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兰亭集序》 中对人生死的看法?

作者&投稿:柘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理解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死观?~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死观中
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与会的人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人们的活动情况,第五句写晴和的天气,第六句抒发感慨。显然,六句中,有些是惯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写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却是写集会的“盛况”。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这里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
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什么感慨?有两个: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它告诉我们三点: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

王羲之《兰亭集序》既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铺陈,又借题发挥,围绕生死的重大问题抒发感慨。虽然文章内容比较艰深,却是对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不可多得的名篇。
其一在于第二段中作者引用的古训“死生亦大矣”。这句话出自《庄子·德充符》:“常季曰:‘彼(王骀)兀者也,而王先生(王:超过),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庄子借孔子之口说,说明王骀这个残疾人在死生这样的大事上举重若轻,精神进入到一种无所依赖的境界,原因是他主宰着事物的变化而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境,所以庄子进一步地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庄子·德充符》)。就庄子来说,他实际上是以生死的虚无而否定世俗,对所处的现实社会进行了彻底的颠覆。王羲之借此句只是表达“生”之难得、“死”之令人悲痛的观点。一者人“欣于所遇”而“得于己”只是一时的快慰,“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的感伤时刻终会到来。
二者“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只是“俯仰之间”,生命何其短促!三者人的生命长短完全听凭自然,人在自然伟力的面前何等渺小!正因为生命如此宝贵,人怎能怠慢有限的生命,怎能不用永恒的生命价值回报自然对人的恩赐!
其二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句。东晋时期国势日衰,士大夫们大多不求进取,他们崇尚老庄,大该玄理,一时玄谈之风盛行。庄子曾说:“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对老庄哲学的膜拜,反映出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力斥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看法为“虚诞”、“妄作”,一反东晋士大夫沉溺老庄唾余谈玄的时风,认为生是生,死是死,不能等量齐观。王羲之的深刻之处在于,一方面他坦然承认生命的脆弱短暂,另一方面又看到了生和死的本质的不同,人不能庸庸碌碌如行尸走肉般地“生”,应该让自己的生命空间充实丰盈。王羲之的这种对生的执著与热爱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前后期的诸多文化大家。李白的《拟古十二首》之九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其中虽然不乏人生的豁达,但也并无多少豪迈振奋的成分可言。王羲之的笔下则涌动着热爱生命的激流,启示着后人不断书写瑰丽的生命华章。
其三是抓住第三段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句。王羲之“悲”从何来?今人看待前人,总是把他们的是非曲直看得清楚分明,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今人在创造历史的时候,他们是否真正地吸取了前人的教训?他们对前人的看法有没有可能由自身所验证?如此说来,人类社会是很难达到认知的完美境界的,甚至会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这正是王羲之的叹惋之处!基于对人生的这种认识,王羲之不是安于现状,沉溺于无谓的感喟,而是“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他要用优美的文字为当时的盛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为自己的人生写下灿烂的一笔!王羲之的感叹警醒着人们:如果听凭人生虚度,任其苍白荒芜,那就真的可悲了!
一个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怎样看待死亡,王羲之从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感悟人生,对这些问题作了精彩的回答。

死的人从前也生过,生的人迟早要死去。


崂山区15931446407: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中对人生死的看法? -
邗谭干复: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崂山区15931446407: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句子 -
邗谭干复:[答案] 《兰亭集序》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崂山区15931446407: 怎样理解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死观? -
邗谭干复: 王羲之在天人合一的曲觞流水、感事伤怀中,把现实人生与理想人生联系起来, 把当时文人风流旷达的情怀与造成这种人生态度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渊源联系起来, 并在回到现实人生时表现了极为豁达、爽朗、热爱人生的生命意识和人格力量, 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某些消极面的扬弃, 奏响了热爱生命、讴歌生命和批判传统消极面的最强音:“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疡为妄作.”

崂山区15931446407: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态度的是那句? -
邗谭干复:[答案] 楼主您好!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得上您.觉得可以就采纳吧!

崂山区15931446407: 《兰亭集序》究竟表现了王羲之怎样的“生命观” -
邗谭干复: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崂山区15931446407: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判当时盛行的混淆生死界限的观点的句子是? -
邗谭干复:[答案]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的批判,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

崂山区15931446407: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没有按要求回答啊 -
邗谭干复:[答案] 原本就知道将死生等同起来是虚诞的做法,把彭祖德长寿和殇子的短折算作平等是胡妄的做法. 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不美观,暗含有生之年理当做点实事,不宜空口说玄理.这也反映了王羲之的奔放性格.

崂山区1593144640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作者通过“___,___”表明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表现... -
邗谭干复:[答案]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重点字:诞)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重点字:豚)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仓皇)

崂山区15931446407: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感叹生命极为短暂的句子 -
邗谭干复: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望采纳

崂山区15931446407: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态度的是那句? -
邗谭干复: 楼主您好!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得上您.觉得可以就采纳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