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作者&投稿:枞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注重立法,着力创制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了通过法律对国家实施有效管理,他主持制定了《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在此基础上经过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完善形成了《唐律疏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唐律,后来经不断修订完善在整个唐朝都得以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讲,唐律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特征,它和罗马法、拿破仑民法典是并驾齐驱的三部世界意义的重要法典。唐律的产生标志着中华文明,特别是中华法制文明走向成熟,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坚持从严治吏,抓住了法制的根本。他多次强调:“官吏违法犯罪,不能有所姑息,而应一断于律,如果违法就应坚决给予制裁。”他的叔叔李道宗曾有贪污行为,被按律削爵,贬为庶民。因此,唐律虽不严苛,但较为严密,依然对官员有很强的威慑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三,唐太宗李世民有强烈的民本思想,注重通过法律来促进民生。他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根本的东西,国家以百姓为本,百姓则以衣食为根本,而生产衣食又以不丧失农时为根本。”他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在京城要在两日内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为了防止和严惩诬告行为,他规定诬告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就用这种罪名惩罚诬告人。他还推行了发展经济的措施很多,例如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等等,从而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最后,唐太宗李世民强调德本刑用的思想,重视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他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他注重用本阶级的伦理道德去约束统治集团,特别是上层。他善于把对官员进行反贪教育与严格执行唐律结合起来,有效地遏止了官员腐败之风,减少了贪污、贿赂这类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他不顾自己的“老寒腿”,在即位之初坚持居住在隋朝留下的旧宫殿里。至于官吏们的奢侈浪费他也明令禁止。所以,在大臣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节俭风尚,涌现出了戴胄、魏征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模范廉俭大臣”。

宽仁慎刑、以身作则,以道德为约束,审慎周详,是唐太宗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1、“宽仁慎刑”的立法宗旨
唐太宗即位后,没有听从以封德彝为代表的老臣建议采用“秦任法律,汉杂霸道”式的治理方法,而是采用了魏征以宽仁教化治天下的主张。魏征认为,“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若国家选用了这样一条治国道路,就应该“慎刑恤典”。
贞观元年正月,唐太宗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本着“意在宽平”的原则厘改法律。他们以隋代《开皇律》为蓝本进行损益,使问世的唐律较之前代简约许多。贞观十一年正月,新律诏颁全国,是为《贞观律》。《贞观律》集众律之大成,经诸名流裁酌损益,可谓“审慎周详”。唐太宗还注意到之前律文互出,使“执法之官,缘此舞弄”,极易形成司法漏洞,遂告诫立法者,“宜令审细,毋使互文”,使法令整齐划一;又修订了一系列的法令,有令、格、式三种类型,与《贞观律》相辅而行:“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规物程事”(见《唐六典•刑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在立法过程中,得到唐太宗多次指示,如“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不可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这是强调若法不稳定,律文多变,使人心多惑,无所适从,所以立法者要审慎而行,不可轻立,既立之后,“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唐太宗对死罪的处理尤为慎重,除了坚持三覆奏的程序外,还要求处决死囚时,要和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共同议定。这样,由于《唐律》中较之前代大幅度减少了死刑的条文,议决时又无比慎重,到贞观四年,全国断死刑者仅二十九人。尽管这样,唐太宗还不满足,到了贞观五年颁布诏令:“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对于不遵守覆奏程序规定的执行者,给予流刑和徒刑,体现了《贞观律》的仁义精神。
2、克制己欲自觉守法
皇帝“朕即天下”,国家的最高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于其手,依自己的喜怒行刑是很常见的。唐太宗固然也有肆意的时候,但能很快返回正路,认为“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自觉地将自己的皇权归入国法规范之中。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某县令裴仁轨犯了轻罪,但唐太宗盛怒之下要处以斩刑,殿中侍御史李乾佑上疏奏曰:“法令者,陛下制之于上,率土尊之于下,与天下共之,非陛下独有也。

唐太宗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1、唐太宗强调自己颁布的诏敕不能有违国家法律,不能以自己的言论或诏敕等代替国家法律,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他也能够身体力行。

2、唐太宗明确提出了“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的思想,强调国家立法要简约,执法要宽简,切忌法繁刑密,条文复杂,严酷执行。

3、为保障唐王朝国家的长治久安,唐太宗认为必须杜绝执法混乱,要求“人有所犯,一一于法”,要求“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要求“法之所行,无舍亲昵”,强调执法务必公正,坚决不徇私情。

4、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

5、在重视法治的同时,唐太宗让臣下按宽简原则修订法律,制定出《贞观律》。减轻刑罚,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贞观时期的社会秩序稳定,最少的一次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贞观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良政优:“贞观盛世”的治国保障



宽仁慎刑、以身作则,以道德为约束,审慎周详,是唐太宗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1、“宽仁慎刑”的立法宗旨
唐太宗即位后,没有听从以封德彝为代表的老臣建议采用“秦任法律,汉杂霸道”式的治理方法,而是采用了魏征以宽仁教化治天下的主张。魏征认为,“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若国家选用了这样一条治国道路,就应该“慎刑恤典”。
贞观元年正月,唐太宗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本着“意在宽平”的原则厘改法律。他们以隋代《开皇律》为蓝本进行损益,使问世的唐律较之前代简约许多。贞观十一年正月,新律诏颁全国,是为《贞观律》。《贞观律》集众律之大成,经诸名流裁酌损益,可谓“审慎周详”。唐太宗还注意到之前律文互出,使“执法之官,缘此舞弄”,极易形成司法漏洞,遂告诫立法者,“宜令审细,毋使互文”,使法令整齐划一;又修订了一系列的法令,有令、格、式三种类型,与《贞观律》相辅而行:“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规物程事”(见《唐六典•刑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在立法过程中,得到唐太宗多次指示,如“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不可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这是强调若法不稳定,律文多变,使人心多惑,无所适从,所以立法者要审慎而行,不可轻立,既立之后,“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唐太宗对死罪的处理尤为慎重,除了坚持三覆奏的程序外,还要求处决死囚时,要和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共同议定。这样,由于《唐律》中较之前代大幅度减少了死刑的条文,议决时又无比慎重,到贞观四年,全国断死刑者仅二十九人。尽管这样,唐太宗还不满足,到了贞观五年颁布诏令:“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对于不遵守覆奏程序规定的执行者,给予流刑和徒刑,体现了《贞观律》的仁义精神。
2、克制己欲自觉守法
皇帝“朕即天下”,国家的最高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于其手,依自己的喜怒行刑是很常见的。唐太宗固然也有肆意的时候,但能很快返回正路,认为“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自觉地将自己的皇权归入国法规范之中。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某县令裴仁轨犯了轻罪,但唐太宗盛怒之下要处以斩刑,殿中侍御史李乾佑上疏奏曰:“法令者,陛下制之于上,率土尊之于下,与天下共之,非陛下独有也。仁轨犯轻罪而致极刑,是乖昼一之理。刑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殿中侍御史系御史台殿院从七品官员,却敢于直言“法令者……与天下共之,非陛下独有也”,这份勇气委实可嘉,善于纳谏的唐太宗最终收回成命。
唐太宗非为圣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但他勇于纳谏,手下又有一帮守正善谏的臣工,所以能够克制己欲,按照国家法律办事,成为君王的守法楷模。在他的倡导下,贞观初年良吏辈出且执法公平,形成了“法平政成”的局面,《旧唐书•良吏传序》赞道:“太宗皇帝削平乱迹,以是人知耻格,苏尚贞修,太平之基,率由兹道。”
历朝历代,许多皇帝蔑视国法,极力放大皇权,对皇族或外戚徇情枉法。唐太宗认真地总结了前隋的教训,严于律己,也不放纵皇族亲戚。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洋州刺史赵节参与其中,按律当死。赵节是唐太宗姐姐长广公主的儿子,长广公主含泪向唐太宗求情,希望能够赦免儿子的死罪。唐太宗摇头不许,说道:“赏不避仇雠,罚不阿亲戚,此天下至公之道,不敢违也,以是负姐。”
唐太宗自己守法,并告诫群臣道:“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可见唐太宗的守法目的并不十分高尚,即盼望如此做可使李家政权长治久安,于是整个统治集团可以“长守富贵”。虽如是,立法宽仁、执法公平毕竟可以使“百姓安宁”,客观上促使了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这也正是贞观法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成效卓著的根本原因。
3、追求道德约束的境界
唐太宗通过弘文殿辩论,采用了魏征等人建言的“教化治国”主张,即全面按照儒家的“王道”理想社会进行实践。为此尊儒崇经,刊定《五经正本》;偃武修文,营造安静社会以利农事;大兴礼乐,将儒学思想散入乡约族训,形成以礼制律、刑外礼内的局面等等。从法律的角度看,人们能够自觉地用“近君子、远小人”的儒家规范来约束自己,即是强制性地按律令条文被动执行的更高级形式。
唐太宗在立法过程中,继承与发展汉以来援礼入律的传统,将儒家礼学作为制定与修改律令的指导思想,颁布的《贞观律》中的大多数篇章皆是按礼定律的。后世的《明史•刑法志》指出:“唐撰律令,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具体执法过程中,唐太宗善于从儒家“教化”的角度来深耕,力求突破相对刻板的律令条文,以期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从而深化人们自觉地按儒家规范行事的观念。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注重立法,着力创制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了通过法律对国家实施有效管理,他主持制定了《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在此基础上经过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完善形成了《唐律疏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唐律,后来经不断修订完善在整个唐朝都得以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讲,唐律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特征,它和罗马法、拿破仑民法典是并驾齐驱的三部世界意义的重要法典。唐律的产生标志着中华文明,特别是中华法制文明走向成熟,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坚持从严治吏,抓住了法制的根本。他多次强调:“官吏违法犯罪,不能有所姑息,而应一断于律,如果违法就应坚决给予制裁。”他的叔叔李道宗曾有贪污行为,被按律削爵,贬为庶民。因此,唐律虽不严苛,但较为严密,依然对官员有很强的威慑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三,唐太宗李世民有强烈的民本思想,注重通过法律来促进民生。他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根本的东西,国家以百姓为本,百姓则以衣食为根本,而生产衣食又以不丧失农时为根本。”他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在京城要在两日内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为了防止和严惩诬告行为,他规定诬告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就用这种罪名惩罚诬告人。他还推行了发展经济的措施很多,例如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等等,从而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最后,唐太宗李世民强调德本刑用的思想,重视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他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他注重用本阶级的伦理道德去约束统治集团,特别是上层。他善于把对官员进行反贪教育与严格执行唐律结合起来,有效地遏止了官员腐败之风,减少了贪污、贿赂这类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他不顾自己的“老寒腿”,在即位之初坚持居住在隋朝留下的旧宫殿里。至于官吏们的奢侈浪费他也明令禁止。所以,在大臣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节俭风尚,涌现出了戴胄、魏征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模范廉俭大臣”。
分享

唐太宗李世民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从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加强封建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安民立政,莫 此为先”。今天,深入研究唐太宗的法律思想,对于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法律思想,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借 鉴,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唐太宗重视封建法制建设唐太宗法律思想最突出的一点,便是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法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指导思想
唐太宗以民本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即以荀子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朝法治介绍——唐朝空前完备的法律体系
以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正是在这一方针指引下,确立了唐朝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的立法指导思想。它集中体现了初唐减轻刑罚的法制基本精神,是开唐30多年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唐朝承用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关于定罪量刑的法典;令是关于国家政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制度的法典;格乃经整理的皇帝的制敕,...

体现出唐太宗的治国主张分别是什么?概括出来(不得摘抄原句)_百度知 ...
这段话体现出唐太宗的治国主张分别是:(1)民贵君轻 (2)有能者居官位 (3)法治天下 (4)民族融合 答案补充 四节话刚好用四个短语概括,应该很简练了。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体现了唐太宗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什么?
法律不是我一个人制定运用的法律,而是管辖天下所有人的法律 秦汉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君主必须主持公道,依法办事,赏罚公平。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主张“以法为公”,“勿私赏以格公议,勿私刑以亏国律”,他们认为“私喜怒者,亡国之赏罚也;公欲恶者,王者之赏罚也”(参见《龙川文集》的《谢梁侍郎...

贞观之治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政策分别列出四条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

求解唐太宗“安人理国”这一法制指导思想的解释?
这就叫以法治国有法可依。赋税方面可能没有减弱多少,但徭役方面肯定是减少了,隋炀帝时代那种动不动就全民皆役全国皆役的弊政算是被革了命。尽量不让百姓服徭役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安居乐业,在家里好好种田,朝廷的意思在于劝课农桑,让大家都致力于自己的本业,致力于农业生产。自东晋以后,中原分裂,...

唐太宗在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突厥,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病死于长安含风殿.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

贞观之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

汉武帝和唐太宗在完善政治制度上进行了哪些创新
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思想: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学,在长安设太学。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

长兴县19349589351: 唐太宗的法律思想 -
鄞方碘佛: 贞观之治”和当时的社会安定政策——论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法律思想 详见:http://www.fsou.com/html/text/art/3355678/335567818.html

长兴县19349589351: 唐太宗的立法思想背景? -
鄞方碘佛: 唐太宗当是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然后根据从你的理法律创你个法律影响了后

长兴县19349589351: 唐太宗在刑法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 -
鄞方碘佛: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长兴县19349589351: 体现出唐太宗的治国主张分别是什么?概括出来(不得摘抄原句) -
鄞方碘佛: 分别体现了如下治国思想:爱民如子,善用人才,以法治国,民族平等.

长兴县19349589351: 如何理解唐代德本邢用的立法思想 -
鄞方碘佛: 唐代的立法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几点: (1)以礼为本,以刑为用 李世民对治国方略问题曾主持大臣们进行议论.以封德彝为首的一些人主张“以威刑肃天下”,而以魏征为首的一些人主张以仁义治天下.两派争论十分激烈.李世民基本上同...

长兴县19349589351: 唐太宗在贞观之治的主要思想或观点是什么 -
鄞方碘佛:[答案] 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长兴县19349589351: 您能简述一下唐太宗及贞观统治集团的政治思想吗?
鄞方碘佛: 我在网上查了下资料,只找到了李世民的政治思想.下面的网页是参考的资料.如果说贞观集团的政治思想,我想有一条很重要吧,就是促进了儒学的复兴,认真的探讨了...

长兴县19349589351: 对比唐太宗时期的法治与秦始皇时期的法治 分析它们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
鄞方碘佛: 秦始皇完全采用法家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严刑苛法,不顾人民死活,结果二世而亡.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为人民可以载舟也可以...

长兴县19349589351: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唐朝相对于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些什么独有的特点? -
鄞方碘佛:[答案]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 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亦职为宰相.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

长兴县19349589351: 唐太宗开创了怎样的社会局面?为此他在用人政策、政治制度、赋税制度和法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你得出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 -
鄞方碘佛:[答案] 社会层面:贞观之治.措施——用人政策:虚心纳谏,选贤用能;政治制度:沿袭与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用交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法律方面: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唐律疏议》启示:国家政治的稳定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