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戏的剧种简史

作者&投稿:鲍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柳子戏是哪地方的主要乐曲~

柳子戏是山东的地方乐曲
是流行于以菏泽、济宁、徐州为中心鲁苏豫皖冀五省交界的三十余个县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弦子戏,黄河以北有“糠窝窝”、“百调子”、“吹腔”之称呼,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我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

【柳子戏】

柳子戏,又称“弦子戏”,是山东的一个古老剧种。明末清初时由河南.山东一带流行的“黄莺儿”、“山坡羊”等弦索小曲发展而成;后来又吸收了更为通俗的七字句说唱一一“柳子调”,便以“柳子戏”命名。它是皮黄剧泄未盛:行以前,——般所说的我国“南昆、北戈、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一。柳子戏流行于山东,江苏,河南三省交界的地区。
柳子戏的传统剧目大部分用俗曲演唱,还包括了一部分离腔、青阳,昆曲,乱弹、罗罗,娃娃、微调剧目及唱腔。曲调曲折委婉、优美动听,有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四种。曲牌二百余支。伴奏乐器为三弦、笙,笛。柳子戏在表演艺术上,有深厚的基础和独特的风格,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粗犷细腻兼而有之。

柳子戏在解放前备受摧残,近于湮没。建国后,成立了山东省柳子剧团,使这个剧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该团整理了一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其中《孙安动本》一剧获得人们的赞许。

柳子戏是以元、明、清以来流传于中原一带的汉族民间俗曲小令为基础,并吸收高腔、青阳、乱弹、昆腔、罗罗、皮簧等声腔的部分剧目及唱腔,逐渐发展演变而成。因曲牌中有一种柳子调,故得名柳子戏。该戏与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出一源且相互影响;都以三弦作为主要乐器,辅之笙、笛,均属弦索声腔系统,其中济宁汶上一带柳子戏又吸收“汶上梆子”配乐和唱法,使柳子戏唱腔更加丰富。
明清时期
柳子戏是山东古老剧种之一。早在明万历年间,就有沈德符(1578-1642年)在《野获编·时尚小令》中记载:元人小令,行于赵燕,后流传各地。自宣德、正统至成化、弘治年间,中原流行[琐南枝]、[傍妆台]、[山坡羊],之后又有[耍孩儿]、[驻云飞]、[醉太平]诸曲流行。嘉靖、隆庆间,兴起[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天皇]、[干荷叶]、[银绞丝]等曲,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学,人人喜听。文中所说“中原”系为以河南开封为中心的周围地带。即后来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剧种的主要流行区域。柳子戏现存的俗曲,许多与明、清俗曲刻本中的曲牌名称相同。如《山坡羊》、《琐南枝》、《耍孩儿》、《沽美酒》、《黄莺儿》等。由此可见柳子戏主要是在元、明、清以来民间流行的俗曲小令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这种由俗曲组成的地方戏曲在清初即已在山东境内流行。《聊斋志异》作者、山东淄川(今淄博)人蒲松龄就曾编过“戏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其中《闹馆》一剧至今仍为柳子戏传唱。到清中叶乾隆年间,柳子戏(弦子戏)已在山东、河南一带广为传播。李绿园写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小说《歧路灯》中就曾有“历城的一班弦子戏”,而且是“山东弦子戏”曾在河南开封演出的记载。据史料记载,清初柳子戏还曾在北京演出过。在《日下看花记》中曾有“有明肇始,昆腔洋洋盈耳,而弋阳、梆子、琴、柳各腔,南北繁会,笙磐同音,歌咏升平,伶工荟萃,莫盛于京华”的记载。文中所记述的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前的情况。然而那时柳子腔就已被列入“一时称盛”的剧种,与昆、弋、梆相提并论,被称为“东柳、西梆、南昆、北弋。”然而,自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后,皮簧逐渐占据京城剧坛,柳子腔只好返回山东、冀南和豫东一带,在农村集镇中演唱,再未恢复当年盛况。咸丰初年(1851年)左右,演红脸的艺人姚天机在鲁西南创立科班,培养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演员,如“十里轰、盖山东、玻璃水眼、张道洪”。在这之后的著名演员有刘玉柱(小生)、江米人(旦)、姚兰臣(丑)、周保三(净)等。到宣统二年(1910年)左右,柳子戏职业班社以运河为界分为四路。西路为曹县的义盛班,由张庆云领班,活动于菏泽、济宁一带;东路由立家兴领班,活动于费县、临沂等地;南路由张敬友带班,活动于苏北、丰县一带;北路由苗发云组班,以章丘为活动中心。
民国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柳子戏几经磨难,艺人们或改唱他戏,或弃戏务农,只有个别剧社勉强维持演出,惨淡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子戏这一古老戏种得到恢复和发展。一些县级柳子戏剧团纷纷成立,如郓城县工农剧社、复程县新声剧社、曲阜县新声剧社、嘉祥人民剧社等,但后来由于挖掘保护不及时,缺乏资金和传承人,以及豫剧大规模进入山东,不少县级以下柳子剧团受到冲击逐渐解散,柳子戏也后继乏人。文革前后,山东汶上县郭仓陈堂剧团在陈秀乾、陈秀坤兄弟带领下改编演出样板戏宣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当地欢迎,由于听戏人多需要实行男女分区,专门维持秩序,但八十年代二人相继去世后,汶上县作为柳子戏发源地之一从此近乎绝迹,这一流派逐渐消失。郓城县工农剧社建国后发展较好,1954年郓城县工农剧社参加了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其出演剧目《黄桑店》等获演出奖,主要演员也分获演员奖。同年,郓城县工农剧社调菏泽为地区柳子剧团。1959年又上调省,成为山东省柳子剧团。同年10月24日,毛泽东在济南观看了柳子戏《玩会跳船》、《张飞闯辕门》。1962年,剧目《孙安动本》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1979年10月,曹禺同名话剧《王昭君》被改编成柳子戏,并参加山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创作及演出奖。1982年山东省戏剧演出月期间,省柳子剧团演出的《琵琶遗恨》获剧本改编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优秀舞美设计奖、服装设计奖等奖项,主要演员并获表演奖。
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柳子戏的优秀传统剧目《孙安动本》、《玩会跳船》、《红罗记》、《五台会兄》、《张飞闯辕门》、《白兔记》等得以恢复上演,还改编移植了《琵琶遗恨》、《王昭君》、《花木兰》、《卧龙求凤》、《江姐》、《法魂》等一大批优秀剧目。1992年,《张飞闯辕门》参加全国优秀剧目展演,获剧目表演两项最高奖,1998年,《法魂》一剧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
2002年,山东省柳子剧团剧团推出大型历史故事剧《风雨帝王家》首演取得成功,这是继《孙安动本》后的又一部力作  2004年9月,剧团在阔别首都舞台四十五年后的柳子戏再次晋京演出,将柳子戏经典传统剧目《孙安动本》和新编历史故事剧《风雨帝王家》奉献给了首都观众,受到各界好评,使剧团再创辉煌。
2005年,山东省柳子剧团一级演员陈媛同志在《风雨帝王家》一剧中饰“韦后”一角,一举荣获第二十二届梅花奖;年底又传来捷报,柳子戏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子戏的剧种简史
柳子戏是以元、明、清以来流传于中原一带的汉族民间俗曲小令为基础,并吸收高腔、青阳、乱弹、昆腔、罗罗、皮簧等声腔的部分剧目及唱腔,逐渐发展演变而成。因曲牌中有一种柳子调,故得名柳子戏。该戏与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出一源且相互影响;都以三弦作为主要乐器,辅之笙、笛,均属弦索...

嗨子戏的剧种简史
清嘉庆、道光年间形成。唱腔分为主调和花调两大类:主调有老生调、喜娃子、苦娃子三种;花调有[下陕西]、[放鹦哥]、[打货]、[祭塔调]等六、七十个。传统剧目有本戏、折子戏、三小戏一百多出,比较流行的有《打桃花》、《站花墙》、《王员外休妻》等。解放前用锣鼓伴奏,解放后增加了丝竹乐器。嗨...

弦子腔的剧种简史
弦子腔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嘉庆末年至道光初是弦子腔的形成阶段,公元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平利女娲山下水田河民间“莲花落”艺人李敬模、李增模弟兄,在皮影戏的基础上,首创弦胡(粗竹筒和泡桐板做共鸣箱,老竹根作琴柱,牛筋琴弦)伴奏,演唱中又吸收其它剧种精华,融入本地山歌调子和劳...

武安平调落子的剧种简史
1911年以后在武安地区相当盛行。有200多个传统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行当有4生、4旦、4 花脸之分,以生戏为主,如《两狼山》、《董家岭》、《三进帐》、《铡赵王》、《下陈州》、《淤泥河》等。也有一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戏,如《盘坡》、《天仙配》等。平调的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

上党落子的剧种简史
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民国24年(1935)年,在黎城、潞城、壶关、长子、屯留和晋南地区有抓班、兴胜班、平盛班等20多个班社,经常上演的剧目达100多个,剧种兴盛。民国27年间(1938),王聪文在黎城组织落戏艺人编演反映抗日斗争生活的新戏,并向上级领导提出改革戏剧的计划。民国28年,在山西五专署...

山东梆子的剧种简史
因此,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的“西梆”,早期流入鲁西南济宁、菏泽等地后,受到当地文化、方言、习俗的影响,加上当地及其他戏曲形式的影响。也就顺其自然地逐步演变成今天的山东梆子。据清乾隆(1736—1795)时人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载:“院本之后,演为曼绰,为弦索。……弦索流于北部……陕西人歌之...

北路梆子的剧种简史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与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州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是在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最早形成的剧种之一。郭沫若同志曾用"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赞誉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大约形成于十六世纪中叶,至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十九世纪初叶...

怀梆的剧种简史
怀梆是流行于河南省西北部古怀庆府及周边的一个地方特色剧种。怀梆形成于何时,它的来龙去脉如何,至今没有发现可靠的依据。但一种普遍的说法是,怀梆已有300多年历史,是由社火、海神戏逐步演变而来,也叫老怀梆。 怀庆府处在豫晋交界地带,自然条件优越,各种资源丰富,各路商贾和文人墨客活动频繁。据《旧唐书·音乐...

晋剧的剧种简史
晋剧 即山西梆子,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流传外地后,被称为山西梆子,后改称晋剧。中路梆子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盛行,流行于山西中部、内蒙、河北、陕西部分地区。发展过程中吸收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 中路...

大弦戏的剧种简史
大弦戏是流行于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一带的一个古老剧种,其范围以河南省的开封、濮阳为中心。其名字来源是因为大弦戏曲牌起奏均以三弦领头起板,所以叫弦子戏。至于冠以大字,是因为濮阳大弦戏起源于唐朝宫廷梨园御戏,为梨园弟子所创。唐王朝衰亡后,唐朝宫廷梨园弟子纷纷迁往宋都...

绥阳县18696593262: 柳子戏的剧种简史 -
哀堵强肝: 柳子戏是以元、明、清以来流传于中原一带的汉族民间俗曲小令为基础,并吸收高腔、青阳、乱弹、昆腔、罗罗、皮簧等声腔的部分剧目及唱腔,逐渐发展演变而成.因曲牌中有一种柳子调,故得名柳子戏.该戏与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

绥阳县18696593262: 山东唱的戏叫什么戏?�1�3 -
哀堵强肝: 剧种简介 柳子戏是流行于以菏泽、济宁、徐州为中心鲁苏豫皖冀五省交界的三十余个县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弦子戏,黄河以北有“糠窝窝”、“百调子”、“吹腔”之称呼,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我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

绥阳县18696593262: 清丰柳子戏的艺术特色和表演形式?
哀堵强肝: 戏曲--清丰柳子戏 柳子戏也叫百调,据说,王母娘娘曾设蟠桃大会,请柬下后,各路神仙乘鹤纷至沓来,觥筹交错,热闹非凡,为给盛会助兴,王母娘娘遂命百花仙子献乐,于是,诸仙子翩翩起舞,各唱一曲,集成百音,传入凡世民间后,遂成百调,柳子戏就是由此百调演变而成.这些神话传说无须考究,也不必置信.但是,它反映了柳子戏确是一个古老的剧种.也是濮阳唯一的稀有剧种.

绥阳县18696593262: 柳子戏是哪地方的乐曲? -
哀堵强肝: 柳子戏是流行于以菏泽、济宁、徐州为中心鲁苏豫皖冀五省交界的三十余个县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弦子戏,黄河以北有“糠窝窝”、“百调子”、“吹腔”之称呼,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我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 柳子戏是以元、明、清以来流传于中原一带的民间俗曲小令为基础,并吸收高腔、青阳、乱弹、昆腔、罗罗、皮簧等声腔的部分剧目及唱腔,逐渐发展演变而成.因曲牌中有一种柳子调,故得名柳子戏.该戏与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出一源且相互影响;都以三弦作为主要乐器,辅之笙、笛,均属弦索声腔系统.

绥阳县18696593262: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
哀堵强肝: 湖北素有“戏曲大省”的美誉,现有22个地方剧种,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属于花鼓系统的东路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采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属于高腔系统的清戏,以来外省传入的高台...

绥阳县18696593262: 柳子戏是哪地方的主要乐曲 -
哀堵强肝: 柳子戏是山东的地方乐曲是流行于以菏泽、济宁、徐州为中心鲁苏豫皖冀五省交界的三十余个县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弦子戏,黄河以北有“糠窝窝”、“百调子”、“吹腔”之称呼,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我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

绥阳县18696593262: 郓城县的历史文化 -
哀堵强肝: 郓城县享有“书山戏海,筝琴之乡”之称,山东戏曲界有句俗话“无郓不成戏”.涌现出了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的传人黄遵宪、李艳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代表性传人刘桂松、开瑞宝,著名的山东梆子艺术表演家任心才、王...

绥阳县18696593262: 山东省的地方戏曲有哪些? -
哀堵强肝: 吕剧

绥阳县18696593262: 山东的流行剧种历史特点发展前景 -
哀堵强肝: 1.吕剧吕剧曾称“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又称“山东洋琴”)演变而来.山东扬琴是距今二百余年前(清代中叶)在山东西南部农村产生的一种说唱艺术.最早是民间的小曲联唱,始称“小曲子”.演唱...

绥阳县18696593262: 河南是戏剧的故乡,河南常见的剧种有哪些? -
哀堵强肝: 河南地方戏剧概况现存的河南地方戏剧有60余种1、三大剧种:豫剧、曲剧、越调;2、较大剧种:大平调、怀梆、怀调、宛梆、大弦戏、落腔、道情、坠剧、四平调、二夹弦等;3、较小剧种:大调曲子、蟆嗡锣、罗戏、卷戏、柳子戏、目连戏、豫南花鼓戏、丝弦道、乐腔、五调腔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