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作的体制与机制需要尊重地质工作基本规律

作者&投稿:松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体制改革要尊重地质工作客观规律,科学预测~

我国地勘工作长期是由国家垄断的事业,地勘工作具有基础性、超前性和全过程服务性,地勘技术方法上又有很强的学科专业性,它的缺位哪怕是弱位都可能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或“卡脖子”后果。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要高瞻远瞩,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勘单位改革的实践经验说明,不能因为暂时出现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需要保证程度较高、矿产品价格低而忽视地质找矿工作。地质找矿工作周期长,需要提前安排5 ~10年,这个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明白的道理,到90年代被集体遗忘了。回顾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30多年,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是快速增长的,但国家财政对地质工作的投入没有相应增加,每年的增量抵不上物价上涨和工资增加的幅度,探矿工程做得越多越发不出工资,计划内地质工作必然大幅度下降。地勘队伍既做不了多少工作,又出不了多少成果,成了包袱。1999年以后,这个包袱甩给了各省(区、市),送给了几个中央企业集团。中央政府保留不到1万人的地质工作队伍,主要承担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对属地化的地勘单位虽然也要求用部分经费做地质工作,但不列具体项目,不督促检查,也不考核。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以为地质矿产同萝卜白菜一样,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多了少种,少了多栽,能立竿见影。这种主观愿望,在现实生活中破灭了。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很短时间就使矿产资源的供给立马吃紧。这是十分生动的现实,必须经常讲,让有关决策部门和决策者明白,中国是个大国,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一支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地质队伍,不间断地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2000年以后,中央财政先后设立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专项、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新疆“305”专项等,加强矿产勘查。2011年以后,启动了更大规模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出了“358”目标。在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环境整治和境外矿产风险勘查等方面,也提出了规划。要完成中央财政支持的这些国家地质工作任务,估计需要10万人左右,约占全国现有非油气地质勘查队伍1/3 ,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归口单位现有总人数的10倍。换句话说,今后10年,公益一类地勘单位大约需要10万人,还不算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质图书资料等单位。
2020年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逐步完成,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将发生重大变化。那时,传统的大宗矿产资源需求将明显下降,而新兴的矿产资源、新能源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届时,地质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包括体制机制需要提前做出调整。

在地质工作管理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在地质工作决策与规划中,要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前已论述,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所需矿产资源做出的战略决策和规划部署,一定要建立在我国地质特点和矿产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把需要与可能科学地结合起来,是决策者尊重地质工作学科规律的体现。
二、在地质工作计划与管理中,要处理好点与面、进与退、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在地质工作的计划管理中,要做到粗与细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过去我们常说的 “面中求点”、“以点带面”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要避免在点上长期消耗,也要避免在面上战线过长。不同比例尺的工作,不同工作区的选择,要顺应地质工作的学科规律,合理配置,科学部署。对在找矿等具有很强风险性、机遇性的地质工作中,要做到适时进退: 宜进则进,宜退则退。这类地质工作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只要地质工作实施得当,质量优良,分析有据,则不要以成败论英雄,因为他们的成果还会被后来者有效利用。一旦最终实现了找矿突破,应该包含着以往的地质工作贡献。一个地质工作管理部门,一个地矿工作机构,对地质工作的点与面、进与退、短期与长期的地质工作布局是否合理,是否优化,是对地质工作学科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水平的体现,也是地质工作管理水平提高的体现。
三、在地质科学发展中,要处理好专门领域与综合交叉的关系
地质学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的、多领域交叉的学科体系。地质学不断从其他学科吸取营养,提升了探测地球、解释地球、利用地球的能力。今天,世界更是处于一个学科广泛交叉、综合发展的时代,各学科领域都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地质学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应该从国内外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去发现、利用这些机遇,不断扩展地质学的内涵和外延,把我国的地质科学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地质工作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应用。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就提出了矿产综合普查方法,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手段的综合应用、优化部署、有效实施放到重要地位。 “综合普查”在当时是作为地质部的一项政策提出的,长期以来成为我国矿产勘查的指导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在地质科学研究中,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迄今为止,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仍然是很有限的,地质科学仍然具有很强的描述性,获取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工作成果或认识具有推论性。在这种情况下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地质现象相互印证,以保证地质工作成果的科学性,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地质科学。老一辈地质学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他们既有过硬的野外基本功,又在地质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上游刃有余。翁文灏先生提出的燕山运动、李四光先生提出的地质力学理论、黄汲清先生早年的著作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单元》、裴文中先生发现的 “北京猿人”、李希霍芬和葛利普 ( 均为我国民国时期地质调查所外籍科学家) 提出的 “震旦系”等,都是地质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经过大半个世纪中国地质工作的实践,证明这些重大的发现和建立的理论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它们在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地质工作成果,其中许多找矿成果、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成果,都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陆相生油论、大庆油田、金川镍矿等一大批大型超大型矿产地的发现、三峡大坝选址的工程地质勘察、辽西热河生物群和中国黄土研究等。但是,在工作中也存在某种偏离地质工作学科规律的倾向,出现一些数据少、结论大、名词新颖、有轰动效应、无坚实基础、难以经受历史考验的虚高成果,这是地质工作特别是地质研究中理论严重脱离实践和学术上浮躁的表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科学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是我国当前地质学发展必须强调的一个基本方向。
五、在地质科学学术创新中,要处理好学派发展与科学家合作共进的关系
文艺界 “百花齐放”、学术界 “百家争鸣”,是一个面向全国的方针,对我国文艺与科学的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项方针对地质科学的学术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地质学的描述性、过程的复杂性和难以再现性、信息的不确定性、认识的反复性等,要求对地质问题的研究有更多的观点、更新的思路,要通过争论、对比、完善,再争论、再对比、再完善……这样一种学术发展机制来解决问题。历史上地质科学的许多对立观点,对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的发展都曾发挥过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一些著名的地质学派,对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回顾我国地质学术发展历程中,若能大力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时,地质学术领域思想活跃、欣欣向荣、成果丰富、人才辈出; 行政对学术发展进行的干预,不仅挫伤了部分科学家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地质科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地质科学领域,应长期执行党的 “百家争鸣”的方针。
正是基于地质科学的学科规律,学派之间既要充分争鸣,也要合作共进。一个重大的地质问题,一时可能很难证明谁完全掌握真理,可能是有的掌握得更多一些,有的掌握得较少一些而已,相互之间仍然有可借鉴的空间。从地质科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 “争鸣”和相互 “认同”是学科发展的推动力。通过 “争鸣”,把各方面的事实、观点、矛盾阐述清楚; 通过 “认同”,吸取不同学派的合理部分,把对地质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国年青一代的学派领袖和学术带头人,应具备既敢于争鸣,又敢于认同的科学家品质。

遵循和尊重地质工作发展规律,是地质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全国一统的地质工作管理体制、自上而下的地质队伍管理体系、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地质工作业务体系、相对封闭的队伍运行体制,地质成果统一为国家所有和使用,勘查成果无偿划拨,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基本与当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现状下,地质工作的管理体制应该力求对地质工作本身的管理需要符合地质工作发展规律。首先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表明国家对地质工作的管理必须要有一个部门; 地质工作的科学特点表明这个部门决不能是一个单纯的行政管理部门,它是一个集行政 ( 需要体现国家对地质工作的要求) 和业务于一体的管理部门; 地质工作的经济和社会属性,表明单纯地以一般的经济管理方式对待地质工作是不科学的。

1999 年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最大的成功在于将中央一统的地质队伍体制打碎,将地质队伍推向市场,为地质队伍的发展和转变提供了机遇。但是这种“打碎”的同时,没有对地质工作的体制做出理性的分析,可以说在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具体措施等方面都不到位。

在现阶段,我们还没有较为明确地回答 “国家需要不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地质工作体系”,“国家地质工作需要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需要不需要建立国家地质工作队伍”,“公益性地质队伍需要不需要存在”,“中央公益性地质队伍的体系如何构成”,“国家出资的地质项目采取何种管理方式”,“国家出资的地质项目在市场中运作方式”等问题。上述这些问题在地勘体制改革进行了10 年后,还是没有解决。由此,导致我国的中央、地方地质队伍的建设方向和具体措施还在摇摆不定。近年来宁夏地质调查院、广东地质调查院的归属变更,云南地质调查局的成立和隶属关系的确定,都反映了认识的差异。中国地质调查局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体系、规模还在争论中。

国家出资的地质工作统一部署的体制没有形成。中央出资的地质工作管理体系在国土资源部系统内就有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等。这些单位各自有各自的任务,所管理或实施的地质项目,其资金渠道和预算科目不相同,没有也不可能实现统一的部署。

地质工作具有基础性学科的特点,必须处理好基础性工作与服务现实的关系。不能忽略基础工作,过分强调服务现实,提出所谓的要填出 “让老百姓看懂的地质图”。在强调拓展服务领域的时候,部署安排地质工作内容就需要结合地质工作的学科特点,发挥调查地球基础数据的特点,发挥基础支撑的作用。比如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可以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可以为资源、环境勘查工作利用。需要处理好拓展领域与做好地质本领域工作的关系,延伸服务与做好本身地质学科基础工作的关系。不同地区地质工作的具体内容,其支撑服务的具体重点有所不同。例如,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区,它们各有不同的地质条件,各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地质工作规划部署需要与地质工作基本规律相适应,必须考虑基本地质条件,研究需求和可能的关系,不能随意不顾地质条件、工作条件而 “紧跟需求”。当前,将地质工作简单化,将业务技术管理行政化的现象还很严重,急功近利的思潮干扰了地质工作的正常实施。

地质工作管理中项目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管理工作,几方面是需要协调一致的,虽然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是都需要遵循地质工作本身的特点。比如在计划管理、经济管理中需要考虑地质工作季节性特点,不能用管理建设工程的方式来管理地质工作; 在技术管理中,野外地质工作的管理是基础,必须考虑地质工作是认识性的、实践性的、积累性的工作,就有循序渐进的问题。需要建立符合国情的地质工作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预算与资金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系统,不能用预算管理代替项目管理。

基于上述认识,建议目前可以做到的是真正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的 “三定”,“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不能只重视 “公益性”工作,也要把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作为当前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部署中央财政用于地质工作的各类专项和任务。在无法实现统筹部署的时期,也可以先行建立协调机制,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全方位对国家财政支出的国内外地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地质环境规划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等规划的职能还是在政府,但是实施执行在中国地质调查局。这样,可以在中央政府名义下的,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发改委以不同角度管理的地质勘查项目,从立项开始就应该统筹协调起来。

现阶段我国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的,为政府服务的,以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为己任的地质工作队伍,以保证地质工作的持续发展。但是,可以允许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适当开展有偿技术服务。

建议在总结全国危机矿山专项项目管理和部分省市对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国家出资的地质工作的管理体系和相关的管理办法,改变目前分部门、分系统的分头管理或一个项目系统一个管理办法的局面。同时为了保证国家出资地质工作的成果质量,应制定有关地质项目的监管章程和制度,改变目前地质项目监理工作 “无法可依”的局面,建立起符合地质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地质项目监理工作体系和机制。




地质工作的体制与机制需要尊重地质工作基本规律
遵循和尊重地质工作发展规律,是地质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全国一统的地质工作管理体制、自上而下的地质队伍管理体系、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地质工作业务体系、相对封闭的队伍运行体制,地质成果统一为国家所有和使用,勘查成果无偿划拨,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基本...

地质工作体制、机制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地质工作属于经济工作,因而地质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属于经济管理体制的范畴。根据刘明勇主编的《经济工作实用词解》:“经济管理体制是指对社会再生产总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监督和调节制度的完善体系,是经济生活的管理组织、制度、关系、方法规范化的总称,是社会制度的反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的体现,是社会经济...

体制和机制的区别是什么?
体制与机制是较易混淆的一对词语。按照《辞海》的解释,“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机制”和“体...

改进国家地质工作运行的体制和机制
立项管理的关键是解决“结合”问题,即国家地质工作必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实现由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质工作最主要的弊端是结合得不好,根源就发生在“立项”上,即在确定地质工作计划项目时,基本上是在地质部门内部打转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自己能做...

机制、体制、制度的区别 政策、方针的区别
机制: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体制:指一定的规则、制度;文体的体裁、格式等。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政策: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

关于地质工作体制与机制的思考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河南有色地质矿产有限公司) 党中央提出改革开放战略30年来,对地勘行业而言,30年来的历程是一个不懈探索地勘工作体制改革的过程。总体来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深化,地勘单位企业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地勘单位企业化这个老话题,目前仍是地勘单位改革与...

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地质工作体制和机制的评述
计划经济体制下地质工作体制和机制,是在所有制单一条件下形成的,当时唯一可借鉴的就是前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即地质工作完全服从于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国家用财政收入全面支持地质工作,从地质队伍的组建到地质勘查生产能力形成,从地质工作任务的确定,到人、财、物的消耗,全部有国家包下来...

对体制转换时期地质工作体制和机制的评述
一、在地质工作体制转换时期,由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促进了地勘单位地质找矿成果和经济效益有较大的提高 按照可比口径测算,即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1997年投入的地勘费只相当于1978年的45.1%,投入的占探工作量只相当于1978年的6.8%,而产出的地质报告数相当于1978年的161%,新发现的矿产地相当于1978年的104%。主要地质...

国外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判断
三是商业性矿产勘查是地质工作的主体,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通过商业性矿产勘查体现的。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把矿产勘查作为大矿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加以高度重视,政府、企业、市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作用、互为影响。因此,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发展对世界各国地质工作体制机制的...

逐步改革和完善地质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取得地质找矿成果的新突破
但是,地勘单位几十年的事业体制和工作机制及存在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因此,必须不断地对地勘单位进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并逐步给予完善和创新。 二、进一步明确地勘单位改革的目的 “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办发〔1999〕37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地勘...

大安区13948423585: 地勘单位怎么选拔年轻干部 -
祢冉儿宝: 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实力的竞争,人才实力竞争的关键则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地勘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当然也在于人才.地勘单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和扩...

大安区13948423585: 煤矿总工程师岗位职责 -
祢冉儿宝: 煤矿总工程师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以及上级 有关安全技术决定,规定. 2,早晨八点前参加安全碰头会,对特殊环节,变化环节和重大 安全隐患排除作业提出技术要求.

大安区13948423585: 岩土工程地质工 -
祢冉儿宝: 岩土工程地质工是工人序列的一个工种名称,主要在野外从事工程地质钻探及其辅助性工作.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是事业单位对工人发放工资的一个标准.证书能证明某人具有某一方面的技能和等级,能说明你从事这项工作的合法性.肯定有用.

大安区13948423585: 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有什么区别 -
祢冉儿宝: 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区别: 1、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2、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

大安区13948423585: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
祢冉儿宝: 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大安区13948423585: 热压延工、冷压延工、挤压工、石油钻井工、钻井泥浆工、钻井地质工、综合录井工、固井工都要做些什么?谢 -
祢冉儿宝: 石油钻井工、钻井泥浆工、钻井地质工、综合录井工、固井工 这几个工种都是跟石油生产行业有关的服务工种 钻井工一线井队的生产工人 很辛苦钱很少. 泥浆工 归属于井队相对好一些 但整天跟化学药品打交道 也不是什么好活. 地质工 和综合录井工负责钻探时的捞沙工作 和油气显示发现分析工作 综合录井工很舒服 一般这个工作不好找 这两个工种不归属于基层井队. 固井工是完井时把井用水泥固住 也不归属于 基层井队 有自己的 单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