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犟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毕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家有犟子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谁说的?什么意思?~

因为犟子、诤臣都是指反逆权威之人,而一家之主、一国之君只有在这些人存在的情况下,才不会刚愎自用。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家里有叛逆的儿子,才不会败落;国家如果有刚烈的大臣,国家也就不会亡国。犟子和诤臣都是反对权威的人,他们与代表权威的父亲、君主斗智斗勇,就让权威更加清醒的,而不是在掌控中失去了判断力。长时间的安逸对决策的人来说很可能是一个陷阱。

1.权威的震慑让人信服,难以抵抗。
一家之主、一国之君都是权威的代表人物。他们往往做的决定都是令人信服的。人们对权威有一种盲从的心理。古代更是如此,受君臣、父子的观念影响,作为下级的臣子、儿子都必须要遵从君主及父亲的命令。这其实是父权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就算是现代社会,大多数的家庭也是更加尊重父亲的决定,放到国家的程度,人民也会听从国家的领导所下的命令。

2.反抗让权威决策更加完美。
反抗和叛逆代表的是另一种声音。他们愿意再权威面前提出反对的意见,是非常勇敢的。因为挑战权威往往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比如臣子如果反对君主的意见,君主对臣子会有哪些反应呢?臣子很可能会有杀身之祸。不过历史上那些忠言逆耳的故事也说明了反对其实是对权威决策的谨慎,是为了让决策更加的完美。而且一旦有反对的声音,说明这个决策是有一定的讨论空间的,在这些空间中能产生更好的决策。

3.顺风顺水下可能带来危机。
如果一个权威的决策者一直都处于顺风顺水,没有人提出过疑惑和反对,他只会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判断力。只有经常保持着敏锐和反思的决策者,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一直被人捧着,事事有人称赞,容易令决策者变得傲慢,逐渐听不进其他的建议。这时一旦出现失误就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犟子、诤臣的存在是必要的,也就只有保持着与这些人斗智斗勇,才能让决策者保持冷静,自然也就不败家、不亡国了。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俗语从古自己一直流传着,这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一些人情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出的总结,通过一些俗语,能够体会到当年人们的做事方法和态度,就好比今天这句“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这句话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所谓的倔子和烈臣,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听话,叛逆,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忠孝,潜台词就是要对上位者顺从,听话,然而是人都会犯错,身居高位不等于智力高,思维高,决策高,如果一味的去强调对家长和长官的服从就会形成尊卑秩序大于非对错的情况,如果是太平盛世,明君贤长也就罢了,碰上多事之秋,长者无能,这时候你还能指望平常唯唯诺诺的孝子顺臣有什么作为吗?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越是顺从他人,就表示越是逐渐放弃自己思考和表达的权力,长此以往,就会把别人的话看成是天经地义的真理,自己越来越失去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权力,如果环境告诉他,只要是顺从已有的秩序,就可以获得好的回报,否则就会被打击,这种趋利避害的人性自然会使他选择顺从,而不是去当吃力不讨好的倔子,烈臣,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平庸。

倔子和烈臣,代表的是独立意识强烈,坚持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的人,他们既然在一个推崇顺从的环境里选择走叛逆,就表示他们坚持担当自己交付给自己一份责任,不走寻常路,表示不功利,坚持不妥协,表示不平庸,只要对家庭对国家还有一份责任心,在家国危难之际,还真能靠这样的人力挽狂澜,即便是碰不到他们展露才干的危机时刻,这种有头脑又有责任心的人才也是必须的。

旧唐书卷七十九


谁有方言给我点啊
[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bǎ[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例]看人家~,挺有派儿。bài[败家] bài jiā 挥霍浪费。[例]那小子,纯是个~子。[拜年嗑儿]

国有犟子家不破
原文:“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诤子,虽无道不陷于不义;故云子不可不诤于父,臣不可不诤于君;”诤,即谏诤之意;诤臣即为谏诤之臣;所谓“诤”,指直言敢谏 如魏征一样的敢于直言,不畏生死的大臣 。称之为诤臣 君有诤臣,不会亡国;父有诤子,不会败家 君王有敢于劝谏的臣子...

为什么“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
否则,人人都学会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氛围中得过且过,如何才能选拔堪当大任的继位者?本来在讲究尊卑秩序的环境中,上位者的个人能力就无比重要了,如果因为不提倡倔子、烈臣而培养不出有能力的继承人,那就等同于上位者一代不如一代,那如何能保证不败家、不亡国?

睢县15327084786: “家有犟子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谁说的? -
池盼谷氨:[答案] 出自《旧唐书》卷七十九《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

睢县15327084786: "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语出何处???请高手指点. -
池盼谷氨: 古书没有这句话!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最早出现在二月河的小说里在二月河的小说里,郭琇批康熙龙鳞,康熙大怒之下要杀他.但有人对康熙说: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康熙大悟,最终没有杀郭琇反而重用了他.

睢县15327084786: 国有岳臣不亡国 出自哪里? -
池盼谷氨: 国有岳臣不亡国,家有逆子不败家

睢县15327084786: “家有倔子不败家”这话蕴含着什么意思? -
池盼谷氨: 家有倔子不败家,啥意思?下句更不能不知,至理名言赶紧收藏

睢县15327084786: 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倔臣不亡国有道理吗?为什么?
池盼谷氨: 家非倔子之家 国非倔臣之国 当家的要败岂是倔子倔臣能阻止的了的

睢县15327084786: 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倔臣不亡国.这句话讲得有道理吗? -
池盼谷氨: 有一定的道理.

睢县15327084786: 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出自于篇文章? -
池盼谷氨:出自于梁启超先生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写的一篇散文《少年中国说》.(在倒数第二段) 原文如下: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

睢县15327084786: 诗史是谁 - 为什么称杜甫为诗史?
池盼谷氨: 简单地说,是因为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这千古名句,出自诗人的肺腑,也撞开了千千万万个读者的...

睢县15327084786: 齐人攫金文言文翻译
池盼谷氨: 齐人攫金古文翻译: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一天早上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集市.他去卖金子的地方时,正好看见别人买了金子,于是抢了那人的金子...

睢县15327084786: 关于<<晏子春秋>>的一些资料
池盼谷氨: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晏子春秋》... 公湎而不听.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公怒,色变,抑手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