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一些问题!跪求高手解答!

作者&投稿:丹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跪求高手解答...在线等答案,谢谢了!!!~

打开IE输入
http://192.168.1.1

http://192.168.0.1
,输入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这只是默认的,如果对方更改了,就必须还原猫,猫如果不在你家里,我就只有同情了。如果用户名和密码没更改,进去后,自己找到设置限速的地方,把它取消,一般在“宽带管理里面”,其他地方不要乱改。你需要提供更多信息。

去红眼吧。。。。。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 夏朝, 启 即位后,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②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地方设有封侯、伯。
  2、西周的分封制:①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义务:分封的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影响: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西周后期,王权衰落,。由于诸侯势力壮大,分封制受破坏。标志性事件就是楚王问鼎。
  3、西周的宗法制:①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②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大小宗之分,嫡长子系统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兄弟)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君臣上下级)关系。④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由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再到士(最底层),层层分封。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至高无上的皇权:①战国时期,经过商鞅变法,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②嬴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③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用的玉印称“玺”。全国的行政、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④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①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作为秦朝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物。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军国大事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地区设县,在边地设郡。②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③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④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是郡守。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还有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⑤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其官职职责分工明确,即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4、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①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统一,扩大了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②颁布法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驰道,开灵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④秦始皇的专制,使人民处境恶劣,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①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又废除秦朝苛法,有所损益。②汉朝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习惯称三公。③西汉汉武帝时用布衣为相,用身边侍从、秘书为尚书令等形成“中朝”,用三公九卿的机构称“外朝”。④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成为决策的中枢机构。⑤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⑥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⑦隋唐时期,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⑧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⑨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继承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郡守和丞相分别是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汉武帝时,解除王国军政大权,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②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成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③隋初,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④唐朝地方行政机构与隋朝相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 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 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我的天,那么多,我估计没有几个高手愿意去好好翻书来回答,我给你说说,不保证答案的正确性,仅仅供阁下参考:“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我
感觉是法家的思想;“恤刑慎杀,先教后刑”感觉是周朝的思想;“不尚贤, 使民不争,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两个是儒家的不,感觉是孔孟的东西,我不知道正确否,仅仅是我个人的直接。
论述题
1、简述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怎样一次重大变化
我觉得主要是由“……”转变为“君权神授,以德配天”,还有就是周公的礼刑并用。……
2、简述韩非对法的认识
呵呵,这个大家喔真是感觉遗憾,知道他是法家的人物,还真不清楚他对法的认识,惭愧!
3、评述孟子法律思想与荀子法律思想的异同
这两位圣人我觉得主要是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君贵民贱”……
4、简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
唷!这些题蛮有难度的,这个也是盲点啊!
5、评述荀子的礼法思想
儒家的一套东西我们或多或少的在用,要说还真需要好好研究一下!


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作者简介
其中,《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他于2003年在权威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力作,作为主编,他的独特视角和深入剖析为读者揭示了西方法律思想的广阔历史画卷。而在2000年,他作为副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同样在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近期,王振东的学术成果...

什么是夏理家庭发展六阶段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历史发展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法律思想神权法思想和宗法礼治思想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时期的法律思想——儒、墨、道、法家法律思想三、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律思想——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发展线索:礼治——法治——礼法结合第三讲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封建法律逐步儒家化的历史)...

民国宪法思想史论作者简介
汤毅平,男,出生于湖南省宁乡,1963年7月。他于198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学术造诣深厚。目前,他担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指导中心文法教学部的主任,同时担任中国法制史副教授一职。自1986年以来,他的学术生涯一直专注于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哲学原理以及中国通史的教学领域。汤毅平的研究...

季涛浙江大学副教授
自1991年起,季涛一直执教于杭州大学法律系和浙江大学法学院,致力于法理学、法学方法论、西方法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以及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他的学术成果丰硕,论文方面,他在《同济大学学报》、《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大学学报》等知名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如《法哲学的阿卡琉斯之踵》、《程序...

宗教律法与社会秩序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绍云,一位汉族学者,1976年出生于安徽肥东县。他持有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专攻领域为中国法律思想史与中国传统哲学。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成果丰硕,已发表在核心学术期刊以及相关文集中的论文大约二十篇,展示了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研究实力。在职业经历方面,刘绍云曾服务于多个重要部门和机构,...

孙光妍个人简介
孙光妍,女性,博士及教授,出生于1958年,专注于法律史学领域的研究。作为黑龙江大学法史学硕士点导师组的组长,她的学术职责包括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研究工作。孙教授主讲的课程包括《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中国法制史》,在这些课程上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她的学术成果丰硕,已发表30篇文章和5部著作,...

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一些问题!跪求高手解答!
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一些问题!跪求高手解答!解释以下材料,并说明是谁或哪一派的法律思想,简要分析其内容和意义1、法令滋彰,盗贼多有2、恤刑慎杀,先教后刑3、不尚贤,使民不争4、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论述题1、简述... 解释以下材料,并说明是谁或哪一派的法律思想,简要分析其内容和意义1、法令...

法律史的专业介绍
其与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是相邻的学科,作为法学的基础学科,形成于20世纪初期。学界一般将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三代萌芽时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帝制时代的儒家正统时期、近代中西融合时期。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国法律思想学科的研究亦向多学科领域发展,...

伦理司法作者简介
罗昶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法理学和法史学,她的学术成果丰富。她参与编写的著作包括《法理学》(合著)、《中国法律思想史》(合著)、《民法实例说》以及《中国法律制度概要》(合著)。在学术论文方面,她发表了《中国“法自然”观与“自然法”说比较》等多篇深度论文,共计30余篇,展现了她在法学...

王立民简介
在学生心中,王立民是公认的“十佳教师”,他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97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班,后在1985年和1993年分别获得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和史学博士学位。自那时起,他持续为学生们开设了包括《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等在内的10门法学课程,内容丰富,...

留坝县13446979595: 中国古代各种的法律思想 -
家军依利: 孔子的思想是仁者爱人,尊礼尚德,觉得道德是约束人们的主要手段,君子应该自省,对于法律的看法是遵守但不重点推崇.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是施仁政,轻刑罚,认为法律不该过于严格.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认为社会主要由法律维护秩序,法律应该严格,天子与庶民同罪,法律是统治的重要手段,比较严苛,并且他的思想得到了实践.先秦法家思想是法律对于社会而言极为重要,国家需要完善法律严格执行.

留坝县13446979595: 中国法律思想史 西周时期的礼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
家军依利:[答案] 西周的周天子确定家天下礼制制度,西周以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统治思想的核心.当然在其后的时代,礼的适用范围和功能发生移转,从西周之时主要作为政治权力分配功能的原则,到汉代以后转变为社会生活层面...

留坝县13446979595: 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史求助
家军依利: 这个东西要表达出来真的很不容易~就照初中高中的学习方法一样就可以了.其实你第一次考就考这个科目,是有理解难度的.你多做题多看几遍,挑挑重点或者你觉得应该的背的背一背就行了.

留坝县13446979595: 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有哪些 -
家军依利: (一)家族伦理 古代是沿着由家而国的途径进入阶级社会 的,因此,宗法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强烈的影响.尤其宗法与政治高度结合造成家国一体的 特有体制.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后,便开始了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的交融发...

留坝县13446979595: 求中国法律思想史大纲 -
家军依利: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2130048 (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hinese Legal Thoughts (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法学体系...

留坝县13446979595: 自考法律,《中国法律思想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史》那个容易啊,考过的请说一下,帮帮忙 -
家军依利: 自考也罢,全日制学习也罢,两门课都差不多,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感兴趣,更熟悉一些,中国法律思想史可能更轻松一些.从目前的法律思想的主流说,还是跟着西方法律思想走,中国法律思想基本边缘化.

留坝县13446979595: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1)(2)(3)(4)的答案!这只是作业(1)的题目,还有2 3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一)(序言 第一章) 姓名一、名... -
家军依利:[答案] BAABBBABBB 名词解释还是自己看书吧……抄一抄就行 我上个学期学的,也记不大清了……

留坝县13446979595: 自考法律本科中,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税法,哪两个好考些? -
家军依利: 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 因为这两个考点比较少,死背就OK,但是税法可能还有计算题,还要背税率,而且税法的题目更活,还有类似应用题的题目,并且税法体系还比较复杂,比如个税吧,减税与免税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范围,记错了就答错了,但是法律史就简单的多

留坝县13446979595: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
家军依利: 回答你第二个问题 吧,主要是贵族官僚减免原则:1.议.即八议,对8种特权人物犯死罪,在审判处罚时适用特别程序2.请.奏请皇帝进行裁决.3.减.减一等刑罚.4.牍.以铜牍罪.5.官当.官品爵位折抵流刑徒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