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中的君子之道

作者&投稿:抄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摘要:《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语录结集,《论语》中说到的仁爱之道、孝悌之道、中庸之道、君子之道等等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君子”这个词在《论语》一书中提到了一百零七次,可见君子的重要性。

关键词:孔子;儒学;君子;

一、引言

《论语》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它当中提到的“君子之道”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做人的标准,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我们从这就不难知道,君子之道的内容就是: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二、君子之道

“君子”一词并不是孔子首创,在其以前的时代也曾出现过,但君子的指代与内涵却是多样的。有指国君的,如“《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周易·临》。有指丈夫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而论语中君子是孔子系统总结前人基础上发展而来,赋予了其新的内涵,论语中君子不再指国君(《论语》中“君”指“国君”),更没有丈夫的含义。而是指具有大才、大能、大得、大怀的人。君子是既不同于先而知之高不可攀的圣人,也不同于一般的士,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而知之达到的君子不器的人。

孔子生活的年代,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出现臣弑君、子杀父的情况,即“君不君,臣不臣,夫不夫,子不在”(《论语·颜渊》)。为了改变社会局面,恢复周礼,孔子寄希望于完美人格的君子身上,并以此作为自律和他律的准则。《论语》“君子之道”曾经影响一代代人,并且至今仍是人们垂范的形象。那么,孔子的君子之道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运用呢?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详谈。

1.君子怀德

君子之道的第一点说的是:君子怀德。君子怀德,是君子之道的始点。那么,德是什么?“德”主要是指“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君子首先就必须是个好人。说到“君子”二字,孔子坚持,品德第一,而不是人们所想到的学问和风度。关于“君子怀德”孔子是这样说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较为透彻的是宋理学家朱熹做的注解:“怀,思念也。怀德,谓存其固有之善。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怀刑,谓畏法。怀惠,谓贪利。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怀德”,指心存仁德;“怀土”,指心存占有;“怀刑”指心存法禁;“怀惠”,指心存利惠。按照朱熹的注解,君子和小人的差别,根本上是公与私之间的差别。以公共的利益为念,那就是君子;以个人、自己的利益为念,则为小人。这里所说的小人是指普通百姓,所以“怀土”、“怀惠”也是合理的,算不上恶。但是,即使是普通百姓,如果永远地思念立足的自家乡土而不去守护天良仁德,永远地思念私利恩惠而不去关顾社会法禁,那也就不是君子。

  君子以厚德载物,则体现了 “土”、“物”与“德”三者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土”和“物”不能并列的与“德”比先后,因此得出了《周易》里的那句千古名言:“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象传》) “厚德载物”可以有两种解释,那就是把“厚”看成动词,还是形容词。如果看成动词,意思就是:先要培植、加重德性,然后可以承载万物如果看成形容词,意思就是:只有以厚重、稳固的道德为基座,才能承载万物。这两种意思,都以一个“载”字,来说明了“德”和“物”之间的主属关系。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对“德”产生侵扰的,除了“物”以外,还有“力”。事实上,很多人追求物,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在追求力。直到今天,在很多人心目中,炫耀财物比较庸俗,而炫耀力量却让人羡慕。因此,从古至今,更能够消解“德”的不是其他,而是“力”。应该佩服荀子,他那么及时地说了八个字:君子以德,小人以力(《荀子·富国第十》)这是在说立身之本。君子立身靠的是德,小人立身靠的是力。即使君子拥有了力,那也要以德为归,以力弘德。总之,天地万物之间,德就是最大的主宰。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亦柔亦刚。在中国古代的很多经典著作中,德,是一个宏大的范畴。在它的周边,还有一些邻近概念,譬如仁、义等。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德的“家庭成员”,当作“君子怀德”这一基本命题的延伸。一般来说,仁是软性的德,义是硬性的德。孔子对“仁”的定义是“仁者爱人”。于是,以后人们说到“仁”,总是包含着爱。至于“义”嘛,孔子则提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什么是义?大致是指由德出发的豪侠正道。“仁”和“义”相比起来,“仁”显温和,“义”显强劲。一柔一刚,合成道德,然后合成君子。也就是说,君子怀德,半是怀柔,半是怀刚,面对着广泛不一的对象。如此广德,便是大德

蹈仁义而弘大德,只有大德,才能巍然屹立,与更广泛的小人行径构成系统性的对比。对于这个问题,唐朝的魏征做了简明的概括,他在《十渐不克终疏》中说: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 “好谗佞”这三个字,显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法典中的大恶条款。就是“习惯于用谣言毁人,热衷于以媚态奉迎”。这种人,当然应该被判定为缺德的小人。与之相反,君子的本质也在对比中展现得更加明确:“蹈仁义而弘大德”。

君子怀德说到底是将心比心,知道自己重要,也知道他人和知己一样重要。明于此,我们就会爱人如己,正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最低限度也能做到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君子之德风

君子之道的第二要点是——“君子之德风”,它紧随“君子怀德”之后。君子之德风的来源是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一段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大致的意思是说:君子的道德就像风,民众的道德则是草。风吹向草的时候,草就随风摇摆。凡是道德,便应成风。这一论述,恰好指出了君子的德行必须像风一样影响大众。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小人”,仍然是指社会地位上的小民,因此,小民也经常被称作“草民”。孔子主张,能够左右民众动态的风,应该是道德之风、君子之风。社会上,不管是风尚、风范,还是风俗、风情,这些“风”的起点,都应该包含着“君子之德”。这既涉及了当今社会走向,又涉及了君子职责。

仁者好告示人。在社会走向上,儒家反对放任负面力量。一个君子,如果自认为具有仁义大德,却默而不语,不做传播,那么,他对社会的仁义何在?对民众对大德何在?仁义大德是一种有对象的“他向行为”,涉及的对象越多,就越有价值。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说过“仁者好告示人”。在儒家看来,不“告示人”的仁德,就不是真正的仁德(跟现代“扩大自己的公开象限”不谋而合)。儒家的这一思想,如果用现代话语来表达,那就是:崇尚精英主义,否定民粹主义;主张道德应该传播,反对君子自闭。

君子的道德之风能吹得多远吗?对于这个问题,《尚书》的回答气象非凡: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尚书》认为,道德本是天意,不必寻找它能够传播开去的具体原因。只需立德,便能动天,一旦动天,天下尽归。这一古老的话语,乍一听带有开天辟地时代不容争议的霸气,却能让我们联想到德国哲学家康德关于道德是“第一命令”、是“天律”的论述。

德不孤,必有邻。在这一观点上,孔子则是“道德的乐观主义者”。他相信普遍的人性,随之相信天下的君子不会孤独。孔子的这个说法非常温暖,使很多弘德行善的君子即使一时感到孤独,也会保持信心。老子与孔子不同,并不是“道德乐观主义者”,而且也不希望真正有德之人过于自得(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但是,即便是他,也认为不断地积累道德就能无往不胜。他说: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五十九章)。墨家不喜欢儒家宣讲道德的方式,但在实践行为上,却是树立了令人感动的大德形象。他们的“德风”,往往以群体性的侠义壮举来传扬,令人振奋。总之,积极传扬仁义大德,是中国文化对于君子品行的一个重要共识。

在数千年之后,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做一个重要补充。无论是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德风”,还是《尚书》所说的“无远弗届”,都是在弘扬德的空间力量。德也具有很强大的时间力量,中国文化正因为一直以德为帜,延绵久远。

3.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之道的第三也很重要:君子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出自于《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成人之美”,按我的理解来说就是促成他人的好事。这里的“人”,并不仅仅是指家人、友人、认识的人,它涉及的范围极大,广阔无边。

跟“与人为善”的区别,孟子在《公孙丑》中所说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细细辨析,这里的“美”和“善”还是有区别的。例如抢险救穷、治病赈灾等等,这些也只能说是“与人为善”,而不能说是“成人之美”。“成人之美”更多的是指帮助合作、消解误会、介绍益友、促成良缘等等。总之,“成人之美”更侧重在锦上添花的正面建设,而且具有一定的过程和形式以及享受。这也体现了“君子”与“好人”的微妙差别。“好人”必然会“与人为善”,但“君子”除了“与人为善”之外,还会“成人之美”。在灾难来临时,“君子”和“好人”都做着同样的事情;但在无灾的日子里,“君子”更会寻找正面意义的形式享受。为此,他们比“好人”似乎更高雅一点儿。

成人之恶是“成人之美”的对立面。 “成人之恶”当中的“成”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恶已经开始,要帮其完成。第二种可能就是恶还没有开始,从头酿成。第三种可能,攻善为恶,伪造而成。这主要是指用谣言、诽谤等手法玷污他人,造成一个传说中的“恶人”。与这三个“成”字相对应的“人”字也有了三种含义。如前所述,为“半恶之人”、“被恶之人”、“非恶之人”,但是三者的结果,都成了“恶人”。所以说“成人之恶”是一项“多方位、多角度的负面社会工程”。

仔细辨析了“成人之恶”,就能对“成人之美”理解得更加深入了。“成人之美”也是一项多方位、多角度的社会工程,只不过与“成人之恶”相反,“成人之美”都是正面的。大体上也分为三种可能:一、使还没有完成的美尽量完成;二、使未起之美开始起步;三、化非美为美,也就让对方由污淖攀上堤岸。 “成人之美”和“与人为善”,都具有明显的“给予”主动,都体现为一种带有大丈夫气质的积极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有选择做君子的机会,那是一种“水滴石穿”的修炼。因此我们无需等待和积累,君子之道就在一切人的脚下,而且,就在当下。既然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那么,如何在细微事件中快速评判善恶是非呢?孔子相信,评判的君子标尺就藏在自己的心底。那就是,自己不想碰到的一切,绝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去。这个标尺很简捷,也容易把握,因此,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下面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就为“成人之美”、“与人为善”找到了每一个人都可以自行把握的内心依据。孙中山先生曾说,西方文化习惯于把自己的理念通过很霸道的方式强加在别人头上;而中国文化则认为,天伦大道藏在每个人的心底,只要将心比心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李瑞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儒家的人格养成教育思想[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1(01).

[2]吴志超.儒家君子人格内涵及结构综述[J].大众文艺,2020(02).

[3]马艳.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J].河南农业,2019(36).

[4]王伊妮.浅谈《论语》之君子人格[J].现代交际,2019(05).

[5]赖丽慧.孔子“君子人格”思想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02).

[6]姜丽,周接兵.朱熹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学诠释——以《论语集注》为中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

[7]邵朴.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7.

[8]梁洋.朱熹的《论语》观[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03).

[9]丁海燕.思则务行  始则务终——《谏太宗十思疏》与《十渐不克终疏》比较杂谈[J].中学语文教学,2001(02).


君子之道_1500字
我们在人与人交流之中,才能看清真实的世界。也只有在真实的实践中,经验显得难能可贵。所以说,一个人要经常的出去走动,多去旅旅游,才能真正的见识到另一番天地。这里我就不用多说了,只要大家走出门去体验一番,就知道市井之间的人情世故。所谓君子之道,其实无非是让自己臻于完美。在这种臻于...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下一句
《君子之道费而隐》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庸之道,事时和谐,君子之道,若海若巅
这是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了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前两句意思是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有制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后面几句就是讲怎么做君子,中庸是怎么回事!中庸之道是现在全世界最重视的合理主义。中庸之道就...

中庸的名句
2.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出自《中庸·正心》。《诗经》中说道“穿着华美的锦衣,外面罩着一层套衫”,这是为了避免华美的衣服太过于显露。因此,君子的处世之道,在于外表安然,但内在的美德日益彰明;小人的处世态度在于,外表...

论君子之道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中无一句虚言,处处都落在实处。它讲入世之道,交往之道,生存之道,更讲君子之道。在书中“君子”和“小人”的字眼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象“君子怀刑,小人怀土。”“君子不器。”等等。无疑君子是孔子对人格...

君子之教,喻也出自哪里?
释义: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出处:《礼记·学记》选段: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译文: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

孔子说过哪些关于老师的名言
2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3、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2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

《劝学》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2、《劝学》告诉我们,要学习圣人善于借助于外物的道理。3、《劝学》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注重积累,持之以恒的道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论语中什么和什么引导我们践行君子之道?
论语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引导我们践行君子之道。扩展: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论语》所记述的孔子言录,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圣经”。它穿越时空,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在《论语》中有描写交友的、为政的、...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忽? 孔子提出了“君子”这个形象来解决这个疑难!但是,谁是君子呢?为什么是君子呢?在孔子那里,我们将知道“君子”那是作为学习的例子(examplary person,如同安乐哲在《<论语>的哲学诠释》中的英文翻译给我们的启发)! 在孔子时代,君子一方面可以是实指的所谓的先进的“今之...

星子县15725199484: 晋如说儒第十三讲之九:孔子眼中 什么是君子之道 -
赞胁庆大: 【君子之道 】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孔子的君子之道】 仁(对人宽厚),义(有原则),礼(做事有有规矩,有忌惮),智(多读书),信(说话算数)

星子县15725199484: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的 -
赞胁庆大: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他提到君子的地方也很多,此句最为著名.

星子县15725199484: 我想请问,君子之道 -
赞胁庆大: .理想的修身人格——君子 “仁”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曾参强调“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试图以君子的成立来辅助仁的修养的实现或者...

星子县15725199484: 儒家经典名句有哪些 -
赞胁庆大: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星子县15725199484: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并阐述什么是君子 -
赞胁庆大: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诸葛庐是指诸葛亮在出山之前的居室.诸葛亮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跟刘禹锡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

星子县15725199484: 儒家经典中有许多论述“君子”的名句,请写一句就此阐述什么才是“君子”. -
赞胁庆大: 子曰: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论语·雍也》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浮华.文采和质朴相辅...

星子县15725199484: 儒家,关于君子的名言或者语句都有哪些 -
赞胁庆大: 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星子县15725199484: 儒家之道是什么 -
赞胁庆大: 儒家之道也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以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组成的. “仁”是儒家思想最高原则和道德标准境界也是儒学核心.包括了: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这些内容.其中“孝,弟(悌)为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之柱之一.

星子县15725199484: 如何从四书看儒学君子之德和修身之道 -
赞胁庆大: 儒家,外文名the Confucianists,“知天文、识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极办学.亦是维护社会道德、纷乱中凝聚力量的最庞大核心.

星子县15725199484: 如何理解儒家君子坦荡荡的处世之法? -
赞胁庆大: 《论语·颜渊》司马知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夫子大概想,一个人行地端走地正,做好的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就不会有愧于心,而是道内心坦坦荡荡,表里如一.这样的人就是君子.而那些有愧于心的人,一定是自己知道自己哪里行为内有失或德行有亏,所以反过来想这种内心长戚戚的人就可以推断出他是小人了. 同时我有一个问题,那种干了坏事还不自知,屡教不改,不以容为然的人,想必他们也不会有愧疚之心.那他们岂不是内心坦荡荡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