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与止谤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作者&投稿:姬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比喻论证:
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比喻形象生动。
再如“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将人民发表言论,列举政事的好坏,比作土地上的山水,故能生产财物,又比作土地上有高原、洼地、低平之地、水浇之地,故衣服食物产于此。
2、对比论证: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对人民持不同态度的结果
拓展资料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论证方法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事实论证
事实论证,又称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运用事实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用事实论证的是事实论据。

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由于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实质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因此,有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
理论论证的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就是将归纳所得的论点,用人类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等。理论论证的论据还可以是某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这也包括有些文章中所谓的“引用论证”。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例如《谈读书》(人教版九上课文)第十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详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此外,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我们要注意区分,切勿混淆。

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
1、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类比论证属于偶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
类比法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使用这一方法要注意,类比对象应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属性,要防止出现机械类比的毛病。由于用来类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论述复杂问题时只用类比说理就会显得不够真实。
类比论证有一定的哲学依据,因为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从思维方式来看,类比论证不拘于事物表面上的差异,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考查,试图在异中求同,是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的,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有其意义,许多类比的结论虽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假说。但是,作为一种论证方式,由于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在表述上多用“可能”;另外,即使一个基本正确的类比结论中,也包含着某些谬误。一般来说,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如果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密切,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大;如果联系程度低,结论的可靠程度就低;如果是无关的,就不能进行类比。
运用类比论证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是无穷多的,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2)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之起一种补充和丰富的作用。(3)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绝对化。
2.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则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作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比喻论证是以比喻者作论据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的论证方式。
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二是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老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它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三是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有的议论文以寓言或者神话作比喻进行论证。因为寓言和神话虽然都属虚构,但它们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生活的真理的。引用这些比喻能增强论证的效果。例如可引愚公移山比喻依靠群众、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成功。

其他
这里是几种少见的论证方法,有教材将其归入以上四种论证方法中。

因果论证
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就必然产生。所谓原因,指的是产生某一现象并先于某一现象的现象;所谓结果,指的是原因发生作用的后果。原因与结果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但具有时间先后关系的现象并非都是因果关系;除了时间的先后关系之外,因果关系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结果是由于原因的作用所引起的。在议论文体中,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就是因果论证。
运用因果论证,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要分析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还要分析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一般来说,在因果论证中要重视以下的因果分析:
1.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时某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时就必须分析和抓住其中的主要原因,提示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因素来论证论点。
主要原因,有时指的是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原因,它可能会因不同的议论目的而发生转变。应当根据各种原因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主要原因来论证结果,对其他次要原因,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以及与论点的关系,有所区别地对待,比较重要的次要原因作简要分析,不重要的原因,提示一下即可。这样,论证过程就能有主有次,有面有点,有详有略,既准确又精炼。
2.分析产生的原因。原因有时是多层的,有些现象看起来似乎是发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们的背后,却还有产生它们的原因。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个层面上,把它当成最终因素,论点就可能不深刻,也难以把问题说透,这样的因果论证,其说服力是有限的。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不可轻易罢休,要一直到提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一般来说,越是表层的原因,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力也就越有限;越深层的原因,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
3.分析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这类分析也就是力图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是辩证逻辑的要求。关键是考查和分析不同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异因同果表面上是互不相干的原因,但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深入分析下去,却可以发现,在它们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这时就排除了表面现象的迷惑,更加接近了本质。
同因异果也是事物之间的常见的相互联系。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很常见的,同样一项改革措施,对不同条件和状况的人们所造成的结果就大不一样。在运用因果论证时,有时就必须分析同因异果的关系,才能使论点深化和得以确立。
互为因果更具有辩证逻辑的特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在生态平衡的领域里,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分析互为因果的关系,不仅要提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而且必须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因果才会发生互相转化。
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因果关系。提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也就阐述了道理,明辨了是非。

引用论证
(初中高中语文将其归类到道理论证中)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大众性,使论证有力。

理论论证
(初中语文将其归类到道理论证中)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纳谏与止谤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等。理论论证的论据还可以是某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这也包括有些文章中所谓的“引用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召公谏厉王止谤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对比论证: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对人民持不同态度的结果

纳谏与止谤的体裁是什么
纳谏与止谤的体裁是议论文。《纳谏与止谤》是一篇议论文,是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所写的。因为这篇文章分别来自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召公谏厉王止谤》,是取了两个故事中其中的一个词语。手法上是以读后感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议论文体裁。臧克家文学思想:1、民间意识 臧克家立足民间意识,试图再现...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治理理念
《国语》以记言著称。这篇文章便是以记言为重点。召穆公所谏之言,语语精警,从言止谤有害,言听政全赖民言,斟酌而行,到宣民之言,实际上于当政者有利。民众之言,如川之水不可变,也决不能壅。“回抱防川之意,融成一片,惊健绝伦。”这篇短文,我们不仅需要细察“立言层节”,更重...

《纳谏与止谤》全文分几部分?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层(第2~6自然段),作者主要是从文章追溯历史事实,说明纳谏的可贵,止谤的危害,为议论现实打基础。第二层(第7~9自然段)是联系现实,抨击恶行,感情激愤,发人深省。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敢谏和善纳的关系及作者自己的感受。第四部分(第12、13自然段),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希望...

邵公谏弭谤中共写了几次进谏 分别是如何写的?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内亲外戚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

召公谏厉王止谤中人物形象分析
厉王强禁舆论,采用“监谤”和“杀之”的残忍手段来消除谤言,从而引出召公的劝谏。召公全部谏词的中心论点是:“民言胡可壅?”“为民者宣之使言”。为什么民言不可“壅”而必须“宣”?这是谏词要加以论述的。召公以治水设喻的方式,连用两个比喻来阐述这一道理。首先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作喻,用“防川”...

纳谏与止谤有关读完这一文体有什么特点?
纳谏与止谤有关读完这一文体的特点是议论和叙事的笔法。

邹忌的进谏引发怎样的思考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齐王与厉王,两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追古思今,...

纳谏与止谤中引用了不少古代名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纳谏与止谤中引用了不少古代名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我来答 1个回答 #话题# 打工人必看的职场『维权』指南!南山202012 2021-04-14 · TA获得超过24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47 采纳率:63% 帮助的人:10.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

巢湖市17367853431: “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个文章 -
产奔双将: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巢湖市17367853431: 初中《邹忌讽齐王纳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产奔双将:[答案] 道理论证、类比论证

巢湖市17367853431: 初中语文:这篇文言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产奔双将: 用了两种论证方法:一是例证法,主要体现在前部分.二是对比论证法,主要体现在后部分.

巢湖市17367853431: 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哪些? -
产奔双将: 1、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

巢湖市17367853431: 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产奔双将: 该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诸葛亮列举了两汉的实际例子(举例论证),从亲贤臣、远小人而国家兴盛(正面例子),亲小人、远贤臣而国家衰亡(反面例子)两个方面的对比(对比论证),深刻的论述和总结了两汉的历史教训.

巢湖市17367853431: 议论文有几种论证方法 -
产奔双将: ①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 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

巢湖市17367853431: 止谤是什么意思,图片是议论文辅导书里的.为什么她说纳谏与止谤是对立关系 纳谏不是接受规劝 止谤不是 -
产奔双将: 知友您好,乐意回答您的问题. 纳谏是接受臣下有益的劝谏,而止谤是遏制朝野内的流言蜚语,纳谏与止谤,是对言论的两种态度与处理方式,一种是接受,一种是遏制,说是对立的关系也算是合理.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满意请采纳,如有需要可追问,谢谢您的支持~

巢湖市17367853431: 大学语文《孟子梁惠王下》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产奔双将: 主要有四种: (1)逐层推论法,又称“台阶术” .在具体的论辩中,穿插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有正有反,有擒有纵,开合自如,引人入胜.如《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巢湖市17367853431: 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产奔双将: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 作用: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巢湖市17367853431: 《纳谏与止谤》是什么题材作者是谁? -
产奔双将: 作者是臧克家 是一篇以读后感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