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茶祖传说的源头

作者&投稿:哈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有人说,他们是地球上最早的茶农之一。
他们却说,茶是他们敬仰的神,是他们生存的拐杖;茶林是他们与万物之灵的家园,是他们幸福的源泉。
这就是居住在景迈山上的布朗族。他们在原始森林中进行人工驯化种植茶叶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这里经历了从发现茶的药用、食用、饮用,到野生驯化、人工种植、商业利用茶叶的历史进程,堪称“天然的茶叶博物馆”。
景迈山自留住布朗族迁徙的脚步、建村立寨起,茶就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神,茶园就是人神共居的天堂,而景迈山就注定了成为茶树生长的圣地,茶人心中的圣山。
当我被景迈山这巨大的磁场所吸引,年复一年地在这里徜徉,吐纳古茶树特有的兰花香,看布朗族祭茶魂树,听茶祖节唤茶魂,二十余年乐此不疲。
不为别的,只为踏寻茶背后的故事。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个经常被思索和拷问的哲学命题。到了景迈山,布朗族老人最爱讲的也是这种故事。
据考证,布朗族是古代“百濮”族群的后裔。在中国,和他们同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还有佤族和德昂族。四千年多前,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居住着众多的孟高棉部落群。在寻找宜居家园的热潮中,许多孟高棉部落沿着大江大河,陆续迁徙至南方的中印半岛,大多数部落随遇而安,在此建立了新的家园。而少数部落的人,却被无边无际的大海弄得茫然不知所措,炎热的气候又逼着他们沿着河谷返回云南。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与这里的“百越”族群杂居在一起。
由于濮人分布区域广阔且分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部分处于狩猎采集的原始生活方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今保山)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现今的布朗族先民就是濮人中的一支。
老人翻出岁月斑驳的经书说,带领他们从远方迁徙而来的首领叫帕哎冷。他们最早居住在被叫做“勐些”的滇池一带,后来迁徙到勐卯好法(今德宏州瑞丽)定居,但又被绍兴绍帕的人攻破了寨门,无奈之下再度举族迁徙。
他们在景栋(缅甸掸邦)小居过,这里坝子宽又平,但湖边浓雾紧锁,瘴气横流,这不是他们理想的栖身之地。帕哎冷带领族人继续迁徙。
在迁徙途中,疾病在族人中间蔓延开了,病中的帕哎冷在一棵叶子闪着腊光的树下逗留,他掐了几芽树叶放在口中嚼,感觉苦后回甘满口生津。后来,他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一觉醒来感觉全身轻松了许多。这是好药!他把这种树叶分给大家,族人的疾病渐渐痊愈。为了感恩,帕哎冷当即带领族人焚香点蜡,以本民族最隆重的仪式,向这棵不知名的树顶礼膜拜。他高兴地为这棵树取名为“腊”,叮嘱族人永远记住拯救他们生命的树。布朗族对茶的那种难以言表的崇拜与敬畏之情从此产生了。
队伍越往前走,途中遇到的野茶树越多。远眺苍茫的群山,帕哎冷看到一座山,远看,像一头大象,走近,山像顶到天,土地肥得流油,清泉潺潺。这里有鸟有兽,还有拯救过部族生命的“腊”。这里易守难攻,是建立村寨理想的地方。帕哎冷为此地取名――“芒景汪弄翁发”(大布朗中心),决定以此为大本营,其下建四个大部落。
他指挥子民先在大本营进行大面积人工种植茶叶,成功后逐步向其他部落推广。大家把找到的野生茶树做上记号,再将它们移到驻地附近栽种,把采到的鲜茶籽播种在土里。野茶树一步步得到驯化,茶园一年年在扩大。
帕哎冷去世后,布朗族人为了感恩这位部族联盟首领,在每年的傣历六月七日这天,隆重举行仪式祭祀茶祖帕哎冷,每三年举行一次大祭。
据芒景布朗族经文典籍《(蛮景)本勐》的记载,祭茶祖的仪式已传承了一千七百余年,它伴随着布朗族走过漫长的岁月。
有哪个民族的历史与茶会结合的如此紧密?布朗族不愧为茶的民族!
从景迈山出发,我们沿着茶祖帕哎冷的足迹,去寻找失落在各地的故事。
帕哎冷去世以后,布朗族再也没有产生出像他那样英勇强悍的盟主,各部落之间的联系也没有当年那样紧密。由于傣王们担心布朗族的日益强大动?u到自己的宝座,勐泐(首府在今西双版纳景洪)、勐艮(首府在今缅甸景栋)、孟连(首府在今孟连娜允)三地的傣王,在洛勐山上将帕哎冷的子民,三分在自己的麾下。景迈山的芒景、芒洪、翁基、翁哇和糯岗等村寨,分给孟连傣王,“汪西爱”“汪西哈”两大部落里邦松、木尖、岗赛冷、埋岛、安卡、三岛等村寨分给勐艮傣王,“汪绍乃”“汪绍弄”两大部落里的西定、巴达、章朗、布朗山等地的村寨分给了勐泐傣王。
虽然,这片原属于一个阵营的布朗族人,后来分属不同的傣族土司管辖,甚至被国界分割成两个国家的人,但悠久的渊源和血缘关系,使他们有着共同的灵感来源和密切的经济交往,缅甸和西双版纳的布朗族村寨,至今还保存着有关帕哎冷故事的经文,有不少村寨和山河还是帕哎冷与七公主爱情故事演绎的地点,茶祖形象与贡茶的场景被雕塑在古寺的墙壁上,古老的歌谣还在传唱着他的故事。这一切都体现了他们共有的民族情感、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
在缅甸掸邦,一个叫芒达澜的傣族村寨,过去是渡口摆渡的船工。过了渡口,一条数公里长的石板铺就的官道,还完好地藏在山中厚厚的落叶下。这条大道是景迈山和勐遮等地通往大勐养、景栋、大其里等地的盐茶大道,渡口就是盐茶税收的关卡。虽不见桨橹划水舟来楫往,更不闻山间铃响马帮来,可码头的铁钩,石板路上马蹄印,还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的热闹景象。
每年新米节来临时,摆渡人都在寨首的带领下,每家以一只鸡献祭帕哎冷。从这里开始,沿着古道一直到景栋,沿途的许多傣族村寨,至今还保留着祭祀帕哎冷的习俗。由此可见,茶祖并不是布朗族一个民族的,他的故事和精神对其他民族的影响,对茶文化推进和动力是不容小觑的。在临沧市耿马县的四排山上,我们找到了一个古老的布朗族佛寺遗址,一百多棵大青树环绕四周,寺院的断垣残壁被巨蛇一般的臭菜藤子所盘踞,十几位住持的舍利塔在森林里静静地矗立。曾经的辉煌和香火都被漫漫岁月淹没在荒芜中。但帕哎冷曾经在此地试种茶叶失败,而决定再往前迁徙的传说,告诉我们,这里也留下茶祖的脚印。
临沧双江一带的布朗族中也流传着帕哎冷的故事。帕哎冷去世后,一阵仙气从天空飘过,茶祖的遗训回荡在村寨和茶园,被牢记在茶人的心中。在当地一年一度的祭茶祖仪式上,他们一遍又一遍呼唤“布哎冷”(哎冷爷爷)和“呀哎冷”(哎冷奶奶),满含感恩之情,祈求先祖保佑他们衣食饱暖、诸事顺安。
帕哎冷不仅仅是景迈山布朗族的茶祖,同时,他也是中缅边界各族茶人共同的茶祖。
在景迈山这个充满诗意的茶园里,古老的智慧薪火相传。他们遵循天地万物的节奏和规律创造出来的田园生活模式,使景迈山成为生态文明的典范。
芒景村与景迈村共同拥有的二万八千亩茶林,使景迈山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远看是绵延起伏的大森林,只有走近才能看清那些间杂在参天古树之下的茶树,错落有致,稀疏合理,草木以各自认为适当的高度来获取阳光雨露,彼此构成一个立体的空间。各种飞鸟的鸣声在树上起伏应答,不同的昆虫在茶林里自生自灭。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茶人融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居住地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同是濮人的后裔,布朗、佤和德昂三个民族在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分化出来。这从其他民族对他们的称谓上,可以看出来。布朗族叫“佤歌”(停留下来的濮人),佤族叫“佤奔”(往前走的濮人),德昂族叫“佤波”(返回去的濮人)。说明白点,就是在迁徙的途中,布朗族因为茶而停留定居下来,佤族一直往前走,到佤山建立了村寨,德昂族到了佤山,觉得还不如老家自在,又返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
濮人居住在山顶,吃靠种植陆稻,穿靠种植木本棉。陆稻和木棉的种植都依赖刀耕火种的轮歇地。举全寨之力,砍伐几座山林,放火燃烧树木,以灰烬增加土地的肥力,然后再分给小家庭去种植。等这块地失去了肥力,抛荒再砍伐新的森林,放火烧出地来,五年、十年轮耕一次。因此,他们频繁地搬家,不惜抛下他们辛苦种下的茶园。
景迈山的布朗族也用这种轮耕的方式获取衣食。那为什么唯独这里能够守住这份自然的遗产呢?
景迈山的布朗族对自己生存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为了保留人、地、茶、林四位一体的生态景观,他们将自己化身为自然之子,对自然抱着敬畏和感恩的态度,人与万物协同共进。他们信奉自然神,祭祀茶祖,遵循遗训,生产、生活、节日、祭祀等活动都围绕着古茶园进行。对古茶园里的树木、野兽、茶树、水、昆虫等均赋予了灵魂。千百年来,他们为茶而生、以茶为史,不管山里山外风云变幻,在这个以茶为中心的世界里,过起悠然自得的日子。
他们在古茶园设有一条森林带,宽约40米,具有防风、防火、防霜冻和界线的作用,布朗语称为“背”。这条防护林范围内,除了种茶,不能种任何作物,不准打猎捕鸟,从不砍伐树木。为了让人们遵守这些禁忌,他们把祖先神化为茶祖,将大自然中的茶、谷、森林、小动物(包括害虫和益虫)、土地、水源等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事物加以神化,在每年的祭祀活动中为这些神灵叫魂,以求得与自然母亲休戚与共,求得与神同在。
不懂万物有灵,就不懂景迈山。在保护生态的地方法规“缺位”或“软弱”的情况下,茶农规定的种种禁忌以及对茶祖和神灵的敬畏,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茶农信誉、维护社会秩序、规范行为道德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实,“背”是布朗族行的规划,以此营造一种立体的小气候环境,在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境的同时,客观上为茶园设置了安全线,避免烧荒危及茶树,也避免了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景迈山独特的林下种植技术,垂直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景迈山茶人顺应天时,利用地利,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杰作,茶树即使不浇灌,不施加任何肥料或者杀虫剂,也能获得较好的产值,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由于世代注重生态保护,他们留住了青山绿水,同时拥有了古茶园宝贵的资源。
茶祖的子民守着一座茶山,让茶的歌千年不绝,茶的故事脉络清晰,他们守住的不光是金山银库,还是集生物、文化、生态、人文、艺术于一身的宝库,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遗产。
普洱作为云南省的文化大市,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聚宝盆。自2006年以来,为景迈山古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示着中国首次为一座茶山申遗。这既是对茶之历史的认可,是对茶之现实的展示,也是对茶之未来的昭告。其目的不仅是要让国际组织认可景迈山古茶园乃至普洱茶文化的价值。同时,还填补了目前世界文化遗产中茶文化的空缺,为保护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望未来,景迈山茶祖圣山旅游项目将以庄园、茶园、制茶坊、茶仓、茶道、茶山寨、茶博物馆、祭茶祖、茶佛寺、雨林会所等内容呈现在世人面前,保护与开发、旅游与人文、旅游与茶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运营模式,为景迈山的生态环境赋予新的经济价值,并成为保护自然生态的最大动力。
我踏着茶祖留下遗迹,去寻找茶背后的故事。它连接着景迈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支撑着他们的生存、信仰和精神……(


寻找茶祖传说的源头
寻找茶祖传说的源头有人说,他们是地球上最早的茶农之一。他们却说,茶是他们敬仰的神,是他们生存的拐杖;茶林是他们与万物之灵的家园,是他们幸福的源泉。这就是居住在景迈山上的布朗族。他们在原始森林中进行人工

寻找茶祖传说的源头
在地球的古老历史中,有一种说法是布朗族是最早的一批茶农。他们视茶为神圣,是生存的关键,茶林则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滋养着他们的幸福。景迈山的布朗族,其人工驯化种植茶叶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这里见证了茶从药用、食用到饮用,再到野生驯化、人工种植和商业利用的历程,是茶叶历史的活...

江南茶祖何处寻?
我国茶种远播海外源头之一的天台山,亦有“韩日茶源”之称。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上天台山学佛,翌年回国时带回茶种播于京都比睿山麓(今池上茶园),成为日本种茶之始。宋乾道四年(1168年)和淳熙十四年(1187年),被誉为日本茶祖的荣西禅师两次上天台山求法,全面考察了种茶、制茶...

江南茶祖何处寻?
天台山被誉为“佛宗道源”,早在东汉时期,佛教便通过智者大师的传播与实践,与茶文化紧密结合。他倡导僧人在寺院附近种植茶叶,这不仅推动了茶的种植,也赋予了它精神层面的内涵。而道家大师葛玄的华顶茶园,更是被誉为“江南茶祖”的象征,其“葛玄茗圃”见证了中华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天台山不仅是...

谁在勐海种下第一株普洱茶
诸葛亮在历史上的确对西南地区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南征的时期,茶叶种植可能随之传播。《普洱府志》记载的“武侯遗器”传说,暗示诸葛亮可能在这些地区留下了茶叶种植的痕迹。尽管关于种茶的确切源头尚有争议,诸葛亮因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成为了普洱茶地区人们心中的“茶祖”,受到世代祭拜。

关于茶祖神农的说法
在中国的传说中,茶的始祖被尊为神农。作为世界茶文化的源头,中国茶不仅在国境内广为流传,还传播到全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健康益处和心灵和谐,丰富了健康理念和禅茶艺术。尽管确切的起始年代难以考证,但中国的饮茶历史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的时代。全球许多地方的饮茶传统被认为源自中国,这表明中国可能是...

普洱茶跟诸葛亮有关系吗
相传诸葛亮在公元二二五年南征,基诺族,深信武侯值茶树为事实,并世代相传,祀诸葛孔明先生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唐朝 咸丰三年(公元 862 年)樊绰出使云南。在诸葛亮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这就证明了唐代时期已经生产...

中华茶祖文化论——陕西茶的始祖文化(一)
笔者本着尊重历史、正本清源的原则,沿着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捕捉茶产业发展的信息,挖掘中国茶的始祖文化,最后发现:中华茶祖神农氏“得荼”于陕西秦岭山脉一带,从而确立了“茶之为饮”的始祖地位;陕南古代巴国是我国最早出产贡茶、园栽茶的地方;陕西古周原地区形成了中国最早吃茶的习俗;“秦人取蜀”促成...

普洱茶知识普洱茶跟诸葛亮有关系吗
诸葛亮南征时的军事行动与普洱茶的起源并无直接联系。历史记载显示,他的主要战役集中在四川,而非云南。普洱茶文化的源头与诸葛亮无关,其真正历史地位在于人类茶文化的发源地。专家学者将诸葛亮与茶祖相提并论,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研究茶文化时的实用理性原则。此外,普洱茶的传说在少数民族中...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蒙顶山被誉为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和茶文化的源头,据史书记载,这里是最早有人工种植茶叶的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僧人甘露普慧禅师吴理真在山中发现野生茶的药用价值,并在此种植了七株茶树,这七株茶树因其独特品质,被誉为“仙茶”,吴理真因此被誉为“茶祖”。这标志着蒙顶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

陵川县15837792313: 茶的始祖是谁? -
熊质百合: 炎帝神农-湖北随州烈山

陵川县15837792313: 我国历史上茶祖是谁?人工栽培茶叶啥时开始?
熊质百合: 我国历史上的茶祖应该是吴理真.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开创了我国人工栽培种茶的历史先河.

陵川县15837792313: 茶祖先是谁 -
熊质百合: 早先,龙井是个荒凉的小村庄.山岙岙里,稀稀拉拉地散落着十来户人家.人们在远山上栽竹木,在近山上种六谷,一年到头过着苦日子. 村边有间透风漏雨的破茅屋,里面住着个老大妈.老大妈没儿也没女,只孤苦伶仃一个人.她年纪大了,...

陵川县15837792313: 茶叶最早发现是哪个朝代 -
熊质百合: 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茶越来越让人们喜欢,成为了现今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可见茶叶的发展多么的好.那么茶叶最早发现的时代是哪个,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一、神农时代:(炎帝时代) 1、《世本帝系编》说:“炎帝...

陵川县15837792313: 茶祖是谁? -
熊质百合: 云南的兄弟民族奉三国时诸葛亮为茶祖,说是诸葛亮南征时把茶籽分发给沿途的多民族兄弟,从此茶树、茶地、茶山兴旺.四川人奉西汉吴理真为茶祖,说他是开植茶先河,他从仙山移来栽在蒙顶山顶的茶树今尚在,...

陵川县15837792313: 请帮我想一个茶马古道与茶叶的神话传说故事. -
熊质百合: 《汉藏文书》记述了这样一个传说:吐蕃王都松芒波杰得重病,四方求医未能治好.一日,他坐在宫中的阳台上晒太阳;突然从天空里飞来一支嘴衔绿色树枝的小鸟,小鸟飞到阳台...

陵川县15837792313: 茶叶的起源,发展,及各种茶叶的由来(如:铁观音,明前龙井,毛峰等)还有茶叶的好坏,如何区分. -
熊质百合: 茶圣陆羽《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与茶文化著作,是茶之经典著作,书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明确肯定神农氏作为中华茶祖的历史地位.《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

陵川县15837792313: 《独树的追求》 阅读题答案 -
熊质百合: (四)阅读《独树的追求》一文,完成20-22题.(计12分) ①我曾去过云南西双版纳的打洛镇.②打洛镇有一棵大榕树,左右两侧的主干上生有三十余条气生支柱根,垂直而下,扎入土地,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俨然一片葱茏挺秀的...

陵川县15837792313: 茶圣陆羽的茶经分为几部分 -
熊质百合: 陆羽(733一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因著《茶经》而名扬四海,被誉为“茶圣”、“茶宗”、“茶祖”、“茶仙”、”茶神”.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自幼好学,唐天宝十一年(752)出巴山,涉峡州,考察茶事,结...

陵川县15837792313: 请问<铁观音>茶名字的由来,有谁知道? -
熊质百合: 一种传说是,古时有一位诚心敬奉观世音菩萨的人,他每天清晨必在观音菩萨像前敬奉一盏清茶.有一次他在敬茶时,观音菩萨显灵,指点他某处山岩有一株神茶,可以采撷.于是他跋涉攀登到山岩上,果然找到了这株神茶,只见茶树的叶片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