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作者&投稿:秦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了大的仇怨必然还存有余怨,这样就会以德报怨,怎么能说得上是友善呢?

因此圣人虽然保存着凭证记录,但并不用它索取苛责于人。

讲利益之德的人会格外讲究那些恩怨功过的凭证记录,而讲精神之德的人则主张彻底消除各种恩恩怨怨。

伦理道德讲的是情深义重,大家相亲相爱、相濡以沫,这一定与善良的人心灵相通。

    这一章中老子讲怨与善,其实是讲认识自我,自我革命是做人正确心态。“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是说人们只有做有德行善之人,才可能得到天道的庇护。因为“天道无亲”,对万事万物都非常公正,并非对哪一物有特别的感情,有德行善之人,他所以得到“天”的帮助,是因为他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

这世界上的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是: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但失败和庸碌无为的人却很多,而且,成功者越活越充实、潇洒,而失败者却过着空虚、艰难的生活。

但你想到过没有,能否唤起心中的激情,拥有积极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成功与否。要成功必先懂得做人,做人应处在方圆之间。仔细地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做事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的心态。

一个人过去之所以从未快乐过,关键在于总把已经逝去的一切看得比实际情况更好,总把眼前发生的一切看得比事实更糟,总把未来的前景描绘得过分乐观,而到时候却又无法达到。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自然就钻入‘庸人自扰’的怪圈了。好高骛远,总是向世界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可是你并不清楚那是无法达到的。你想片刻之间就解决人生的全部问题,自然就对昨天、今天和明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忧愁了。

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我们为人处世的时候应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去修为,对一切事一切人都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不分亲疏远近,不计较个人得失,也就不会和他人有矛盾产生,从而不会积累怨气。

生活中失败、平庸的人是因为心态和观念有问题,当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想去找捷径。“我不行,我还是退吧。”结果就会退到了失败的深渊里。而成功者遇到困难时,仍保持乐观的心情,说“我行”,“我一定行”来鼓励自己做下去,不断想办法克服困难,最终走向胜利。

积极的心态支配着成功人士的人生,使他们在做人的时候,不拘泥于成规,而是积极的思考,保持乐观的情绪;而失败者则被过去


老子的“小国寡民”到底什么意思?请看《道德经》最后五章
这一章的意思也很简单,是连贯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的,水是最柔弱的、最不足的,天道就会对水有补偿,让水能够胜刚强。所以圣人才会说,受了诟病和不祥,才能成为天下之王。很显然,《老子》是用水来举个例子,说明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所以柔弱不足要比刚强好。再看《老子》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

道德经一共有多少章?
《道德经》讲解完毕,这里附一下五论在《道德经》里各自出现的章节,大家阅读时可以作为参照。向左转|向右转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期的内容:首先我们发现《道德经》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一层一层的剥开。《道德经》其实是五个层面的内容:第一,这个世界是由道创造出来的,然后由德来进行供养;第...

萧氏九弟兄一共有几郎
妣蒋氏,生于元至正四年甲申岁五月初五日,殁于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岁二月初四日,享年七十九岁。传(定、隘、际、陌)侯四子; 妣贺氏,传宗、修、达三子; 妣王氏,传仕(敏、昭、彰)三子。定侯传儒(隆、祥、华、凤),接续班行是:菊-诚-定侯-儒华-廷六-宏左-商绍-开-祚-业-大-振-汉-代-贤-绍-之-...

写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大意。
解释:上天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释义: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老子经典的话
——《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赏析
3、报怨以德:此句当移至七十九章“必有余怨”句后,故此处不译。4、不为大:是说有道的人不自以为大。[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小怨则不足以报,大怨则天下之所欲诛,顺天下之所同者...

《道德经》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德经·第六十三章 作者:李耳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

崂山区19649177386: 老子中'天道无亲,天道无私,天道无情'一段完整的是什么 -
扶茅东药: 老子来没说过“....天道无亲,天道无私,天道无情....”这么一段话!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自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崂山区19649177386: 道德经关于宽容大度的是哪篇 -
扶茅东药: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

崂山区19649177386: 《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
扶茅东药:[答案] 语出《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 后文意思是:因此,圣人好像保...

崂山区19649177386: 人最初的本性是什么? -
扶茅东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

崂山区19649177386: 老子六十三章和七十九章不是矛盾吗 -
扶茅东药: 不知楼主看的是哪个版本的《老子》,我看的第七十九章是“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并没有“报怨以德”这句. 如果没这句,六十三和七十九章显然没有什么联系了,望楼主再仔细翻翻书,看是不是印刷错误.PS:1993年湖北荆门市发掘出战国时代的《老子》竹简,所以该书成书可以肯定是战国中晚期之前.而且篇幅上也基本相同,伪经的可能性不大.

崂山区19649177386: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 -
扶茅东药: 回答:“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谚语,意思是上天不偏向任何人,只是经常降福和保佑遵循天道的人.延伸:解释是上天不偏向任何人,只是经常降福和保佑遵循天道的人.出处1、《老子》六五:“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2、明·李梦阳《空同集》六三:“古人有言日:天道无亲,惟善是善;不于厥身,于其子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崂山区19649177386: 关于以德报怨的诗句 -
扶茅东药: 1、“报怨以德”或“以德报怨”:拿恩德回报仇怨.——《道德经》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七十九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也是这个道理.有人把报怨以德移入此章,不仅不符合上下文意,也有篡改古书之嫌.从通行本、帛书以及上下文意来看,六十三章并无错简. 2、以怨报德:拿仇怨回报恩德.——《国语.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3、.以德报德.——《红日》第十六章:“他觉得在这个为难的时候,应当以德报德.”4、以直报怨.——《汉书.傅介子传》:“上乃下诏:'……平乐监傅介子……以直报怨,不烦师重.

崂山区19649177386: 求《老子》的翻译! -
扶茅东药:[答案] 谋. 4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1 有勇气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气自认怯懦,不敢妄为的,得活.这两种勇气,... 那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 4 这些正面肯定的话,听起来好像反话一样,不容易理解. 第七十九章 1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

崂山区19649177386: 有智者司契,有德者司彻是什么意思? -
扶茅东药: 你把话都打反了!!!!原话是:有德者司契,无德者司彻!着量具话的大意是:有道德的人经常反省自己,注意修养自己的品德,就像拿着欠帐的契约一样,从不欺骗别人;无德之人,时常向着别人的过失,从来不反省自己,虽可解一时之...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