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传的翻译

作者&投稿:戎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许衡》翻译及译文~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暍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凡丧葬嫁娶。必征于礼。其乡学者寖盛。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谥文正。(许衡传)


译文:
许衡元朝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人,字仲平,博学多通,教学有方,许多人士都来追随他求学。自己题书斋匾额叫“鲁斋”。
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地方,由于行走长远路途,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很多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平日凡遇丧葬婚嫁时,一定遵照吉凶礼节办理,全乡人士,都受感化,乡里求学的风气,逐渐盛大。
乡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后来去世后,四方人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拜祭痛哭在墓下的。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古人云:“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试观许衡,宁愿忍受口渴之苦,不动一念贪取之心,以良知在我心而约身如绳,严持儒家之廉洁,佛家之不偷盗戒,确实清净圆满。其健全之人格,不但化及全乡,且感召天下。及其去世,四方人士群聚哀恸拜祭,足征平生德行摄化感人之深厚矣!

  许衡(1209-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祖籍为怀州河内(今沁阳)人。宋元之际学者,著名的理学

  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世称“鲁斋先生”。

  许衡自幼勤读好学,因家贫无钱购书,常涉百里借书抄书。他天资聪颖,攻读中常向老师提出一些难

  以解答的问题,先后有三位老师以“吾非其师”而辞教。

  金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兵临新郑县(许衡出生地),许衡同众人从洛阳渡河往河阳(今孟县)

  返乡,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见路边有一梨园,都争着摘梨吃解渴,唯独许衡独自静坐树下乘凉。有

  人劝他说:乱世梨园无主,摘几个梨吃有何妨。许衡说: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梨无主,吾心独无主

  乎!不久,许衡赴河北大名府讲学,由于恭谨执教,求学的人很多,并匾其斋为“鲁斋”,从此号称“鲁斋

  先生”。

  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出王秦中,任命许衡为京兆(今西安市)提学,许衡让各郡县创办

  学堂,民生8岁,上至王公,下至庶民子弟,皆令入小学,15岁俊秀者入大学。在教学中,他提倡启发式

  引导学生勤思考、多钻研,并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学生通晓礼义,懂得荣耻。

  至元二年(1265年),许衡受命议事中书省,任职期间“不为利回”、“不为权屈”,有元代“魏

  征”之称。他通过对历代和当代社会状况的分析,先后给忽必烈上疏五道奏章,主张实行汉法,对维护

  其统治,起到了巩固作用。

  至元六年(1269年),许衡受命同太常卿徐世隆拟定朝仪,接着又同太保刘秉忠、左丞张文谦等一

  起议定官制,定出了中央集权机构的设置及其朝仪,减掉了一些不必要的 “冗长增置的台院”。 至元

  七年(1270年),许衡晋升中书左丞。当时,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在朝擅权,想安排其子忽辛为枢密院佥

  事,掌管兵权,唯许衡妨意反对。许衡部国家事权无非是财、民、兵三项,今父典财民,子再掌兵权,

  不可。阿合马父子因野心未达,遂对许衡怀恨在心,挟嫌报复。许衡忿然不屈,以辞职表示抗议。

  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正式改国号为元,元世祖开太学,召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主

  持国子监。世祖亲自选择蒙古族子弟到国子监深造。至元十年(1273年)权臣屡毁汉法,诸生廪食或不

  继,许衡从政受阻,再次辞职相抗。

  至元十三年(1276年),许衡主持太史令郭守敬等人修定历法,经过近五年的努力,修成新历法,

  元世祖授名为 《授时历》。这部历法确定一年为 365.2435天,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经历的实际时

  间只差26秒,与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世颁布的当代世界上通行的《格里高利历》是一致的,但却

  比它要早300年。

  许衡一生以从事教育为乐,在其27年仕途生活中,刚直不阿,不附权势,八次被诏入朝作官,又八

  次辞归故里,躬耕桑农。至元十八年(1281年)三月,许衡在家乡病故,终年73岁。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凡丧葬嫁娶,必征于礼,其乡学者寖盛。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是 这 个 吧 !
翻译:许衡在大热天走路到河阳,非常口渴,道旁有一棵梨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庭院里有果子,熟了掉在地上孩子从那里经过,看也不看就走了。是他的家人教化他才有如此的结果。
启示:做人要守本分,该拿得拿不改拿的不拿。


张衡文言文翻译
张衡传对照翻译: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

张衡传翻译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

张衡传原文翻译
张衡传(范晔〔南北朝〕)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

隋书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年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累迁掌朝大夫。高祖受禅,拜司九侍郎。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以母忧去职,岁馀,起授扬州总...

许衡传文言文翻译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

许衡传的翻译
翻译:许衡在大热天走路到河阳,非常口渴,道旁有一棵梨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

宋史 李衡传 的翻译
元·阿鲁图《宋史·李衡传》白话释义:李衡,字彦平,江都人。高祖李昭素官至侍御史。李衡幼年擅长大量背诵(诗文),写文章提笔就成。考中了进土,授官吴江主簿。有一个部使者依仗权势作威作福,侵害老百姓,李衡不忍心用以棍棒(打老百姓)来迎合,呈上引罪自责的辞呈,拂袖回家。后任溧阳县县令,...

元史许衡传原文及翻译
以下是元史许衡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用,教之宜不以常师。未冠,为避兵乱,乃逃难河南。居逾年,局势稍定...

跪求 后汉书 祢衡传 翻译
黄祖拉着祢衡的手说:“先生,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说的话一样啊。”黄祖的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和祢衡尤其友善。曾经和祢衡一同出游,一起读蔡邕所写的碑文,黄射喜爱碑文的文辞,回家后遗憾没有抄下来。祢衡说:“我虽然看一遍,还是能够记得碑文,只是其中碑文缺两个字还不清楚。”于是默写...

张恒衡传翻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陈泰叹服曰,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南史·何逊传》,而融年四十。出处《后汉书·祢衡传》,因结忘年交,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忘年之交!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衡始弱冠,遂与为交友 ...

河西区19888678180: 急求!《许衡传》的译文!!!! -
卢敬盐酸: 许衡曾经在大热天走路,非常口渴,路旁有一棵梨树,很多人都争着摘树上的梨子来吃,只有许衡一个人端正地坐在梨树下,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梨子吃.”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子,摘取卞来吃是不行的.”又有人说:“这棵梨树是没有树主的.”许衡说:“梨树没有主,难道我们心中也没有主吗?”

河西区19888678180: 文言文《元史·列传第四十五》的翻译 -
卢敬盐酸:[答案] 元史·列传第四十五·许衡传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

河西区19888678180: 许衡传的翻译 -
卢敬盐酸: 许衡(1209-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祖籍为怀州河内(今沁阳)人.宋元之际学者,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世称“鲁斋先生”. 许衡自幼勤读好学,因家贫无钱购书,常涉百里借书抄书...

河西区19888678180: 元史 列传四十五许衡翻译 -
卢敬盐酸: 元史·列传第四十五·许衡传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

河西区19888678180: 翻译帝欲相之以疾辞 -
卢敬盐酸:[答案] 帝欲相之以疾辞: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原文: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暍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凡丧葬嫁娶.必征于礼.其乡学...

河西区19888678180: 《许衡传》这首诗?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尝:或:去:2.翻译“非其有取之,不可也” 3.许衡为什么没有去取道旁之梨?用原文回答 4.文章写“暑中”,“渴甚... -
卢敬盐酸:[答案] 尝:曾经 或:有人 去:离开 “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不是自己拥有的(梨)而摘取下来,是不可以的 3.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暑中、渴甚,写出了许衡不吃梨的典型环境,也就是说,许衡不吃梨,不是因为他不热、不渴.在又热又渴的情况下也...

河西区19888678180: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翻译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
卢敬盐酸:[答案] 原文出自《许衡传》中的内容,即: 原文内容: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原文大意:人家所赠于的,就是一点小东西,然违背了道义,也不能接受.

河西区19888678180: 《许衡传》这首诗?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尝:或:去:2.翻译非其
卢敬盐酸: 尝:曾经 或:有人 去:离开 “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不是自己拥有的(梨)而摘取下来,是不可以的 3.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暑中、渴甚,写出了许衡不吃梨的典型环境,也就是说,许衡不吃梨,不是因为他不热、不渴.在又热又渴的情况下也不去随便吃梨,正说明了许衡精神的高尚. 物虽无主,吾心有主

河西区19888678180: 《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 -
卢敬盐酸:[选项] A. 人的行为是由其意识决定的 B. 人的行为受社会条件制约 C. 价值观对人生选择有导向作用 D. 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