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的绝命诗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是“手掷欧刀向天笑,功罪留待后人论”?

作者&投稿:支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1,钱锺书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2,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巴金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4,余华《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5,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广义的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狭义的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文本,这个文本有它的存在形态,如语音,词语,结构等。它可以口头的形式代代传承下去,也可以文字作为载体传承,也可以印刷品,网络媒体形式存在。尽管载体各异,但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这一客观事实。
文学作品,由一个又一个修辞构成,当然,文学的基础还是文字、词语和句法,但是这些结构主义喜欢的东西,本身并不能形成“作品”,对它们的支离也让我们对文学更加难以把握。
确实得承认,修辞就是一种句法。但是纯粹的句子并非文学,只有被布满篇章、形成更强大的隐喻之后,文学才宣告出生。

扩展资料

文学与新闻作品是相互有交叉的,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既是新闻作品,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文学性,所以文学与新闻作品是很难有明确界限的。
其次文学与历史作品也是难以明确划开界限,比如丘吉尔的演讲词,既是实用的鼓动性文章,有很有文学特色。
最后文学与哲学论著也不容易区分,比如英国的培根的《论人生》既有哲学道理也有文学意蕴,叔本华的散文集、哲学家萨特的哲学著作也很有文学意蕴,因此他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粗略概述如下:文学的语言具有独特地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近代谭嗣同绝命诗《狱中题壁》,原文如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

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忍死:装死。

须臾:不长的时间。

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

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译文:

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扩展资料:

本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

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

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

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

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

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

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撼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狱中题壁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所展现的,才是一个真正的谭嗣同、真正的“人”。要知道,戊戌政变起因是康党伪造皇帝密诏,要挟袁世凯起兵围园杀太后,故谭嗣同说这是“公罪”,这与他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志向是不矛盾的,毕竟这是矫诏谋反。仰天大笑,让后人论罪去吧,一个人、一个君子临死的心态便是如此了。而“我自”一句,由梁启超改得,自是气势磅礴,但有没有发现,改得就和xx同志先进事迹一样轰轰烈烈,相当的不自然。
另外,很少有人注意到梁启超也改了该诗的前两句。原句“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梁改为“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谭嗣同对康梁的感情是“怜”与“愧”,而改过之后的“思”与“待”,就天差地别了,表达的是即使身在狱中依旧待变法大事成功。
总结一下,原诗的形象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梁改诗塑造的是一个先进模范,如果要考据哪首是真,自可以埋首文献;如果要争论哪首是真,那就毫无意义了,不同世界观的人对不同的形象有自己的共鸣,和而不同即可。

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说谭嗣同的《狱中诗》是梁启超伪造的。

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他声称找到了证据——一本小说《绣像康梁演义》,这本书出版于1908年,距谭嗣同牺牲十年整。

《绣像康梁演义》: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在署闻同司朱君云:谭逆嗣同被逮后,诗云:

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

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唐烜所录与梁启超诗话所记,个别字虽有异同,但事实已大白!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确系谭诗原文,历史不容篡改。

黄彰健在《留庵日钞》发现的第二年,即1995年,他发表了《谭嗣同狱中诗——与孔祥吉先生商榷》一文,:“由唐烜《留庵日钞》所记,可以证明‘去留肝胆两昆仑’确系谭诗原文,未经梁启超改易,可以修正拙说。”

谭嗣同的诗确实是梁启超改过的,不光是诗,别的还有很的,原则性的东西,历史不是你容不容篡改的问题,而是改过就应该承认的问题。

我认为是第二个!很简单,谭嗣同本来可以跑的,但他怎么说的?变法是要流血的,他甘愿流血牺牲,唤醒世人!可见他心里不认同那些跑路的人的!刚硬如此,怎么会写什么“去留肝胆两昆仑”!马上就要慷慨赴死了,还要帮人洗地?


谭嗣同临死前的一首诗是什么?
《绝命诗》。这首绝命诗是这样的: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写就的。我们都知道,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三大领袖人物之一,排在康有为梁启超之后。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完全是可以逃走的。但是,他没有。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下一句是什么?作者是谁?谢谢谢
去留肝胆两昆仑 补充: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

狱中题壁(谭嗣同)
狱中题壁是谭嗣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翻译: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何解
愿意留下来就死,以鼓舞士气的谭嗣同之肝胆, 2006-11-02 18:03:06 补充: 当然要与出亡海外继续领导,以图将来的康有为之肝胆相照,如此生死肝胆相照,才突显其绝命诗之自负、激昂、期盼,以及可歌可泣!然则,两昆仑者,乃去者康有为,留者谭嗣同,正好是梁启超与罗龙治说法的去芜存菁。梁启超...

我自横刀向天笑...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写的吗
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代表著作《仁学》,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http:\/\/baike.baidu.com\/view\/1655.htm ...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什么意思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吾与足下分任之。”有日本志士苦劝他东游,谭不听,再四强之,则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故及于难。 谭嗣同还在牢房墙壁上的题诗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作者谁?
” 梁启超避居日本使馆之后,日本使馆方面表示可以为谭嗣同提供“保护”,但谭嗣同坚辞不受并傲然宣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24日被捕后,谭嗣同于狱中作此绝命诗。28日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等同被杀害...

谭嗣同狱中题壁原文和鉴赏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

我真横刀向天吴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什么意思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

淇滨区19756987406: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作者精神? -
符巩苏为:[答案] “我自横刀向天笑”,出处: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该诗是谭嗣同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 诗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

淇滨区19756987406: 谭嗣同的绝命诗是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是“手掷欧刀向天笑,功罪留待后人论”? -
符巩苏为: 谭嗣同 狱中题壁诗 望门透趾思张俭, 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 留将公罪后人论.

淇滨区19756987406: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符巩苏为: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

淇滨区19756987406: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那首全诗 -
符巩苏为: 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淇滨区19756987406: 谭嗣同说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什麽意思 -
符巩苏为:[答案]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其实不是谭嗣同的原作,是康有为根据自己的看法改动过的,原作是: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持欧刀向天笑, 却把得失遗后人! 原作表达了谭嗣同...

淇滨区19756987406: 我自横刀向天笑~这名句是哪首诗的?这诗全部是哪,几句?还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全诗. -
符巩苏为:[答案]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是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遇难六君子之一,是梁启超的同道至友.百日维新失败,梁启超劝他一同逃走,他特留下以死报君恩,并劝任公远走以图将来.这首绝命诗,写他...

淇滨区19756987406: 我自横刀向天笑出自哪首古诗?译为? -
符巩苏为: 出自清代诗人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译文: 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 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 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 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淇滨区19756987406: 慈禧太后镇压变法时谭嗣词留下的那句著名诗句是什么
符巩苏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淇滨区19756987406: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什么意思 -
符巩苏为: 一、“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意思是—— 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二、附原文如下: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译文: 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淇滨区19756987406: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 -
符巩苏为: 这两句出自谭嗣同《狱中题壁》诗,全诗如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