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差异化的案例分析

作者&投稿:穰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例举一些产品差异化的例子~

产品差异化,按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同一类产品大体相同,局部不同,最典型的莫过于汽车的标准版,豪华版,简装版;书也有精装和简装之分。他们的不同导致定价的不同,各种因素都可导致产品的差异化,例如,时间,用电高峰时电价高,低谷时电价低,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

  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设法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乃至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技术等有别于其他企业,在全行业范围内树立起别具一格的经营特色,从而在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
  一、海尔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差异化战略的运用取决于各种因素。一般来讲,当出现下述几种情况时,这一战略是大致可行的。第一,在行业内存在许多种可使产品或服务出现差异的方式或方法,同时顾客又认为这些差异具有价值。第二,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与使用经常出现变化。第三,只有极少数竞争者会采取与该企业类似的差异化行动。此外,当企业能够较迅速地实施这一战略或竞争者进行追随模仿须付出高昂代价时,差异化战略将会获取更好的效果。
  成功运用差异化战略,离不开核心能力基础,海尔的差异化战略就建立在此基础上。从海尔成长历程看,其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品牌战略阶段
  在1984年到1991年实施品牌战略期间,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此战略在海尔创立之初即以张瑞敏砸冰箱的戏剧化举动宣告推出。这在当时家电产品尚需凭票购买的卖方市场时代,无疑是一个极具超前意识的经营理念。
  此后的六七年间,海尔完善了生产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同时在销售方面推出星级服务的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质量超群的国产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海尔在早期就是一家极为重视顾客需求的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调节转轨的年代即完成了市场导向的定位。这种市场或顾客导向的经营路线在海尔的产品改进和新产品开发方面表现得尤为显着。
  海尔在实践中,形成一套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当然,这种文化是以企业管理者或经理人对生产过程和企业员工的权威为前提的,市场化的用工制度、赏罚分明的激励和约束以及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都是此种文化的必要条件或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海尔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OEC工作法,即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清理;它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
  系(首先确立目标)、日清体系(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激励机制(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它的中文表述则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至此,海尔以其全面质量管理或OEC工作法、以星级服务为特色的营销方式和顾客导向的产品改进与开发,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高效率、高品质的经营管理体系。以这样一个运营系统为基础,并配合以“真诚到永远”一类的广告宣传,品牌的创立和提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更重要的是,此种运营系统构成了海尔当时企业知识的主要基础或核心能力的基本平台,并在国内企业中处于领先位置。依托这样一个平台,海尔开展了以产品多元化和品牌扩张为中心的第二阶段成长。
  2.多元化战略阶段
  1991年海尔兼并青岛空调器厂和电冷柜总厂,标志着大规模多元化进程的开始,并持续到1998年。
  90年代初,海尔集团年利润不过3000多万元。因此其发展必须采取低成本扩张的方式。海尔从本地政府和武汉、广东等外地政府手上以低廉的代价接管了多家亏损企业,并依托这些企业建立了空调、洗衣机和彩电等新事业。由于海尔此前已建立起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强有力的企业能力平台,故往往只需派出少量的经理人员将这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或“惯例”植入接管企业,同时转移部分必须由海尔人亲身传授的“默会知识”,即可实现对这些落后企业脱胎换骨式的改造。这就是海尔激活“休克鱼”方法的精髓所在。
  由于拥有水平明显高于大多数国内企业的管理能力平台并善于将其植入被兼并的企业,同时借助公司上市募集的资金在海尔工业园新建了一批企业,海尔在90年代将自己扩展为一个横跨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PC等)、各种小家电以及制药、生物工程、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多部门公司。
  在此期间,海尔在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管理中大量采用国际标准。海尔冰箱早在1991年即率先通过了 ISO9001认证,其后又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其它产品在90年代中期也先后通过了ISO9001认证。海尔还通过设在世界各地的10个信息中心广泛搜集各种有关产品安全、能耗、环境等方面的先进标准和技术规范,然后拿回来采用,其执着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先进标准的采用,使海尔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及先进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海尔的此种做法显然是一种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并为其产品的出口和更深层次的国际化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此期间,海尔为适应其多产品的产业格局,在组织结构上完成了事业部体制的改造,形成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资源调度中心的三级架构。
  1984年,海尔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等在内的86大门类 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许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3.国际化战略阶段
  90年代后期,海尔开始了第三阶段即通过国际化创建全球品牌的进程。到2000年,海尔的出口额达2.8亿美元,不但在中国家电业独占鳌头,而且领先第二名近1倍。海尔国际化的目标是实现内销、出口和海外生产“三个三分之一”,为此积极开展资本和技术输出,在海外建立制造和销售基地。目前,海尔在国外已设立10余家工厂;为绕过贸易壁垒,其布局基本上按世界各大自由贸易区或经济联盟设置。海尔的海外经营单位均实行本地化管理,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特定需要并吸收本地人才加盟。与此同时,海尔还在美、日等技术先进国家设立了研发和设计中心,并通过与多家跨国公司的联合研发,开展学习并利用国际技术资源。
  国际化也对企业的运营能力带来新的挑战。顾客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也更为挑剔;全球采购和销售则对企业的信息和货物的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以面向内需为主的原有运营体系已不敷所用。为此,海尔开展了其能力平台的再次升级,即以流程再造为手段,以 ERP、CRM、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以现代仓储和配送为骨架的物流管理系统,以实现整个企业采购、制造和销售配送的即时化以及产品制造与开发的进一步个性化。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把整个运营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市场层面,而非企业内部。由于此种系统是由客户订单驱动的,可大量节约营运资金的占用,提高整个系统现金流的产出,从而成为一种提高投资回报率、创造企业价值的有力手段。在制造过程中,海尔引进了柔性制造系统,将其几十大类产品分解为数万个模块;同时在销售上引进B-B-C的方式,实现由商家(及最终顾客)设计、厂家制造。至此,一种以大规模定制为特征的生产方式呼之欲出。
  2002年1月8日,在海尔国际化发展历程中,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海尔与日本三洋公司的合作,使世界为之一振。竞合是21世纪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趋势,因而,海尔三洋的合作引起了巨大的共鸣。
  如今海尔正在做的就是美国、欧盟MBA案例库的一个案例“市场链”,内部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完全上下级的关系和同事的关系,而变成市场的关系。每个人都对着市场,每个人只对他的市场目标负责,每个人的收入只和业绩挂钩,也就是彻底的绩效主义。海尔集团有3万多人,过去集团只有一张财务报表,一张资产负债表,一张损益表,一张现金流量表。现在变成3万多张,每个人1张,这意味着每个人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主体,你对着的不是你的上级、不是你的同事,而是对着市场。
  海尔“市场链”理论受启发于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目前许多大企业正在努力学习并运用与实践)。虽然两者都以企业流程再造为实现形式,但两者又有本质的不同。价值链是以边际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而市场链则以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决定市场,所以要讲价值链;在新经济条件下,用户决定企业,所以必须谈市场链。海尔实施“市场链”的最终目标,是要使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SBU(策略事业单位,即自主创新的主体),也就是要把外部竞争的压力传递给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同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创新空间,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美国沃顿商学院一位教授对此的评价是:如果海尔真正做到这一点,在世界上也将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无往而不胜。
  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发展,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依靠先进标准进行商业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动向。要应对新变化,突破非关税贸易壁垒,首先要在标准化上与国际接轨。2002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与德国莱茵公司(TüV)、美国保险商实验室公司 (UL)和英国依梯埃—塞密柯技术有限公司(ITS)成立了国内首家国际认证合作室。这是海尔扫除贸易壁垒的“空降部队”,通过这个认证合作室海尔将国际认证公司最前端的信息和技术直接引用到内部的开发和设计中,从而更加深入、直接地了解国际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求和贸易壁垒,使产品设计能够满足出口国家的要求,在竞争中把握先机。
  综合分析海尔差异化战略演变的历程及其阶段,可以发现一种重要的匹配关系,即企业战略与能力之间的配合。按照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企业管理观,结构的重要性已有所降低,核心能力或企业所掌握的知识基础(包括流程与行为及更多的内容)则被认为是与战略真正相关的因素。海尔的经历可视为此种观点的一个恰当的证明:一种战略的导入对企业的相关能力提出了基本的要求,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和发展则为战略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并为下一阶段的战略推进创造了部分条件。由此反复进行,构成一个阶梯式上升且不断放大的平台体系。
  但是,能力平台的整体提升不是渐进式 的,而是一种间断型的跃迁,其周期大约是“每隔七八年来一次”。在此期间,海尔将面临业内其他企业的强烈追赶。总之,海尔一直赖以取得成功的领先优势相对于其他优秀企业而言已日趋缩小,其间的差距也许只有一步之遥。在这种形势下,海尔欲继续其产品、服务差异化的路线必须寻求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及其能力基础。
  二、差异化战略的风险
  差异化战略也包含一系列风险:
  1.可能丧失部分客户
  如果采用低成本战略的竞争对手压低产品价格,使其与实行差异化战略的厂家的产品价格差距拉得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为了大量节省费用,只得放弃取得差异的厂家所拥有的产品特征、服务或形象,转而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在国内市场,海尔主导产品冰箱也只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2.用户所需的产品差异因素下降
  当用户变得越来越老练时,对产品的特征和差别体会不明显时,就可能发生忽略差异的情况。
  3.大量的模仿缩小了感觉得到的差异
  特别是当产品发展到成熟期时,拥有技术实力的厂家很容易通过逼真的模仿,减少产品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质量管理方面,与海尔同城并在彩电、空调等产品方面与其构成直接竞争的海信在质量管理方面亦相当出色,2001年还获得了首度颁发的国家质量大奖。至于快速反应能力,其核心技术是一套与经营流程相配合的、由软件集成的企业信息系统。目前,ERP、CRM和电子商务系统在国内的大型企业已得到广泛的采用,其简化版则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所接纳。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如松下、飞利浦等已在国内形成了庞大的事业体系,它们在运营能力上起点更高,而且早已是国际名牌;假以时日,待其理顺在华竞争的战略和运营体系后,将成为海尔的可怕对手。
  三、核心技术的竞争——差异化战略的更高境界
  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很少关注目前的顾客需求,它把专注的 目光更多地投向茫然难测的未来。因为面向未来的战略,是以“新组合”方式,即以创新性的技术创造新产品、新的商业模式的方式来满足需求的。它首先要求企业对科技发展的走向、人口和社会潮流的变迁形成富有想象力的透视,据以发展出一种产业预见,然后以此为准有目的地培养自身的技术能力。
  在这里,企业的竞争更像是一场接力赛跑运动:首先是产业预见能力之争,其次是核心技术的开发之争,最后才是产品的市场推出之争。其中前两项属于战略和能力领域的竞争,只有在此阶段取得领先,才能通过最后的冲刺赢得锦标。在这一过程中,核心技术是一种关键性的支撑能力。
  海尔核心技术的研发自1998年海尔中央研究院(其宗旨为研发5~10年后的技术)成立以来开始进行制度化的努力。由于为时尚短,虽然已取得一些成果,如彩电芯片,以及最近研制成功的用于高清晰度电视的MPEG-2芯片等,但总体上来看,远不足以支持其众多关键元器件和零部件的需求。其核心产品大多依赖外部供应商的供给,只有很小一部分来自自制。
  中国家电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组装厂与主要零部件厂的分立,垂直一体化的程度低。总装厂的扩张通常采用横向多元化的方式,进入其他家电、通讯等行业并继续依赖外部对主要零部件的供应而极少进入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零部件具有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进入门槛较高。
  例如当彩电进入集成度较高的单片机时代后,国产的双片机芯片即被淘汰,彩电业再度沦为“无芯”工业。海尔虽开发出此种芯片,但只用于其普通机型,较高档的“美高美”系列仍采用飞利浦的芯片。因此,中国家电业的内核部分仍主要是“日本制造”、“飞利浦制造”等外国产品和技术。在这种格局下,重大的产品或技术创新的主动权显然是掌控在别人的手中。
  从世界各国的经 验来看,组装工业的主要厂商,均对核心零部件实行垂直一体化生产,日本、韩国及美欧公司莫不如此。汽车制造商除组装整车外,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主要总成的设计和制造均由自己完成,否则就不能保证其整车产品的设计性能。家电产品与此类似。所以对海尔等中国家电企业来说,由于其产品的核心技术和附加价值均在上游,差异化的源头亦在于此,与其忙于产品和地域的横向多元化以寻求新的增长点,不如通过向上游进军的方式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源头,同时也可实现增长。据报道,松下的微波炉产量为190万台,仅及格兰仕的几分之一。但其销售额并不亚于后者,因为它是下游厂家关键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
  在完成流程改造后,海尔有必要将其能力平台进一步升级,转到以核心技术为主的轨道上来。同时向上游的核心产品,即关键零部件领域进军。
  为什么要做零部件?因为核心技术包括制造工艺的开发,必须经过试验逐级放大才能进行批量生产;而且它具有干中学的性质,不做制造就不能掌握其诀窍。

具体有几种不同表现:
1、产品价格定位差异化:产品差异化
通俗讲是高中低档定位不同,例如打火机,一次性打火机和ZIPPO就档次不同,消费群体因此而不同。
2、技术差异化:
有些坚持双圈加热路线,达到提升加热均匀程度,其他品牌都是单圈加热的。
3、功能差异化:
是指不改变基本使用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延伸或附加功能的不同提高竞争力的办法。例如手机+音乐+拍摄+???
4、文化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总是相对概念,可大可小,因为同类产品或同行业本身也是相对说法,比如同样厨卫电器行业,把食物垃圾处理器作为主攻方向和把油烟机作为主攻方向也是一种差异化,实际上两种产品使用价值差异相对比较大。

案例提供:王进学
我国拥有47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企业占70%以上。多、小、散、低、同质化竞争仍将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长久之痛。那么,对于众多的小型普药企业而言,如何才能在惨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有3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
对于众多的小型普药企业而言,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优势,惟一可行的战略是将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有机结合,集中资源与能力,在某一点上通过差异化竞争寻求突破,即:差异化聚焦战略。
一般来说,竞争可以分为六个层面,从价格层面、质量层面、功能层面、服务层面、技术层面,一直发展到品牌层面。对于中小医药企业而言,除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一定的品牌优势外,大家在价格、技术、质量、功能层面上没有什么明显区别,剩下的只能拼服务。
在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下,没有多少优势的小企业,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充分研究竞争对手,同时,认真评估自己的资源和能力,集中优势兵力,找准一个突破口,杀出一条血路。也就是说,必须找出与他人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境地,领先他人一步,率先达到衣食无忧的“小康”阶段。 Z药业建厂已经50多年,以生产、销售OTC中成药为主,处方药销售依靠招商代理模式,市场基本上限于省内。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在品牌建设、研发与技术、市场网络、队伍建设等方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企业规模长期徘徊在三、五千万元。经过仔细筛选,Z药业发现治疗结石的产品T生产厂家较少,具有一定的产品卖点:纯中药制剂,效果较好。同时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虽然开发的医院较少,但有几家的科室主任认同度较高。此外,当地结石病发病率较高,但还没有出现突出的强势品牌。因此,企业决定加大学术推广力度,优先做大产品T。
企业依托区域性专业学会的专家,与代理商密切配合,通过积极参加省级学术会议、医院推广会、科室会、临床观察、论文发表、专业杂志刊登广告等形式,使原有医院的销量有了较大提高,并开发出一批较高质量的医院。产品T的销量在省内同类品种中名列前茅,由原来的2000多万上升到近5000万。
由于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招商代理模式是很多中小企业的无奈选择。但大部分企业除了拼价格外,忽视了代理商管理、学术推广等其他市场管理的策略与方法。而事实证明,单纯拼价格鲜有成功者。Z企业通过加强学术推广,不但密切了与代理商的合作关系,还大大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Z药业的成功之处,就是将差异化战略(营销模式由简单的招商代理增加学术推广、公共关系,实际上属于服务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集中资源于一个产品、一种策略和一个区域性市场,是产品集中化战略、地区集中化战略,外加策略集中化战略)有机结合,即差异化聚集战略。 “点突破”的威力
季伟(上海柏青传播机构运营总监)
Z药业的情况具有广泛意义。和它一样,众多制药企业面临着如下无法突破的现状:营销模式上已经习惯了代理制,渠道控制上显出乏力;品种上面临着同质化问题,缺少特色;整体实力上,无法快速形成全国性的营销系统。
而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又必须走出这种格局,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否则,在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的合力绞杀下,企业不可能偏安一隅,只会被无情地绞杀。
怎么办?这是众多有雄心、有抱负的企业家们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尤其在部分产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或部分“省医保”后,这种希冀营销突围、快速发展的美好愿望,便在内心不可遏制地“心生呼啸”。
Z企业的解决策略,是一种相对理想和稳妥的方式。聚焦竞争少、有卖点、区域市场容量较大、有一定终端资源的产品T,然后按照处方药的学术推广常规方式,在终端的广度上做开发,在深度上促进上量,获得了显著的市场业绩。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这是一剂众多制药企业普适性的营销突围“药方”。这种策略可以概括为“点突破”式的聚焦策略,通过主动改变营销资源的投入方向,在产品、市场上集中兵力,形成局部竞争优势,同时能轻装上阵发挥速度优势,快速获得品牌和销量的提升,进而改变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
我们知道,大企业有规模优势,但大象鼻子怕钻,这为“点突破”策略的胜利提供了基础。对于发展型企业,只有聚焦,才能让企业不断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产生累积效应。把最初的优势保持并不断扩大,让企业的未来获得保障。
聚焦单个产品,以形成带动渠道、拉动终端、提升市场和销售系统的根本性武器;聚焦少数市场,以形成根据地市场,探索经验,为更大范围地作战建立大后方。这是一种简单、有效、常识性的营销方式,但要获取成功,仍需要把每一环节做透。
在产品一端。其一,必须选对产品。选择产品就是选择一种命运。产品选不好,吃力不讨好。在品种选择上,核心是要考量市场容量、成熟度、集中度、竞争品牌、细分机会、产品竞争力和政策性身份等指标。Z药企的产品T,就是一个典型的缝隙市场选择。如果这是一个心内科中药,其市场操作恐怕是很难获得类似业绩的。其二,在品牌规划上,要抢位。发现和抢占市场空白概念,快速占有。产品的定位或概念必须单一、锐利,打造品牌知名度和概念接受度,先进入心智,再考虑忠诚。这对于处方药营销来说,是套路化模式,但关键是品质性提升和执行上的精益化。
在市场一端。其一,在市场上要聚焦,集中销售资源和有限资金,人员配置、资金支持、物力支持和市场深度研究与推进上要跟进,打歼灭战。一个朴素的真理是:贪多嚼不烂。拥有一个市场70%的份额比拥有7个市场各10%的份额强得多。减少以前广种薄收的方式为深耕细作。善于根据区域差异,量身定做推广模式。先“做一条小池塘里的大鱼”,再逐步稳健地延伸、拓展到其他细分部分。其二,要重视区域市场的资源整合。包括行业行政部门、分销商、终端医生资源,深度开发地方市场,依照品种特点,向所在区域的医院、药店或第三终端延伸。不断巩固自身的区域竞争优势。
千万别小看这种看似游击战的策略,很多大品牌是从打游击战慢慢壮大起来的。举个行业外的例子“立白”。最初其创始人陈凯旋在粤东做洗衣粉经销商,1991年他才以OEM形式创立了立白品牌。为规避汰渍与碧浪,陈凯旋避开大城市,主攻农村市场。陈凯旋首先把家乡普宁县建成样板市场,以此吸引周边经销商加入,4年后就占领了潮汕地区。1996年,立白开始在广东扩大销售区域,主打外资品牌无暇顾及的中高档空白市场,并以此为据点杀出广东省外,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中小企业营销对策
■杨昌顺
该案例其实还不能称之为案例,只能说是Z药业治疗结石产品的营销操作思路简述。当然,这种思路是比较正确的,可惜的是文章没有描述具体操作细节,而这些细节的展现,才能真正给人以深刻启发。由于案例过于简单,因此无法就事论事,只能宏观地表达一些看法。
1. 小药企之惑
在中国,绝大部分药企的资产都在三、五千万上下,可是,像Z药业这样,50多年了,规模还始终徘徊在这个水平,确实不多见。企业发展不好,借口很多:体制原因、产品原因、缺人才……
对策:下定决心
这些借口,其实也都有道理,毕竟企业管理牵涉方方面面,在笔者看来,有一个方面是关键,那就是老板的决心。只有老板下定决心,破釜沉舟,义无反顾,哪怕是背水一战也在所不惜,企业才可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企业员工才能深刻领悟老板的意图,于是人心所向,企业也就起来了。
2. 中国药企群聚效应
Z药业“以生产、销售OTC中成药为主,处方药依靠招商代理模式,市场基本上限于省内”。笔者发现,中国药企的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如江苏药企擅长于自建队伍扎扎实实经营医院处方药,以扬子江、恒瑞等为代表;北方的药企以原料药打底,制剂也发展得有声有色;江西以广告产品打天下;西南的中药相对保守,市场取得极大突破;而安徽大搞“大物流”卖货了,结果是不少药企被外地企业收购,能生存且蓬勃发展的实在不多,例如今辰药业。
对策:瞄准标杆
产业群聚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家互相学习竞争,对门的发展比自己好,自己有压力,不会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想法。Z药企之前发展一直不好,或许没有找到自己的“榜样”,没有模仿的对象,或者没有被竞争对手压得“濒死”的感觉。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其实是最容易找的,就是去研究比自己规模稍大,发展势头良好的直接竞争对手,把他们作为标杆,他们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然后再想一点点他们还没做的,就可以在竞争中胜出。Z药企已经取得一定突破,接下来就是赶紧给自己找一个标杆,瞄准标杆,励精图治。
3. 招商支持缺失
中国超过80%的药企都依赖招商或是普药流通销售药品,其中能够提供专业支持的很少。一方面,代理商要求代理价格越低越好,作为企业来讲,好像是该给的都给的,剩下的就该代理商自己去做了;另一方面,大量的小招商企业根本就没有能力提供专业支持。
对策:Z药业思路
Z药业明确结石产品操作思路之后,通过一系列专业化方式和渠道推广产品,取得良好效果。根据一般的经验,50年都没有崛起的药企,必然存在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案例没有交代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一般来讲,外部引进一个合格的市场部经理即可;案例也没有交代产品在学术推广之前关于学术内容产生所需要的一系列过程,这个甚至比推广本身还重要。
4. 不要动就提“战略”
文末刻意总结为几个“战略”模式,姑且不论贴切与否,中国众多药企已经拥有过多的“空灵”,更多的是需要把工作做得更加认真细致!
对策:扎实练好内功
至于如何练内功,业内已经有无数专家在不断重申,无外乎质量、组织、人员、专业等等,不再赘述。




不同策略是差异化策略吗
差异化战略案例分析案例一:差异化策略在房产业的应用分析[4]企业要开发市场,必定要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找到战胜对手的营销策略。因此差异化策略已越来越为企业家们重视。差异化策略是企业获得竞争力的最终途径,有效的差异化,能使企业享有高价所带来的厚利。 一、差异化策略在房产业的运用现状 加入WTO后,房产市场的...

为什么肯德基和麦当劳总是开在相邻近的地方?
当然,麦当劳和肯德基没出现恶性竞争,主要是由于两者的经营策略不同。虽然它们的产品内容相近,但在经营中并不是盲目地去模仿对方,而是利用对目标客户群的重新定位或餐食口味的调节,即以“产品差异化”这种方式来进行竞争。比如,麦当劳将目标客户群由传统的儿童、家庭定位向更有消费潜力的年轻一族延伸;...

经典品牌营销案例分析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农夫山泉买断了千岛湖五十年水质独家开采权,在这期间,任何一家水企业不可以使用千岛湖水质进行水产品开发,不仅在瓶盖上创新,利用独特的开瓶声来塑造差异,而且打出“甜”的概念,“农夫山泉有点甜”成为了差异化的卖点;其次,为了进一步获得发展和清理...

请帮忙举例成功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密集型战略的案例
四、重点销售区域的差异化 贝因美将重点销售区域锁定在二、三线城市和乡镇,一方面这些区域地方偏远,为外资品牌所忽视,另一方面这正是贝因美大量 “两低一高”目标顾客的所在地。五、市场推广的差异化 在终端促销方面,贝因美公司系统运用了在保健品业已经盛行的导购策略。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开展育婴讲座...

管理学成功案例分析_管理学企业案例分析(2)
管理学成功案例分析3 “我发现优质的服务能够弥补味道上的不足,从此更加卖力,帮客人带孩子、拎包、擦鞋……无论客人有什么需要,我都二话不说,一一满足。 管理也需要服务思维,把对员工的服务做好了,员工就会透过他们的愉悦和服务把企业的价值理念传递给顾客”。 服务就是差异化 我18岁进工厂,成为 ...

产品创新营销经典案例分析
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才可以将电子商务所拓展出来的超长尾巴,变成一个核心数据源,可以确保发往某个城市的水果,不至于过少或过多,徒增损耗或难以满足需求。这才是区别于各自为战式的传统水果店的关键。 三是不断地差异化自己的特点。生鲜电商要成功,其实就应该按照电商的模式,用商品的长尾来满足长尾末端的用户需求,人...

差异化营销策略的优点有哪些?
- 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的专注优势:通过专注于特定的细分市场,企业可以在这些领域内提供更为专注和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建立忠实的客户群和市场优势。案例分析: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自1886年由药剂师约翰·斯坦顿·彭伯顿发明以来,可口可乐一直采用无差异性营销策略,确保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品质和口感...

品牌营销策略的案例分析
国内知名品牌营销策划机构品牌联播把品牌营销策略划分为差异化、生动化和人性化三个方面。差异化。这比较容易理解。我们认为,无论什么性质的差异化,都要在盘活多种营销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竞争者和顾客的因素。因为采取差异化策略的根本目的是营造比对手更强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赢得顾客的认同。从这个...

案例分析范文
持股联销体、平台化、扁平化、局部市场化是刘大雷品牌化和平台化运作的几个核心。做品牌商选品很关键 对于经销商转型品牌商,刘大雷认为需要把握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产品,一定要品质过硬,而且形成差异化特色。比如中调在选品上非常严格,前期对市场和终端充分调研,了解他们各自的需求,然后寻找资源,再...

农夫山泉营销案例分析
随着城市化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用水的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以下是农夫山泉营销案例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农夫山泉营销案例分析1 营销方案 1. 质量战略 农夫山泉坚持纯天然理念,从不使用城市自来水。目前,农夫山泉拥有四个主要水源基地:浙江千岛湖、南水北调基地湖北丹江口、...

蒙城县17523222876: 请例举一些产品差异化的例子 -
傅盼心可: 产品差异化,按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同一类产品大体相同,局部不同,最典型的莫过于汽车的标准版,豪华版,简装版;书也有精装和简装之分.他们的不同导致定价的不同,各种因素都可导致产品的差异化,例如,时间,用电高峰时电价高,低谷时电价低,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

蒙城县17523222876: 差异化竞争的应用举例 -
傅盼心可: 2001年下半年,山工开始全面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即通过差异化产品打开市场、差异化销售推进市场、差异化服务占领市场,实现三者之间的互动,最终将山工塑造成为一个个性化品牌(即差异化品牌),如下图:图:差异化竞争“铁三角”...

蒙城县17523222876: 恰恰瓜子的差异化战略是如何实施的 -
傅盼心可: 恰恰瓜子的差异化战略实施的内容: 1、产品做到差异化:率先改良工艺,推出煮瓜子,颗粒饱满、口味好、食用方便;同时包装使用牛皮信封纸,在包装内层加膜使得瓜子在保质期内依然香脆;而竞争对手的产品仍然是传统的,口味普通、包...

蒙城县17523222876: 哪些企业很需要进行产品差异化?举例 重点在举例 -
傅盼心可: 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differentiation strategy)又称别具一格战略、差别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差异化战略在产品替代品较广、生产者众多,而自身以低成本获利的可能性较小的企业采用.尤其是对那些新进入市场的小企业,往往采用差异化战略来占领某一细分市场. 常见的差异化战略有:家电行业、洗发用品、汽车行业等.

蒙城县17523222876: 如何把“相同”的产品卖出“不同” -
傅盼心可: 许多企业在没有深入市场调查,没有详细全面的了解市场状况、消费需求、竞争动态,没有制订结合自身企业现状营销策略的情况下,就跟风其他企业匆匆忙忙投入了产品的生产,可是等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候,面对毫无起色的销售战果确一脸...

蒙城县17523222876: 产品差异化的策略 -
傅盼心可: 大体说来,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 (1)R&D策略.企业为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同类企业的产品并建立竞争优势,就要大力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努力使产品在质量、式样、造型等方面发生改变,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顾客需要. (2)地理策略...

蒙城县17523222876: 娃哈哈的产品差异化 -
傅盼心可: 娃哈哈香瓜子是娃哈哈的产品,在产品没出之前就有些信息,娃哈哈参考了市面上所有竞品 我所失望的有一下几点: 1:产品差异化上,瓜子本身是没有什么特色的产品,要做出差异化就要从工艺上着手,洽洽一改...

蒙城县17523222876: 求:成功实施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的案例,分析它们成功的原因 -
傅盼心可: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想依靠单一的竞争战略采维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困难,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并不总是相互冲突的,企业为了能适应激烈的竞争,采取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的战略显得十分必要.

蒙城县17523222876: 产品差异化的应用 -
傅盼心可: 1.在产品的核心层次上,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功能的系列化,实施产品的差异化. (l)技术创新 产品差异化是技术创新的表现形式.因此,企业要加大在R&D方面的投人,积极追踪世界科技和同行业科技的发展动态,研究本企业所需设备、原材...

蒙城县17523222876: 差异化战略包含哪些内容,结合实例说明差异化战略的应用 -
傅盼心可: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差别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设计或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