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唐太宗“安人理国”这一法制指导思想的解释?

作者&投稿:墨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一篇《中国法制史》课程论文~

作为参考吗

唐太宗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1、唐太宗强调自己颁布的诏敕不能有违国家法律,不能以自己的言论或诏敕等代替国家法律,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他也能够身体力行。

2、唐太宗明确提出了“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的思想,强调国家立法要简约,执法要宽简,切忌法繁刑密,条文复杂,严酷执行。
3、为保障唐王朝国家的长治久安,唐太宗认为必须杜绝执法混乱,要求“人有所犯,一一于法”,要求“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要求“法之所行,无舍亲昵”,强调执法务必公正,坚决不徇私情。
4、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
5、在重视法治的同时,唐太宗让臣下按宽简原则修订法律,制定出《贞观律》。减轻刑罚,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贞观时期的社会秩序稳定,最少的一次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贞观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良政优:“贞观盛世”的治国保障

  “安人理国”的贞观新政简简单单就是四条。一曰“去奢省费”;二曰“轻徭薄赋”;三曰“选用廉吏”;四曰“使民衣食有余”。不要太奢侈,赋税轻一点,选用廉洁的官吏,让百姓吃饱穿暖,用现在的话说这就叫“以人为本”。
  因为当时是农业社会,所以重点就放在乡村。因为要以民为本,发展生产,所以贞观天子不但颁布了“劝勉民间嫁娶诏”,关于民间结婚嫁人的,贞观天子也有说法,规定男二十、女十五就应该“任其同类相求,不得抑取”,当时是鼓励早婚的,到了年龄就应该鼓励他们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对已过丧期的鳏寡“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女的失去丈夫,男人失去妻子,到丧期满了之后,就应该让他们重新再组织新的家庭。同时皇上自己还以身作则,先后于武德九年(626)和贞观二年(628)年两次释放宫女出宫,“任其婚娶”,总数达三五千人之多。考虑到当时人口锐减、经济凋敝的现状,李世民这个举动,可以说是他在带头响应自己的号召,这些宫女在宫里显然是不能结婚,不能过正常家庭生活的,将她们放还民间之后,她们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组织家庭,生儿育女,而且裁减这么多人,宫里的花费也减少了,所以去奢省费首先是从皇帝做起,总宫女做起,真可谓一举多得。
  应当承认,尽管“轻徭薄赋”已经成了“安人理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但由于当时社会积累不够,所以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其实并不是减免租赋,而是在于防止隋炀帝那种滥征民力,反对劳役无时。我们曾经讲过,隋炀帝时期修长城、修运河,跟高丽打仗,几乎年年国家都有比较大的工程动作,所以老百姓始终不得安宁,调集的民工数字也是非常庞大的。贞观年间就用法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限制,《唐律疏议》特地规定:
  “修城郭、筑堤防,兴起人功,有所营造,依《营缮令》,计人功多少,申尚书省,听报始合役功。或不言上及不待报,各计所役人庸,坐赃论减一等。”
  意思是说,以后不管你是要修城池,还是要筑河堤,只要需要用人,就一定要造表,报告中央有关部门,得到批准以后才能行动,否则的话,根据你们这项工程,下面擅自作主调集的人力,就要对你们进行追究,而且追究刑事责任,按贪赃枉法论罪。
  这就叫以法治国有法可依。赋税方面可能没有减弱多少,但徭役方面肯定是减少了,隋炀帝时代那种动不动就全民皆役全国皆役的弊政算是被革了命。
  尽量不让百姓服徭役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安居乐业,在家里好好种田,朝廷的意思在于劝课农桑,让大家都致力于自己的本业,致力于农业生产。
  自东晋以后,中原分裂,战火绵延,加之统治北方的多是马背民族,马背民族的特色就是崇尚武力,恃强斗狠,这样就对看起来很辛苦的农业民族很轻视,早已有之的天子亲耕籍田的古代礼仪也被废弃达数百年之久。现在,贞观天子又将这种古老的仪式恢复了。以帝王之尊,躬耕耒耜(leisi,古代一种类似犁头的农具,木把为耒,铁把为耜),皇帝以这种仪式亲祭先农,其象征意义当然远远大于实际作用,为了这种古代礼仪的恢复,贞观天子还特地颁布了《籍田诏》,大造舆论,到了那一天,自然是盛况空前。书上是这样记的:
  “太宗贞观三年正月,亲祭先农,躬耕耒耜,籍于千亩之甸。此礼久废,而今始行之,观者莫不骇跃。”由于这种礼仪已经多少年没有实行过了,老百姓都觉得很新鲜,所以在仪式进行时,老百姓都争先恐后的前去观看,因为多少年都没有见了,很高兴,同时也很吃惊,哦,原来是这样的。
  隋末唐初,由于长期战乱动荡不已,好多人都已经不擅长、不喜欢、也不安分的待在家里种田了,所谓“不事稼樯、人多浮伪”,不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人一个个的都不务正业,吊儿郎当,不愿意干正经事儿了,这甚至都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以至于在当时,为了贯彻朝廷尽力农耕、劝民农桑的意思,地方大员要派出下属官吏,到处严加巡查,看到游手好闲的人就要把他抓起来,强制送回去进行劳动,“有游手怠惰者皆按之。”这是地方大员交给属下的任务,可见当时一天到晚吊儿郎当的二流子有多么多,也可以证明当时的社会风气已经是多么浮躁、不安分了。
  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气都成了这样,对这种社会风气的治理当然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很快就见成效的,李世民也并没有以为,他以天子之尊,做完象征性的籍田以后就能怎么因,他依然不断地派遣使臣去各地劝课农桑,派出朝廷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专门去各地劝课农桑,并且皇上自己还亲自带头在他宫里的园苑里种了几亩庄稼,用意依然在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安人理国』包括: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等四项。

安人心,整顿国家


唐太宗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为保障唐王朝国家的长治久安,唐太宗认为必须杜绝执法混乱,要求“人有所犯,一一于法”,要求“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要求“法之所行,无舍亲昵”,强调执法务必公正,坚决不徇私情。4、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

《谏太宗十思疏》全文翻译?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

唐太宗以民为本的诗句
统治者遵循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欲通过整合“民意”,以维护、巩固和强化特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谋求特定的阶级利益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如唐太宗云:“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

问一道历史题
1。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是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弊在当时,功在千秋。 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败的教训,正如汉朝初期汲取秦灭亡的教训一样,让百姓休养...

说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啊
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太公的化身,便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人们,他要象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太公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

求谏译文
译文:唐太宗容貌威武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见到他都会紧张得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太宗知道情况后,每当见到有人奏事时,总是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能够听到谏诤,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原文及翻译
帮助的人:127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原文及翻译(前...然隋以富强动之而危,我以寡弱静之而安;安危之理,皎然在目。昔隋之未乱也,自谓必无乱;其未亡

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这是唐太宗在外交上的看法,原文是 “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征劝我‘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此皆魏征之力也。”有人想要用武力征服四方的少数民族。只有魏征劝我“收敛刀兵,复兴文化,宣传仁德,施以...

文言文唐太宗试赂
4. 文言文唐太宗求谏翻译 译文 唐太宗容貌威武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见到他都会紧张得举止失常不知所措。 太宗知道情况后,每当见到有人奏事时,总是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能够听到谏诤,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

1. 结合所学理论,谈谈唐太宗的这一用人理念的科学性与适应性。 2...
相反,我们只能说,唐太宗在选官任人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唐太宗作为封建帝王,也有局限性。所有的用人之策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巩固政权。他们的法律和“法治”思想,仍然是一种维护封建等级特权制的家天下的思想,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的。总之,唐太宗是一位杰出...

旬阳县18514626148: 安人宁国是什么意思? -
袁姣硫酸: 李世民军臣汲取隋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提出了“安人宁国”的治国方略.他们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不夺农时、轻徭薄赋、少兴土木兵戈的政策,重视法制,力戒奢靡,从而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乐”的局面.在这种“安人宁国”的方针指导下,李世民时代出现了“贞观之治”.

旬阳县18514626148: 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对衢州有什么借鉴意义?
袁姣硫酸: 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颇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23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一个盛世,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颇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

旬阳县18514626148: 创业与守成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
袁姣硫酸: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有: 1. 以隋亡为鉴,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 2. 选贤举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 3. 君臣关系上的共治 4. 宽刑简法,缓和社会矛盾 5. 开放的民族政策,鸿胪寺,示存异方之教.兼收并蓄. 6. 经济:修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轻徭薄赋 7.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提高进士科地位,完善科举制

旬阳县18514626148: 唐太宗的法律思想 -
袁姣硫酸: 贞观之治”和当时的社会安定政策——论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法律思想 详见:http://www.fsou.com/html/text/art/3355678/335567818.html

旬阳县18514626148: 唐太宗的立法思想背景? -
袁姣硫酸: 唐太宗当是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然后根据从你的理法律创你个法律影响了后

旬阳县18514626148: 唐太宗有哪些治国思想 来源什么 -
袁姣硫酸: 以仁、德治天下,从汉武帝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因袭了汉初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几乎都是以儒家的“德治”、“仁政”思想为主导,以法家的“法制”思想为辅助,同时又吸收借鉴了道家“清静无为”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政治主张,逐步确立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政治思想定式.

旬阳县18514626148: 唐太宗当政时期,采取了哪些政策治理国家 -
袁姣硫酸: 第一、唐太宗坚持量材器使,用人所长.甚至任用曾经与自己为敌的人.这种以才取人的做法逐渐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第二、尤其注意从普通地主和平民中选拔人才,如秦叔宝等.由于不拘一格选用人材,致使贞观朝中人才济济.第三、十分重视地方官的委派,认为“治人之本,莫重刺史”.太宗前期已安民 辅民为主要国策 安抚百姓,重视农业推行天下均田制 租用条法和轻摇薄辅 兴修水利 设置义仓,救灾备荒. 因为经过隋炀帝的过渡战争导致中国人口缺少太宗实行奖励婚姻,增殖人口,太宗还改革官职建立三省六部 为了选拔人材 把科举考试更加完善

旬阳县18514626148: 对比唐太宗时期的法治与秦始皇时期的法治 分析它们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
袁姣硫酸: 秦始皇完全采用法家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严刑苛法,不顾人民死活,结果二世而亡.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为人民可以载舟也可以...

旬阳县18514626148: 唐太宗在位时采取哪些措施体现儒家的治国理念 -
袁姣硫酸: 调整统治政策,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采用隋朝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巩固中央集权,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重视选官用人和纳谏.

旬阳县18514626148: 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相同点,哪一点对社会发展最重要 -
袁姣硫酸: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一、以隋亡为鉴,以民为本,与民休养生息 二、重贤任能,虚怀纳谏 三、君臣关系上的共治 四、宽刑简法,缓和社会矛盾 以民为本,重贤任能最为重要 五、开放的民族政策唐玄宗的治国方略: 一、政治上注意以史为鉴,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二、经济上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三、军事上实行“寓兵于农”的兵制 四、文化方面,锐意经史,倡导儒学 五、民族关系上采取 “华夷一体”等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慎征伐,重安边,以和亲代替战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