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史,王安石传

作者&投稿:微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史.王安石传 翻译~

一天庭议,众大臣退下后,皇帝留下王安石,说:“我有事和你讨论。”然后说道:“唐太宗一定有魏征辅佐,刘备一定有诸葛亮辅佐,才能有所作为,这两人真是少有的人才啊。”王安石说:“如果陛下能像尧,舜般贤明,那么一定能得到皋、夔、稷、禼(尧,舜时四贤人)的辅佐,如果能向高宗那么贤明,就一定能得到傅说那样的贤人辅佐,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呢?那两人在真正的贤人眼中还看不上,没有什么好羡慕的。以现在的情况来说,天下之大,人民之多,百年来人民休养生息,学者的数量不能说少了。但是一直没有辅佐之人的原因是陛下您选人的方法不高,求贤的诚意不够,就算有皋、夔、稷、禼、傅说那样的贤人,也会因小人当道而离去。”皇帝说:“什么时候没有小人呢?就算是尧、舜的时候,也有四凶为害天下。”王安石说:“只有能分辨哪些是四凶那样的祸害然后消灭他们,这才能体现尧、舜他们的贤能。如果不能分辨而任由他们为害,那就算有皋、夔、稷、禼那样的贤人,怎么可能为陛下您辅佐?”

宋神宗当年在颖邸的时候,韩维担任秘书郎,每次所提的建议都得到皇上的表扬。这时候,(韩维)就说:“这不是我的意见,是我的朋友王安石的意见。”等到他担任太子舍人的时候,他又极力推荐(王安石)。就这样皇上非常想见王安石,刚即位就任命他为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提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他才开始进入朝廷。皇上问治最先应从什么开始,(王安石)回答说:“应最先选择治国的榜样。”皇上说:“唐太宗怎么样?”回答说:“陛下应仿效尧、舜,怎么能以唐太宗为楷模呢?尧、舜治政之道,非常简略而不繁杂,精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烦难。但是,后来的人不能完全知道,以为高不可攀。”皇上说:“你真是要求我做难事,我看自己很渺小,恐怕不能符合你的意思。你可以尽心地辅助我,让我们共同完成此事。”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加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书本知识,不知道治理世事。”王安石回答说:“书本知识正是用来治理世事的东西,但是后世的读书人大多是平庸的人,所以浅陋的人都认为书本知识是不能用来治理世事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你提出的措施中以什么为重?”王安石说:“改变世俗风气,树立新的法律,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皇上认为很对。于是设置三司制定新法,命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王安石又让他的同僚吕惠起草。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称为新法,派提举官四十多人,颁布推行。御史中丞吕诲弹劾王安石十件错事,皇上罢免了吕诲的官职,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官职。韩琦上书反对新法,皇上想改变主意,听从韩琦的意见,王安石极力请求皇上放弃这种想法。司马光在回答诏书中有“士人震动,黎马骚动”的话,王安石感到愤怒,抗书自辩,皇上设酒为他们劝各,(王安石)趁机给皇上讲朝廷内外大臣、文武百官勾结的情况,并且说:“陛下用先王的正道战胜时下的流俗,所以就与天下流俗相权衡轻重;流俗的势力大,天下的人就归附流俗;陛下的权重,天下的人就归顺陛下。称锤与物体相比轻重,虽然有千斤重的物体,所用来的称锤加减只不过铢两而已。现在奸臣小人想败坏先王的正道,用来阻挠陛下的政事,就这样陛下与流俗之势正好是争轻重之时,虽然他们只是增加很小的力量,但是天下的形势,就已经归于流俗了,这就是纷争的原因。”皇上认为他说得对。王安石于是就职治事,韩琦的主张得不到推行。

译文:【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农民扶老携幼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嗟叹恳侧,想罢去不善的法令。

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尧舜成汤也无法避免。今干旱虽久,可以改变工作中的不当之处以适应天的变化。”神宗回答说:“这那是小事呢,朕恐惧的原因,就是因为你们变法中的不当之处没有治理好啊!现在市易免行钱太重,人情忧怨,从士大夫到官绅,从近臣到后族,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乱子,不仅仅有干旱,更失去了民心。”王安石回答说:“大臣的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两位太后的话是向经、曹佾(人名,估计是两个太后的亲戚)的谗言。”
冯京说:“臣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不满意的,都集合到冯京处,所以冯京才听到这些议论,臣就没有听说。”

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和画的长卷向神宗上呈,图中景象惨不忍睹,都是灾民流离失所、痛苦挣扎的画面。郑侠在奏折里说:“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于是他被流放到如今的广东一带。

太皇太后和太后哭着对神宗说:“王安石乱天下,怎么办?”神宗也开始犹豫怀疑了,于是免掉了王安石的宰相,让他担任观文殿大学士、管理江宁府。】

原因:【从这段文字看来,熙宁七年四月,大官僚、大地主和皇亲国戚配合外部契丹强敌组成反变法联盟,大举向改革者发难,把所有的矛头对准王安石。天干天旱这种自然现象,在十一世纪被反对者别有用心地神化利用。他们大肆宣扬这是上天对改革不满,甚至愤怒,所以才会使华北大平原、淮河平原持续干旱。这是上天的警戒,如果替天行道的天子不以为然,将会有更大的灾难降临。

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宋神宗不但是领导者,而且是推行者,但是他态度不软不硬。宋神宗对改革的动摇和怀疑,是这次王安石被罢相的直接原因。】

都是自己意译的。还有小妹妹,与其说“日后涌泉相报”这种空话,不如现在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做个好人回报社会,虽然看起来也很空,做起来还是容易的。这是为你好 。话不好听,直言逆耳,呵呵。

PS:恩,谢谢底下的朋友提醒,添上去了。

下面这段译文,有的地方待商榷,比如,“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等,均未曾译出,此为憾也。但总体译者得不错。网友匡启键

搞不好与太后的关系。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解析 王安石传原文及其翻译
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 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 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 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 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 一直到英宗朝结束, 朝廷多次召他, 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北宋神...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如下:王安石,字介甫,宋抚州临川人,四岁而能文,渐长,好读书,而尤善明辩。友曾巩曾携其示欧阳修,修赞其相貌伟岸,叹其文采精妙。安石性强枝,博闻奇论。仁宗庆历年间科举,及第,而安石嫌官阶,不就。俄顷母丧,以母忧而归乡。英宗朝,安石偶遇朝士,敬安石之才,曰:...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不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神宗在颍王府时,韩维任记室,每当他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

王安石传《宋史·王安石传》
综上,王安石以卓越的才学和强烈的改革意愿闻名,但他的政策执行和用人之道被后世评价为导致了宋朝的混乱和动荡。他的仕途起伏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成为了宋史中一个复杂且富有争议的人物。

王安石传文言文翻译
1. 《宋史.王安石传》文言文翻译 全文翻译:王安石, 字介甫, 抚州临川人.父王益, 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 一经过目终身不忘.他写文章落笔如飞, 初看好像漫不经心, 完成后, 见到的人都佩服他的文章精彩奇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 欧阳修为他播扬美誉.王安石考中...

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翻译?
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翻译:国家的托付,疆域的守卫,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作为常法,而没有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此句出自《宋史·王安石传》

鹑刑的解释
鹑刑的解释《宋史·王安石传》 :“有 少年 得斗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 开封 当此人死, 安石 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后将此案称为“鹑刑”。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 ...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什么意思?
解释: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出自《宋史·王安石传》这里面涉及一个历史事件,也就是王安石变法。在宋朝,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现国库盈亏,并且社会矛盾突出,也就是说富人太福,穷人太穷,这种社会矛盾如果不治理,国家不会繁荣,百姓不得安家乐业。于是,...

文言文《宋史 王安石传》全文翻译
不久朝廷就将王安石调至集贤院任职。在此之前,朝廷命王安石任试馆及集贤院校理等官职的文书一次次颁下,王安石(嫌官位卑下)一次次推辞;当时朝中的士大夫都认为王安石无意于积极入世与功名,都遗憾不能(与王安石同朝为官)得以结识他。朝廷每每想付与他好的官位时,还只是担心他会不会接受并赴任。...

《宋史.王安石传》文言文翻译
文彦博做宰相,向皇帝推荐王安石, 说他淡于名利, 请求越级提拔, 想以此来遏止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 朝廷召他考试馆职,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任谏官, 他以祖母年事已高辞谢.欧阳修对朝廷说王安石须用俸禄养家, 因此任命他为群牧判官, 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 入京任度支判官, 当时是...

隆回县15115338569: ...“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节... -
戏紫吡罗:[答案] 小题1:A小题1:D小题1:B小题1:⑴我们 已经出洞了 ,便有人 责怪 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 自己 跟从他们以致不能 尽情 享受那游览的乐趣.()⑵皇帝 满脸 忧虑,在朝堂上对大臣 叹息 ,想要废除所有 不妥的...

隆回县15115338569: 《宋史 王安石传》,从 王安石,字介甫 开始翻译,到 世多称其贤 -
戏紫吡罗: 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今江四抚州)人,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此处应没有“巩”字)带着自己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对这些文章很是称赞.提拔他到考中进士的前列,任命他为淮南判官.按照旧例,在地方任期已满的官员允许...

隆回县15115338569: 宋史.王安石传 翻译 -
戏紫吡罗: 一天庭议,众大臣退下后,皇帝留下王安石,说:“我有事和你讨论.”然后说道:“唐太宗一定有魏征辅佐,刘备一定有诸葛亮辅佐,才能有所作为,这两人真是少有的人才啊.”王安石说:“如果陛下能像尧,舜般贤明,那么一定能得到皋...

隆回县15115338569: 宋史王安石传 译文 -
戏紫吡罗: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意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隆回县15115338569: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
戏紫吡罗:[选项] A.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 想问题、办事情需要解放思想 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发展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

隆回县15115338569: 宋史 王安石传的翻译
戏紫吡罗: 宋神宗当年在颖邸的时候,韩维担任秘书郎,每次所提的建议都得到皇上的表扬.这时候,(韩维)就说:“这不是我的意见,是我的朋友王安石的意见.”等到他担任太子舍人的时候,他又极力推荐(王安石).就这样皇上非常想见王安石,...

隆回县15115338569: ...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宋史列传第... -
戏紫吡罗:[答案]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3分)朋友曾巩带着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 (2)(3分) 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 小题1:属:写 小题1:①所说的是王安石具有远大的志...

隆回县15115338569: 关于宋代王安石的资料 -
戏紫吡罗: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

隆回县15115338569: 《宋史 王安石传》其中一段的翻译 -
戏紫吡罗: 王安石性格固执(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可不可,对不对,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等到王安石发动改革时,在朝廷上与反对者争执不下,王安石引经据典,抒发自己的观点,使众人无言以对.他更有言论说:“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隆回县15115338569: 翻译《宋史.王安石传》中“二年二月,拜参加知政事.上谓曰:“… -
戏紫吡罗: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可以拜见皇帝参奏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书本知识,不知道治理世事.”王安石回答说:“书本知识正是用来治理世事的,可是后世的读书人大多是平庸的人,所以这些浅陋的人都认为书本知识不能用来治理世事.”皇上问:“既然这样,你提出的措施中有以什么为重呢?”王安石说:“改变世俗风气,树立新的法度,是现今最紧迫的事情.”皇上认为很对.于是设置三司制定新法,命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的陈升之一起负责这件事.王安石又让他的同僚吕惠起草.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都称为新法,派提举官四十多人,颁布推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