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烈臣不亡国”这话有何依据吗?

作者&投稿:范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开始,华夏子孙,世世代代都深受儒家“忠孝节义”思想的影响和浸染。在一个家庭里面,子女要以“孝”为道德修为的起点和基础;而在一个国家之内,臣子要以“忠”为恪守臣道、为国效力的基本操守。

这样就可能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子女为了尽守孝道,对父母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即便父母有过错或者是父母的观念、行为等是错的,子女也照听不误、逆来顺受;臣子呢,为了“忠君爱国”,君主有错而不去纠正,君主有过而不加导引,只是一味服从。如此一来,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之中,父母或君主可谓备受尊崇、至高无上。这样就会给高高在上的他们带来唯我独尊的飘然之感。

人一旦有了飘然之念、轻浮之举,就会很容易犯错,那么他离摔下来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因为凡是高的东西,如果根基不深的话,都是很容易摔倒或坠落的,这是自然之理。所以,当一个家庭或国家尽是乖子顺臣的话,这就该是衰败消亡的前兆了。

那么,倔子、烈臣呢?他们会起什么样的作用?首先,这里所谓的倔子、烈臣并不是不孝不忠之人,他们是在一家之主、一国之君偏离正路以致走向过错的时候,敢于犯颜直谏,纠其过错,使之回归正路。我们都知道,凡是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吃口味好的东西,这是由人的好恶所致,也算是人性的某种弱点。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忠言一般都是逆耳的,而良药基本都是苦口的,这才是真理真相。所以,这些人的倔强、忠烈更是说明了他们的忠孝。我们看一个关于诤臣魏征的故事。

李世民继位后,提拔曾反对过他的魏征做了谏议大夫。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宫后,十分气愤地对妻子说:“我以后找机会一定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道“是谁惹怒了陛下?”,李世民回答说:“魏征经常在朝堂上羞辱我。”长孙皇后面对盛怒中的丈夫。既没有顺水推舟出言煽动,也没有唯唯诺诺,默不敢言。她做了一个奇特的举动,暂时不理会丈夫,退到里间,换上了正式的朝服。然后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贺。李世民十分惊奇,询问妻子的用意。长孙皇后则笑着答道:“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之后更加重视魏征。可见长孙皇后的深明大义,以及李世民虽一时糊涂,但也终究是个明君。

所谓倔子、烈臣就是那逆耳的忠言、苦口的良药,虽然从表观上来说不太好接受,但都是有利于身心的东西,可谓身有苦药不坏身。以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中的一则做结: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我认为这句话有依据,我认为这说明国家当中有一个忠心,并且猛烈的忠臣,很多情况下,这个国家就会有着很强大的实力,所以这个国家就会生存很久

有依据。有一个性格刚烈的臣子,皇帝不容易胡作非为。

当然国有烈臣,与家有倔子道理是一个样的。烈臣也会为维护国家利益,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所以国有烈臣何患不兴!


为什么“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呢?
当到了关键时刻,再去顺从的话,那是大错特错,因此倔子和烈臣对当权者是一种鞭策。二。凡事都有两面性,假如倔子和烈臣的方向偏颇了,那么倔子和烈臣的主张必然错误的,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当然这只是个假设性。三。家有倔子不败家:一般来说是脾气大性格倔强孩子,...

为什么“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这么一说?
倔子和烈臣,代表的是独立意识强烈,坚持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的人,他们既然在一个推崇顺从的环境里选择走叛逆,就表示他们坚持担当自己交付给自己一份责任,不走寻常路,表示不功利,坚持不妥协,表示不平庸,只要对家庭对国家还有一份责任心,在家国危难之际,还真能靠这样的人力挽狂澜,即便是碰不到...

“国有烈臣不亡国”这话有何依据吗?
首先,这里所谓的倔子、烈臣并不是不孝不忠之人,他们是在一家之主、一国之君偏离正路以致走向过错的时候,敢于犯颜直谏,纠其过错,使之回归正路。我们都知道,凡是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吃口味好的东西,这是由人的好恶所致,也算是人性的某种弱点。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忠言一般都是逆耳的,而...

为什么“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
如果环境告诉他,只要顺从已有的秩序,就可以获得好的回报,否则还会被打击,趋利避害的人性自然会使他选择顺从,而不是去当吃力不讨好的倔子、烈臣。久而久之,不但会越来越平庸,也会越来越功利。用大白话说,就是越来越没脑子,也越来越事不关己。如果一个家庭充满这样的人,面对危机时谁来解决?

“家有犟子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谁说的?什么意思?
因为犟子、诤臣都是指反逆权威之人,而一家之主、一国之君只有在这些人存在的情况下,才不会刚愎自用。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家里有叛逆的儿子,才不会败落;国家如果有刚烈的大臣,国家也就不会亡国。犟子和诤臣都是反对权威的人,他们与代表权威的父亲、君主斗智斗勇,就让权威更加清醒的,而不是...

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倔臣不亡国有道理吗?为什么?
有道理的 家有犟子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 出自《旧唐书》卷七十九 《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

为什么说“家有犟子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
因为犟子、诤臣都是指反逆权威之人,而一家之主、一国之君只有在这些人存在的情况下,才不会刚愎自用。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家里有叛逆的儿子,才不会败落;国家如果有刚烈的大臣,国家也就不会亡国。犟子和诤臣都是反对权威的人,他们与代表权威的父亲、君主斗智斗勇,就让权威更加清醒的,而不是...

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倔臣不亡国有道理吗?为什么?
家非倔子之家 国非倔臣之国 当家的要败岂是倔子倔臣能阻止的了的

家有犟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出自哪里?
旧唐书卷七十九

“家有倔子不败家”这话蕴含着什么意思?
我们知道了“家有倔子不败家”啥意思,下句更不能不知,那就是“国有烈臣不亡国”,至理名言赶紧收藏吧!一些君主喜欢那些整天溜须拍马的臣子,而对那些忠烈之人,常常是心有余悸。如果是恰逢盛世也许太平,一旦遇到多事之秋,就有亡国之险。“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而那些对君主为首是...

邙山区17170962012: 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倔臣不亡国.这句话讲得有道理吗? -
官货乳酸: 有一定的道理.

邙山区17170962012: 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倔臣不亡国有道理吗?为什么?
官货乳酸: 家非倔子之家 国非倔臣之国 当家的要败岂是倔子倔臣能阻止的了的

邙山区17170962012: 家有净子,不败其家;国有净臣,不亡其国.????? -
官货乳酸: 古书没有这句话!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最早出现在二月河的小说里 在 二月河的小说里,郭琇批康熙龙鳞,康熙大怒之下要杀他.但有人对康熙说: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康熙大悟,最终没有杀郭琇反而重用了他. 说一下,不是净子,是诤子.

邙山区17170962012: “家有倔子不败家”这话蕴含着什么意思? -
官货乳酸: 家有倔子不败家,啥意思?下句更不能不知,至理名言赶紧收藏

邙山区17170962012: 崇祯说的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是对的吗 -
官货乳酸: 事实上崇祯从来没说过这句话,是后人根据他的遗嘱总结出来的,他的遗嘱内容是: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意思是:我亡国,固然是因为我德行不足,上天的作对(是指当时自然灾害持续十几年),但也是这些大臣也害了我.....

邙山区17170962012: 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这句话恰当吗 -
官货乳酸: 这是崇祯自我解脱的借口.要真是明君,他亡的了吗?固然明末积难,但并不是不可为呀.只知道听腐儒说的天花乱坠,完全不知道实际情况,反而充满理想浪漫主义的处理事情,不死才怪.

邙山区17170962012: 为什么汉献帝会说: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 -
官货乳酸: 个人素质和励精图治的志气,如果生在和平时期,未尝不可以忝列于明君之侧,因为在和平的年代里,个人的性格虽然有着各种弱点,但却不会是致命的;但他显然生错了时代,在那样一个即将大厦将倾的季世,他的悲剧性格加上他的求治甚急,励精图治只会加快王朝的灭亡.

邙山区17170962012: “胜者所用,败者之祺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官货乳酸: 赢棋的人和败棋的人,所用棋子都是 一样的;兴盛国家和败亡国家,所用大臣 都是一样的.指兴亡、成败的关键在于 是否善于利用既有的条件与人力资源. 这句话出自《新五代史•周臣传》:“败者临棋注 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弈者视焉,为之易 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 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

邙山区17170962012: 金壶丹书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
官货乳酸: 齐景公来到已被兼并的原诸侯国纪国视察时,在其京城内发现了一只金壶,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藏着一幅用红笔写就的帛书,上书八字箴(zhen)言:“食鱼无反,勿乘驽(nu)马.” 齐景公将丹书握在手中把玩一阵之后,不禁击掌赞道:“...

邙山区1717096201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出自于哪里? -
官货乳酸: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原版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