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经的问题

作者&投稿:马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道德经的问题~


没有这样的句子。

有这样意思的句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
彼取此。

《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也称之为《道德经》.1~37章为道经,38~81章为德经。“道”就是指宇宙中蕴涵的自然规律。“德”可以理解为这些自然规律的核心部分。所以老子《道德经》是一部阐述自然规律、并运用于人类社会的书。 应该说道家思想都是围绕《道德经》的,每句话都是道家的典范。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 物 。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阅 众 甫 。

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 。 以 此 。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道德经81篇中,最能体现道家思想的是哪一篇?
要知道每一句都是经典.
都体验了道的真谛.自然者为道.不同的层面来论述.
也是中国人处世哲学的一门经典.
好好参考呵!


《道德经》中的问题
按照老子的思想,道高于德,德高于仁,仁高于义。。。在缺失了,违反了,没有了道的情况下,才会有德产生,老子的本义是不想这种德产生的,产生了是由于道的没有被达到,是被迫的。。。现在来回答你的问题,下德的人,是有心作为,现实点的话说,就是做好事儿,图报。出发的高度就下降了。你“...

问天下看过《道德经》的人一个问题:道为何?德为何?道德何在?
我先纠正一个误解,《道德经》一书中的“道德”和现代汉语“道德”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观念,这本书不是讲述应该如何学习道德的,而是对人生智慧的一种启迪,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老子所说的“道”其实就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它十分的微小小到你我都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确实存在的,老子...

《道德经》有关的问题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没有自认为仁义的标准,也没有所谓的不仁义,一切以天地法则为准绳,所以圣人为事,平等待人,对待老百姓的态度则是尽其所能,用过即毕。后一句是说圣人渡人,无善无恶,随缘应事,因所谓“好坏”皆有其处,故无弃之说;应于万物,各尽其长...

道德经的问题
道”,为了说明他的道的与众不同之处,所以他在他的《道德经》的开篇就明确说,我传的这个“道”,也可以叫做“道”,但是是不同于社会上常见的那些“道”的,名字呢,也可以叫做这个名字,但是呢,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也就是说“道 可道,非 常道,名 可名,非 常名”...

《道德经》问题
无“为”而“治”,就是符合社会道德、维护社会道德的治理方法。因为符合公认道德准则,才会让国民“自然而然”的“感觉不到”,所以才不同刻意去“治”。而无政府主义则根本就没得治了~~符合社会道德准则本身就意味这对统治者的道德约束。实际上,明朝中期就实现这种“中华帝制的宪政模式”。如果对此...

请教关于《道德经》的问题
朱子云:“道犹路也,人之所共同也”。其实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理,故谓之道。天地未判以前,此道悬于太空;天地既辟以后,此道寄诸天壤。是道也,何道也?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不敝。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内,无可见、亦无可闻。故太上曰:以言乎道,费而隐,实无可道;所可道者,皆...

《道德经》问题
此一段经文不知误了多少行人,因为大家皆要为无为,学圣人之道.此文关键之处在无为二字.此二字被当今解释为修行大法,据我所知,能用这两个字做大法的只有圣人.若是常人也要用它来做大法,不说入地狱如箭,也是着魔如箭.何以言之?处无为之事,是圣人的作略,只有得到了无为才能为无为,尚未得到无为,...

关于道德经的问题
此道德非彼道德,道德,“得道”。道修的是今生,贵生避死,如避无可避,定然要抗争!有道者不处,是不处佳兵之下,所以真正修行之人不喜战场、官场,意为避死,并不违反道。有道之人,会积极的求生,世间所求,有什么能比生命更朴实呢?我想楼主没完整读道德经,以管窥豹未见其全,如果真心想理解...

道德经第三次答疑
老子认为道在每个人身上,给自由人们自会去选择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的幸福。 但老子同样认为,人是有限的,残缺的,不完美的,需要国防、国安、司法来处理反常之事。 问题5:冰酉酉 ,1、学习道德经课程时怎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延伸性思考。对于自己结合实际问题很难理解会想不到但看到别人的思考又会有恍然大悟的觉悟也会...

《道德经》问题
《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译文】保持神魂与体魄的谐和统一,能不崩解离散吗?圆融气质以致柔顺随和,能像婴儿一样吗?清理幽深而明澈的自体,能没有任何瑕疵吗?爱民治国...

周口市13957738241: 大家好,在这里向大家提出几个关于《道德经》的问题.我在网上看到另一本道德经和我看的语句不一样. -
可菁潞党: 你好,语句不一样,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不一样,道德经有好多不同的版本,语句不同,断句也不相同,最受认可的是锦书版.至于道德经怎么看,肯定是原文加译文同时看了,在原文跟译文都能通顺下来的同时,还是以原文为主,毕竟,原文是...

周口市13957738241: 有关道德经的问题 -
可菁潞党: 道”是自然规律抽象的反映.“德”是先天的资质,它如同天平的支点,起着协调作用.它与智慧不同之处就在于,智慧是运用的过程反映,而老子的 “德”是先天的反映,这个“德”就是天德,是神化的“德”,属于天地的理性.老子认为,...

周口市13957738241: 道德经中的问题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人到最不顺的话就是顺利的开始,人到最辉煌的时候就是走向失败的开始,大概是这个意思,那句话怎么说... -
可菁潞党:[答案] 老子的道德经并没有一章完全明确的指出和你说的那一段话相合 不过却有很多的章句体现出了楼主上面的意思.老子的很多文章都有提到此类的思想,世间万物都有正反俩面,万物复阴而抱阳,当一件事物正在成长的时候就会有另一面走向衰弱.比如...

周口市13957738241: 道德经中的问题 -
可菁潞党: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主动去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切顺应自然.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尝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从而看出老子思想中,人能够满足温饱,身体健康就够...

周口市13957738241: 《道德经》的思想 -
可菁潞党:[答案] 度己度人:道教之宗旨 道生天地:道教之宇宙观 重人贵生:道教之人生观 自然无为:行事之原则 柔弱不争:处世之态度 心若空谷:修身之境界 清静寡欲:修道之关键 返璞归真:行道之目标 善恶报应:自然之规律 这个主要是从《道德经》总结的 ...

周口市13957738241: 请教关于《道德经》的问题道 可 道 ,非 常 道 .名 可 名 ,非 常 名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故 常 无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欲 以 观 其 徼 .... -
可菁潞党:[答案] 朱子云:“道犹路也,人之所共同也”.其实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理,故谓之道.天地未判以前,此道悬于太空;天地既辟以后,此道寄诸天壤.是道也,何道也?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不敝.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内,无可见、亦无...

周口市13957738241: 《道德经》有关的问题《道德经》第五章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二十七章又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这该怎么... -
可菁潞党:[答案]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没有自认为仁义的标准,也没有所谓的不仁义,一切以天地法则为准绳,所以圣人为事,平等待人,对待老百姓的态度则是尽其所能,用过即毕. 后一句是说圣人渡人,无善无恶,随缘应事,因...

周口市13957738241: 道德经的真正含义何以为道,何以为德,道与德如何来分开来理解,把握清净,循道归心,无为而无不为,即证心本无心,道也非道!又该如何理解 -
可菁潞党:[答案] 无为而无不为:出自《道德经》 四十三章 科学与哲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为学:向外追求学问,通过学习获得科学技术知识.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为道:向内追求智慧,通过默修开启潜意识.日损:一天比一天...

周口市13957738241: 关于老子道德经的一些小问题 -
可菁潞党: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http://www.dxgzs.com/zxmz/lz1.htm 有时间去看看吧!!!

周口市13957738241: 问一个关于《道德经》问题第二章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里的,... -
可菁潞党:[答案] 我觉得这一章主要是表达了对立双方相生相立的意思,而这紧密相连的两方面又可相互促进.所以道家抓住这一辩证法,进而能够深入考察事物,从而从其反面入手反而达到正面效果.圣人也便是知此常理的人,因此能够把握事物的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