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戊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白话译文:

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用来使天下人心归顺。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这个道理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勾聪明,哪里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这个道理)。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延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作为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中说:‘怎能不感念你的祖先,学习并发扬他们的德行呢。’”

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之《开宗明义章》。

扩展资料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解释:

既然,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那么,我们就应该倍加珍惜。我们的身体是我们敬爱的父母亲的一部分,是父母亲的精血经过十月怀胎孕育而成的,经过“一朝分娩”我们脱离了母体,成了一个个体,成了一个独立的人。

尤其是母亲,在孕育我们的过程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而在生产我们的时刻,不仅忍受了巨大的痛苦,而且还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要不然说母亲是伟大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身体,就是对母亲的爱,就是对母亲的报答,就是对母亲的纪念。

珍惜身体不单是指现如今所时尚的美肤美容美体之类的保健。诚然,这些能使我们的皮肤细腻光泽,面容俊美清秀,形体婀娜多姿,这些不能不说是对身体珍惜的一种表现,但这仅限于外表,是远远不够的。

而真正意义上的珍惜身体应该是内在的,使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内在脏器处于健康的状态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孝经·开宗明义章




身体受之父母那句古语是什么?
其实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译文为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身上的一切哪怕一根发丝,一点皮肤,都是父母赐予我们的。既然身体发肤都承受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是遵从孝道的开始。出处:《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译文: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面的那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接下来一句是“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文】孔子说:我们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这是行孝的开始。一...

有一句诗句的含义是身体上的毛发都是父母给的,伤不得,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一个人的本身,既站...

受之于父母的前一句
孔子说的。这句话是收录在孝经里。开宗明义章第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什么意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谚语,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孝顺的开始。来源于《孝经·开宗明义》。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明-沈鲸《易鞋记》三一:“自古道:‘身体发...

发肤受之父母整句
“发肤,受之父母”整句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来源于《孝经·开宗明义》。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出自哪篇古文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啥意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全文如下: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啥意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
1、意思是凡是身上的一切哪怕一根发丝,一点皮肤,都是父母赐予我们的,既然身体发肤都承受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是遵从孝道的开始。2、出处:《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3、译文: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

郏县1868456461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哪里? -
晁伏根宁: 这是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里德句子,意思是: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顺的开始.

郏县18684564618: 体之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哪里? -
晁伏根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随意弃之~!” 好像是三国时魏国大将~夏侯渊说的吧~~ 当时他眼睛受箭伤,大喝一声将眼睛上的箭矢拔出,当时连眼球一起带出来了.神情镇定的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随意弃之~!”然后将眼球吞入腹中,后提枪把敌方弓箭手一枪刺死~!我记得好像就是这段~~~

郏县18684564618: 发肤受之于父母出自哪里
晁伏根宁: 发肤受之于父母出自《孝经》.《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郏县1868456461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哪里?
晁伏根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

郏县18684564618: “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得毁伤.”出自哪里?与之相关的文章原文是什么? -
晁伏根宁:[答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郏县1868456461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
晁伏根宁:[答案] 这是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里德句子,意思是: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顺的开始.

郏县1868456461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局话是谁说的?
晁伏根宁: 原文: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出自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

郏县1868456461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晁伏根宁: 出自《孝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最有名的例子 三国时期的夏侯敦 给人射中眼睛 眼球拿出来后 吃下去 说了这么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郏县18684564618: 用来形容身体毛发来自父母的古代成语 -
晁伏根宁:[答案] 身体发肤 【解释】: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郏县18684564618: 如何理解“身体发肤?如何理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含义?
晁伏根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语出《孝 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 父母,孝之终也.”古人认为,自己的身 体是父母所给的,应当倍加爱护,不敢有 所损伤,这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曹操曾 割发代首,割发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意 义,其原因就在于此.《三国演义》中描 写的夏侯惇中箭后吞食眼珠之举也是基于 此种理念,夏侯惇高呼的“父精母血,不 可弃之”,说的也就是“身体发肤,受之 父母,不敢毁伤”,当然不敢扔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