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会稽山,王羲之用如椽巨笔抒写人生感慨,启发人们:“死生亦大矣”

作者&投稿:宏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句子~

《兰亭集序》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死观中
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与会的人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人们的活动情况,第五句写晴和的天气,第六句抒发感慨。显然,六句中,有些是惯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写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却是写集会的“盛况”。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这里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
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什么感慨?有两个: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它告诉我们三点: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

王羲之《兰亭集序》有“死生亦大矣”一句,人教版必修《语文②》注释其为“死生是一件大事”。笔者认为此注有待商榷。
把“死生亦大矣”解释为“死生是一件大事”,仅从字面看就不妥当,因为“死生是一件大事”的表述自相矛盾:“死生”指“死”和“生”两个方面,而“一件大事”却只能指两者中的一方,要么是“生”要么是“死”,岂可两者兼指?并且,如果“死生亦大矣”的“死生”指兼指生和死,那么,“亦”字应是“皆”“都”的意思,可《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亦”字没有“皆”“都”义项,自然此处“死生”非双指。
那么,“死生亦大矣”的正确含义是什么呢?
“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这句话在《庄子》中出现两次。第一次在《庄子·德充符》,庄子借孔子“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之语评价兀人(断足)王骀。从“天地覆坠”的假设情境可知,得“道”的王骀面临“天地覆坠”的死亡威胁而不随之改变,此处“死生”指“死”不指“生”。“死生亦大矣”第二次出现在《庄子·田子方》,庄子这次是借孔子“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戏、黄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的话,诠释孙叔敖不因爵禄改变自己“无所待”的状态。由“盗人不得劫”一句可知,“古之真人”也是面临死亡胁迫,所以“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中的“死生”实“死”虚“生”。因此,《庄子》一书中“死生亦大矣”的“死生”是只指“死”的偏义复词,此句应解释为:“死也是一件大事啊!”
现在,我们从语境角度考察《兰亭集序》“死生亦大矣”的“死生”:“死生亦大矣”前面的语句是“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认为,无论寿命长短,结果都是“终期于尽”,归于死亡;“死生亦大矣”后面是“岂不痛哉”,这是个蕴含无限悲叹的句子,显然王羲之悲痛的是“死”非“生”。既然“死生亦大矣”的前后语句所言都是人之死亡,这个“死生”自然应单指“死”,唯有如此理解,才能使前后文承接自然、榫合缝严。如果依据教材注释,把兼指生死的“死生”置于“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和“岂不痛哉”中间,显然语意不连、气脉不通。
从文章整体思路看,“死生”唯有看作偏义复词,才能思路畅然、层次井然:前文叙述兰亭宴集,极力铺叙生之欢乐;然后转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万端感慨,并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抒发死之悲痛;最后,在否定“一死生”“齐彭殇”之后,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千古同悲之慨叹。
另外,后代评论家对《兰亭集序》的鉴评语言,也可以证明“死生”为偏义复词:
①因游宴之乐,写人生死之可悲,则兰亭一会,固未可等诸寻常小集。(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
②故文中说生死之痛,说今与昔同感,后之与今同悲,总是写乐之极至耳。(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③忽然以死生之痛,感慨伤怀,而长歌当哭,以为感动。(林云铭《古文析义》)
因为评语中的“人生死之可悲”“生死之痛”“死生之痛”,都只涉及“悲”“痛”一种情感状态,所以,可以断言,这三则评语中的“生死”和“死生”也都只能偏指一方,即都是侧重于“死”的偏义复词。
王羲之为什么要感慨“死也是一件大事”呢?因为他要否定魏晋时期“以老庄为宗,贵于齐死生,忘得丧”的玄学(乔松年《萝藦亭杂记》)。因此,在“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万千悲慨之后,他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两句,旗帜鲜明地指斥晋朝文人士子“以仁义为士梗,名教为桎梏,遂致风俗颓敝,国步败移”(林云铭《古文析义》)的清谈无为之世风,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千年后的我们,在读了《兰亭集序》之后,仍然能从“死生亦大矣”的深沉感叹中,汲取到积极进取、振作奋发的精神动力。


兰亭序全文+详细的翻译,字词解释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10)咸:都。(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13)激湍(tuān):流势很急的水。(14)映带左右: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

《王羲之》文言文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凭借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些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

王冕《墨梅·秋夜雨》诗词选鉴赏
相传会稽山下有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日日洗涤笔砚,把池水都染黑了。王冕颇以有这样一位同姓的前贤自豪,今天自己不也是过着“洗砚池头”的翰墨生涯么!“我家”二字,亲切之中自有一种洒脱自豪的韵味。“朵朵花开淡墨痕”,说自己与王羲之各有擅长,王羲之日日“洗砚池头”,为了练就一手好字,而自己...

王羲之文言文阅读
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 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样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 *** 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

会稽山曾发生过什么
4.汉以后这里成为佛道胜地,传说葛洪之祖葛玄在此炼丹成仙,山中的阳明洞大为道家第十一洞天,香炉峰为佛教胜地,至今香火旺盛。5.唐代这里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门户。6.明代大儒王阳明(守仁)在此筑室隐居,研修心学,创“阳明学派”。7.王羲之著名的《兰亭序集》就出于会稽山。东晋名士王羲之、谢安等都...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许询、支循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朝之情投意合。王惹之曾和一样好友在会稻山阴的兰亭宣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其志。...

雄秀之气,出于天然——王羲之《兰亭序》书法鉴赏评析
他从小师从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访各地游名山,博采众长,在充分研习了各家书法字体后融入了自己的风格,自成一派,达到了其独一无二的“韵”味。      东晋时期,不少名士在会稽山放浪形骸,其风景秀丽,正是谈玄论道的好地方。永和九年,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风...

优秀书法作品
1、《兰亭序》王羲之当年与朋友在绍兴会稽山的兰亭,喝酒聊天,在眼花耳热之余,写下了这件千古传诵的《兰亭序》,此作历来被世人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笔法极为精到,变化极为丰富,乃是王羲之书法中的无上神品,此作后来被后人智永所藏,到了唐代,据说已经埋藏地下。2、《黄州寒食诗...

《墨梅图题诗》的解析?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注释: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晋书·王羲之传》全文翻译
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许询、支循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朝之情投意合。 王惹之曾和一样好友在会稻山阴的兰亭宣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其志。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

新巴尔虎左旗17775538166: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精妙之笔描绘了在会稽山阴之兰亭集会,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畅叙幽情的场面,
汗闵复方: 春日花开,明光晓映,天清景明,微风轻拂.崇峻的青山连绵蜿蜒,清溪自高处施施然流淌其间,夹岸翠竹拔节挺立,身后森林繁茂深沉,山溪像青色的绸缎一样环绕着兰亭.一行人借修禊之事为契机,登上会稽山,感受盎然春意. 此时会稽山...

新巴尔虎左旗17775538166: 晋书 王羲之传.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翻译 -
汗闵复方: 曾与志趣相同者在会稽山北的兰亭休闲聚会,王羲之亲自写了这篇序文来表达感想

新巴尔虎左旗17775538166: 《兰亭集序》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
汗闵复方: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新巴尔虎左旗17775538166: 《兰亭序》里面的写的是什么?
汗闵复方: 写的是文人墨客在会稽山的兰亭聚会,当然是要饮酒吟诗的.大家作的诗呢,就收入《兰亭集》,而这篇《兰亭集序》则是专为此诗集所作的序. 文中既描写了聚会时的场面,又联想到了人生短暂,有一番感慨. 传世佳句啊!

新巴尔虎左旗17775538166: 兰亭集序中体现的两种人生观念 -
汗闵复方: 兰亭集序中体现的两种人生观念先写“乐”如:“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后写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新巴尔虎左旗17775538166: 兰亭序写的很美啊~! -
汗闵复方: 《兰亭序》是一个神话.它一问世就光彩照人,一亮相即倾国倾城,一消失则更不可思议了,它竟历经千百年沧桑流传到了今天.《兰亭序》诞生于一次浪漫的聚会.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名士,在会稽山...

新巴尔虎左旗17775538166: 读《读醉游兰亭》有感100字 -
汗闵复方: 轻轻地打开书本,我的心跃入了文字中,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会稽山阴.兰亭.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四周是一片高高的茂密的竹林,清清的流水匆匆而过,“叮咚叮咚”,他在和我说一个故事.一代书圣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遒媚劲健,绝...

新巴尔虎左旗17775538166: 醉游兰亭读后感250 - 300字 -
汗闵复方: 天朗气清,吹面不寒是惠风,牧童横吹短笛,轻笔描绘深情,会稽山阴群贤毕至,散香凝露登兰亭.青山绿水鸣,逸少饮酒词墨腾,曲水流觞,一序无尘谁及故园情?几度暗香盈袖,醉兰亭-——题记- 执笔勾勒飘若浮云的《兰亭序》,矫若惊龙...

新巴尔虎左旗17775538166: 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汗闵复方:[选项] A. 这是《兰亭集序》帖,它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 在“惠风和畅”“茂林修竹”的环境中,王羲之“游目骋怀”,乘兴书写了这一书法名篇 C. 这幅书法作品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D. 此帖各字大小错落,字列之间宽紧合宜,整幅作品气脉贯通,率意中尽显天然之美

新巴尔虎左旗17775538166: 《兰亭集序》中,课后习题 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 -
汗闵复方: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它让人在欣赏美景,幽情的同时感叹生死,借景抒情,也写出了对当时社会的感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