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苏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桓的三桓历史~

羽父,公子翚(史记作“公子挥”),鲁国大夫。记载始见于《春秋·隐公四年》“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根据《春秋》、《左传》的记载可知,羽父是鲁隐公时期的鲁国权臣。“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乞师不书,非卿。公辞之。从众仲之言。羽父请以师会之,羽父,公子翚。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左传·隐公四年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左传·隐公八年“夏,五月,羽父先会齐侯、郑伯伐宋”——左传·隐公十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羽父使贼弑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左传·隐公十一年作为权臣的羽父,在隐公十一年,向隐公献计,要害死惠公太子允,以此求取大宰的称号。因为按照《周礼》,只有天子六卿之中的天官为大宰,而诸侯只有三卿,并且不得称大宰。因此鲁之三卿无大宰。羽父虽为鲁国权臣,位居卿位,但是欲望膨胀,想称大宰而类同与天子内臣,也就是相当于跟诸侯平起平坐。但是遭到隐公的拒绝。羽父担心太子允听闻自己向隐公献计,于是到太子允面前献谗言,诸如隐公不想把公位还给您啊之类的话(推论来说,差不多就是这类的话)。于是,在太子允的授意下,羽父派人弑杀隐公。 惠公太子允即位,是为鲁桓公。“公子翚如齐逆女”——春秋·桓公三年桓公三年,迎娶齐侯之女。桓公六年,生太子同。桓公十八年春,与夫人姜氏到齐国。而姜氏与齐襄公私通。桓公知道后,谴责姜氏。姜氏告诉齐襄公。“夏四月”,齐襄公宴请桓公,派公子彭生送桓公,彭生乘着桓公醉酒,用力抱桓公上车,以此杀死桓公。桓公除了太子同,另有公子庆父、公子牙、公子友(即庆父、叔牙、季友)。 鲁国国君:桓公-庄公-公般-闵公-僖公桓公死后,太子同为庄公。庄公夫人哀姜无子,而哀姜娣叔姜,生子开。庄公晚年,筑高台,看到大夫党氏的女儿孟任,很是欢喜,就跟着她走。最后,庄公许诺说立孟任为夫人,如果她给自己生了儿子,就立为太子。孟任生般(史记作“斑”)。庄公想立般为太子。庄公三十二年,庄公病笃,想到立太子的事情,于是询问自己的兄弟叔牙、季友。叔牙说庆父有才能,隐隐有“父死子继,兄死弟及”的意思。季友则说就算死也要立公子般。于是,庄公让季友派人赐鸩酒给叔牙。叔牙饮鸩而死,立其后为叔孙氏。庄公立般为太子,而季友辅佐。庄公薨,季友立太子般为君。 庆父与哀姜私通,想立哀姜陪嫁的叔姜的儿子开。当时庄公还没下葬,太子般尚未正式即位,住在母家党氏。庆父派荦杀般,季友当时没有讨伐庆父的实力,只好出逃到陈国。庆父立公子开,是为闵公(史记作“湣公”)。庆父立闵公之后,跟哀姜私通得更加厉害,但是始终觉得有妨碍,就想把闵公给杀了而自己当国君。齐国仲孙湫就预言“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后来的孔子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闵公二年,庆父派大夫卜齮袭杀闵公于武闱。季友听闻,自陈至邾,接庄公妾成风之子申,请鲁人以其为国君。庆父忧惧,出逃到莒。于是,季友护送公子申入鲁,并重金贿赂莒人,抓庆父回国。庆父请求让他出逃,季友不肯。于是庆父自杀。庆父,因为其弟庄公为国君,为表示君大于臣,所以自谓仲,及死,谥共,春秋书曰“共仲”。立其后为仲氏。而后人因为他实际上是庄公的庶兄,按次序应称“孟”,是以仲氏被称作孟氏。按照历代注疏,说著作《春秋》时以庆父自称仲而不得不写“仲氏”;实则时人皆称仲氏为孟氏,因此写作“孟氏”。公子申立,是为僖公(史记作“厘公”)。僖公元年,季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拏”,“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季友为鲁国相。僖公十六年,季友卒,谥成,史称“成季”,其后立为季氏。 鲁国国君:僖公-文公-宣公成季相僖公,执政多年,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鲁人作《诗·鲁颂》称赞。僖公十六年,成季卒。成季死后,庆父之子、桓公孙敖掌权。公孙敖,孟氏,谥穆,史称孟穆伯。早在僖公十五年楚人伐徐的时候,公孙敖作为鲁国主帅,领兵与诸侯去救徐国。僖公薨,子文公兴立。文公元年,公孙敖以诸侯之卿的身份,“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会晋侯于戚”,在政治上隐隐僭越鲁君。然而鲁国并非公孙敖独大。庄公子遂,因居东门,其后为东门氏,谥襄,史称襄仲。早在僖公三十三年,公子遂就担任鲁国主帅,率师伐邾。文公即位后,公子遂多次出使齐国、晋国等强国,为鲁国沟通外交、排忧解难,逐渐掌握主动权。孟穆伯与东门襄仲争权。文公七年,徐国伐莒,莒求救于鲁。穆伯出使,与莒盟,并为襄仲迎娶莒女,结果他看到将要出嫁的莒女,心动不已,竟然自己娶过门。在这之前,他已经娶了莒国两个女子为妻(戴己、声己。戴己生子谷,声己生子难),而他当时还想娶莒女,但是被莒国以他娶了两位莒女而拒绝。这次他借救援的名义,甚至把本该是襄仲妻的莒女娶来作自己的女人,而莒国不敢拒绝(究竟是穆伯好色呢,还是莒国盛产美女呢?)。襄仲怒,请文公伐穆伯。但是这个时候,惠伯出面劝谏文公,使得文公最终没有发兵讨伐穆伯(叔牙之孙,名彭生,谥惠,史称惠伯《左传》作叔仲惠伯,为叔仲氏)。但是夺妻之恨不是这么容易消解的,第二年,“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周襄王崩,穆伯按照礼法,代表鲁君前去吊丧。在路上听闻,襄仲没有请准文公命令,就与晋国赵盾盟于衡雍,又与雒戎盟于暴。穆伯担心国内有变,于是没到王都就逃亡莒国。穆伯逃走,鲁人立其子谷,是为文伯。穆伯想回到鲁国,通过文伯向襄仲请求,被拒绝。文公十四年,文伯卒,鲁人立其弟难,是为惠叔。惠叔请襄仲让自己的父亲穆伯回国,襄仲终于答应。结果穆伯尚未回国就死了,请求以卿礼下葬,又被襄仲拒绝。这次争权,以东门氏胜利告终。孟氏败了,还有叔孙氏。叔孙氏与东门氏争权。叔孙氏有两个代表,都是叔牙的孙子,一个叫得臣,一个叫彭生。叔孙得臣,叔牙之孙,谥庄,史称庄叔。在文公三年,叔孙得臣就“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展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而穆伯逃亡之后,文公九年,叔孙得臣按礼以鲁卿身份到前往吊周襄王丧,同年,楚伐郑,襄仲发兵与晋、宋、卫、许救郑。文公十一年,叔孙得臣败狄于咸,为鲁国平定边乱立下大功。文公十六年,齐国伐鲁,彼时齐强鲁弱,而文公生病,遂派季孙行父与齐侯议和盟约,而齐侯不信,不肯与盟;尔后,襄仲出使齐国,齐侯才相信文公病,与盟而去。文公十八年,文公薨,齐惠公派人来吊丧,叔孙得臣出使齐国拜谢。可见,得臣在鲁国地位甚高,而襄仲却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威望,二者之间难分高下。但是到了宣公时期,事情就不一样了——在文公死后,襄仲杀嫡立庶,立公子俀为国君,是为宣公。叔仲彭生身为世子恶的师傅,也被襄仲所杀。至于惠伯跟襄仲的争权,则主要体现在文公死后立谁为君的问题上。文公有二妃:齐女生子恶、视,敬嬴生子俀(又作倭)。敬嬴得宠,且私底下与襄仲交好。襄仲想立她的儿子为国君,而惠伯反对。一来,齐女是长妃,其子公子恶为嫡长,当立;二来,齐国强盛,若不立齐女,恐齐伐鲁。于是襄仲出使齐国,当时齐国新君惠公想与鲁国搞好关系,更重要的是:公子恶是嫡长子,继承公位本是正常,就算齐国助其一臂之力,也没多大好处,反而与鲁国权臣襄仲不和;而答应立庶出的公子俀,则于鲁国新君有恩,于权臣襄仲有情。于是齐国认可了襄仲的想法。叔孙氏与东门氏的争斗,以宣公即位为标志,东门氏胜出。孟氏、叔孙氏都败了,那么季氏呢?当时成季的孙子行父(季文子),在声望上不及襄仲,权势也不及,只好依附东门氏,并为宣公办事,“宣公元年夏,季文子如齐,纳赂以请会”,因宣公篡立,未列于会,故以赂请之。宣公八年,襄仲卒,子归父执政。公孙归父,字子家。宣公十年秋,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因为鲁国弱小,当年冬,公孙归父前往齐国说明伐邾的事。第二年,公孙归父与齐人伐莒。宣公十四年,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表现得很自豪,以为自己在鲁国位高权重。晏桓子(晏婴父)回国后跟高宣子固说归父思怀己居高位而贪图权势,必定为保住自己的权势而谋害他人,这样一来必然被别人谋害,乃至于整个鲁国都会谋他,则公孙归父大概要亡于鲁。宣公时,以季文子为首的三桓日益强盛,而公室式微。具体表现为宣公十五年,宣公听季文子建议,推行初税亩,开垦私田,使得更多的百姓归附季氏,结果民不知君而只知季氏。宣公十八年,公“欲去三桓,以张大公室”,于是与公孙归父谋。公孙归父到晋国为公娶晋女,以借晋人除三桓。结果公孙归父还没回到鲁国,宣公薨,而季文子对朝臣说“使我杀适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对当年襄仲杀公子恶而立宣公,“南通于楚,既不能固,又不能坚事齐、晋”表现得大为恼恨。朝臣愤慨。公孙归父当时回到鲁国笙地,听闻此事,匆忙逃到齐国。季文子执政,三桓雄起。 鲁国国君:宣公-成公-襄公三桓以季氏最强盛。季氏起于桓公子季友。关于季友,有个传说,说他的母亲怀孕的时候,他的父亲鲁桓公曾经让人卜,卜得“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再让人筮,得乾卦,解作“同复于父,敬如君所”。而他出生,有文在其手曰“友”,因此给他取名友。季友卒,谥成,史称成季。季孙行父,成季之孙,谥文,史称“季文子”。始见于《春秋·文公六年》:“夏,季孙行父如陈。”季文子为人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行,正因为这样,当文宣之时,东门氏权倾一时,孟氏、叔叔氏都与之争权,而季文子依附。到了鲁公失政而民不知君、只知季氏的时候,他奋起而怒,赶走公孙归父,执掌鲁国政权。但是季文子并没有像公孙归父那样得意忘形,反而更加俭朴,行事益发谨慎。成公四年,成公到晋国去,晋侯不敬,鲁公很生气(尽管我国弱小,但是我也不是好欺负的),就想跟楚国和好以对付晋国。季文子劝止了成公的糊涂想法。成公七年,吴伐郯而大胜,季文子忧惧,认为蛮夷之地伐中原之国而得胜,鲁国灭亡也在不远。成公二年,晋国权臣郤克会同鲁、卫、曹等诸侯伐齐,季文子帅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听盟主晋国号令,发兵攻齐。是为鞍之战,晋国大败齐国。 成公八年,晋国赵穿来,让鲁国向齐国归还当年夺回的汶阳之田,季文子私底下劝说:既然霸主开口,鲁国没别的,还就还,但是当初晋为盟主,率我们夺下城池;再说,汶阳之田本就是我鲁国被齐国夺走的,夺回来合乎情理。如今晋国这样做,大失人心啊。果不其然,成公九年,“为归汶阳之田故,诸侯贰于晋”。季文子执政时期,鲁国以晋国为尊,得其援。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与成公母穆姜私通,想除掉掌权的季文子、孟献子,于是向晋国请求发兵。晋以文子贤,不从。叔孙侨如奔齐。成公薨,子襄公午立。襄公五年,季文子卒,子宿立,是为季武子。 鲁国国君:襄公-昭公襄公十一年,季武子增设三军。季武子、叔孙穆叔、孟献子分三军,一卿主一军之征赋,由是三桓强于公室。当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按周礼“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鲁有三军。自文公以来,鲁国弱而从霸主之令,若军多则贡多,遂自减中军,只剩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征伐”不得专其民。季武子欲专其民,遂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国民不尽属公,公室已是卑矣”。襄公三十一年,襄公薨,立襄公妾胡女敬归之子子野,公子野未及立,哀伤过度而死。季武子立敬归娣齐归之子公子裯,是为昭公。叔孙穆叔反对,认为应该嫡长死则立幼,倘若立庶则立贤,而公子裯年十九而如童子,临丧而无戚容,不堪为君。但是在季武子的坚持下,仍旧立裯为鲁君。昭公五年,季武子罢中军。四分公室,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三家自取其税,减已税以贡于公,国民不复属于公,公室弥益卑矣”。昭公二十五年,郈昭伯、公若劝昭公伐季氏,而臧孙、子家懿伯认为不可。昭公不信。季平子三请罪而昭公不许。结果,叔孙氏、孟氏助季氏对抗公室,昭公奔齐。昭公二十六年,齐国伐鲁,取郓,以鲁昭公居郓。齐国气焰日益嚣张,派人赐鲁昭公,以主君自称,把鲁君当成大夫来看待。昭公怒而想回国都,季平子贿赂晋国六卿,劝止晋侯,于是晋侯让昭公住在干侯。昭公三十二年昭公薨,立其弟宋,是为定公。自昭公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昭公出奔期间,季平子摄行君位。 鲁国国君:定公定公五年,季氏家主平子、叔孙氏家主成子先后去世。季氏家臣阳虎(又被称为阳货)有僭越之心,声称要平子摄行君位时佩戴的玙璠,而仲梁怀敛葬平子,将之收起不给阳虎。阳虎恨,找费城宰子泄(即公山不狃)商量除掉仲梁怀;随后,季桓子送葬,经费城,子泄劳师而桓子敬,仲梁怀却不敬。子泄怒,于是同意阳虎之前的计划,发兵囚禁桓子,而逐仲梁怀,杀公何藐,将公父文伯歜、秦遄都赶到齐国。然后与桓子达成盟约才把桓子放出来。阳虎经此一役,以为有实力取代季氏而掌握鲁国权势,于是连同季氏不得志的季寤(季桓子之弟)、公锄极(公弥曾孙、桓子族子)、公山不狃(费宰子泄),叔孙氏不得志的叔孙辄(叔孙氏庶子),鲁国不得志的叔仲志(叔孙带之孙)五人,谋去三桓。定公八年,阳虎发难,而三桓有备。结果阳虎灭不了三桓,而逃到讙、阳关一带继续叛乱。定公九年,伐阳关以诛阳虎,而阳虎请齐国伐鲁。鲍文子劝谏齐侯,以鲁国有晋国这个强有力的后援,不能轻举妄动。于是齐人抓阳虎,得到阳虎占据的鲁国郓、讙、龟阴田(皆在汶水之阳)。阳虎故意请求把自己流放到东面,结果齐人把阳虎流放到西面,阳虎趁机逃到晋国,为赵氏臣子。 鲁国国君:定公-哀公定公十年,齐鲁会盟,孔子相。齐国欲以莱夷人劫鲁君,而孔子退敌,言语间令齐景公返还汶阳之田。定公重用孔子,举为司寇,摄行相事。孔子与定公谋弱三桓,而欲隳三桓之城。彼时,昭公十三年南蒯以费叛,连年伐而不克;十年侯犯以郈叛,一年再围而不克,良由其城险固,家臣数以背叛。仲由为季氏宰,进计季孙,防其后患,令堕三都,以是故毁坏其城。而孔子欲隳三桓之城(费、郈、成),季桓子听仲由劝谏而令隳费、郈(费是季氏城邑,郈是叔孙氏城邑),而孟氏不愿毁成。定公伐成,不克而止。通过这次的努力,孔子认识到三桓的强势,又见季桓子与定公观齐女乐,颇有慨叹之意。而三桓遂逐孔子。定公十五年,定公薨,子哀公蒋立。哀公十一年,孔子返回鲁国。哀公十六年,仲尼孔丘子卒;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哀公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卒,哀公谋求伐三桓,哀公因其私人恩怨,遂不同意。哀公担心三桓作乱,想联合诸侯(尤其是越国)来伐灭三桓。三桓反过来伐鲁哀公。哀公最后卒于有山氏。季桓子卒,立子肥,是为康子肥。 鲁国国君:哀公蒋-悼公宁-元公嘉-穆公显-共公奋-康公屯-景公 -平公叔-文公贾-顷公雠哀公二十七年春,哀公出奔,卒于有山氏。而三桓立公子宁,是为悼公。悼公时期,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悼公三十七年,悼公薨,立公子嘉,为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元公薨,立公子显,为穆公。鲁穆公元年(公元前415年),鲁国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遂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重新确立了鲁公室的权威。季氏据其封邑费、卞、东野成为独立小国(费国),而孟氏的封邑成、叔孙氏的封邑郈,都已被齐国攻陷。三桓就此退出了鲁国的权力中心。 穆公三十三年,穆公薨,立公子奋,为共公。共公二十二年,共公薨,立公子屯,为康公。康公九年,康公薨,立公子匽,为景公。景公二十九年,景公薨,立公子叔,为平公。平公二十年,平公薨,立公子贾,为文公。文公二十三年,文公薨,立公子雠,为顷公。顷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迁顷公于下邑,鲁绝祀,国除。

三桓”是指春秋时鲁国桓公的后裔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故史称“三桓”。 三桓为孟氏、叔孙氏、季氏,而非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以往有众多学者认为孟孙、叔孙、季孙皆为氏称,实误。“孙”为尊称,对于孟氏和季氏,“孟孙某”、“季孙某”仅限于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孟某”、“季某”。所以,“孟孙”、“季孙”并不是氏称。考之《左传》,只有“孟氏”、“季氏”的字样,而无“孟孙氏”、“季孙氏”的字样。叔孙氏的情况比较特殊,起先为叔氏,后来公子牙(字子叔)之后立叔氏,原来的叔氏改称叔孙氏。 鲁桓公有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最大,是为孟,太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氏、叔孙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称“三桓”。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胜,鲁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春秋时鲁国三大权势家族--三桓

综述

“三桓”是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合称,分别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纵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贵族手中。由于君权削弱,鲁国国内贵族纷争激烈。此时参政的孔子提出尊王室、复礼制的理念,试图削弱贵族势力。但因“三桓”贵族势力强大,孔子被驱逐出鲁国,开始周游列国,直到晚年才回到鲁国著书立说。

家族历史

鲁桓公是通过杀死其庶兄鲁隐公而当上国君的。
鲁惠公死,长庶子息代理政务,执掌君权,就是鲁隐公。当初,惠公正妻无子,其贱妾声子生儿子息。息长大后,惠公为息娶宋国女。宋女来到鲁国,惠公看她美丽就夺为自己的妻子。(扒灰)生下儿子允。惠公将宋女升为正妻,立允为太子。到惠公死时,因为允太幼小,鲁人共同让息代理国政,不叫作即位。
隐公十一年(前712)冬,公子挥向隐公献媚说:“百姓认为您当国君于民有利,您就不要代理而正式做国君吧。我请求您杀掉子允,您让我当国相。”隐公说:“先君有命在前。我是因为允幼小,所以代理国政。现在允已长大,我正营造菟裘这个地方准备养老,再把国政交给子允。”公子挥害怕子允听到自己的话而杀他,反而向子允说隐公的坏话诬陷说:“隐公想正式做国君,除掉你,你要考虑此事。请允许我为你杀死隐公。”子允答应了。十一月,隐公将要祭祀钟巫之神,在社圃斋戒,住在蔿(wěi,伪)氏家中。公子挥派人在蔿氏家杀死隐公,而立子允为鲁君,就是桓公。
桓公死得有些窝囊,黄泉路上被大舅子送了一顶绿帽子,也算是报应吧。
鲁桓公三年(前709),派公子挥到齐国接娶齐女为桓公夫人。六年(前706),夫人生下一子,其生日与桓公相同,所以起名叫“同”。同长大,为太子。
十八年(前694)春,桓公准备外出,与夫人一同去齐国。申�(xū,需)谏止,桓公不听,于是去了齐国。齐襄公与桓公夫人私通。(兄妹乱伦)桓公知道了怒责夫人,夫人把桓公责骂之事告诉了齐侯。夏四月丙子日,齐襄公宴请桓公,桓公酒醉后,齐襄公命公子彭生抱住桓公,又命彭生折断桓公肋骨,桓公死于车中。鲁人告于齐人说:“我们国君畏敬您的威严,不敢安居,到齐国修两国友睦之礼。礼成而人未归,罪责无法追究,只要求得到彭生以在诸侯面前洗掉丑闻。”齐人杀死彭生以向鲁解释。鲁国人立太子同为君,就是庄公。庄公之母桓公夫人于是留在齐国,不敢归鲁。
三十二年(前662),当初,鲁庄公修筑一台正好俯临党氏之家,庄公见其孟女,十分喜爱,答应立她为夫人,割破胳膊订下盟誓。孟女生子斑。斑长大后,喜爱梁氏之女,前去她家看她。一个名叫荦的养马人从墙外戏弄梁氏女。斑大怒,鞭打荦。庄公听说此事,说:“荦很有膂力,应杀掉他,这人不能打完后就放了。”斑未来得及杀荦。正适庄公有病。庄公有三个弟弟,长名庆父,次曰叔牙,幼名季友。(是为“三桓”的祖先)庄公娶齐女为夫人名哀姜。哀姜无子,哀姜之妹名叔姜,生子名开。庄公正夫人无子,因喜爱孟女,想立其子斑为太子。庄公病,向其弟叔牙问谁可继承君位。叔牙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鲁国常规。现有庆父,可为嗣君,您担忧什么?”庄公嫌恶叔牙想立庆父,无人时又问季友。季友说:“我昌死也要立斑为君。”庄公曰:“刚才叔牙想立庆父,怎么办?”季友就以庄公名义命令叔牙在针巫氏家中待命,派针季强迫叔牙喝毒酒,向叔牙说:“你喝了这个,可以不杀你的后人;不然,你死了,你的后人也将被杀。”叔牙于是饮毒酒而死,鲁国立叔牙之子为叔孙氏。八月癸亥日,庄公死,季友终于立子斑为君,合于庄公遗命。子斑有丧在身,住于党氏家。
当初庆父与哀姜私通,(兄嫂)庆父想立哀姜妹之子开。结果庄公死后季友立斑为君,十月己未日,庆父派圉人荦在党氏家杀死鲁公子斑(未即位而死于非命)。季友逃到陈国。庆父终立庄公子开,就是名愍公。
愍公二年(前660),庆父与哀姜私通愈益严重。哀姜与庆父商量想杀死愍公而立庆父为鲁君。庆父派卜�(yǐ,椅)在武闱杀死愍公。(奸近杀)季友闻知后,与愍公弟申从陈至邾,要求鲁人接纳申为鲁君。鲁人想杀庆父,庆父害怕,逃到莒。于是季友拥戴子申回到鲁国,立为国君,就是厘(xī,西)公。厘公也是庄公少子。哀姜害怕,逃到邾。季友送礼给莒人索要庆父,庆父被送回,季友派人杀庆父,庆父要求允许他流亡国外,季友不答应,派大夫奚斯哭着去告诉庆父。庆父听到奚斯的哭声,心中明白只好自杀而死。齐桓公听到哀姜与庆父淫乱危害鲁国,就从邾国把哀姜召回杀死,把她尸体送归鲁国,陈尸示众。鲁厘公求情后埋葬了哀姜。(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季友母亲乃陈国之女,所以季友逃亡时去陈国,陈国帮助护送季友和子申。季友临降生时,桓公令人为之占卜,卜人说:“这是一个男孩,其名叫作‘友’,将来位于两社之间,定将成为公室重臣。季友死后,鲁国将衰。”到降生时,其掌中有纹路为‘友’字,就以友命名,取号叫成季。其后人就是季氏,庆父的后人为孟氏。

“三桓”是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合称,分别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纵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贵族手中。

鲁桓公三年(前709),派公子挥到齐国接娶齐女为桓公夫人。六年(前706),夫人生下一子,其生日与桓公相同,所以起名叫“同”。同长大,为太子。
十八年(前694)春,桓公准备外出,与夫人一同去齐国。申�(xū,需)谏止,桓公不听,于是去了齐国。齐襄公与桓公夫人私通。(兄妹乱伦)桓公知道了怒责夫人,夫人把桓公责骂之事告诉了齐侯。夏四月丙子日,齐襄公宴请桓公,桓公酒醉后,齐襄公命公子彭生抱住桓公,又命彭生折断桓公肋骨,桓公死于车中。鲁人告于齐人说:“我们国君畏敬您的威严,不敢安居,到齐国修两国友睦之礼。礼成而人未归,罪责无法追究,只要求得到彭生以在诸侯面前洗掉丑闻。”齐人杀死彭生以向鲁解释。鲁国人立太子同为君,就是庄公。庄公之母桓公夫人于是留在齐国,不敢归鲁。
三十二年(前662),当初,鲁庄公修筑一台正好俯临党氏之家,庄公见其孟女,十分喜爱,答应立她为夫人,割破胳膊订下盟誓。孟女生子斑。斑长大后,喜爱梁氏之女,前去她家看她。一个名叫荦的养马人从墙外戏弄梁氏女。斑大怒,鞭打荦。庄公听说此事,说:“荦很有膂力,应杀掉他,这人不能打完后就放了。”斑未来得及杀荦。正适庄公有病。庄公有三个弟弟,长名庆父,次曰叔牙,幼名季友。(是为“三桓”的祖先)庄公娶齐女为夫人名哀姜。哀姜无子,哀姜之妹名叔姜,生子名开。庄公正夫人无子,因喜爱孟女,想立其子斑为太子。庄公病,向其弟叔牙问谁可继承君位。叔牙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鲁国常规。现有庆父,可为嗣君,您担忧什么?”庄公嫌恶叔牙想立庆父,无人时又问季友。季友说:“我昌死也要立斑为君。”庄公曰:“刚才叔牙想立庆父,怎么办?”季友就以庄公名义命令叔牙在针巫氏家中待命,派针季强迫叔牙喝毒酒,向叔牙说:“你喝了这个,可以不杀你的后人;不然,你死了,你的后人也将被杀。”叔牙于是饮毒酒而死,鲁国立叔牙之子为叔孙氏。八月癸亥日,庄公死,季友终于立子斑为君,合于庄公遗命。子斑有丧在身,住于党氏家。
当初庆父与哀姜私通,(兄嫂)庆父想立哀姜妹之子开。结果庄公死后季友立斑为君,十月己未日,庆父派圉人荦在党氏家杀死鲁公子斑(未即位而死于非命)。季友逃到陈国。庆父终立庄公子开,就是名愍公。
愍公二年(前660),庆父与哀姜私通愈益严重。哀姜与庆父商量想杀死愍公而立庆父为鲁君。庆父派卜�(yǐ,椅)在武闱杀死愍公。(奸近杀)季友闻知后,与愍公弟申从陈至邾,要求鲁人接纳申为鲁君。鲁人想杀庆父,庆父害怕,逃到莒。于是季友拥戴子申回到鲁国,立为国君,就是厘(xī,西)公。厘公也是庄公少子。哀姜害怕,逃到邾。季友送礼给莒人索要庆父,庆父被送回,季友派人杀庆父,庆父要求允许他流亡国外,季友不答应,派大夫奚斯哭着去告诉庆父。庆父听到奚斯的哭声,心中明白只好自杀而死。齐桓公听到哀姜与庆父淫乱危害鲁国,就从邾国把哀姜召回杀死,把她尸体送归鲁国,陈尸示众。鲁厘公求情后埋葬了哀姜。(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季友母亲乃陈国之女,所以季友逃亡时去陈国,陈国帮助护送季友和子申。季友临降生时,桓公令人为之占卜,卜人说:“这是一个男孩,其名叫作‘友’,将来位于两社之间,定将成为公室重臣。季友死后,鲁国将衰。”到降生时,其掌中有纹路为‘友’字,就以友命名,取号叫成季。其后人就是季氏,庆父的后人为孟氏。

“三桓”是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合称,分别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因为三家都是桓公后代,所以叫“三桓”。

鲁庄公在鲁桓公之后当了国君。


《孔子》中三桓指的是???
三桓”是指春秋时鲁国桓公的后裔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故史称“三桓”。 三桓为孟氏、叔孙氏、季氏,而非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以往有众多学者认为孟孙、叔孙、季孙皆为氏称,实误。“孙”为尊称,对于孟氏和季氏,“孟孙某”、“季孙某”仅限于宗主的称谓,宗族...

“三桓”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
“三桓”是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合称,分别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纵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贵族手中。由于君权削弱,鲁国国内贵族纷争激烈。此时参政的孔子提出尊王室、复礼制的理念,试图削弱贵族势力。但因“三桓”贵族势力强大,...

《季氏章》中的季氏,其身份是什麼?
三桓,春秋鲁国卿大夫孟氏(亦称仲氏)、叔孙氏、季氏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故史称“三桓”。三桓为孟氏、叔孙氏、季氏,而非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以往有众多学者认为孟孙、叔孙、季孙皆为氏称,实误。“孙”为尊称,对于孟氏和季氏,“孟孙某”、“季孙某”仅限于宗主的称谓...

古代四兄弟排行次序称谓从大到小依次是?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季排行最小。也就是说古代在对男性同辈排序时通常称长子为“伯”,次子为“仲”、三子为“叔”、四子为“季”。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孙坚有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

孟子是东夷人吗
夷字有多重含义。其主要意思是“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 因此有所谓“东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但商周时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夷实际是尸或者人字,和弓无关,因此以夷字“从大从弓”认定夷字为弓箭手之说可能是汉代人穿凿附会而来。起源...

孟氏始祖是贵族吗?
3. 卫国的孟姓源自姬姓,始于卫康叔,传至卫灵公的兄弟公孟絷,其后代以公孟为姓,后部分简化为孟,这一支也称为河南孟氏,同样属于贵族。4. 鲁国的孟姓同样源自姬姓,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在商灭后受封于曲阜,建立了鲁国。鲁桓公的四子中,庆父、叔孙和叔季三支成为鲁国的三桓,是世袭贵族。庆父的...

电影《孔子》主要内容
剧情简介: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时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战争、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中国史称为"春秋"时代。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

郭姓名人大全
三桓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皆出自桓公,久专朝政,凌驾于鲁君之上。鲁之朝臣皆趋之若骛,畏之如虎,独郭重刚正不阿,浩然正气,一意匡扶鲁室,欲抑“三桓”,但终因独力难支,被三桓迫害致死。 四、郭隗 郭隗为战国时燕国谋士,是战国时期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以让燕昭王“筑台而师之”,为燕国召来许多奇人...

郑国的七穆:子良、子罕、子驷、子国、子游、子丰、子印,这些称谓...
这是他们的字 公子喜,字子罕。公子騑,字子驷。公子发,字子国。公子偃,字子游。公子舒,字子印。公子去疾,字子良。公子平,字子封。七穆指即郑七穆,是春秋时期郑国七家卿大夫家族的合称,包括驷氏、罕氏、国氏、良氏、印氏、游氏、丰氏,他们都是郑穆公的后代,与鲁国三桓、晋国六卿一样都...

姓名配对测试 姓李的和姓季是不是一家
鲁人称为季子,其后有季孙氏,成为鲁国“三桓”之一。其孙行父以其字为氏,后有季孙氏,亦有季氏。姓李的和姓季是不是一家季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公族季札,属于以先祖排行称谓为氏。姬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公族,为吴王姬寿梦的四儿子,姬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季札贤明博学,曾多次推让...

吉首市15281842861: 古代说的亚父和季父指的是什么 -
牛刮吡嘧: 亚父:意味着仅次于父亲,是古人对师长的尊称.像亚父范增,就是这样的尊称.季父: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最小的叔叔称“季父”.

吉首市15281842861: 《论语季氏》的翻译 -
牛刮吡嘧:[答案]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1)矣,政逮(2)于大夫四世(3)矣,故夫三桓(4)之子孙微矣.” 【注释】 (1)五世:指鲁...

吉首市15281842861: 春秋时期的女子究竟该怎么称呼 -
牛刮吡嘧: 春秋时期,晋献公烝于齐姜,后来重耳流亡齐国又娶齐姜.而齐国的兄弟俩也是如此,哥哥齐襄公娶王姬,弟弟齐桓公又娶了一个王姬.看起来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一不小心就被绕晕了.要是有周朝的人穿越过来,一定要好好地教训教训他们...

吉首市15281842861: 古时皇帝的封号是怎么来的? -
牛刮吡嘧: 你问的是年号、谥号、庙号的由来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

吉首市15281842861: 紫禁城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
牛刮吡嘧: 这与我国古代天文地理以及帝王的封建迷信密切相关. 紫禁城的“紫”指紫微恒.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恒星分为三恒、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恒指太微恒、紫微恒、天市恒.紫微恒在三恒之中央,因此代称皇帝.又因皇帝宫殿是等级森...

吉首市15281842861: 思旧国学网 - 古代“公主”称呼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春秋战国时候叫“王姬”?大神们帮帮忙 -
牛刮吡嘧: 古代皇帝的女儿叫公主,这个称呼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更早的时候,她们被称为王姬. 周朝的时候,“姬”本是周天子的姓氏.人们认为,“姬”这个字比较高贵,周天子的女儿也比其他王族的女儿要高贵,只有天子的女儿能配称这个“姬”字,所以就叫王姬. 王姬结婚办婚礼,得有主婚人.一般来说,是家长做主婚人,可王姬的家长是周天子,地位太尊贵.古人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在比天子低一级的诸侯里挑人选.由于要主婚,所以这个人选一定要和天子同姓.而那个时候的诸侯,级别最高的就叫“公”,因此,王姬的定义就变成了需要由“公”来主持其婚事的女子.所以,她们又被称为公主.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吉首市15281842861: 山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
牛刮吡嘧: 山东,又称“齐鲁”.齐鲁是西周在今山东地区建立的两个最大的封国,对后世影响很大,号称“齐鲁文化之邦”.直到今天,“鲁”仍是山东省的简称.“山东”一名,在历史上出现很早.占国时代,秦据关中,即称崤函以东的六国为关东或...

吉首市15281842861: 李建成“牡丹太子”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 -
牛刮吡嘧: 陇西与牡丹有着异常久远的渊源.据传,隋末李渊父子起兵后,李渊任命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李建成闲暇时常信步园林,见牡丹枝杆遒劲挺秀,花朵千姿百态,且各色俱全,香艳无比,便钟爱有加.李唐王朝建立后,李建成被封为太子,遂将陇西牡丹一并移至长安,植于上林苑中.这便是陇西牡丹早于长安之说.

吉首市15281842861: “同志”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
牛刮吡嘧: 1979年版《辞海》,对“同志”一词的解释有三个义项:1、志趣相同;志趣相同的人.2、政治理想相同的人,同一政党的成员相互间的称谓.3、我国公民彼此间的一般称谓.而考其词源,在古代典籍中现身甚早.搜检《二十五史》,得同志出处118条;搜检《十三经》,得出处45条.可见应用并不频繁.《礼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