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伤寒论第二条:太阳中风的定义

作者&投稿:庾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太阳中风,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一个特定证型,定义为表实证中的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特征。太阳病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种,中风主要指外感风寒引发的病症。中风的脉象包括脉浮缓,其中脉浮是太阳病的共有症状,而脉缓则与太阳伤寒的脉紧相对,表现为相对较软且不紧张。出汗、恶风、头项强痛是中风的特有症状,但诊断时需考虑病人体质和正气的充足程度,单纯脉缓并不足以定论。

恶风并非单纯指怕冷,而是程度轻于恶寒,与体质、出汗状况紧密相关。在中医中,怕冷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如三阴病也常有恶寒。发热在中医中是正邪交争的表现,区分实热与虚热,与西医的体温测量不同,更注重病人的主观感受。

出汗是中风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但出汗的多少、部位和频率并非关键,重要的是伴随发热、怕冷和特定脉象出现。出汗的判断需结合病史和整体症状,如持续性、部位局限的出汗可能符合太阳中风的描述,而过度或持续大汗则可能指向其他病证。

总的来说,诊断太阳中风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症状,而非孤立看待。治疗太阳中风时,应依据其特有症状采取相应疗法。


心中剔剔然,如人将捕之。出自伤寒哪一条
第二条。这句话出自《伤寒论》中的第二条,即“太阳病”。描述了患者内心的不安与紧张感,就像被人追捕一样。

2.伤寒论第二条:太阳中风的定义
太阳中风,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一个特定证型,定义为表实证中的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特征。太阳病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种,中风主要指外感风寒引发的病症。中风的脉象包括脉浮缓,其中脉浮是太阳病的共有症状,而脉缓则与太阳伤寒的脉紧相对,表现为相对较软且不紧张。出汗、恶风、头项强...

《伤寒杂病论》第一、二、三条精讲,让你轻松理解
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指后世所解释的脉缓,因为风可令气缓,气缓则脉缓。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太阳病,不管发没发热,要是成了伤寒证,就必然会出现身体恶寒、身体痛、呕逆,脉会阴阳俱紧。那为什么伤寒证会出现恶寒、体痛、...

常用脉象的鉴别方法
比如,《伤寒论》第二条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这便是单赁缓脉辨证的实例。这说明,缓脉不结合兼脉也可断证。这说明,《伤寒论》并没误解缓脉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再如,《伤寒论》第三条说:“太阳病,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此条与第二...

原文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第2条:太阳病, 发热,汗出, 恶风, 脉缓者,名为中风。首先确定了病位在太阳,这是太阳病。发热 放于前面,说明症候发热是最先出现的, 病机是“风阳伤卫阳” 。太阳病分为中风和伤寒,但中风比伤寒的程度要轻一些。风与寒相较而言,风性属阳,寒性属阴,风为阳邪,寒为阴邪,风伤卫,寒...

陆渊雷先生《伤寒论今释》第一条
其惟称恶寒,而不言发热者,以太阳伤寒之初证,有或己发热、或未发热之异也。后凡称太阳病者,皆指斯条之脉证而言。 内藤希哲云:此以后称太阳病者,指此脉、此证一二见者而言,非单指脉证悉具者而言也。(山田氏引) 渊雷案:六经篇第一条,相传为该经之提纲,谓必具如此之证,乃得断定为此经之病也。旧注...

道说伤寒论之桂枝汤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5条:太阳病,先发...

伤寒论中第7条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这个字怎么读
有两种读法,第一种:念jinjin,认为是河南方言,意思是僵硬 第二种:念shushu,意思是像没长满毛的小鸟一样,行动不便。几:jǐ、jī 解释 常用来询问数量多少,表大概。笔顺读写:撇横竖弯钩 组词 1.曾几何时: [ céng jǐ hé shí ]基本解释 曾: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2.寥寥无几:[...

仲景退黄十法
现将仲景退黄诸法简要归纳如下。 解表退黄法 适用于阳明湿热蕴结,表邪未解的发黄证。《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太阳阳明合病,表邪未解,使邪热与湿相合,熏蒸肝胆而发黄。治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自外而解表散邪,内则清热利湿。方中麻黄、杏仁、...

伤寒论全文多少字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b湿⒙鲋ぁ薄“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b湿⒌闹ぶ.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

四方区13985323697: 什么叫太阳病? -
罗狱人参: 病名.六经病之一.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

四方区13985323697: 太阳表虚是什么 -
罗狱人参: 1,太阳中风证又称太阳表虚证,但太阳中风证并非一单纯的表虚证,而是一个虚实夹杂之证. 2, 根据《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

四方区13985323697: 中医来,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异同?说说你的理解? -
罗狱人参: 太阳中风脉浮缓,恶风,汗出.太阳伤寒脉浮紧,恶汗,发热重,无汗.麻烦采纳,谢谢!

四方区13985323697: 伤寒第13条和太阳中风有什么差别? -
罗狱人参: 13条说的是太阳病里某种类型的治法, 2条是说太阳病某种类型的命名.ok!雷同不说明任何问题!

四方区13985323697: 中医上的“太阳病”“少阴病”等是指什么什么? -
罗狱人参: 中医学之; 四大经典之二,

四方区13985323697: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中要求背诵的重点条文有哪些 -
罗狱人参: 伤寒论背诵条文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 中风表虚证 12. 太阳中风,阳...

四方区13985323697: 发热,出汗,遇风打喷嚏是怎么回事啊? -
罗狱人参: 这是典型的风寒型感冒,按照伤寒论的称为太阳中风证,外感风邪,正气抗邪则发热;风性疏泄,易使腠理开泄,营不内守则汗出;肺主皮毛,在液为涕,风邪袭表,肺气不利,故鼻塞流清涕;因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故遇风加重.治法:调和...

四方区13985323697: 关于中医六经辩证和主证 -
罗狱人参: 六经辨证乃仲景之辩证法, 修改完善等下 六经为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以阴阳为总纲,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作为辨证纲领,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对外感病进行分析辨别,并用以指导临床治...

四方区13985323697: 桂枝汤证本来有汗出,为什么还要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 -
罗狱人参: 本方所治,为外感风寒,卫强营弱之证,即《伤寒论》所谓“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伤寒论》称之为太阳中风.后世称之为外感风寒表虚证.所谓“卫强”是指外感风寒之邪客于肌表,卫气浮盛于外,与邪抗争而言;由于卫气奔越抗邪...

四方区13985323697: 岐黄道医怎样判断得的病为太阳病的太阳伤寒以及中医的治疗方法? -
罗狱人参: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在儿科可以诊到浮紧脉、手摸皮肤干燥、临床有热发烧等、有的会出现腹泻等,这是家长们着急妄用退烧药和抗生素造成的.发烧、腹泻、不口渴这是已经兼有太阴证了. 医案举例2:2010.2.25张XX、男、9月.鼻流清涕、无汗、打点滴一周、泄泻、腹胀、发烧38.6摄氏度、不渴.分析:应是先得太阳证,后因过多注射抗生素等西药致使里寒出现传太阴.脉关寸浮、尺沉、摆尾(惊吓)舌苔白厚.岐黄儿帖用处方:元丹1份、麻黄汤散3份、温中散3份、五苓散3份、莱菔散2份、黑附子散2份,外贴神阙,三次而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