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三桓指的是????

作者&投稿:越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几天前看了电影孔子,里面讲到一个三桓,什么是三桓~

三桓,春秋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史称“三桓”。

俗话说:人无完人。 的确,就我们所看到的, 孔子说的话都很经典, 如《论语》, 但是,现在孔子流传的话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来的, 因此看到的都很经典。 说孔子就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此话不假, 但是,孔子的哲学观毕竟在当时的时代是无与伦比...8198

三桓”是指春秋时鲁国桓公的后裔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故史称“三桓”。 三桓为孟氏、叔孙氏、季氏,而非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以往有众多学者认为孟孙、叔孙、季孙皆为氏称,实误。“孙”为尊称,对于孟氏和季氏,“孟孙某”、“季孙某”仅限于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孟某”、“季某”。所以,“孟孙”、“季孙”并不是氏称。考之《左传》,只有“孟氏”、“季氏”的字样,而无“孟孙氏”、“季孙氏”的字样。叔孙氏的情况比较特殊,起先为叔氏,后来公子牙(字子叔)之后立叔氏,原来的叔氏改称叔孙氏。 鲁桓公有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最大,是为孟,太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氏、叔孙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称“三桓”。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胜,鲁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三桓,春秋鲁国卿大夫孟氏(亦称仲氏)、叔孙氏、季氏三家的合称。

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故史称“三桓”。 三桓为孟氏、叔孙氏、季氏,而非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以往有众多学者认为孟孙、叔孙、季孙皆为氏称,实误。“孙”为尊称,对于孟氏和季氏,“孟孙某”、“季孙某”仅限于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孟某”、“季某”。所以,“孟孙”、“季孙”并不是氏称。考之《左传》,只有“孟氏”、“季氏”的字样,而无“孟孙氏”、“季孙氏”的字样。叔孙氏的情况比较特殊,起先为叔氏,后来公子牙(字子叔)之后立叔氏,原来的叔氏改称叔孙氏。 鲁桓公有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最大,是为孟,太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氏、叔孙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称“三桓”。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胜,鲁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关于孔子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子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

孔子与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_百度知 ...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季氏将伐颛臾》的字译
孔子一贯反对“陪臣执国政”,对三桓的指责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记载。 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

孔子语录的原文及翻译。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一年中...

春秋时期孔子辅佐的是哪个君王?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

孔子的思想..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孔子的资料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孔子一生有犯过错误吗?是什么?
孔子虽然有很多的思想是好的,但是他有的思想是错误的。比如孔子宣扬的君权思想那些东西,或许对古代中国有用,但是对现代中国则有害。儒家文化让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受到冲击,儒家文化让中国人为面子而生存。犯过“以貌取人”的错误。原来,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个叫子羽的学生,这子羽小鼻小眼小脑袋...

孔子是什么人?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特别说明:”乐”在这里并非音乐的意思,而是礼乐!礼乐是外在的,而仁是内在的。孔子身处乱世,面临贵族旧制的瓦解,社会阶层激烈变化,而文化方面...

毕节市19719099921: 孔子电视中的三桓是什么意思?电视孔子中的三桓是什么意思?
束欢复方: 三桓,春秋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史称“三桓”. 诸侯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又有孟仲叔季分兄弟次序. 而鲁桓公有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最大,是为孟,太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因出自桓公,合称“三桓”.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胜,鲁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毕节市19719099921: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怎么理解? -
束欢复方: 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

毕节市19719099921: 孔子的简介 -
束欢复方: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孔子3岁...

毕节市19719099921: 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⑴矣,政逮于大夫四世⑴矣,故夫三桓⑵之子孙微矣.” -
束欢复方:[答案] 孔子说:“国家政权离开了鲁君,[从鲁君来说,]已经五代了;政权到了大夫之手,[从季氏来说,]已经四代了,所以桓公的三房子孙现在也衰微了.”⑴五世四世——自鲁君丧失政治权力到孔子说这段话的时候,经历了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

毕节市19719099921: 《孔子》中那个小奴该给谁陪葬,那个人叫什么? -
束欢复方: 那个人是季孙肥的父亲季孙斯,季孙肥就是陈建斌饰演的季孙氏季桓子,即季孙斯,春秋时鲁国卿大夫.姬姓,季氏,名斯.谥桓,史称“季桓子”.[1] 季孙斯之“孙”为尊称,“季孙”并不是氏称,“季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季某”.故季桓子为季氏,而非季孙氏.其父季平子,是鲁国权臣,曾摄行君位将近十年.其子季康子,迎孔子归鲁.季桓子时期,季氏为首的三桓在鲁国的声威、权势有所降低,先是阳虎作乱,将季氏一直占据的执政地位给抢了过来,接着是孔子行政,隳三都而弱三桓,把季氏的老巢费城都给毁掉了.

毕节市19719099921: 孔子曾经说过慌吗? -
束欢复方: 说过 比如说 记载来说呢,当时鲁国乱的不行了,我们知道当时有三桓,三家权臣,鲁国是这三家的,国君基本被架空了.这三家里最大的头头,是季氏,当是季桓子.他家里有个很厉害的人物,这个人,叫做阳虎.阳虎是家臣,季桓子的下属...

毕节市19719099921: 孔子里的皇帝怎么那么懦弱? -
束欢复方: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很平庸,关键时刻就会畏首畏尾,害怕丢了皇位送了命.总体那皇帝也不是很差,但没办法,国家不强大,手里没兵权,诸大臣也基本听命于三环.只能对内受制于三环,对外受制于齐国等临近强国.最后时刻面对三环的威胁,只能弃车报帅,背弃了孔子,保住皇位和小命.三桓,春秋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都是鲁桓公后代,所以史称“三桓”.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季老就是季孙氏老大,在他面前,皇帝拽不了,惹毛了,可以废了皇帝,另立新君,这在春秋时期很正常.

毕节市19719099921: 为什么孔子姓孔 -
束欢复方: 我们现在所称的“姓氏”,一般没有歧义,所指就是名字前的“姓”,即表示父系家族的传承. 可是在春秋时期,“姓”和“氏”还是有区别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中得姓者十四人”.即这十四个儿子是得到了分封...

毕节市19719099921: 孔子属于那个朝代担任什么职务? -
束欢复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据有关记载,孔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