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横刀向天笑是谁写的?

作者&投稿:惠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自横刀向天笑...~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诗的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我认为不是有些人说的,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吗?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读“只” 通假字读真字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
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
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2.直
3.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4.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99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赵金九先生《“去留肝胆两昆仑”新解》一文,认为该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意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事件中“去”之康有为、梁启超与“留”之谭嗣同自己无论去留与否,其行为皆肝胆昆仑云云。本人认为赵金九先生的观点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本人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本人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诗的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我认为不是有些人说的,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吗?

肢解“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语词和语义,并去寻找两个相应的对应者,这种思路我认为是背逆诗人的原意的。这首诗的重心不是事况叙说,而是心态叙说;诗的结构,也恰是句句递进,直至末句叹然收尾,荡气回肠!因而,梁启超、符逸公、赵金九以及其他人的解释,本人都不敢苟同。而所有他们的解释,我认为关键的都在于误解了“去留”一词。

另外要指出的是,“仑”和“根”韵母发音的差异(现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诗吟咏时(现代)的艺术效果,虽然其仍合格律诗的用韵要求(古代);倘若都同押“en”韵或“un”韵,那其诗意表达将更是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注释】

对该诗句的解释,赵文引述的观点有:

⑴ 梁启超认为“两昆仑”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

⑵ 符逸公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自言生也昆仑,死也昆仑;

⑶ 有人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的两个仆人 ,古人亦谓仆人为昆仑奴;

⑷ 有人认为“两昆仑”指大刀王五和拳士胡七 ,俩人都曾教过谭嗣同学习昆仑派武术;

⑸ 有人干脆认为不可解(——榛案:这应当不可能无解,谭写此句诗时一定有他的语义)。
参考资料:http://www.confucius2000.com/scholar/qlgdlkljjhj.htm

出自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原文: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译文:

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艺术特色

1、巧于用典,寄意深永。

短短二十八字,连用两个典故,其学力之深富、史籍之纯熟,可见一斑。尤其是,这两个典故用于此情此景,确当精切,二箭而三雕:一是剖露了对出亡诸君的深心祈祷,传达了对身处逆境中的同道者的谆谆叮嘱;二是表明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殷切希望,相信变法者会有出头之日;三是直接影射着慈禧专权的畸形政治,暗含着对其残暴行径的愤慨与蔑视。

2、气势宏大,笔走风雷。

面对人头落地的血的现实,诗人没有颤栗,没有悲伤,有的只是人格上的凛然难犯,心灵上的无比坦然;于是,他从容不迫,昂首向天,临危不惧,纵声大笑。这笑,既是强者的笑、英雄的笑,也是冷峻的笑、轻蔑的笑,还是轻松的笑、快慰的笑;这笑。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使一首主题沉重的“死亡之诗”顿时有了让人荡气回肠的生命活力,在艺术上堪称破“滞”妙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狱中题壁



谭嗣同,清代“戊戊六君子”之一,“戊戊变法”失败后,义不逃生,为敌人所获,临刑前作诗一首,“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此表明为变法而牺牲的志向。

你好!!!
谭嗣同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5.html?wtp=tt

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写地,另外再介绍首关于他的好诗、希望你能喜欢的说额…
前尘往事不可追,
一层思念一层灰。
来生化作采莲人,
与君相逢横塘水。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谁写的
谭嗣同 [原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大意:我自己横拿着刀向天大笑,我的去留,我的肝胆,那两位英雄最知道。<简介>谭嗣同是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遇难六君子之一,是梁启超的同道至友。百日维新失败,梁启超劝他一同逃走,他特留下以死报君恩,并劝任公...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出处:《狱中题壁》原文:《狱中题壁》【作者】谭嗣同 【朝代】清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译文: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

我自横刀向天笑,这诗全文
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注释 ⒈张俭(jiǎn):东汉末年,张俭因弹 劾宦官,反被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看到有人家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 ⒉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诗出自哪首诗?是原文吗
出自清代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译文 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在逃亡中投宿时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自仰天大笑,慷慨赴死,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

“我自横刀向天笑”该诗句的全文内容是什么?
全诗如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该诗出自清代诗人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译文如下: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

我自横刀向天笑出自那首诗,谁写的
狱中题壁 朝代:清代 作者:谭嗣同 原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意思是:即使屠刀架在了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自谭嗣同《狱中题壁》。原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哪首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意思是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狱中题壁》是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

谭嗣同的绝命诗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是“手掷欧刀向...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近代谭嗣同绝命诗《狱中题壁》,原文如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注释: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何解
有之,请自嗣同始!」故及于难。 谭嗣同在「莽苍苍斋」被捕。由于王五送给狱中官吏钱物,才使谭嗣同免受许多皮肉之苦。在狱中,他大义凛然,神情自若,视死如归。他抚今思昔,眷念祖国和水 深火热中的人民,在狱壁上写了一首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

平武县18474301392: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谁写的那首诗,再翻译一下, -
敖池唯地:[答案]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平武县18474301392: 我自横刀向天笑出自那首诗,谁写的 -
敖池唯地:[答案] 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平武县18474301392: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谁的名句? -
敖池唯地:[答案] 谭嗣同《狱中题壁》

平武县18474301392: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谁的诗 作者简历 -
敖池唯地:[答案] 谭嗣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平武县18474301392: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作者精神? -
敖池唯地:[答案] “我自横刀向天笑”,出处: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该诗是谭嗣同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 诗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

平武县18474301392: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此话出自() -
敖池唯地:[选项]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宋教仁

平武县18474301392: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谁写的 -
敖池唯地: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平武县18474301392: 我自横刀向天笑出自哪首古诗?译为? -
敖池唯地: 出自清代诗人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译文: 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 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 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 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平武县18474301392: 我自横刀向天笑~这名句是哪首诗的?这诗全部是哪,几句?还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全诗. -
敖池唯地:[答案]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是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遇难六君子之一,是梁启超的同道至友.百日维新失败,梁启超劝他一同逃走,他特留下以死报君恩,并劝任公远走以图将来.这首绝命诗,写他...

平武县18474301392: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谁的写的? -
敖池唯地: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写的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