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资料

作者&投稿:卞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年级上册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资料~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中,作者介绍了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启示我们要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 只有真正热爱科学,才有可能在这一领域有所收获并进一步取得突破。 保持好奇意识,从而唤起自己的创新意识;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

课文原文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比较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解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1�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教学可以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呼风唤雨”可以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事实证明,人类是不能够随意支配自然的,那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我们只能依据客观条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课文是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这两段要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了现实。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作者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这层意思要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第4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感兴趣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5自然段要重点理解“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句话是对上文的概括和总结。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第3、4自然段的基础上,自己说一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地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3�对于科技类课文,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的字容易读错,应加以指导。如,“哲”是翘舌音,“潜”读qián,不能读成qiǎn。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如,比较记忆“幻”和“幼”、“懒”和“赖”,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程、驾、控、哲”等字。学生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以后,应提供机会在词语或句子中运用生字,以巩固生字,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
5�课后的小练笔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目的是使学生丰富知识,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后,让学生先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四、相关链接
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出生,浙江慈溪人。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2004年2月,路甬祥获得“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表彰他为促进意中两国科技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解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1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教学可以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呼风唤雨”可以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事实证明,人类是不能够随意支配自然的,那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我们只能依据客观条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课文是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这两段要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了现实。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作者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这层意思要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第4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感兴趣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5自然段要重点理解“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句话是对上文的概括和总结。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第3、4自然段的基础上,自己说一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地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3对于科技类课文,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的字容易读错,应加以指导。如,“哲”是翘舌音,“潜”读qián,不能读成qiǎn。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如,比较记忆“幻”和“幼”、“懒”和“赖”,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程、驾、控、哲”等字。学生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以后,应提供机会在词语或句子中运用生字,以巩固生字,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
5课后的小练笔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目的是使学生丰富知识,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后,让学生先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四、相关链接
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出生,浙江慈溪人。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2004年2月,路甬祥获得“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表彰他为促进意中两国科技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
——天宁取经第十二记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语文园地的第一篇课文。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质疑解疑
读书,贵在有疑,这是古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应该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闪现。因此,我请学生抓住课题提出问题,抓住了课题,往往就抓住了课文的内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然后我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去读懂课文。
2、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三、说学法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
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神话故事导入,揭题质疑;
课前跟学生聊一聊神话故事《西游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的教学设想,我力图使学生在探究、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 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 类

↙ ↖

科 技 → 发现和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 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附课文: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人类文明史的又一个千年到来之际,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在人类社会舞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了现实。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作者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这层意思要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第4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感兴趣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5自然段要重点理解“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句话是对上文的概括和总结。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第3、4自然段的基础上,自己说一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地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3�对于科技类课文,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的字容易读错,应加以指导。如,“哲”是翘舌音,“潜”读qián,不能读成qiǎn。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如,比较记忆“幻”和“幼”、“懒”和“赖”,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程、驾、控、哲”等字。学生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以后,应提供机会在词语或句子中运用生字,以巩固生字,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
5�课后的小练笔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目的是使学生丰富知识,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后,让学生先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四年级下册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资料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

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记所引用此诗句的好处是?
画龙点睛。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讲述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而从激发广大,少年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下面和我一起了解来看看吧!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

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填空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填空 1 第一单元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的响声,好像(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再...

29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课文主要内容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中心思想:课文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225 81 美丽佳人真美丽 采纳率:100% 擅长: 暂未定制...

四年级语文上册29.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指的是什么_百度知...
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部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呼风唤雨的...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机哗滑田由翼惑槽鳃袜给魄姿掏薯群劳适累柳俩卤嘉喻渐蜜蹋新荔错栏阀胸理港庚烹公媚诚顷蒂浸颇山庇嫩谋云句厂啼严出香樱馅馆醋添保鄂沁脉户辅懊姥...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我看后对骆正位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的反思: 1、我觉得:骆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的语言极具亲和力和激励性,往...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知识点 字与词 【我会写】改[ɡǎi](改变)(改革)(修改)(更改)(改过自新)程[chénɡ](程度)(程序)(历程)(启程)(程门立雪)赖[lài](依赖)(抵赖)(信赖)(赖皮)(死皮赖脸)耕[ɡēnɡ](耕地)(耕作)(春耕)(退耕)(刀耕火种)驾[jià](驾驶)(驾照)(劳驾)(护驾)(驾...

阳城县17369161894: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 -
巩水依利:[答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

阳城县17369161894: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千里眼 顺风耳的含义《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中 “千里眼、顺风耳”的含义是什么 -
巩水依利:[答案] 千里眼.顺风耳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在文中指人们想象中超越自然的能力.

阳城县17369161894: 4年级上语文课文中的29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主要写了什么 -
巩水依利:[答案] 课文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人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阳城县17369161894: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心思想是什么 -
巩水依利:[答案] 呼风唤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课文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激发广大少年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阳城县17369161894: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本意是什么 -
巩水依利:[答案]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比喻人类在这一段时期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阳城县17369161894: 文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巩水依利: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阳城县17369161894: 四年级下册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资料 -
巩水依利: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

阳城县17369161894: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有几百字 -
巩水依利: 一、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有几百字 答:一共——524字《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下面我们就通过呼风唤雨的世纪知识点来了解一下20世纪的发展到底有多块~

阳城县17369161894: 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感受 -
巩水依利:[答案]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r\n\r\...

阳城县17369161894: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1.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 -
巩水依利:[答案] 1.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地球村”在文中的意思是: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