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中心论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所讲的故事内容有什么不同之处

作者&投稿:陆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召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

太猛了吧 该不会是老师布置的吧 太恐怖了
召公谏厉王弭谤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而治水者只能开通水道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年长的师傅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理。老百姓有口,就象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

不同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召公谏厉王弭谤》
出处 《战国策》 《国语》
故事年代 战国时期 西周后期
劝谏者 邹忌 召公
劝谏方式 讽谏 近于直谏
劝谏艺术 《邹》用自己向美、比美、思美的经历,来类比推理,启发对方明白事理
《召》从正反两方面生动阐述防民之口的危害,多用比喻
被劝者 齐威王(开明君主) 周厉王(昏庸暴君)
反应 “王曰:‘善’,乃下令” “王不听”
最终结果 “战胜于朝廷” “流王于彘”
比较以上内容之后,我还指出:尽管邹忌讽谏很有成效,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召公进谏的动机与艺术,因为厉王是一个刚愎自用、暴虐凶残的独夫,无论进谏者的言语如何委婉、动听,他都听不进去。如果年代可以错位,邹忌到周厉王面前,也采用讽谏齐威王的方法,我猜测也拒不纳谏。

要勇于接纳别人的意见。 故事:召公谏厉王弭谤,说的是权周厉王正确面对谏言,正确疏导,但周厉王不听,终于被流放;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结果齐国变得非常强盛。

不同点

召公谏厉王弭谤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区别

速度速度 谢谢

召公谏厉王弭谤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区别

速度速度 谢谢

最佳答案

不同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召公谏厉王弭谤》 出处 《战国策》 《国语》 故事年代 战国时期 西周后期 劝谏者 邹忌 召公 劝谏方式 讽谏 近于直谏 劝谏艺术 《邹》用自己向美、比美、思美的经历,来类比推理,启发对方明白事理 《召》从正反两方面生动阐述防民之口的危害,多用比喻 被劝者 齐威王(开明君主) 周厉王(昏庸暴君) 反应 “王曰:‘善’,乃下令” “王不听” 最终结果 “战胜于朝廷” “流王于彘” 比较以上内容之后,我还指出:尽管邹忌讽谏很有成效,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召公进谏的动机与艺术,因为厉王是一个刚愎自用、暴虐凶残的独夫,无论进谏者的言语如何委婉、动听,他都听不进去。如果年代可以错位,邹忌到周厉王面前,也采用讽谏齐威王的方法,我猜测也拒不纳谏。


耶字,与乎字意思相同吗!
”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乎﹗出无车.”⒌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舒缓.《召公谏厉王弭谤》:“口之宣言也,善...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文言文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4.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必修一》 《兰亭集序》 《赤壁赋》 《山中与斐秀才迪书》 《游褒禅山记》 必修二 《诗经》 《离骚》 《孔雀东南飞》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召公谏厉王弭谤》 必修三 《蜀道难〉 〈琵琶行...

在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中,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 )。
孟子是亚圣。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孟子便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请问古文观止的选文标准有哪些??
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当然所谓思想性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的。选者以古文为正宗,也不排斥骈文收入4篇,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

合乎情理文言文的乎是什么意思?
合乎情理文言文的“乎”,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合”之后,与“情理”组成介词结构,是状语后置句,可以翻译成“在”。合乎情理,就是在人情和事理方面符合。合乎情理,就是符合人情事理。符合实情,符合事情的正常发展规律或原理,情形令人信服的。例如:1、《三国演义》几个明显的矛盾之处,...

欣欣然怎么造句
(13) 对此,有些官员可能会欣欣然,就像《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厉王一样得意,“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老百姓都不要求“第一等的公平”了。(14) 喻晨笑哈哈地打着招呼,然后在一片千刀万剐的目光中欣欣然地坐在了林梦瑶和王语曦的中央,然后开吃。(15) 得,又何须欣欣然?失,又何须...

周平王和周幽王是什么关系,西周和东周是什么关系?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周幽王(前795?—前772),姬姓,名宫湦,...

高中语文复习资料 要全的!!需要背地都要,,文学常识,生字等的,谢谢了...
高中物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物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语文教材的选文可分为哪些类型
必修2:《<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召公谏厉王弭谤》 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十八岁出门远行》、《老人与海》、《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并序》、《李商隐诗两首》、《寡人之于国也》、《劝...

少师在商周的时候是什么官职,与音乐有关吗?
少师:传说上古时医家,黄帝臣,以擅长人体体质之论而闻名流传于世。少师回答黄帝关于人有阴阳等问题时指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少师对五种人的体质、性格、行为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叙述,少师之论点近世为朝鲜医学家发展为“四象医学”。春秋时楚国设置,为君主的辅弼之...

涡阳县18829072367: 召公谏厉王弭谤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区别 -
国凯黄芪: 不同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召公谏厉王弭谤》 出处 《战国策》 《国语》 故事年代 战国时期 西周后期 劝谏者 邹忌 召公 劝谏方式 讽谏 近于直谏 劝谏艺术 《邹》用自己向美、比美、思美的经历,来类比推理,启发对方明白事理 《召》从正...

涡阳县18829072367: 召公谏厉王弭谤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共同点 -
国凯黄芪:[答案] 都是运用类比的手法,把君王受到蒙蔽与人们身边发生的事联系到一起,委婉的向君王提出建议,从而得到预期的效果.

涡阳县18829072367: 召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对比,中心论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所讲的故事内容有什么不同之处 -
国凯黄芪: 中心论点:要勇于接纳别人的意见. 故事:召公谏厉王弭谤,说的是权周厉王正确面对谏言,正确疏导,但周厉王不听,终于被流放;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结果齐国变得非常强盛.

涡阳县18829072367: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召公谏厉王止谤造成两种不同原因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
国凯黄芪: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召公谏厉王止谤造成两种不同原因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答:齐国战胜与朝廷的原因:齐威王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齐国有邹忌这样懂得劝谏...

涡阳县18829072367: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史记》,②《召公谏厉王止谤》选自《战国策》.”这个判断有错,请从以下4种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国凯黄芪:[选项] A. ①选自《战国策》,②选自《资治通鉴》 B. ①选自《战国策》,②选自《史记》 C. ①选自《史记》,②选自《国语》 D. ①选自《战国策》,②选自《国语》

涡阳县18829072367: 《邹台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威王与《召公谏厉王弭谤》中的周厉王对比,你认为谁英明?为什么? -
国凯黄芪: 从历史功绩看,齐威王要更加英明,历史上的齐威王,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是当时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君主.而反观周厉王,虽然一心想要改革,可惜周朝局面已经积重难返,最终以失败告终.

涡阳县18829072367: 谤讥古义和今义 -
国凯黄芪:[答案] 古义:《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弭谤》.讥讽,古代是同义,偏向于委婉的劝谏他人,提出意见.谤是流言或者广泛流通的言语. 今义:讥是讽刺的意思 谤是诽谤

涡阳县18829072367: 求纳谏与止谤 原文 -
国凯黄芪: 纳谏与止谤 臧克家 ——重读《邹忌讽齐王讷谏》有感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情趣,引人入胜.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

涡阳县18829072367: 《邹台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威王与《召公谏厉王弭谤》中的周厉王对比,你认为谁最英明,为什么? -
国凯黄芪: 没有最,只有更,链各个人都是一样的角色,广地狠厉奶德和

涡阳县18829072367: 召公谏厉王弭谤为何失败 -
国凯黄芪: 因为方法相似,而君主不同,秦君与齐王都是有名的一方霸主,有一定的政治眼光,通达事理,而厉王生性暴虐,委婉的劝谏根本行不通,对待周厉王召公应改用更强硬一点的措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