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最后一课 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投稿:颜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潘碧华的最后一课和都德的最后一课各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本文揭示的是一种令人反思的 社会现象:踏入校门的大学生,失去 了以前寒窗苦读精神,无所事事,游 戏人生。都德的《最后一课》表达了 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 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望采纳!O(∩_∩)O谢谢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

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

二是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小说精心运用了大量描写,表现人们在最后一课上的种种反应,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韩麦尔先生。

例如细节描写。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不待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

又如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由于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能借助外貌、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作品首先写出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但是,韩麦尔先生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却非常温和,而且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让小弗郎士大感诧异。原来,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况且,韩麦尔先生是在万分悲痛之际、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这是多么高贵的气度!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鲜明地凸现了出来。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平时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的影响,这就是作者塑造的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这一形象,起初模糊,继而清晰,最后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个读者的面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内心的激情!

  1、主旨
  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学了这篇小说,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动力,积极自觉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认真学好科学知识,为振兴中华贡献青春。
  2、原文简析
  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1912年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最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这句话的内涵,懂得了“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3、作者简介
  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美丽的普罗旺斯(Provence)。因为都德家世贫穷,母亲又酷爱读书,所以自幼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他的短篇小说集具有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4年的《小弗洛蒙特和大黎斯雷》让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作品都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珍品。1897年都德去世,葬入巴黎拉雪兹公墓。

《最后一课》的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将德法交界的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而这两个州的中小学校也不再教法语,只能教德语!主人公之前是一个喜欢逃课、不爱学习的坏学生,本文通过该学生的所见所闻,记述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停止法语教学之前的最后一课的情况,深刻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操!

我不知道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赤坎区18662764449: 都德最后一课 的主旨是什么? -
庾彼联苯: 《最后一课》的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将德法交界的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而这两个州的中小学校也不再教法语,只能教德语!主人公之前是一个喜欢逃课、不爱学习的坏学生,本文通过该学生的所见所闻,记述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停止法语教学之前的最后一课的情况,深刻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操!

赤坎区18662764449: 都德最后一课的主题是什么 -
庾彼联苯: 批判德国的侵略,表达爱国情怀

赤坎区18662764449: 《最后一课》的中心思想 -
庾彼联苯: 《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赤坎区18662764449: 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中心是什么 -
庾彼联苯: 通过描写普法战争时期,法国阿尔萨斯被普鲁士侵略者占领统治,在上最后一节课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小佛朗士和老师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精神,表达了作者赞美,歌颂的精神

赤坎区18662764449: 《最后一课》都德 主要讲的什么20字概括? -
庾彼联苯: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爱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

赤坎区18662764449: 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中心是什么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
庾彼联苯: 通过描写普法战争时期,法国阿尔萨斯被普鲁士侵略者占领统治,在上最后一节课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小佛朗士和老师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精神,表达了作者赞美,歌颂的精神

赤坎区18662764449: 都德最后一节课大意 -
庾彼联苯: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

赤坎区18662764449: 《最后一课》的审议主题是什么? -
庾彼联苯: 热爱祖国,憎恨敌人.坚信祖国必胜

赤坎区18662764449: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哪国作家?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表达了什么主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庾彼联苯:[答案] 作者:阿尔封斯·都德 国家:法国人体裁:短篇小说主旨:表达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展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精神以及崇高的品质.本文的线索:故事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题材,普法战争是以法国的惨败告终的...

赤坎区18662764449: 7《最后一课》都德《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短篇小说,反映了1870到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情况.他成功地将_______主题,浓缩在一所小学校的最... -
庾彼联苯:[答案] 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这个不太确定); 法语(这个你在书上就能找到——最后一节国语课); 爱国主义 楼主批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