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寇兵而赍盗粮者翻译

作者&投稿:毋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翻译: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藉:借。赍:赠送,送给。该句出自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谏逐客书》。李斯的《谏逐客书》不只是一篇好文章,而且是一个好策略。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不止于改变“逐客”,更加为秦王朝的统一天下奠定了策略基础。
《谏逐客书》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谏逐客书》注释
1、过:过错,错误。
2、产:生,出生。
3、殷盛:指百姓众多而且富裕。殷,多,众多。
4、包:这里有并吞的意思。
5、施(yì):蔓延,延续。
6、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
7、向使:假使,倘若。内:同“纳”,接纳。
8、今陛下致昆山之玉:如今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宝玉。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致,求得,收罗。昆山,即昆仑山。
9、随和之宝:即所谓“随侯珠”和“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所得的夜明珠和楚人卞和来得的美玉。
10、明月:宝珠名。
11、太阿(ē):亦称“泰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
12、纤离:骏马名。
13、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作为装饰的旗帜。
14、鼍(tuó):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蒙鼓。
15、说:通“悦”,喜悦,喜爱。
16、犀象之器:指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
《谏逐客书》译文
臣听说官吏议论驱逐列国入秦的游说之士,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得来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人物,不出生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于是称霸西戎。
孝公采用商鞅的法令,移风易俗,人民因此富裕丰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效力,诸侯亲近顺服,俘获楚魏军队,攻占土地千里,国家至今安定强盛。惠王采用张仪计谋,攻克三川之地,西面兼并巴蜀,北面收受上郡,南面轻取汉中,统揽九夷之地,控制楚之鄢郢,东面占有成皋之险,割取肥美土地,六国联盟罢休,迫使西来侍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放逐华阳君,加强国家权力,杜绝权豪之门,蚕食诸候国家,使秦国成就帝王之业。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这会使秦国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了。
如今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悬挂着夜间光如明月的宝珠,佩戴着太阿宝剑,骑着纤离骏马,立起用翠羽编成凤鸟形状所装饰的旗帜,架起用灵鼍皮蒙成的鼓。
这些宝物,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为什么呢?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用,那么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做的器物不能成为赏玩嗜好之物;郑国、卫国的女子不能充斥后宫;骏马驴骡不会充满外马房;江南的金器锡器不会被使用,西蜀的丹青不会作为绘画的颜料。
所以装饰后宫、充塞堂下、娱乐心情、好听好看的东西,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可以,那么宛地珍珠装饰的头簪、附着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绸做成的衣服、织锦刺绣的饰品不会进献到您的面前;而化俗为雅、宁静美丽的赵国女子不会站在您的身边。那敲打着瓦器、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唱歌呼叫而悦耳的,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这类乐曲,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了敲击瓦器而接受《郑》《卫》之音,屏退弹筝而求取《韶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为了舒适称心于眼前,适合观赏罢了。
如今选取人才则不然,不问可用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去,是客卿的一律驱逐。这样看来,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珍珠、玉器,而所轻视的是人民。这不是用来据有天下、控制诸侯的策略。
臣听说地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口就多,军队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形成了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帝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
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一年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
东西不是秦国出产的,可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的,而愿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
《谏逐客书》赏析
此文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
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谏逐客书》创作背景
据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被逐的路途上写了《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作者介绍
李斯,秦政治家、文学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初为郡小吏,后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战国末年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政任为客卿。
秦统一六国后,任丞相。参与制定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李斯实行郡县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被杀。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的意思
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翻译是什么?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翻译是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皇帝下令允许他这样做。出自先秦李斯的《谏逐客书》,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谏逐客书》是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创作的一篇文章。文章...

藉寇兵而赍盗粮者翻译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注释 1、过:过错,错误。 2、产:生,出生。 3、殷盛:...

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口兵而赍盗娘者也的翻译
裹足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藉:同借,借给,供给; 赍:送物给人;寇:盗匪,入侵者;兵:兵器,武器

藉寇兵而赍盗粮者翻译
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译文如果摆渡不完,他们逃窜藏匿在山谷中,就是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皇帝下令允许他这样做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度秦王嬴政即位后,国势越发强盛,一些贵族。4、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

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怎么翻译?
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译文:如果摆渡不完,他们逃窜藏匿在山谷中,就是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皇帝下令允许他这样做。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度》秦王嬴政即位后,国势越发强盛,一些贵族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指责他们是各国派来的间谍,建议立即知驱逐。秦相吕不韦...

借寇兵赍盗粮什么意思
借寇兵赍盗粮意思是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比喻帮助自己的敌人增强力量。典故秦·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造句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倘若无民德,则智气两者亦无...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求翻译!
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送给强盗粮食啊。

古文翻译
古文翻译 .今生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人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今生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人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展开  我来答 3个...

恶人读书,适以济恶原文及翻译,恶人读书,适以济恶原文及翻译
注解】 心地干净:心性洁白无疵。心地是心田、在心中藏有善恶种籽、随缘兹长。朱子有:“有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的说法。 窃以济私:偷偷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假以覆短:借佳句名言掩饰自己的过失。 藉寇兵而责盗粮: 李斯 “《谏逐客书》中有“此所谓藉寇兵而资盗粮者也”。兵,武器。赍...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832307000: 《谏逐客书》课文第三段翻译~"臣闻地广者栗多.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语沫灵杆:[答案]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832307000: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的意思 -
语沫灵杆: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832307000: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赏析
语沫灵杆: &nbsp 出自先秦李斯的《谏逐客书》. &nbsp &nbsp 节选: &nbsp &nbsp &nbsp是...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nbsp &nbsp 翻译: &nbsp &nbsp &nbsp因此,...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832307000: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
语沫灵杆: 谏逐客书原文谏逐客书 [ 先秦 ]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832307000: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求翻译! -
语沫灵杆: 如今竟然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对国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 -----------------------------------------臣闻地广者粟多 节选自《谏逐客书》 作者:李斯(秦朝) 【原文】: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 ⑤土壤,故能成其...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832307000: 用现代汉语表述“藕寇兵而赍盗粮” -
语沫灵杆: 楼主打错了第一个字啊!原文为:藉寇兵而赍盗粮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832307000: 谁有李斯的<渐逐客书>的原文和翻译?谢谢~~~
语沫灵杆: 《李斯谏逐客书》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832307000: 求王者不却众庶的翻译 -
语沫灵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昰和上文一个道理相信你看了上面的就会明白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