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真的是赵括无能嘛?如果不撤,廉颇是否可以战胜,或者秦赵平局呢?

作者&投稿:呈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但战争的胜负,绝不是综合国力的数学比较,将帅的才能同样不可小觑,这就得承认英雄人物的伟大历史作用。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决战并不少见,项羽的巨鹿之战、曹操的官渡之战、周瑜的赤壁之战、谢玄的淝水之战等等,不胜枚举,甚至我人民解放战争也在此列。它们都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从而彪炳史册。

从这个意上说,长平之战成就了秦昭王、应侯、武安君,而让赵孝成王、平原君、赵括成为失败者,而失败方的主将赵括必须承担主要责任,这是没有疑义的。此役之后,“纸上谈兵”数千年来家喻户晓,已经说明了问题。因此长平之败的确得归咎于赵括无能。

从战役指挥角度来看,赵括的问题很大,实战经验十分缺乏,终酿成四十余万赵军精锐尽殁于长平的惨剧。武安君的战法就是“引蛇出洞”、“佯败包抄”、“分头截击”、“困死饿死”。作为一个统帅,赵括主动出击并没问题,但情报工作不到位,在既定地形作战,必须控制地形关节点,做到进攻时能稳住阵型,攻而有节,退而有踞;对秦军行动缺乏预案,尤其秦军诈败未能识破,反而挥军急追。结果秦军死守垒壁,两翼迂回包抄,一部五千精骑巡杀于赵军大营,一部二万五千精卒断前线赵军后路,赵军一断为二,大营和前线互不救援,粮道断绝。加上秦昭王亲至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在长平之外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网,彻底断绝了长平与国内的联系。

历史不可以假设,如果廉颇不撤换,秦赵之战大概率是平局结束,这从后续的邯郸保卫战可见端倪。作为秦赵决战的战争整体来看,应侯用反间计破廉颇坚壁不战、以拖待变的策略,以不败战神白起对决毛头小伙赵括,先是胜了。但赵回施反间,造成秦国将、相失和,白起赐死于杜邮。平原君赵胜亲率毛遂等二十死士赴楚歃血而盟,春申君将兵救战;利用夫人为魏安釐王至亲求救,激怒信陵君窃符、矫夺晋鄙军救赵;捐家财、养死士,组织三千敢死民军主动出击,里应外合大败秦军。尤其是应侯的恩公郑安平率二万秦军降赵,王稷也与赵勾结,这也是秦国最大耻辱,终致应侯弃相、忧死(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载张禄与王稷都死于秦昭王五十二年)。

秦国先胜后败,可以用来说明廉颇不撤,秦军必然无功而返,那对赵国本身就是大胜。前提是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必须有亡国预判和以死求存的决心——既然敢硬抢秦国到嘴的韩国上党郡的肥肉,必然得死磕到底。像虞卿指出的那样,未战而派贵戚郑朱入秦媾合,实则动摇战争意志、断绝诸侯救援的愚蠢懦夫之举。廉颇以逸待劳死守长平,即刻合纵,宁割地与诸侯而不与秦言和,必然大败秦军于长平,虽白起也不得免。

事实上,廉颇策略无可挑剔。后三十余年,秦军少壮派李信率二十万攻楚,被项燕大败;始皇帝亲拜老将王翦出战,王翦、蒙武六十万大军不也坚壁不出,休养士卒提高士气吗?其做法何其相似也!孙子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而且在战国历史上,最能战的当数秦、赵、楚三国,项燕前已言,单就长平之战而言,如白起所说:“秦虽破赵于长平,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赵军被坑杀四十万,亦杀秦军二十万,秦国精锐折损过半(还不算邯郸损失),这是赵军在被困四十六日、杀食兄弟尸身下取得的,赵括身先士卒殉国,亦可谓壮烈矣!

总之,长平之战,延迟了秦一统六国的步伐,尤其战神白起“死而非其罪”、秦国精锐折损大半;却加剧了三晋灭亡,因为三晋老大赵国惨胜了,也只有半条命,秦国没有给它二十年休养生息。

结论:同为赢姓后人,善战的赵国,自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后,一代不如一代,即使取得长平之胜又如何?秦统六国的趋势无法改变,再说李牧屡败秦军,又如何?廉颇可以胜秦,如果是赵惠文王、蔺相如时代!当然,在赵武灵王盛年,秦还不是赵的对手。所以,军事的背后仍是政治正确!?



长平之战真的是赵括无能,如果不撤,廉颇可以战胜,或者秦赵平局,如果廉颇能够长胜追击,对战争有信心,那么我相信结局会不太一样。

并不是赵括无能,而是实力差距太大。廉颇不能战胜,但可以和秦国打个平手。

长平之战主要是因为赵括他打仗的经验不足,所以在各方的部署都非常失败。当时已经成了败局,就算不撤退,就算廉颇在,也是没有办法扳回胜局的。

是的,如果不撤退可以最少平局的,因为廉颇的战略安排和带兵打仗的能力非常强。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用赵括而不用廉颇呢?
但是,作为一个文官的赵奢,却主动提出来,要去阻击秦军。最关键的是,赵奢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真的很有本事!他自己带兵去阻击秦国,竟然还真的打赢了这场连廉颇都觉得毫无胜算的大战。也正是因为这样,赵奢成了赵国的名将,成了和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的赵国重臣。说完了赵奢,我们在回过头来说赵括...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用错了赵括吗
1.赵括接手的烂摊子 首先从地利上来说,秦军驻扎在战场西南的山谷之中,赵军驻扎在长平以北的平原一带,所以秦军出山谷攻赵易,而赵攻秦难,地利尽失。再者,此战本来就是师出无名,道义上有亏,本来韩国就是将上党送于秦国,结果赵国接受上党太守的私下授予,半路截胡。还有,廉颇虽说无大败,但是...

长平之战失利,赵括是不是正好背了口黑锅?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几乎是举全国这力,光前线投入的兵力就达50万,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让普通人也拥有了封官晋爵的机会,秦国人人都想上战场拿军功,让秦国成为了一支虎狼之师,此时的秦国还有白起、司马错、胡伤、赢摎、王龁五大将军,这些大将可都是善攻之将,白起的战绩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赵...

长平之战证明赵括是废物,廉颇也亳无还手之力,那么谁做统帅最合适呢...
白起早就已经把这场大战,当成了决战。其实从赵军追击战败的秦军那一刻开始,赵括就已经掉入了白起的陷阱。但是这个陷阱是有风险的,首先要保证秦军的营垒不会被赵军攻破。一旦这个大前提不能保证的话,那秦军也会遭到灭顶之战。所以这场战事在结束以后,我们觉得白起用兵如神,其实他这也是在刀口上舔...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赵括,错在什么地方,让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赵括的独到之处。已经弹尽粮绝到如此程度,赵括必须要拼死一搏了:他分四十万人为四队,四五复之,赵括先登陷阵冲击敌围,终不能出。赵括临阵身殒,然亦杀的秦卒亡者过半。赵括死后,四十万赵卒卸甲而降。长平之战就此结束。

千古奇冤:长平之战中的赵括并非“纸上谈兵”
即使如此,赵括也大量消耗了秦军的有生力量,没让秦军占到大便宜。因此要赵括为长平之战的失败负责,实在是一种苛求。 我们应当看到,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光有强大的军队,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没有足够的后备力量,是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的。赵括在长平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换了别人,恐怕也无法做得比...

长平之战只是赵括的错吗?如果赵听了他的话他一定会打败秦国
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是由秦国攻打韩国上党引起的。三晋之中,韩国最弱。面对如日中天的秦国,南朝鲜自然打不过他,于是上党郡守冯婷奉命投降上党。然而不愿意失败,于是他转了一下眼睛,想出了一个陷害别人的计策:上党位于朝鲜和赵之间,是一个战略要地。赵对他垂涎已久,现在无论如何也要投降。不...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被冤枉的吗?
秦赵长平之战,由于赵王换下廉颇,改用"熟读兵书"的赵括,最终导致赵国的兵败,四十五万赵军被坑杀。后世提起长平之战,就把锅甩给赵括,说他纸上谈兵误了赵军,但真的怪他吗?其实,笔者认为廉颇的过错更大。长平之战 以勇气闻名与诸侯,面对强秦,从未胜过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

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无能吗
再来看看战损比,白起曾说过:“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伤亡过半”。说了这么多大家还认为赵括是无能之辈吗?赵括在战败之后只要投降还是可以得到秦国的招揽的,但他却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选择了身先士卒,最后战死沙场平心而论仅此一点就值得人们尊重了。所以在我看来赵国虽该负责战败的主要责任,但是在...

大将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惨败,是因为缺乏经验吗?
战国时期著名的战争长平之战,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伤亡的惨烈程度来看,无疑都是空前的。而这场战争中,秦军的将领白起以及赵军的将领廉颇等人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还有那位最后死于秦军乱箭之下的赵军主将赵括。说起赵括,大家可能对他都不会陌生,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主人公便是他。赵括...

长岛县15811735540: 长平之战真的是史记说的那样吗?赵括指挥能力特别差吗? -
潘英消渴: 当时秦强赵弱,所以廉颇以防守为主,消磨秦军锐气.廉颇曾经率军打败过秦国,燕国,指挥能力当属优秀;赵括被围后,甚至亲自率军突围,终于被秦军射杀,赵军因此投降;假如赵括真的突围成功了,那后来的战事必须要改写,至于结果如何,谁又知道了?诚如赵奢所言“兵者,死地也,而括言之易”;

长岛县15811735540: 赵括军事才能分析 赵括真是无能之辈吗 -
潘英消渴: 纵观长平之战,赵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皮牢赵军未能控制沁水十分可惜,赵军自此就失去了获胜的机会,只能转而求自保.而后来赵军的失败,原因无非是两点:一是粮草不济,二是兵力不足.秦赵两军主力接战,赵括虽未实现自己的意...

长岛县15811735540: 赵括到底是不是无能之人 -
潘英消渴: 说赵括无能是失之公允的,秦国从开战到启用白起没大方向的失误,秦国战略部署和物资储备都决定了一定会打败赵国 秦国战前的外交游说已经孤立了赵国,赵国的物资储备拼不过秦国去买粮食其他国家也不肯,赵国拖不起只能选择拼死一战力求重创秦国,输已经是无所谓的事情了 总的来说长平之战那局势换谁带领赵军都是输,赵括只是个背黑锅的

长岛县15811735540: 长平之战是白起太厉害还是赵括太无能 -
潘英消渴: 严格地讲,是赵括太没有实战经验.实战与书本的东西是两回事,实际情况千变万化,是需要靠经验来临机决断的.白起正是欺他没有经验,而一步步引诱他落入圈套,害死了自己,坑死了无数的子弟兵,也害了赵国.

长岛县15811735540: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是个庸才吗? -
潘英消渴: 纸上谈兵的赵括绝不是庸才,从他能够在被围之后团结赵军46天不乱就可以看出他的指挥统治才能.赵国临阵换帅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国力不济,无法在与秦国对耗下去,被迫出击.赵军损失四十五万,秦国损失也不下二十万.可见在白起的指挥下,秦军也损失惨重.

长岛县15811735540: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真的被冤枉两千年吗 -
潘英消渴: 不能说完全冤枉. 一个没有上过一线打过仗的参谋做四十万大军,还是古代指挥体系没现在这么快的四十多万大军的主帅,赵括肯定有一部分的责任.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当时的赵王赵丹身上. 从之前韩国的祸水东移,到秦赵两国国战当时对主帅的干预不信任,前前后后怎么看主要背锅也要算在赵王身上,其次才能算在赵括身上.赵括理论丰富实践没有,一上手就是四十多万,自己性格不谦虚(谦虚内敛的话他爹也不会叨叨他).处于守势弱势还打的这么冒进,这么爱现,国战打的就是犯错小,所以也不算冤枉. 只能说冤枉的过多,但考虑到四十万人的生命以及后面的家属,也不算太冤枉.

长岛县15811735540: 赵括真是个庸才吗?看完“长平之战”觉得他并不是象教科书说的那样只会纸上谈兵啊. -
潘英消渴: 庸才算不上,就是有些从书本出发,脱离实际,唯书不唯实,这样的人吃败仗是必然的,不会打胜仗,永远也成为不了名将.如果他能改变思想观念,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也许还有出路.

长岛县15811735540: 长平之战赵括指挥不利还是另有原因? -
潘英消渴: 另有原因,赵括其实是一位很厉害的军事家,并不是是只会吹牛的,他与父的麦丘一役可看出;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必然的,他虽然失败了,却还是消耗了秦的大批有生力量,以致邯郸之战战败

长岛县15811735540: 赵括真的是只会纸上谈兵吗?没有作实战能力
潘英消渴: 我觉得不是. 以前不了解他的时候,觉得他自大,目中无人,认为自己熟读兵书,所以很骄傲.其实不是.我想,如果赵括当时打的第一场战争不是长平之战,而是一场小战争,哪怕他输了,他就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而在今后改正,或许还...

长岛县15811735540: 长平之战,是怎样的一个历史过程?赵括为何会输?难道他真的只是纸上
潘英消渴: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 此为中国历史著名战役-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杰作,白起在这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