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的剧种简史

作者&投稿:甫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中国戏曲的剧种和流派 谢谢了!~

中国5大戏曲剧种,建议收藏!以备后用!

视频4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与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州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是在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最早形成的剧种之一。郭沫若同志曾用"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赞誉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大约形成于十六世纪中叶,至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十九世纪初叶已趋于成熟。形成于陕西同州和山西蒲州一带的以“奚琴”和梆子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山陕梆子”,开始向四周扩散传播,衍变为支系庞杂、势力强大的北方梆子系统,山陕梆子的北路蜕化出一个北路梆子新剧种。三百多年来,北路梆子以其慷慨激越的边塞风格,流行于晋北、内蒙古、张家口、包头、呼和浩特等地。深受城乡劳动人民的喜爱。
北路梆子的发源地正是在雁门关以北的大同一带。据大同城西观音堂戏台题壁记载:“双庆戏班于嘉庆十三年六月十九日演出《十五贯》一剧。”由此可见,北路梆子在清朝嘉庆十三年以前,已由蒲剧艺人来此教习传艺,结合雁北的秧歌小调参合而成了。
其形成,早有“生在蒲州,长在忻州”之说。就其早期唱念用“蒲白”,设科班教戏请蒲州人,以及蒲州艺人来北路搭班唱戏、落户等史实,可以确认它是蒲剧北上与当地语言和民间艺术融合而成。形成时间当在清代初期,其活动地区除本省忻州、雁北地区外,还流布于内蒙古、陕西省北部及河北省张家口、蔚县等地。
清乾隆二年(1737)七月,有“大成班”在代州鹿蹄涧演出梆子大戏《龙凤剑》和《朱仙阵》的舞台题笔。在蔚州,“梨园子弟歌珠少,雪面参军斜袖穿”,但官府老爷并不欣赏,因为它“不是帝京弦”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蔚县志》载靳云藩《蔚州观剧》,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有山西大同的“大云班喜唱梆子戏”的记载。可见此时梆子戏已经在晋北、内蒙一带广为流传。山陕梆子北路化以后,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北路梆子。 清乾隆至咸丰间,北路梆子日趋成熟,有了固定班社、剧目、名伶和演出规例。
清同治至抗日战争前,是北路梆子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班社众多,大约达百余个。行艺数十年的班社有“三顾园”、“五梨园”、“成福班”、“同庆班”等30余家,更有因远去京师演出而颇负盛名的“大昌盛班”。相传抗日战争前,仅崞县(今山西原平县)班社就达30个之多;五台县虽属偏僻山区,也有7个班社。北路梆子班社之多,艺人之众,以这一时期为最。当时有影响的名家多若繁星,仅进京献艺的名伶就有:“老十三旦”侯俊山、“金兰红”赵玉亭、“云遮月”刘德荣、“盖七省”董瑞喜、“三鱼旦”韩德福,以及已佚姓名的“天明亮”、”捞鱼鹳”、“盖北京”等多人。本地名角更是数不胜数,有:“五月鲜”刘明山、“十二红”刘宝山、“六月鲜”刘玉山、“小十三旦”郭占鳌、“十六红”焦生玉、“十三红”马金虎、“两股风”郭宇清、“灵芝草”高有富。这一时期,在演唱艺术上还形成了三大流派:以大同为中心的“云州道”(亦称“大北路”),以代县为中心的“代州道”(亦称“小北路”)和以河北蔚县为中心的“蔚州道”。它们既有共同的程式规范而又各具特色,所有名角也都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和行当需要创造了自己的风格,竞相标新立异,促使北路梆子演唱愈加丰富多彩。 抗日战争期间,这个剧种受到日伪军摧残,许多艺人被迫转业,有的被残杀,如名艺人“小十三旦”全家在崞县遭敌杀害,贾桂林(艺名“小电灯”)隐名埋姓做了家庭主妇,高玉贵(艺名“九岁红”)赶了大车,也有的艺人改唱中路梆子。
“七七事变”到新中国成立12年间,北路梆子幸赖晋绥根据地的绥蒙军区人民剧社、二中剧社、长城剧社等延续,才未失传。人民剧社的“二梅兰”(雷艳云)、“七岁红”(马素琴)、“海棠花”(王秀英)等名演员,辗转绥蒙、晋绥地区演出,为保留北路梆子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省内却没有专业剧团。
1954年举行全省第一次戏曲观摩会演前,党和人民政府派员敦请脱离舞台生活18年的名艺人贾桂林和高玉贵、董福、安秉琪等又临时组班参加演出,引起轰动。省委决定恢复这一剧种,1955年2月16日成立忻县专区北路梆子剧团,这个中断了10余年的剧种从此复活。该团经过一年的努力,发掘、整理了传统剧170个,也移植排演了一些优秀外来剧目,巡回演出在晋北各县与太原、榆次等地。
1956年赴京汇报演出,获得首都戏剧界与观众好评。1959年春随山西人民赴福建前线慰问团演出,路经杭州、上海等地公演,均获观众赞扬。不久,山西大同市、内蒙古包头市、丰镇县、山西宁武县、五台县及雁北地区陆续建立北路梆子剧团,并在忻州、雁北创办两所戏曲学校培养后继人才。经几次发掘,抄录传统剧目400余个,故删除。搜集整理《北路梆子音乐》两套,以办戏校和随院团培育两种形式培养演员、演奏员300多人,使北路梆子焕发青春,重展雄风。




山西代表的剧种
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了晋剧。其后几经变化,在晋中、晋北以至内蒙古、河北、陕北...

晋剧有多少年历史
晋剧编辑[jìn jù] 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有上路调和下路调之分,上路调为北路梆子,下路调为中路梆子。民国以后中路梆子兴盛,遂以山西梆子专指中路梆...

晋剧的介绍
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国传统戏曲。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主要流行于山西省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有上路调和下路调之分,上路调为北路梆子,下路调为中路梆子。民国以后中路梆子兴盛,遂以山西梆子专指中路梆子,建国后...

山西的戏曲种类
三、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晋北、内蒙古以及冀西北地区,大约形成于十六世纪中叶。四、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它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同时融合了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等元素,被俗称为昆梆悄手并罗卷黄。上党梆子的音调高亢活泼,具有...

东路梆子简介
东路梆子,原名梆子腔,亦有章丘梆子和“山东吼”之称,作为山东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之一,其渊源可追溯至山西、陕西的梆子艺术。它在山东省内有着广泛的流传区域,中心地带主要包括章丘和惠民两县,向东延伸至昌潍西部的益都和寿光,西至历城和济南,以及德州东部的滨县、沾化、乐陵和庆云等地。往北,东路...

什么是晋剧?晋剧的来源?
晋剧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剧种山西梆子,又称中鲁剧、中国传统戏曲。它是以晋中崛起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太原命名的。晋剧的特点是旋律优美、流畅、旋律优美、和蔼、陶白清澈,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晋中地区特有的风格。起源:道光初期,浦州梆子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山西梆子。所谓的“道光皇帝邓龙亭,山西...

梆子腔的剧种
梆子腔,汉族传统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陕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剧)是现存最早的梆子腔剧种,它们对梆子腔基本音乐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陕西的秦腔、山西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北梆子、河南的豫剧(河南梆子)、山东的山东梆子(曹州梆子)、山东的莱芜梆子等,均...

梆子腔概述
梆子腔,一种以硬木梆子击节为显著特征的戏曲声腔系统,其起源可追溯至明代末期的西秦腔。作为最早采用板式变化结构的戏曲声腔,西秦腔在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融合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众多分支,如陕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剧),以及秦腔、汉调桄桄、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和...

晋剧的相关知识
晋剧。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有上路调和下路调之分,上路调为北路梆子,下路调为中路梆子。民国以后中路梆子兴盛,遂以山西梆子专指中路...

秦腔的发展简史
西路乱弹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采用四川语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东路乱弹在京剧、晋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北...

德阳市13571511540: 山西大同的传统戏剧名称 -
彭肩气管: 北路梆子——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与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州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是在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剧种之一.郭沫若同志曾用"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赞誉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大约形成于十六世纪中叶,至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十九世纪初叶已趋于成熟.形成于陕西同州和山西蒲州一带的以“奚琴”和梆子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山陕梆子”,开始向四周扩散传播,衍变为支系庞杂、势力强大的北方梆子系统,山陕梆子的北路蜕化出一个北路梆子新剧种.三百多年来,北路梆子以其慷慨激越的边塞风格,流行于晋北、内蒙古、张家口、包头、呼和浩特等地.深受城乡劳动人民的喜爱.

德阳市13571511540: 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梆子腔产生于我国哪个省 -
彭肩气管: 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梆子腔产生于我国山西省. 山西四大梆子: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 1、蒲剧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

德阳市13571511540: 晋南地区戏曲的代表剧种是什么? -
彭肩气管: 代表剧种是蒲剧,蒲剧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和青海等省的部分地区,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晋剧、北路梆子等都是从蒲剧派生出来的.蒲剧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亦称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晋南地区的主要剧种,临汾地区有许多古代戏剧活动遗迹,例如临汾市的魏村元代戏台、东羊戏台和王曲元代戏台等,造型逼真,表情丰富,再现了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证明了晋南地区戏剧活动历史的悠久.

德阳市13571511540: 晋剧发源地是哪里 -
彭肩气管: 晋剧.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有上路调和下路调之分,上路调为北路梆子,下路调为中路梆子.民国以后中路梆子兴盛,遂以山西梆子专指中路梆子,建国后则称晋剧.

德阳市13571511540: 晋剧有多少年的历史 -
彭肩气管: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出现于明代的蒲州梆子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山西的四大剧种:晋剧、蒲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

德阳市13571511540: 张家口口梆子的来历、表演形式、特点?
彭肩气管: 梆子腔,尽管流入张家口的年代很早,但是,以口梆子闻名于剧坛,却是在清末民初之际.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当时出现了一批以侯俊山(老十三旦)为代表的张家口籍的...

德阳市13571511540: 豫剧和晋剧分别是我国什么和什么的地方戏曲种. -
彭肩气管: 晋剧是山西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西中部.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北路梆子,中路梆子(晋剧),蒲州梆子(蒲剧),上党梆子].晋剧影响力有限.豫剧即河南梆子.

德阳市13571511540: 明代传奇中的“四大声腔”指的是什么?
彭肩气管: 四大声腔:①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等四个戏曲剧种之合称.都流行于明中叶.对后来一些地方戏曲的兴起和演变有很大影响.②清乾隆年间四种影响较广的戏...

德阳市13571511540: 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
彭肩气管: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尚有据可考的有275个剧种.(剧种名前带'*'66个剧目有详细介绍) 北京市:*京剧 北昆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