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论语》里仁第四

作者&投稿:才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深入解读《论语·里仁第四》篇章,孔子以其深邃的智慧探讨了义与利、个人修养、孝道与君子小人的区分。他强调环境对道德塑造的深远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揭示了环境选择对于个体品德的重要影响,如孟母三迁择良师益友以育子。

孔子的教诲中,我们看到仁者的抉择与困境应对。他认为,仁者在困境中能坚守仁德,不仁者则难以在困穷或安乐中持久。仁者内心安宁,知者善用仁义,两者之间,仁是更高的境界。他阐述了仁者既能爱人又能恨人,但志向若在仁,恶行则不生。

养成仁德后,人行善避恶,正如古人明志,志向如诸葛亮的"志当存高远",成为克服困难的动力。孔子强调士人应以仁义为重,如颜渊虽贫而好学,曾参倡导"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坚韧。诸葛亮不仅教育子女淡泊名利,更强调实际行动的价值,如鉴真东渡日本的坚定信念。

在孔子的理欲观中,贫富之道并非决定仁德的唯一标准,君子即便在富贵贫贱中,也坚守仁义。杜甫的亲身经历,如他在困苦中仍忧虑天下寒士,正是孔子仁爱精神的生动体现。孔子的教诲提醒我们,个人修养的提升和对仁的追求并非遥不可及,只需通过观察错误和反省来辨别和提升。

孔子论君子与小人的差异,揭示了君子以国家和社会为重,而小人则专注于个人私利。他主张礼让治国,品德高于地位。孟信的诚实故事,展示了儒家修身立德的基石。曾子对孔子之道的理解,忠恕为核心,强调言行一致,见贤思齐。

最后,孔子对义利的辨析,以及对见贤思齐的道德观念,影响了无数后世。他的教诲提醒我们,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以及对道德的始终如一追求,是每个人提升自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论语里仁是哪篇文章里面的
《论语·里仁篇》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又名《论》。基本信息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

论语里仁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论语·里仁第四》23:小心无大错
《论语·里仁第四》23:小心无大错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古人讲“鲜矣”,取的不是“新鲜”的本意。而是稀少、较少的引申意。所谓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个意思。《论语》中提到“鲜矣”的频次不高,在《论语·学而第一》中,孔子讲过一次,说的是“巧言令色鲜矣仁”,取的就是稀少、较少地...

《论语-里仁第四》18 事父母几谏
本章为《论语》:里仁篇 【原文】4.18子曰:“事父母几谏①。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②。”【注释】①几(jī):轻微,婉转。②劳:劳心;担忧。【翻译】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

《论语·里仁第四》(15):一以贯之
【翻译】孔子说:“曾参啊,我的道有一个核心贯通啊。”曾子回答说:“学生明白了。”孔子出去后,其他的学生就来问曾参:“夫子的道,是什么呢?”曾子说:“夫子的道,不过是忠恕二字而已啊。”【我的理解】参,即是曾参。孔子学生,相传《大学》就是曾子所做,儒家奉曾子为“宗圣”,可见...

《论语·里仁第四》(18):对待父母的态度
【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解释】孔子说:“(若父母有错)侍奉父母时要婉转地劝诫,如果自己的想法父母并不理解和接受,也要做到恭敬而不违逆,任劳任怨。”【我的理解】首先我们要警惕,“过错”和“不同”不一样。父母因为与我们年代不同,而想法不同,...

《论语·里仁第四》16:打虎上山
《论语·里仁第四》16:打虎上山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水浒传》中有一回“武二郎景阳冈打虎”,讲的是好汉武松的故事。当时吃了几斤牛肉,连喝十八碗酒的武松借着酒劲,酒壮英雄胆,坚持过冈。路遇吊睛白额大虫,赤手空拳为民除害,打死了那只祸害当地的大老虎。武松打虎,讲究...

《论语·里仁第四》08:为之生,为之死,为之癫狂
《论语·里仁第四》08:为之生,为之死,为之癫狂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话说的简单明了,大气!孔子所讲的学问,一向是生的学问,是人生大道。这里忽然说了,如果早上能听闻人生的大道,太阳落山时就死去,也是值得的。“道”,无论在哲学上有多少种形而上的解释,回到现实世界,也只...

《论语·里仁第四》13:礼仪之邦是怎么来的
《论语·里仁第四》13:礼仪之邦是怎么来的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礼记》讲:“夫礼者,天地之序也!”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什么是“礼仪之邦”?简单来说便是把“礼”作为立国根本的邦国。结合《礼记》对于“礼”的阐释,也就是把呼应天地之...

《论语·里仁第四》自我约束(23)
而清代人赵佑《四书温故录》更为精妙:“贲尽饰,受以剥。节当位,受以孚,君子损益盈谦,与时消息,于谦得六交之吉,于丰廑日中之忧。天道人事,未有不始于约终于约者。约而为泰则无恒,泰而能约故可久。”赵佑《四书温故录》更提到了《周易》里的贲卦、剥卦,节卦、中孚卦、损卦、益卦、...

吐鲁番市19267738624: 里仁篇第四原文及翻译 -
称伊消炎: 里仁篇第四原文及翻译如下: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的地方最好.选择居住环境而不讲究仁德,怎么算是聪明?” 此章是孔子的环境论,我以为有道理.但我还以为生命成长应该从生命的内在开始,...

吐鲁番市19267738624: 【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第四》求为可知也什么意思?"求为"又是什么意思? -
称伊消炎:[答案] 金良年译注: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谋求能为他人所了解. 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朱熹的理解是:君子不会担心得不到理解,只希望能不断完善自我,得于心自然能形于体,别人自然...

吐鲁番市19267738624: "论语"里第四篇"里仁第四&quo?
称伊消炎: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谁能将一天的力气全部用在实践仁德上的呢?我没有见过实行仁德而力气不够的人.或许有这种情况吧,只是我不曾见过”--摘自《论语通译》张志刚译注.所以“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说的是“未见力不足者”他的意思是,人们不实行仁德不是因为力气不够,而是从没有人肯将一天的力气全部用在实行仁德上面.

吐鲁番市19267738624: 论语里仁第四中---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称伊消炎:[答案] 先师说:“人的内心只有充满仁德才是美好的,不能选择与安处于'仁德'的修养,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里”指内心的精神,“处”是“措置于”、“安处于”之意.“知”读音为zhì,通假于“智”,是聪明与智慧的意思.

吐鲁番市1926773862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第四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称伊消炎:[答案] 孔子说:“不必担心有没有自己的地位,应该担心凭什么来占在这个地位上.不必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从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追求能够被别人了解就可以了.” 注释: 患:担心.位:地位.所以立:用来处在这个地位的才于德.莫己...

吐鲁番市19267738624: 论语“里仁第四”的前9个自然段的解释. -
称伊消炎: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吐鲁番市19267738624: 《论语》里仁第四中“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什么意思? -
称伊消炎: 里仁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 不要担心没有官位,而要担心有没有能担任官位的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努力地设法使自己值得他人了解.

吐鲁番市19267738624: 孔子《里行》中的一句解释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怎么解释啊? -
称伊消炎:[答案] 语出《论语.里仁第四》: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这篇讲的是 里仁.'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唯有仁者爱人,这就是他一辈子奔走呼号的政治理想.可见孔子诸侯能否采纳他的仁政很是看重.“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

吐鲁番市19267738624: 论语四则的意思 -
称伊消炎: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