 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天下。 (选自《淮南...

靖郭君善齐貌辨原文及翻译
译文: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因此门客们都讨厌他。有个叫士尉的人曾为此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士尉拂袖而去。这时孟尝君田文也在暗中劝说驱逐齐貌君,不料田婴却大发脾气说:“即使将来有人铲除我们这个家族,捣毁我们这片家业,只要能对齐貌辩有...

中卫市17380217570: ...不令而自然也 ....能立道于往古而重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故安国之法,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 .如此,则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三句话的翻译 -
中叔俭唯松:[答案] 能够在在古时的基础上,并且能够被人万代敬重其品德得人称之为明主.所以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使民)饿了就吃,冷了就穿衣,不用下命令就自然而然的执行.如果这样,就能使上面的人没有事来指使下面的人,下面的人没有事来烦劳上面的人.

中卫市17380217570: 谁有曹错的<论贵贮书>的原文和翻译?谢谢~~~ -
中叔俭唯松: 论贵粟疏晁 错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

中卫市17380217570: 《寒之于衣,不待轻暖》中"故务民于农桑"这句话中的”务“做什么解释?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
中叔俭唯松:[答案] 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 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翻译: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

中卫市17380217570: ...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 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 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帮忙... -
中叔俭唯松:[答案] 该段出自《韩非子·二柄第七》 译文: 从前韩昭侯喝醉酒睡着了,掌帽官见他冷,就给他身上盖了衣服.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近侍说:“盖衣服的是谁?”近侍回答说:“掌帽官.”昭侯便同时处罚了掌衣官和掌帽官.他处罚掌衣官,是认为...

中卫市17380217570: 能立道于往古而重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 故安国之法,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 . ... -
中叔俭唯松:

中卫市17380217570: 似与游者相乐 的乐的意思以其境过清 以的意思 -
中叔俭唯松:[答案] 似与游者相乐 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 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中卫市17380217570: 文言文《闵子骞》的翻译 -
中叔俭唯松: 原文: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

中卫市17380217570: 《侵权之害甚于寒》的翻译 -
中叔俭唯松: 》:“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答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杀典冠.其罪典衣,以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这段话的大意是:韩昭王有一次喝醉酒以后和衣睡着了,掌管国君帽子的侍卫怕他着凉,就给他盖上一件衣服.国君睡醒后很高兴,问左右说:“谁给我盖的衣服?”左右回答说:“是典冠给您盖的”国君于是连“典衣”官和“典冠”官一同处罚.处罚典衣官,是因为他失职;而处罚典冠官,是认为他越权.君主并不是不厌恶受凉,只是认为越权和失职这事比着凉更厉害.

中卫市17380217570: 文言文解释 疾: 素疾大户兼并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也 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取之于蓝 -
中叔俭唯松: 素疾大户兼并---疾:憎恶、憎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也---疾:憎恶、憎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比青,取之于蓝---于: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