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什么和什么引导我们践行君子之道?

作者&投稿:党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分析论语中的君子之道,并说明在今天有何意义~

论语》 君子之道
在中华文化发轫之初,“君子”是人们对于为官者的称谓,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要求,是全体社会成员对于权力阶层所抱持的理想期待。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君子”概念逐渐脱离了权力意义,成为普通民众的人格向往,形成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规范。
所谓“君子之道”,即成就君子之途径,就是君子的核心价值观。辜鸿铭先生说:“孔子全部的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君子之道。”本文拟就《论语》一书中所蕴含的君子之道作一浅析。
1 君子人格的道德根基是“仁”
君子人格的第一要义,就是必须具备爱心。儒家把这爱心归结为一个字——仁。孔子说:“仁者爱人”。爱心的体现,首先是爱人——爱父母兄弟,爱姐妹同宗,爱邻里师长,爱同事友朋,爱同胞手足,爱异族异邦,爱弱势穷苦者,爱老迈残疾人,爱志同道合者,爱异见陌生人……总之,爱一切人。孔子管这种对人类普遍的爱心叫做“泛爱众”。孔子认为爱心的培养首先要从“孝”、“悌”开始,即从爱父母、爱兄长、爱亲朋做起,由亲亲而亲民而亲天下。爱心扩展开去,由爱人而爱物——爱花鸟虫鱼,爱草木走兽,爱山川河流,爱风雪雷电,爱地球,爱月亮,爱太阳系,爱银河系,爱宇宙,大爱无疆。
在当代语汇中,我们经常会用“为富不仁”“麻木不仁”“不仁不义”等词句,来表达对小人的鄙视,说明今天的中国人,仍然以“仁”与“不仁”作为衡量人格的道德尺度。
作为执政者的君子,怀着忠爱恻怛之心,无条件地为全体公民求利益谋福祉,这便是仁的行为,这样的出发点变成国家的政策,政府的行动,这便是施仁政。君子执政,必须具有对人民的同情之心,体贴之意,关爱之情。孔子说,执政的道理,无非是仁与不仁罢了,就这么简单。(孔子曰:“道仁,仁与不仁而已矣。”)
仁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孔子为实现“天下归仁”的理想而奔走呼号了一生。《论语》中讲到“仁”的地方,达109处之多。其中直接将行仁爱人列为君子道德首义的就有十几处。君子行仁,主要表现为:珍惜人的生命;尊重人的权利;宽恕人的过失;对优秀者抱持由衷赞美与鼓励之意,对贫弱落魄者深怀同情怜悯之心;居庙堂之高,须施仁政、行善举,修己以安人以安百姓,克制个人及集团私欲,实现天下为公;处江湖之远,也须修内守善,积仁致道,锤炼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自觉。即使没有条件接受基本教育的普通百姓,也须恪守“孝亲“的道德底线。
2 君子人格的价值尺度是“义”
冯友兰先生说:“道德方面的应该,无条件的应该,就是所谓义”(《中国哲学之精神》)。当代语汇中的“普世价值”,其意思接近或大致相当于义。先秦诸子几乎人人口不离义,其中《论语》24次讲到义。
如果一个事件发生在我们面前,或者有人提出一个貌似伟大的理论,我们凭什么判断它是好事还是坏事?是真理还是谬误?我们如何决定是赞成它跟着它走还是反对它与它斗争?这里有一个价值判断的尺度,它会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尺度,就是——义。凡是合乎义的,便是好,干就对了。比如行义举、尽义务、张义帜、入义师、见义勇为、义不容辞,甚而至于舍生取义、慷慨就义。凡是不合乎义的,便是不好,应该回避或反对。比如不义之财不要贪,不义之人不要做。
君子,古代的统治者,当他走上权力的中心,面临着实行什么样的路线、政策,走什么样的道路、方向,设计什么样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法律体系、文化生态等等所谓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时,他必须做出判断,决定取舍。而这判断取舍的依据,就是义。凡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顺应世界发展的大方向主潮流的,就是合乎义,就应该办,可以干。反之,则为不义,不如不干,否则越干越糟。
3 君子人格的行为规范是“礼”
古代祭神致福的仪式叫“礼”,也叫“礼仪”或“仪礼”。这种仪式都很庄重、规范、严肃,后来引申出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的含义。周代在行礼的时候,开始演奏高雅、严肃的音乐,这种配乐的礼仪,也叫“礼乐”。礼乐具有示范、规矩、法制、文化、文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含义。
在古代,礼是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有条件有机会,就一定要学习礼,尽早学会适应社会的规矩,否则将会遭到社会抛弃。孔子曾劝诫弟子们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并对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一个不懂礼法的人,不可能取得成功。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辩证地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养成起了重要作用,有它的历史功劳,今天应该加以继承和弘扬。但礼制中也有很多糟粕,必须扬弃、改造,加进适应现代化的、国际化的新内容,才可以用来向公民普及、教育。对包括礼制在内的传统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肯定和一概否定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4 君子人格的科学态度是“知”
知是君子人格构成的要素之一。孔子说:“知者不惑”,什么事都明白,这不那么容易,连孔子自己都说无法完全做到。一个无知的人,也许会做出某些壮举,他可以因此被称为英雄,可以当模范,但他绝不是君子。冯友兰先生说:“智是人对于仁义礼的了解。”如无了解,那么即使他的行为合乎仁义,也并不是仁义的行为。
君子“知”的范围极其广泛。《论语》要求君子做到知言、知人、知耻、知礼、知“道”、知命等等。知言就是能通过他人的言语准确了解人家的内心。知人就是善于与人沟通,了解别人的心思优长就像了解自己有几个手指一样。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别人不了解自己倒没多大关系,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孔子说:“知耻近乎勇。”知礼就是懂法守法,言谈举止都在规矩礼仪的范畴内。知“道”,就是明确人生的大目标,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绝不胡来。知命就是懂得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顺应天命,不做逆潮流而动的事情。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知,从学习中获得,到实践中锤炼,日积月累,最终铸就智慧美的人格。子贡说:“学不厌,智也。”君子一定是爱学习、会学习、学得扎实通透、终生学习不够的人。虽说爱学习的人不一定都能成为君子,但不爱学习的人一定不会成为君子。学习的途径无非是两条:一是向前人学习,这就要读书;二是向今人学习,就是要注重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学习。
5 君子人格的操守宗旨是“信”
“仁、义、礼、知、信”是儒家最重要的理论范畴,也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汉代董仲舒名之为五常。除五常外,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的时候,又提出了仁的五种行为表现——恭、宽、信、敏、慧。早期儒家胪列的十种修养规范,均有信在其中。“信”即诚信、信用、信仰、信誉、信任。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则人任焉”,“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君子义以为质,信以成之”。孔子甚至认为,在必要的时刻,国防军备可以放弃(去兵),经济建设可以不顾(去食),但民众普遍的“信”却决不可丢失(《论语·颜渊》)。一个人若信用破产,他将无以立身于社会;一个政权若失去民信,则这政权必亡;一个民族若无信仰,岂能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信坚守,小信变通。孔子说:“君子贞而不谅。”像仁义这种永恒的道德必须坚守,而对早已过时的理论、废旧的规章以及那些像八股一样的陈词滥调必须果断放弃。朝令夕改,翻云覆雨,固非君子所为;而死守官运亨通遗训旧制,裹足不前,宁做僵化的标本遭人唾骂,也不肯顺应潮流,做改革的先锋,这样的“君子”,更加可悲。所以信与不信之间,蕴含着巨大的胆魄与智慧。
6 君子人格的目标追求是“道”
君子所追求的道,例如“君子谋道不谋食”的道,是道义、公理的意思。孔子说:“志于道”(《论语·述而》),就是明确地把自己人生的目标定在对“道”的追求上。古人认为,人生于世,闻道是最重要的事。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之达致,自然离不开学习。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其中的学,即指学道。“四十五十而无闻焉”的闻,也是指闻道。
君子把“道”的实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首先必须克服物欲的诱惑。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了)。”孔子所说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固穷”、“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等等,都是这层意思。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是克制物欲、悉心闻道的典型。孔子赞扬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的时候,孔子回答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就是克制己私。奉行仁义,修炼道德,必须克去己私。求道必苦。
其次,道的实现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投入终生。不要期望做一两件善事或者苦干十年八年,道就实现了,没有这么简单。所以君子必须从心理、意志、体力上做好为道奋斗终身的准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虽然物质上清苦,时间又很漫长,但君子的精神是快乐的,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君子与小人之间切换来切换去。有时候做君子的时间长一些,有时候也免不了施展点小人伎俩,偶尔干出点不仁不义的糗事。这都是可恕可谅可以改正的。“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过则勿惮改”,孔子虽然期望每个人都成为君子甚至圣人,但他十分宽容,允许我们犯点小错。
7 君子人格的胸怀境界是“宽”
仁者包容天下,宽以得众。小肚鸡肠者,寡友少朋,难成大事。为政的君子,尤其如此。官居高位,肚量要博大,胸怀要宽阔。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至舢板扁舟,大至航空母舰,都能容得下,耍得开。所谓海纳百川,无论滔滔江河,还是涓涓小溪,也无论甘泉清流,还是污泥浊水,大海一律接纳不弃。
宽容,主要是指能够倾听批评的声音,善待反对自己的人,宽恕那些说话难听、行事过激、你越是想要面子他偏要给你难堪的人。孔子说:“居上不宽,吾何以观之哉?”(居于统治地位而不宽宏大量,这种样子我怎么能够看得下去呢?)(《论语·八佾》)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的时候,把“恭宽信敏惠”五个字,概括为成就仁人的五种品德。为人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
宽恕,俗语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曾子曾把孔子的学说概括为两个字:“忠恕而已矣。”(《论证·里仁》)孔子自己对恕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所谓忠,是恕的积极一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成功,就帮助别人成功;自己想发财,也帮助别人发财。
君子虽然以宽待人,以恕容人,以忠事人,但律己却甚严。一日三省己身,言而无苟,九思三畏,恶居下流。对于亲族同党,不会放任纵容,弄权谋利,包庇遮掩。“君子不施其亲”,“君子不党”,“求诸己”,“约之以礼”等等,都是儒家修己安人,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的准则。
8 君子人格的修养规范是“文”
君子外表总是给人斯斯文文的感觉。君子在公共场合,不会大声嚷嚷。即使要对敌国宣战,君子也不必声嘶力竭。声音的大小,并不表示力量的强弱。
君子的衣着,不一定是名牌,不一定多贵,但一定是得体合身,干净雅致。君子见客,即使不一定沐浴熏香,也必定是梳洗整洁,神清气爽。君子讲话,决不吞吞吐吐,絮絮叨叨。那些八股调调,套话大话,君子羞于出口。
君子的斯文,令人沉醉。这看起来像是外表的功夫,但仔细品味,它深藏于君子的内心。优雅的外表就是内心纯洁善良的显现,内心若有美德就一定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丑陋的灵魂决不会有真正优雅的外表,就像病入膏肓的人绝不会有生动润泽的气色一样。修饰和掩藏只能短时有效。内心若无真纯洁真学养真道德真才干,头发即使再光亮,也无法赢得尊敬。装斯文就是伪君子。
子贡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为里,文为表;质是内容,文是形式。高尚的内在道德,有待良好的气质修养加以表达;文绉绉的模样,有待充实深厚的学养。只有文与质彼此配合得体,相互辉映,才是真正的君子。
9 君子人格的独立精神是“不器”
器是尊贵的、美丽的、重要的物件。人人都想成器。成器就是成功。在某一领域内,出类拔萃,领先群伦,有鲜花、掌声、美女环绕,阔宅、豪车、钞票可以尽情享受。有人命好,生下来就是器。有人命差,打拼一生,也难以成器。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有人生前落寞,死后荣耀;也有人活得风光,死得窝囊。
人生无非就是成器与不成器的区别。儒家一贯求功名搏进取,“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到死也没能出个名,君子对此是很纠结的。对于尚未成器者,当然首要任务是成器。而对于已经成器者,孔子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就是不要把成器当成人生的终极目标,别把功名太当作一回子事。要小心器能伤人,器对于人性的戕害就像无形的杀手一样:有人成功以后,人性变成狼性。有人成器之后,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找不着北了,人话也不会说了,人事也不会做了,整天恍兮惚兮,甘愿做个木偶,被别人把玩。孔子早就看出这种危害,他警告人们不要被器所束缚、所左右:虽然我已经成器,但我头脑依然清醒。我永远是人而不是物,我必须保持作为人的理性、尊严与独立判断的权利。“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引导我们践行君子之道。
扩展:
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论语》所记述的孔子言录,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圣经”。它穿越时空,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在《论语》中有描写交友的、为政的、治国的还有关于君子与小人的,我比较欣赏《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
在《论语•学而》中有一则提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就是说君子应该是在饮食方面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安逸,对于事情、工作勤劳而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这样的一种人才能被称作为君子,不要求身体与物质上的满足,追寻心灵上的满足与慰藉,即使自己吃不饱、穿不暖、房子也透风漏雨,但是只要自己做事勤勤恳恳、思想敏捷就会很开心,就像《陋室铭》里所提到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是简陋的房子,可居住的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君子之所以被称为君子就是因为他所追求的东西与一般人不一样,君子不在乎外在的一切,只想追寻心灵上的满足。
子贡曾问过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就是说“要先做事,等真正实行出来了再说,这样就能够说是一个君子了。”君子不会像有的人那样嘴上说着要怎么怎么样,要做什么事,可是他就仅仅是说说而已,并不会付之以行动,所以孔子就说身为一个君子,绝不可以是只会嘴上功夫的人,想要做什么事就踏踏实实的去做,等做到了再说出来也不晚,也就是说君子是做实事、说实话的人。……
供参考。


英语问路时what和how引导什么语序
二、由"how"引导的感叹句:"how"意为"多么",用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副词(被强调部分)。如果修饰形容词,则句中的谓语动词用系动词;如果how修饰副词,则句中的谓语动词用行为动词,这类句子的结构形式是:How+adj.(adv.)+主语+谓语+(it is).如:① How cold it is today!今天多么冷呀!

英语中什么是连词 什么是引导词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连词是连接几个并列句、短语和名词的词,例如and or等;引导词是引导从句的词,I think that he is a good boy. 其中that引导宾语从句,可以省略。I know where he is going. where引导后面一个从句。

英语中状语有什么类型?
常用引导词:if, unless,whether(whether...or not)特殊引导词:as\/so long as, only if, providing\/provided that, supposing that, in case(美语中表条件,英语中表目的), on condition that We’ll start our project if the president agrees.如果总统同意,我们将开始我们的项目。5、目的...

which引导什么从句
which 引导定语从句,当定语从句中的which是做介词的宾语,就要在which前加介词。例如:This is the city in which I lived.(这就是我居住的城市。)在这个从句中,which就是做介词in 的宾语,所以前面一定有in。介词+which 的定语从句用法:1、表示地点,时间和原因的“介词+which”分别相当于 ...

英语语法中,关于宾语从句的连接词与定语从句的引导词的区别?
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方),why(为什么),how(怎样,如何)连接副词除起连接作用外,还在从句中充当状语成分。定语从句的引导词有:关系代词有: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等。关系代词可以代替先行词(即:被定语从句修饰的词),是指人或物的名词和代词,并在从句中起主语、宾语和...

which和when在时间状语从句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前者相当于后者。前者本身可以起连词作用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后者every time是时间状语,when是关系副词引导的是定语从句修饰every time。本人认为every time和when,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二者用其一即可。若when引导的是定语从句,从句只能置于主句的时间名词(即先行词)之后;若when引导的是时间状语从句,从句...

How引导宾语从句在句子中做什么成分
how引导宾语从句在句子中做方式状语。例如:I don't know how I should solve this problem.这句从句里I是主语,should solve是谓语,this problem是宾语,how是方式状语。宾语从句是 名词性从句的一种。在 主从复合句中充当 宾语,位于及物动词、 介词或 复合谓语之后的从句称为 宾语从句。宾语从句...

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是什么?
that代替关系副词:用于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理由的名词后取代when, where, why和"介词+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在口语中that常被省略,例如:His father died the year (that \/ when \/ in which) he was born. 他父亲在他出生那年逝世了。3、判断关系代词与关系副词 方法一: 用关系代词,还是...

who和which在定语从句中有什么区别?
句意:因为他们总是得到同样的分数,关于谁是更好的学生,总是有分歧。选B。考查宾语从句引导词主要看从句的成分,如果是完整的宾语从句,就是that引导定语从句,如果是缺少主宾表,就用what引导,如果缺少疑问词,就看句意。定语从句中who和which的区别是代指对象不同、是否可以省略、用法不同。1、代...

宾语从句什么时候用if,whether,that
一、if或whether引导宾语从句时,作“是否”讲常放在动词 ask 、see 、say 、know 和 find out 等后面。一般情况下,两者常可换用,在口语中多用if。例如:Nobody knows whether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 没有人知道明天是否下雨。Lucy asked whether (if) they had a cotton ...

团风县18537963371: 在《论语》中,孔子告诉我们:作为君子,要做到 - -----------------------. -
诸葛章复方: 莫要与女子小人为伍也, 洁身自好.

团风县18537963371: 《论语》中关于君子之道的 -
诸葛章复方: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他提到君子的地方也很多,此句最为著名.

团风县18537963371: 《论语十则》中说明如何保持君子风度的一句话是什么? -
诸葛章复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能表示君子风度

团风县18537963371: 论语中有关和的语句(在线等 越详细越好!!!教学急用) -
诸葛章复方: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

团风县18537963371: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的这句话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这种精神在践行中的标准是什么?请分别结合论语中的某一相... -
诸葛章复方:[答案] 中庸思想;标准是“义”. 中庸之道绝不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而是一种始终以“义”为准绳的稳健主张. 孔子说“乡原,德之贼也”,就体现了中庸的原则是“德”,即“义”. 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体现了中庸所谓的无过无不及...

团风县18537963371: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句话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这种精神在践行中的标准是什么?请另结合论语中的某一相关章句,简要... -
诸葛章复方:[答案] “君子对於天下人,无专主之亲,无特定之疏,惟以道义是从.即不问亲疏,但以道义是亲,亦即以义为处世准绳.”

团风县18537963371: 论语中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当君子? -
诸葛章复方:[答案] 于丹《论语》心得之四 君子之道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

团风县18537963371: 《论语》中倡导我们要重实践的一则是 -
诸葛章复方: 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团风县18537963371: 以下是《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言论.请结合下面第①②语段的内容,谈谈孔子在第③语段中对“君子” -
诸葛章复方: (1)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三畏、九思,十分具体、细致和全面地从人的言行举止等方面对人的道德修养进行了各种规范.即一个人从感官到思维,从修身到处事,从对事到对人、对利等方面所做到的修养标准.(2)从三畏到九思可以看出,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3)“文质彬彬”,则是确切地说明了君子的人格模式,是儒家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文” 与“质”本配合恰当.质朴胜过文采,则显得粗俗;文采胜过质朴,则显得虚伪、浮夸.(4)要做到这样,同样需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意对即可)

团风县18537963371: 《论语》中关于君子自身修养的语录? -
诸葛章复方: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坦荡荡”“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