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中“死生亦大矣”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靳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兰亭集序》中的“死生亦大矣”?~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
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
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显然是有感而作,缘情而发。但是,作为一篇文集的“序”,除了批评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之外,还要对结集的目的说一说。参加兰亭集会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如谢安、孙绰等人。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引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然而,“向其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对此,作者认为“岂不痛哉”!所以,把他们赋的诗收录下来,不至于使其泯灭,而让其流芳百世,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如作者一般,生发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这不能不令人慨叹作者有一副多么好的心肠!
一言以蔽之,结集的目的在于警醒后来的读者在读文的时候,不要感染士大夫之消极的思想情绪,而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死生亦大矣”的思想精髓。

王羲之《兰亭集序》有“死生亦大矣”一句,人教版必修《语文②》注释其为“死生是一件大事”。笔者认为此注有待商榷。
把“死生亦大矣”解释为“死生是一件大事”,仅从字面看就不妥当,因为“死生是一件大事”的表述自相矛盾:“死生”指“死”和“生”两个方面,而“一件大事”却只能指两者中的一方,要么是“生”要么是“死”,岂可两者兼指?并且,如果“死生亦大矣”的“死生”指兼指生和死,那么,“亦”字应是“皆”“都”的意思,可《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亦”字没有“皆”“都”义项,自然此处“死生”非双指。
那么,“死生亦大矣”的正确含义是什么呢?
“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这句话在《庄子》中出现两次。第一次在《庄子·德充符》,庄子借孔子“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之语评价兀人(断足)王骀。从“天地覆坠”的假设情境可知,得“道”的王骀面临“天地覆坠”的死亡威胁而不随之改变,此处“死生”指“死”不指“生”。“死生亦大矣”第二次出现在《庄子·田子方》,庄子这次是借孔子“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戏、黄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的话,诠释孙叔敖不因爵禄改变自己“无所待”的状态。由“盗人不得劫”一句可知,“古之真人”也是面临死亡胁迫,所以“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中的“死生”实“死”虚“生”。因此,《庄子》一书中“死生亦大矣”的“死生”是只指“死”的偏义复词,此句应解释为:“死也是一件大事啊!”
现在,我们从语境角度考察《兰亭集序》“死生亦大矣”的“死生”:“死生亦大矣”前面的语句是“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认为,无论寿命长短,结果都是“终期于尽”,归于死亡;“死生亦大矣”后面是“岂不痛哉”,这是个蕴含无限悲叹的句子,显然王羲之悲痛的是“死”非“生”。既然“死生亦大矣”的前后语句所言都是人之死亡,这个“死生”自然应单指“死”,唯有如此理解,才能使前后文承接自然、榫合缝严。如果依据教材注释,把兼指生死的“死生”置于“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和“岂不痛哉”中间,显然语意不连、气脉不通。
从文章整体思路看,“死生”唯有看作偏义复词,才能思路畅然、层次井然:前文叙述兰亭宴集,极力铺叙生之欢乐;然后转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万端感慨,并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抒发死之悲痛;最后,在否定“一死生”“齐彭殇”之后,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千古同悲之慨叹。
另外,后代评论家对《兰亭集序》的鉴评语言,也可以证明“死生”为偏义复词:
①因游宴之乐,写人生死之可悲,则兰亭一会,固未可等诸寻常小集。(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
②故文中说生死之痛,说今与昔同感,后之与今同悲,总是写乐之极至耳。(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③忽然以死生之痛,感慨伤怀,而长歌当哭,以为感动。(林云铭《古文析义》)
因为评语中的“人生死之可悲”“生死之痛”“死生之痛”,都只涉及“悲”“痛”一种情感状态,所以,可以断言,这三则评语中的“生死”和“死生”也都只能偏指一方,即都是侧重于“死”的偏义复词。
王羲之为什么要感慨“死也是一件大事”呢?因为他要否定魏晋时期“以老庄为宗,贵于齐死生,忘得丧”的玄学(乔松年《萝藦亭杂记》)。因此,在“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万千悲慨之后,他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两句,旗帜鲜明地指斥晋朝文人士子“以仁义为士梗,名教为桎梏,遂致风俗颓敝,国步败移”(林云铭《古文析义》)的清谈无为之世风,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千年后的我们,在读了《兰亭集序》之后,仍然能从“死生亦大矣”的深沉感叹中,汲取到积极进取、振作奋发的精神动力。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
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
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显然是有感而作,缘情而发。但是,作为一篇文集的“序”,除了批评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之外,还要对结集的目的说一说。参加兰亭集会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如谢安、孙绰等人。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引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然而,“向其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对此,作者认为“岂不痛哉”!所以,把他们赋的诗收录下来,不至于使其泯灭,而让其流芳百世,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如作者一般,生发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这不能不令人慨叹作者有一副多么好的心肠!
一言以蔽之,结集的目的在于警醒后来的读者在读文的时候,不要感染士大夫之消极的思想情绪,而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死生亦大矣”的思想精髓。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
翻译为: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出自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选段: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彭指的是彭祖,长寿的象征。殇指的是未成年而死,短命的象征。出自: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如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什么意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都知道生死轮回只是虚幻的概念,而且有些人的名声也只是虚假的,像齐国的彭城王之死并不值得怀念。【出处】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原文节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

如何理解《兰亭集序》中的“死生亦大矣”?
翻译 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显然是有感而作,缘情而发。但是,作为一篇文集的“序”,除了批评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之外,还要对结集的目的说一说。参加兰亭集会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如谢安...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生死观?
表达了作者他对时光虚度的惶恐,对济民安国的渴望,对建功立业的向往,把生死的淡的观点。这句话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

登会稽山,王羲之用如椽巨笔抒写人生感慨,启发人们:“死生亦大矣”
王羲之《兰亭集序》有“死生亦大矣”一句,人教版必修《语文②》注释其为“死生是一件大事”。笔者认为此注有待商榷。把“死生亦大矣”解释为“死生是一件大事”,仅从字面看就不妥当,因为“死生是一件大事”的表述自相矛盾:“死生”指“死”和“生”两个方面,而“一件大事”却只能指两者中...

《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什么意思?
《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意思是这才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不实的,把长寿短命等同起来的看法是妄造无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筱亦亦 2022-12-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35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中对人生死的看法?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译文如下: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句子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

何为《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句?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句。东晋时期国势日衰,士大夫们大多不求进取,他们崇尚老庄,大该玄理,一时玄谈之风盛行。庄子曾说:“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对老庄哲学的膜拜,反映出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力斥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看法为“虚诞”、...

新都区15175897809: 如何理解《兰亭集序》中的“死生亦大矣”?要简洁明了! -
标性阿尔:[答案] 死生亦大矣说的是:人生中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生与死

新都区15175897809: “死生亦大也”出处,请简释 -
标性阿尔: 《兰亭集序》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

新都区15175897809: 死生亦大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句话出自哪里 -
标性阿尔:[答案]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

新都区15175897809: 兰亭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和表现了什么 -
标性阿尔:[答案] 对生死的看重,即“死生亦大矣”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对魏晋名士中谈玄论道、寄情山水、不务实际、思想消极、行动无为的风气的批评和启发的愿望.

新都区15175897809: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
标性阿尔: 文句出处:王羲之《兰亭集序》 文意:生,死都是人生无法摆脱的事情,想想怎么会不让人觉得悲痛莫名呢? 时代背景:魏晋时期玄风盛行,老庄思想在主流人群当中更是影响深远,在一些盛大的场合、宴会更是将玄谈视为无上主题,这些都和当时的晋室偏安江南的政治实况紧密相连的,也是当时文人的一种生死以之不如漠然视之的心态的消极反应. 其实玄学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搞政治的要玩儿这个就不靠谱了,哈哈!愚见愚见……

新都区15175897809: 怎样理解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死观? -
标性阿尔: 王羲之在天人合一的曲觞流水、感事伤怀中,把现实人生与理想人生联系起来, 把当时文人风流旷达的情怀与造成这种人生态度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渊源联系起来, 并在回到现实人生时表现了极为豁达、爽朗、热爱人生的生命意识和人格力量, 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某些消极面的扬弃, 奏响了热爱生命、讴歌生命和批判传统消极面的最强音:“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疡为妄作.”

新都区15175897809: 《兰亭集序》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是什么? -
标性阿尔: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新都区15175897809: 兰亭集序中“死生亦大矣”何字表判断? -
标性阿尔: 死生亦大矣 “亦”表判断

新都区15175897809: “死生本大矣,岂不痛哉?”这句话出自哪里? -
标性阿尔: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