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用赵括而不用廉颇呢?

作者&投稿:尉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要赵括代替廉颇?还有廉颇是怎么死的~

赵括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纸上谈兵的原型,长平之战的主谋,赵国衰落罪魁祸首,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长平之战启用赵括的原因做过论述,结果被不少人骂,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赵括并非像成语中所表现的那样无能,只不过是遇到了白起这种级别的神将,所以才会败的一塌糊涂,借此机会,再来说说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缘由在于秦国想抢夺韩国的上党,而上党的守将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于是以上党十七城作为投名状,引诱赵国出战。
赵国十分矛盾的接受了冯亭的建议,于是长平之战爆发,秦军主将是王??,赵国主将是廉颇,两个老炮儿都是成精的人物,用兵十分谨慎,互相磨了三年,谁也奈何不了谁。

三年,对于两个国家都是难熬的持久战,双方的国力都被消磨殆尽,为了拿下对手,各种盘外招开始出现。
秦国暗中放出谣言,秦国最怕的不是廉颇,而是赵括!
历史记载:赵国中计了,派出赵括,所以战败。
我个人十分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果历史是如此的脸谱化,那简直太侮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商!
赵王用赵括并非中计,而是基于自身实际能力的一种综合考量,廉颇迟迟不愿意决战,采用拖字诀,也许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赵国的国力耗不起了,他需要改变。
而此时,能用的人手有限,乐毅是个人物,但是此时还在不在都是个疑问,后起之秀李牧要防守匈奴,名臣蔺相如是个文官,并没有大兵打仗的经验,还不如赵括。
虽说赵括没有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但是好歹是名将之子,理论达人,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年轻有朝气。
当今世界足坛主帅的代表人物瓜迪奥拉就是从巴萨B队直接提拔上来,最终创造了梦三六冠王的神话,菜鸟主帅齐达内卫冕欧冠,可见用新人当家并非没有道理。

死马当作活马医,用也是死,不用也是死,何不赌一把。
总不能一直把国家的命运拴在一个垂垂老矣尚能饭否的廉颇身上吧!
于是赵括取代了廉颇,最终被白起斩杀,赵国四十万大军被活埋,从此一蹶不振。
据说在此之前,蔺相如和赵括老妈都极力反对由赵括带兵,但是赵王没有采信,至于乐毅是否有推荐,有待历史考证。
纵使乐毅真的推荐赵括,也并非全无道理,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各种办法都可以尝试!
我自己也有一个疑问,如果乐毅还在,如果乐毅挂帅,赵国是否会输?

《大秦帝国之崛起》已经快要结局了,决定战国七雄格局的长平之战也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历史上颇有些不同的将军赵括,剧中是这样形容赵括的“纸上谈兵骄横将,四十万精壮埋长平”。剧中的赵括是一个十分依赖母亲的人,在赵国危难之时,临危受命,上了战场。虽然赵括有很多的经验不足的情况,但是剧中还是表现出了赵括给秦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没有经验却能让杀神白起这么狼狈,赵括也不是传闻中那样没有本事的。

但是仅仅从这一点就判断赵括的能力是不足够的,我们要多方面求证,至少例子也要拿得出来才可以。
赵括的父亲曾是赵国的名将,早年的时候,赵括也跟着父亲出去打过仗,不过都没什么实权。在乐毅攻打齐国的时候,赵国也派出赵奢攻打齐国的麦丘。麦丘这个城池就如同它的名字这般,城里有很多粮食,城内有精通机关术的墨家弟子帮助,所以赵军迟迟不能攻破麦丘。
赵惠文王命令赵奢在一个月内攻下麦丘,所以赵奢赶到麦丘后就下令攻城。几次三番下来,赵军始终破不了这座孤城。赵括就提醒父亲,如今硬碰硬只是徒增伤亡,不如仔细打听了麦丘城内的情况再做打算也不迟啊!赵括认为,麦丘城内应该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因为他们已经被围困很多天了,就算粮食再多,也有吃光的那一天。麦丘城内的齐军会趁着夜晚的时候来偷袭赵军,赵奢抓了这些人,准备处死他们。
但是赵括却保住了他们的性命,还拿好饭好菜招待他们。其中一个俘虏就告诉赵括,城内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但是齐军不让大家出来。赵括听说以后就把他们放回去了,他们回到麦丘城内说赵军善待俘虏,还给饭吃,纷纷要来投降,但都被关押起来了。赵括命人用投石器将粮食投入城内,麦丘城的百姓们看到赵军的粮食,联合起来杀死了齐将投降了。

阏与之战,赵国的阏与是赵国都城邯郸的一道屏障,但是秦军却借了韩国的道路想要占领阏与,进攻赵国。赵惠文王担忧不已,派赵奢出战。赵奢将这件事告诉赵括,赵括认为赵军和秦军胜利的几率各只有一半,想要完全胜利要从其他地方下手。秦军借的是韩国的道路,秦国每年都攻打韩国,逼迫韩国成为盟国。
韩国善变,不是真心对待秦国,此次秦国要争夺阏与,韩国心里肯定害怕秦军要对韩国图谋不轨。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让韩军和秦军相互生疑,分散秦军的实力。另外,为了让秦国相信赵国没打算到阏与去阻拦他们,而是选择在武安加强了防御,要派很多人到武安虚张声势。赵奢到了阏与,假装成秦军攻打韩军,让秦军和韩军产生误会,趁机消灭了秦军。
再来就是长平之战,赵国对阵秦国,一开始赵国就连连失利,退守至长平,长达三年不出。赵王用赵括换廉颇,命令赵括尽快出战。出发前,赵括知道这次出征必定凶多吉少,就做了相应的部署,为家人谋得生路。

以往赵括和父亲打了仗回来,都会把赏赐分给将士们,但是这一次出征赵括带领的却是几十万兵力,赵王对赵括也不是完全信任的,若是赵括赢了,赵王肯定会十分忌惮赵括,而找机会杀了赵括。如果战败了,赵括的家人们肯定要遭殃。所以,赵括假装很关心奖励的样子,求了很多赏赐,置办了很多家产。赵括的母亲则试探了赵王用赵括的决心,见赵王决心坚定,就讨要了一个免责的保命符。
赵括其实很能干,不过是因为每次都是以军师的身份,所以战功也就算不到自己头上,才被说成是没有实战经验的小子而已。

赵括在长平一战中,让赵国几乎损失了全部精锐,彻底失去了和秦国对抗的勇气,这点确实不假。不过,如果只从这一点出发,认定赵括是个一无是处的白痴,那就太天真了。


就算从最笨的角度去想,大家都知道,纸是东汉之后才出现的。既然这样,在比东汉早数百年的战国时期,为何会出现赵括在纸上去谈兵这么一个说法?唯一的可能,只能是后人强加上去的!

历史上真正的赵括,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厉害的多。

赵括出身将种门庭,他的父亲赵奢,曾是赵国一个普通的底层收田租的这么一个官员。因为在收租的时候不畏强权,被平原君看中,然后青云直上,开始执掌整个赵国的赋税。在赵奢的治理下,赵国的赋税连年增长,大大增强了赵国的国力。

简单来说,赵括的老爹赵奢,其实原本是出身文官,而且是很会管经济的一个文官。


至于后来,赵奢是如何成为名将的,则是另有原因。因为当时秦国派大军入侵赵国,赵王征求满朝文武的意见,大家都觉得不可以去救援,就连老将廉颇,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作为一个文官的赵奢,却主动提出来,要去阻击秦军。最关键的是,赵奢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真的很有本事!他自己带兵去阻击秦国,竟然还真的打赢了这场连廉颇都觉得毫无胜算的大战。

也正是因为这样,赵奢成了赵国的名将,成了和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的赵国重臣。

说完了赵奢,我们在回过头来说赵括。有这样的老爹,你觉得就算赵括再怎么窝囊,会一点军事都不懂吗?当然,即便在成语故事里,也只是说赵括只会空口说白话,军事或许懂一点,但并不懂实际带兵。


但真实情况,其实与我们的传统印象相去甚远。

实际上,赵括从小就被赵奢带在身边,在军中历练,可以说是深谙军事。而且,史书上曾明确记载,有一次赵奢率赵军进攻齐国,曾经在对一座城池久攻不下。对此,赵括提出,向已经弹尽粮绝的城内,定点投放几包粮食。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如同赵括预料的一样,城内的军民,因为这几包粮食开始自相残杀,城内军队也彻底失控。最终,赵军按照赵括的计谋,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这座城。

后来,赵括的这个计谋,还得到了那位燕国名将乐毅的赞赏。后来乐毅投身赵国,在赵王面前曾对赵括赞不绝口。


有了乐毅这位顶级名将做信用背书,赵王重视赵括,自然也就理所应当了。



因为廉颇只擅长于防守,但是赵国已经没有多少时间来打这场消耗战的,必须速战速决,所以才要派擅长进攻的赵括来代替廉颇。

因为昏庸的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秦国说他们不怕廉颇而怕赵括,所以赵王这样安排。

因为赵王听信了风言风语,对廉颇起了疑心。廉颇用兵属于保守派,擅长防守,进攻比较弱。所以赵王选了赵括,就是希望能加强进攻,早日打败秦军。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10余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_百度知 ...
长平之战算得上是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战国七雄之秦国和赵国强势对决,结果赵军损失四十五万大军,而秦军也损失二十万左右,这一场战打下来,死亡人数在六七十万左右,还是在人口并不多的春秋战国时期,可想而知,这场战争有多惨烈。 人们在提起长平之战的时候,往往只关注秦国和赵国,而忘了是谁引起的这场战争,原...

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却在长平之战中覆灭,其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而赵国早期对秦国的态度是置之不理,认为他们没有实力能够打败自己,所以并没有做好相关的军事部署。也正是因为轻视敌方,所以导致自己最终的失败,如果早期赵国能够重视起秦国的进攻,也不会在长平之战中失败的那么落魄不堪。二、内因是赵国的用人不善长平之战只不过是最简单的一个原因,但其中的内因却...

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为什么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历史上的长平之战,赵国完完全全的被打败了。但是令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是,刚刚被打败不久的赵国却能把燕国这样子的一个国家打的落花流水。然而,为什么被打败的赵国还可以将燕国打败呢?其中的原因在于燕国以为赵国的精兵都已经在上一场战役中被消耗完了,于是就开始轻敌了。另外,当时赵国派了十分有名的...

长平之战中,赵王为什么会中了秦人的离间计?
于是秦王采纳谋士建议,派遣间谍于赵国散播廉颇怯战、欲降秦军的流言,同时派人私底下接触廉颇的政敌,恐吓贿赂他们,游说赵王撤下廉颇主帅职位,赵王采纳,派赵括出任主帅。君相相疑,离心离德赵王不是一个昏庸的人,他知道廉颇不会投降秦军,从廉颇平安回都、且二战秦军就可以看出来。那么,他为什么...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而真正的杀招是秦国临阵换帅,秦军主将由王龁换成了白起,要知道王龁都能让赵国吃亏不少,更何况现在换成了更加善战的白起;结局就不用多说了,白起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赵国四十多万军队,据说最后讨回来的仅寥寥百人,而且还是白起有意放回来的,四十万降卒尽数被坑杀。长平之战对赵国是一个致命的...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虽赵国战败,四十万军队覆灭,但赵国得益于胡服骑射实力犹存,再加上在三大将的带领下,竟险些中兴。长平之战,赵国大约45万大军所剩无几,失败的阴霾覆盖邯郸。赵国在战争中不仅失去了众多的兵马,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战后,无论是国内的经济建设,还是军事上的休养生息,赵国都很...

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的赵国为何还可以打败燕国?
可以这么说,此时的燕国国力虽比不上燕昭王在位之时,那也比以前强大的多。而燕国和赵国相邻,自古就有摩擦。自然而然的,燕国便对赵国产生了想法。燕武成王十三年,也就是长平之战赵国刚刚惨败后,燕武成王果断地对赵国动了手,那就是挖人,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呢?_百度知 ...
那么剩下六个他也不是吃素的,但不借助其他势力,能够独立抗衡秦国就一个,就是这赵国。他是要名将有名将,要兵卒有兵卒的,至于这明君,还是算了吧,一个比一个包。所以长平之战被秦国血孽,就逃不过这死结,一家伙就坑杀了四十万精锐。要是按照其他诸侯国来说,这口气吃下去,这就离完蛋也就...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全歼匈奴10余万骑兵,并数次打败秦军?_百度知 ...
老者说完李牧大战匈奴,好似意犹未尽,飞鱼趁热打铁赶紧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我听说,长平之战后,赵国还数次打败了秦国,难道赵国为何那么快恢复战斗力?听到这个问题,老者似乎再次打开了话匣子,接着说道:其实吧,赵国能数次打败强秦,还是因为有李牧的存在,正所谓:李牧在,赵国存,李牧死,赵国亡。

在长平之战中差点灭亡的赵国,为何转手就把燕国打残呢?
战国老大老二秦国赵国之间的大决战长平之战,以赵国惨败而告终,被俘杀四十六万兵将,得知消息,赵国上下一片哀泣,父哭子妻哭夫,仿如末日,作为赵国的邻国和曾经的盟友,燕国派出国相栗腹以向赵王祝寿为名察看虚实,栗腹来到赵国,看到田间均是老弱病残,少见青壮男子,以为赵国软弱可欺,回国后向燕王喜...

崇左市18391825419: 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何不用李牧呢? -
慈武利佳: 起首,固然李牧是和白起、王翦、廉颇并列的战国四台甫将,在领兵作战上,李牧彻底能够和白起等量齐观.不过,在长平之战发作时,李牧太年青,缺乏充足的资格的来带领数十万赵国雄师.凭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纪录,公元前...

崇左市18391825419: 请问秦朝时期秦国和赵国打战的时候那赵国为什么不派李牧而派赵括呢? -
慈武利佳: 赵括的军事才能绝对不低,为了对付他秦国甚至秘密换将,可见对赵括的重视.长平之战,廉颇的固守策略显然是错误的,赵军是没损失但秦军也完好无损,这样最终势必会有一场决战,当国力耗尽时再战只会更不利.赵括的战略也没有什么问题,寻找秦军主力在平原决战,发挥赵国骑兵集群的优势,以战车和步卒为主的秦军不见得是擅长运动战的赵国骑兵的对手.但是白起派诱饵部队把赵军引入包围网,秦军固守壁垒,赵军寻敌主力决战不成最终被秦军伏兵截断了与邯郸的联系.当时战局也是很悬的,如果秦军伏兵没有击破赵军侧翼而是相反,那恐怕赵括就可以依靠稳固的后方实现他设想的平原决战了,秦军的伏兵才两万多,整个战役的胜败都在于这两万人能不能及时扎住这个口袋,而结果是秦军运气好一些

崇左市18391825419: 为什么赵国会被秦国消灭? -
慈武利佳: 主要转折点是长平之战,秦坑赵兵数十万,赵王不用廉颇却用了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赵国从此不堪一击了.

崇左市18391825419: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不换大将廉颇,赵国能守住吗? -
慈武利佳: 很可能会守不住,但是秦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来打赢这一仗.当时赵国换将的原因很多,比如中了反间计,情报不明,赵王不信任廉颇而信任赵括.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当时赵国的国力,已经耗不下去了.只能险中求胜,转守为攻.遗憾的是,赵国另外一个战神李牧这时候还只是个边境上的小将,轮不到他指挥.廉颇又不被信任,那就只有赵括了.毕竟赵括他爹赵奢就是战国时期进攻最猛的人物之一,但赵奢当年打得太猛,受伤很重身体不好,不然派他去是最好的选择.

崇左市18391825419: 赵括不替换廉颇,赵国就能在长平之战胜了秦国吗 -
慈武利佳: 战争这种事情还是很难预料的,不过假如廉颇不被替换,肯定仍然会稳扎稳打,不轻易进攻,而专注于防守.就算赵军无法战胜秦军,至少也不会那么轻易被击溃,那时候赵国在六国里还算是比较强大的一个,四大名将他占其二虽然另外两个为秦,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国力也不容小觑的 不管怎么说廉颇的那种方式虽保守,但也稳妥,使得秦也没法继续前进.赵括虽然年少有为,毕竟没廉颇那种经验

崇左市18391825419: 赵国为什么用赵括带兵 -
慈武利佳: 赵括出身名门 其父赵奢曾败秦军 赵括此人军事上才能也不算差 在长平之战中 被断粮草仍然能组织赵军反扑 在其身死之后赵军才崩溃可见其才能 赵括是当时赵王的好友 疑似赵国王族 值得赵国上下信任 秦国的细作活动

崇左市18391825419: 长平之战赵国高层做错了什么?
慈武利佳: 对于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赵国临阵换将,用所谓“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赵国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实际上是多方面综合原因导致的,撇开秦国因素不谈,仅从赵国本身分析,至少...

崇左市18391825419: 赵国是怎样灭亡的,越简短的概括越好 -
慈武利佳: 第一,错误的任用赵括,丧失了东方六国抵抗秦国的最后的强大力量,40万赵军被活埋,割让七城,从此以后,赵国只能苟延残喘了. 第二,杀李牧,自毁长城,丧失军心. 第三,不用廉颇,力王狂澜的最后希望落空.

崇左市18391825419: 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毁灭 -
慈武利佳: 一次失误的长平之战让赵国精锐损失殆尽,大大加速了其灭亡进程.还有就是没有很好的执行联合抗秦战略在,暂时没有秦国的威胁时老和合纵盟友闹矛盾,被秦国抓住机会,各个攻击,这不是出几位名将名相就能挽救的.还有就是赵王没有用赵括.

崇左市18391825419: 廉颇不下课赵国能打赢长平之战吗 -
慈武利佳: 长平之战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 以此来看,长平之战赵王弃用廉颇是一个很大的败笔,更源于自己的错误的战争思路,而廉颇务实的防御战略若不被弃用,长平之战未必打得起来,如果打起来能不能打赢不好说,至少不会输得那么惨,最有可能的应该会在对峙中迁延历史的发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