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随法师:学佛如何面对人事善恶?

作者&投稿:羊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智随法师:学佛如何面对人事善恶?~

问:皈依佛门之后,如何面对日常的人与人、生活与工作、善与恶的矛盾?答:我们学佛之后会发现这个世间很不圆满,很残缺。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善与恶之间有对立。不学佛时好象觉得这个世间很好,学佛之后发现世间有很多与佛法相违之事。其实学不学佛世间本来如此,有善有恶。不学佛不太关注,也不知何为善恶。学佛之后,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这些善恶就更明显了。可以说,是佛法让我们认清了善恶。那么学佛之人该怎么来面对这些善恶问题呢?可能很多初学佛的人都会很焦虑,甚至越学佛烦恼越多。不学佛好象还好一点,越学佛这善恶的观念就越发强烈。善恶观念强烈,就会导致我们心中的是非观增强,对外面社会的种种现象极为不满。学佛的人要有智慧来看待这些问题。一、关于人【根机不同】首先从人的角度来看,佛法告诉我们:众生根机是不一样的,要知道人有差异,众生的根机不同,来到这个世间的人是千差万别的。如同树上的树叶一样,每一片都不同,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人有差异,自然就有高低,有好坏,有对错,有善恶。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是每个人的业力形成的。学佛的人就要有理智,必须看清这一点。既然每个人都是活在他的因果当中,在承受他自己的果报,我们理智的看待就可以了,不需要去管他人的善恶,我们管好自己。学佛首先是改善自己,佛法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我们不能拿着佛教的种种戒律、道德来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他们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用佛法的要求来衡量、指点别人,随时用一个尺度来看别人,这样我们自己就会很烦恼。学佛是自我改善,自己改正自己。自己改变了,心量大了,境界高了,你再看其他的,心中就会有变化。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尊重他人】首先,就是要尊重人,人人都有他的因果,人人都在自己的因缘果报当中生存。我们要尊重对方,不论他的好坏。尊重对方,是学佛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以佛的眼光看,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那不仅仅是尊重了,那应是恭敬了,不敢轻视每一个人。在《法华经》里面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在大街上看到每一个人,都会顶礼说:“你当做佛,我不敢轻慢你。”不论这个人好坏与否,他都会向他顶礼。后来很多人很讨厌他,扔石头打他。他就躲得远远的,还是继续顶礼说:“你当做佛,我不敢轻慢你。”我们学佛就要有这种观念: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不管他好坏善恶,他有佛性,他将来也会成佛,我们要尊重对方,不要轻视每一个未来佛。从佛的角度是要度化一切众生,我们已经学佛的人,就是先觉者,那么先觉悟的人应该帮助未觉悟的人。你要度化他,就要尊重他——尊重他的人格,敬重他的佛性。【慈悲相待】第二点,我们尊重别人,要度化别人,对人就要有爱心,要有慈悲心。我们有慈悲心,才能感化别人,才能去说服他,劝他改恶向善,甚至来信仰佛法,来念佛往生等。如果我们没有慈悲心,人家与我们自然就有距离。当然,凡夫的爱心是很有限的,这时就要多体会佛心了。我们看众生都是有高低的,凡夫自然以凡夫的心量来面对世间的人。然而我们看佛,他要普度一切众生,他有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可以看到一切众生的前因后果、善恶表象。但是,他毫不计较,也不烦恼,他还要发心去救度这一切众生。身为学佛的人就要体悟佛心,体悟佛心之后,我们就会有佛心,会用佛的慈悲心来面对世间的人,去关爱他们。小至家里的亲人、朋友、有缘的人,然后扩大至一切众生,乃至从人道到六道众生。当然,凡夫众生不可能像佛那样有广大的慈悲心,普度一切众生。我们就从有限的范围,从有缘的人身上去发挥自己的作用,把佛的慈悲传给他们,慢慢去感化,可以影响周围的人来接受佛法。【包容体贴】第三点就是要关爱、包容、体贴我们身边的人。人人都有烦恼,人人都有缺点。作为学佛的人首先知道自己是凡夫众生,善导大师讲:“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反过来看周围的人呢?大家都是‘彼此彼此’啦,都是凡夫众生。当然,印光大师讲了一句话,就是:“看自己是凡夫,看其他人都是圣人。”祖师虽然这么讲,但是我们做得到吗?很多人都是颠倒啦:看自己是圣人,别人都是凡夫。好像我的修行还差不多,别人都不怎么样。凡夫众生,要把别人当做圣人是很难的。为什么呢?佛法里面有一句话讲的很明白:“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众生看一切佛都是众生。”我们是众生,看到佛都会像众生一样。你看很多大德高僧,很多佛菩萨示现来到这个人间,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举一个事列来说明。在古代有这么一个事例,曾经有一个出家人很想见弥勒菩萨,他发愿在山里打坐修行三年,希望弥勒菩萨示现给他看一看。三年之后,结果一点消息都没有。没有看到弥勒菩萨,他就有点灰心了。然后就往山下走,走到半途看到一个老太婆在那里磨铁棒。他问老太婆:你磨铁棒干什么?老太婆说:我要把铁棒磨成针。听到这一句话,他深为感动,就反省自己:一个老太婆为了一根针都有如此毅力,我为了见弥勒菩萨,这才三年算什么呢?好,再发心:上山继续修行三年求见弥勒菩萨。结果三年过后呢?还是没看到弥勒菩萨。又下山了,下山之时看到一条狗,而且是一条生病的狗躺倒在路边。它的腿上都灌脓了,而且长了蛆。这位出家人一念慈悲心起,就用自己的嘴把狗腿上的脓吸出来。当他把这件事做完的时候,这只狗突然变成了弥勒菩萨。这位出家人心想:最初三年我没有看见您,然后再三年也没有看到你,没想到现在见到您。弥勒菩萨说:我随时随地都在你的身边。你在山上时,吐口水都吐到我的身上了,你转来转去,我都在你身边,可是你看不见。老太婆和狗都是弥勒菩萨示现的,只是肉眼凡胎不认识而已。所以一切众生,我们看他是凡夫,说不定他就是哪一位菩萨示现的,只是我们不知道。因此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视自己是凡夫,视一切人都是菩萨。这样可以降服自己的我慢心,不然我们会很高慢,觉得自己修行很好,别人都不如我。有了这种视一切人为菩萨的心,你看别人的对错就很方便了,就很自在了。他是菩萨示现的,不用计较,矛盾的心理自然就化解掉了。不过真要把别人都当做菩萨来看,有时是很难的。如果别人是金刚怒目菩萨,我们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跟菩萨吵起来。如果我们不能把别人当菩萨看待,那起码有一点我们要注意:我们是凡夫,别人也是凡夫,要尊重对方、体谅对方、包容对方、善待对方,从而感化对方,不要恶心相向。这是对人的问题。二、关于事其次我们来看如何对待世间的善恶。有人就有事,有事就有善恶,怎么来对待善恶呢?【分辨善恶】首先,学佛的人要能够分辨善恶,知道善恶。我们学佛的人如果善恶都分不清,那就糊涂颠倒了,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首先能够知道善恶,才能够改恶向善,才能改变人的命运。我们如果善恶都分不清,自然不能改变自己,也不能影响家庭以及周围的人。我们要自度度人,首先从自身做起,能够分清善恶。佛经有一句话讲:“善能分别诸法相。”所有的法相你要能够分别,好坏、善恶、对错、高低,包括佛法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念佛往生的道理都要能够知道明了。我们能够分辨善恶,在这世间才能看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比如有些人说:我不学佛,只要做个好人就可以了。不学佛的人能够做一个好人吗?不学佛的人肯定没办法做一个好人,他没有善恶是非的认识,连最基本的五戒十善都做不到,怎么会是一个好人呢?我们看不学佛的,有几个人能不杀生、不吃肉、不贪瞋痴?所以学佛第一就是要知道善恶是非。【包容善恶】第二点,分清善恶之后,我们要具备的就是要有心量,要能够包容善恶。这是一个五浊恶世的凡夫世间,这个世间就是善恶对立的世间。在善恶对立的世间,我们要有包容心,好的要提倡,坏的要包容,要能体谅对方。都是凡夫众生,都难免有习性,有业障,有过失。身为学佛的人,要善能了达凡夫之相,如经所言:“达众生相。”众生有种种善恶之相,我们知道明了即可,不生计较,因果现前,该发生的自然就发生了。【慈悲感化】第三点,有了包容心,然后还要有慈悲心去感化对方。当然要看我们慈悲心的大小,慈悲心大的人可以在你的周围波及得很大。慈悲心小一点的人,感染力就不一样。世间有一句话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我们“穷”——力量小的人、不能感化他人的人——就可以自己独善其身。比如在工作当中,在生活当中,善恶很复杂,我们不能影响他人,可以自己独善其身。这个世间是一个大的染缸,我们要尽量保持自己少受污染,多一点清净。我们身为凡夫,有时抵挡不了外界的影响,有一个保护层可以保护我们: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无量的光明,可以保护念佛之人。我们多念佛,自然会少受外界的影响,可以保持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如果你对佛法比较通达,又有人格力量、智慧辩才,那么就可以兼顾影响、度化他人。我们知道善恶,也能够分辨善恶,然后有慈悲心,有包容心,就可以去感化、度化他人。这就要有一点菩萨的慈悲心肠了,当然这不是我们初学佛的人做得到的,但是可以慢慢地去培养这种慈悲心。三、究竟而观【没有善恶,只有因缘】另外,善、恶是一个对立的概念,其实严格从佛法究竟意上讲:没有善恶,只有因缘。善恶是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他示现这种缘而已。每个人在他的这种缘之下,你认为是恶,他自己有可能认为是善,只是他的因缘而已。所以学佛的人,我们不能在善恶上执着。他有他的因缘,他示现这个因缘而已。举个简单的比喻,世间有些人看到在高位贪污的人,心里不平衡。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如果在那个位置,是否也会像他那样呢?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他在那个位置,很多因缘促使他不贪都不行,很多都是因缘促成的。如果我在他那个位置,也许还不如他。我们应庆贺自己,应怜悯对方。这个世间就是一个染污的世间,是一个五欲六尘的空间。在这个五欲六尘的空间,没有人不被染污的,无人能够保证自己一尘不染。那么我们以佛的眼光来看,这一切都是因缘促成。因缘生万法,善也是因缘生的,恶也是因缘生的。佛法讲:因缘所生的万法,缘起性空——万法的本性都是空的。【不辨善恶,念佛往生】如果从大乘佛法讲,对善恶怎么来看待呢?不辨善恶。善恶都是缘起法,都是缘起有本性空。《心经》有一句话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看世间的人、事不要太认真,要看成梦幻空花一样。他是空幻的,是因缘生发出来的,缘一过就不存在了。你如果很执着很在意,就会起烦恼。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安心念佛求往生西方,就更不需要去计较这些善恶是非了。我们是求往生西方的人,这个世间跟我们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也可以说毫不相干,我们只是在这里做一个过客而已。三十年、五十年一过,这个世间就不存在了,在我们面前就消失了。现在只是尽我们的力量,能够影响一个人念佛,就去影响一个人,能够影响三、五个,乃至可以带动一些人,也只是顺其因缘而已。我们只要自信教人信,劝人念佛往生即可。那么不能影响的人,随他个人的因缘,我们不用去计较。古大德有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若真是修道人不见世间之过,我们安心念佛求往生的人,没有心思去计较别人的过失。所以面对人世间的善恶好坏等问题,以简单的心态看待最好,然后就是念佛。我们遇到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无能为力的问题,别无他法,只有求阿弥陀佛加持,一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1.看大成佛经 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 《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2.看修行的书 明理不求实证 则无意义 目前时代 最好最易成就的 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大圆满法 天赐众生福泽 能修习 当累世修的机缘 甚难得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大手印即大圆满),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 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 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 且证量足 能够灌顶加持 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问:皈依佛门之后,如何面对日常的人与人、生活与工作、善与恶的矛盾?答:我们学佛之后会发现这个世间很不圆满,很残缺。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善与恶之间有对立。不学佛时好象觉得这个世间很好,学佛之后发现世间有很多与佛法相违之事。其实学不学佛世间本来如此,有善有恶。不学佛不太关注,也不知何为善恶。学佛之后,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这些善恶就更明显了。可以说,是佛法让我们认清了善恶。那么学佛之人该怎么来面对这些善恶问题呢?可能很多初学佛的人都会很焦虑,甚至越学佛烦恼越多。不学佛好象还好一点,越学佛这善恶的观念就越发强烈。善恶观念强烈,就会导致我们心中的是非观增强,对外面社会的种种现象极为不满。学佛的人要有智慧来看待这些问题。一、关于人【根机不同】首先从人的角度来看,佛法告诉我们:众生根机是不一样的,要知道人有差异,众生的根机不同,来到这个世间的人是千差万别的。如同树上的树叶一样,每一片都不同,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人有差异,自然就有高低,有好坏,有对错,有善恶。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是每个人的业力形成的。学佛的人就要有理智,必须看清这一点。既然每个人都是活在他的因果当中,在承受他自己的果报,我们理智的看待就可以了,不需要去管他人的善恶,我们管好自己。学佛首先是改善自己,佛法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我们不能拿着佛教的种种戒律、道德来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他们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用佛法的要求来衡量、指点别人,随时用一个尺度来看别人,这样我们自己就会很烦恼。学佛是自我改善,自己改正自己。自己改变了,心量大了,境界高了,你再看其他的,心中就会有变化。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尊重他人】首先,就是要尊重人,人人都有他的因果,人人都在自己的因缘果报当中生存。我们要尊重对方,不论他的好坏。尊重对方,是学佛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以佛的眼光看,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那不仅仅是尊重了,那应是恭敬了,不敢轻视每一个人。在《法华经》里面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在大街上看到每一个人,都会顶礼说:“你当做佛,我不敢轻慢你。”不论这个人好坏与否,他都会向他顶礼。后来很多人很讨厌他,扔石头打他。他就躲得远远的,还是继续顶礼说:“你当做佛,我不敢轻慢你。”我们学佛就要有这种观念: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不管他好坏善恶,他有佛性,他将来也会成佛,我们要尊重对方,不要轻视每一个未来佛。从佛的角度是要度化一切众生,我们已经学佛的人,就是先觉者,那么先觉悟的人应该帮助未觉悟的人。你要度化他,就要尊重他——尊重他的人格,敬重他的佛性。【慈悲相待】第二点,我们尊重别人,要度化别人,对人就要有爱心,要有慈悲心。我们有慈悲心,才能感化别人,才能去说服他,劝他改恶向善,甚至来信仰佛法,来念佛往生等。如果我们没有慈悲心,人家与我们自然就有距离。当然,凡夫的爱心是很有限的,这时就要多体会佛心了。我们看众生都是有高低的,凡夫自然以凡夫的心量来面对世间的人。然而我们看佛,他要普度一切众生,他有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可以看到一切众生的前因后果、善恶表象。但是,他毫不计较,也不烦恼,他还要发心去救度这一切众生。身为学佛的人就要体悟佛心,体悟佛心之后,我们就会有佛心,会用佛的慈悲心来面对世间的人,去关爱他们。小至家里的亲人、朋友、有缘的人,然后扩大至一切众生,乃至从人道到六道众生。当然,凡夫众生不可能像佛那样有广大的慈悲心,普度一切众生。我们就从有限的范围,从有缘的人身上去发挥自己的作用,把佛的慈悲传给他们,慢慢去感化,可以影响周围的人来接受佛法。【包容体贴】第三点就是要关爱、包容、体贴我们身边的人。人人都有烦恼,人人都有缺点。作为学佛的人首先知道自己是凡夫众生,善导大师讲:“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反过来看周围的人呢?大家都是‘彼此彼此’啦,都是凡夫众生。当然,印光大师讲了一句话,就是:“看自己是凡夫,看其他人都是圣人。”祖师虽然这么讲,但是我们做得到吗?很多人都是颠倒啦:看自己是圣人,别人都是凡夫。好像我的修行还差不多,别人都不怎么样。凡夫众生,要把别人当做圣人是很难的。为什么呢?佛法里面有一句话讲的很明白:“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众生看一切佛都是众生。”我们是众生,看到佛都会像众生一样。你看很多大德高僧,很多佛菩萨示现来到这个人间,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举一个事列来说明。在古代有这么一个事例,曾经有一个出家人很想见弥勒菩萨,他发愿在山里打坐修行三年,希望弥勒菩萨示现给他看一看。三年之后,结果一点消息都没有。没有看到弥勒菩萨,他就有点灰心了。然后就往山下走,走到半途看到一个老太婆在那里磨铁棒。他问老太婆:你磨铁棒干什么?老太婆说:我要把铁棒磨成针。听到这一句话,他深为感动,就反省自己:一个老太婆为了一根针都有如此毅力,我为了见弥勒菩萨,这才三年算什么呢?好,再发心:上山继续修行三年求见弥勒菩萨。结果三年过后呢?还是没看到弥勒菩萨。又下山了,下山之时看到一条狗,而且是一条生病的狗躺倒在路边。它的腿上都灌脓了,而且长了蛆。这位出家人一念慈悲心起,就用自己的嘴把狗腿上的脓吸出来。当他把这件事做完的时候,这只狗突然变成了弥勒菩萨。这位出家人心想:最初三年我没有看见您,然后再三年也没有看到你,没想到现在见到您。弥勒菩萨说:我随时随地都在你的身边。你在山上时,吐口水都吐到我的身上了,你转来转去,我都在你身边,可是你看不见。老太婆和狗都是弥勒菩萨示现的,只是肉眼凡胎不认识而已。所以一切众生,我们看他是凡夫,说不定他就是哪一位菩萨示现的,只是我们不知道。因此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视自己是凡夫,视一切人都是菩萨。这样可以降服自己的我慢心,不然我们会很高慢,觉得自己修行很好,别人都不如我。有了这种视一切人为菩萨的心,你看别人的对错就很方便了,就很自在了。他是菩萨示现的,不用计较,矛盾的心理自然就化解掉了。不过真要把别人都当做菩萨来看,有时是很难的。如果别人是金刚怒目菩萨,我们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跟菩萨吵起来。如果我们不能把别人当菩萨看待,那起码有一点我们要注意:我们是凡夫,别人也是凡夫,要尊重对方、体谅对方、包容对方、善待对方,从而感化对方,不要恶心相向。这是对人的问题。二、关于事其次我们来看如何对待世间的善恶。有人就有事,有事就有善恶,怎么来对待善恶呢?【分辨善恶】首先,学佛的人要能够分辨善恶,知道善恶。我们学佛的人如果善恶都分不清,那就糊涂颠倒了,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首先能够知道善恶,才能够改恶向善,才能改变人的命运。我们如果善恶都分不清,自然不能改变自己,也不能影响家庭以及周围的人。我们要自度度人,首先从自身做起,能够分清善恶。佛经有一句话讲:“善能分别诸法相。”所有的法相你要能够分别,好坏、善恶、对错、高低,包括佛法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念佛往生的道理都要能够知道明了。我们能够分辨善恶,在这世间才能看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比如有些人说:我不学佛,只要做个好人就可以了。不学佛的人能够做一个好人吗?不学佛的人肯定没办法做一个好人,他没有善恶是非的认识,连最基本的五戒十善都做不到,怎么会是一个好人呢?我们看不学佛的,有几个人能不杀生、不吃肉、不贪瞋痴?所以学佛第一就是要知道善恶是非。【包容善恶】第二点,分清善恶之后,我们要具备的就是要有心量,要能够包容善恶。这是一个五浊恶世的凡夫世间,这个世间就是善恶对立的世间。在善恶对立的世间,我们要有包容心,好的要提倡,坏的要包容,要能体谅对方。都是凡夫众生,都难免有习性,有业障,有过失。身为学佛的人,要善能了达凡夫之相,如经所言:“达众生相。”众生有种种善恶之相,我们知道明了即可,不生计较,因果现前,该发生的自然就发生了。【慈悲感化】第三点,有了包容心,然后还要有慈悲心去感化对方。当然要看我们慈悲心的大小,慈悲心大的人可以在你的周围波及得很大。慈悲心小一点的人,感染力就不一样。世间有一句话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我们“穷”——力量小的人、不能感化他人的人——就可以自己独善其身。比如在工作当中,在生活当中,善恶很复杂,我们不能影响他人,可以自己独善其身。这个世间是一个大的染缸,我们要尽量保持自己少受污染,多一点清净。我们身为凡夫,有时抵挡不了外界的影响,有一个保护层可以保护我们: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无量的光明,可以保护念佛之人。我们多念佛,自然会少受外界的影响,可以保持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如果你对佛法比较通达,又有人格力量、智慧辩才,那么就可以兼顾影响、度化他人。我们知道善恶,也能够分辨善恶,然后有慈悲心,有包容心,就可以去感化、度化他人。这就要有一点菩萨的慈悲心肠了,当然这不是我们初学佛的人做得到的,但是可以慢慢地去培养这种慈悲心。三、究竟而观【没有善恶,只有因缘】另外,善、恶是一个对立的概念,其实严格从佛法究竟意上讲:没有善恶,只有因缘。善恶是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他示现这种缘而已。每个人在他的这种缘之下,你认为是恶,他自己有可能认为是善,只是他的因缘而已。所以学佛的人,我们不能在善恶上执着。他有他的因缘,他示现这个因缘而已。举个简单的比喻,世间有些人看到在高位贪污的人,心里不平衡。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如果在那个位置,是否也会像他那样呢?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他在那个位置,很多因缘促使他不贪都不行,很多都是因缘促成的。如果我在他那个位置,也许还不如他。我们应庆贺自己,应怜悯对方。这个世间就是一个染污的世间,是一个五欲六尘的空间。在这个五欲六尘的空间,没有人不被染污的,无人能够保证自己一尘不染。那么我们以佛的眼光来看,这一切都是因缘促成。因缘生万法,善也是因缘生的,恶也是因缘生的。佛法讲:因缘所生的万法,缘起性空——万法的本性都是空的。【不辨善恶,念佛往生】如果从大乘佛法讲,对善恶怎么来看待呢?不辨善恶。善恶都是缘起法,都是缘起有本性空。《心经》有一句话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看世间的人、事不要太认真,要看成梦幻空花一样。他是空幻的,是因缘生发出来的,缘一过就不存在了。你如果很执着很在意,就会起烦恼。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安心念佛求往生西方,就更不需要去计较这些善恶是非了。我们是求往生西方的人,这个世间跟我们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也可以说毫不相干,我们只是在这里做一个过客而已。三十年、五十年一过,这个世间就不存在了,在我们面前就消失了。现在只是尽我们的力量,能够影响一个人念佛,就去影响一个人,能够影响三、五个,乃至可以带动一些人,也只是顺其因缘而已。我们只要自信教人信,劝人念佛往生即可。那么不能影响的人,随他个人的因缘,我们不用去计较。古大德有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若真是修道人不见世间之过,我们安心念佛求往生的人,没有心思去计较别人的过失。所以面对人世间的善恶好坏等问题,以简单的心态看待最好,然后就是念佛。我们遇到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无能为力的问题,别无他法,只有求阿弥陀佛加持,一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智随法师:学佛如何面对人事善恶?
【分辨善恶】首先,学佛的人要能够分辨善恶,知道善恶。我们学佛的人如果善恶都分不清,那就糊涂颠倒了,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首先能够知道善恶,才能够改恶向善,才能改变人的命运。我们如果善恶都分不清,自然不能改变自己,也不能影响家庭以及周围的人。我们要自度度人,首先从自身做起,能够分清善恶。佛经有一句话讲:...

居士学佛不如法的言行面面观
善知识在此类居士的心目中,就是家长、神仙或风水先生,有的时候还是老皇历,反正不是教人了生脱死的载法者。 学佛,唯重修持,岂关俗事;敬师,只愿作佛,不求余物。世间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家长里短的纷争,本无意义,就算是善知识全部替我们解决了,又能怎样?心执世事,没有希求解脱之心,即便暂时解决了所有问题,...

学佛后如何去面对境遇不佳
净空老法师说:处逆境,随恶缘,不生瞋恚,业障尽消;处顺境,随善缘,不生贪痴,福慧全现」。

学佛如何入门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四部《阿含经》、《净土诸经》、《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伽经》等。(千万不要以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经,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经过修行,和没有修行的,...

学佛人如何面对生活和工作
”)慧净法师:我们念佛人是这样:看轻现世,注重西方极乐世界,把念佛摆在第一位,事业摆在第二位;念佛摆在第一位,生活摆在第二位。一天的开始,就从念佛开始,一天的工作,也从念佛开始。对于世间应尽的责任,自己就应该尽力;对名利地位不去执着,凡事尽心尽力之后,成败得失就不去计较了,随缘...

净空老法师关于如何学佛的解答
答:如果寺院里面有常规,就要懂得随众。自己做功课可以,但与大众在一起时,一定要随众,不要让大众生烦恼。 问:有的法师经常为人讲课,劝人多念佛少诵经,并说吃肉的人不可以诵经,非常忙的人不可以诵经,请问是否正确?答:不正确。学佛一定要以佛的经教为准,佛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佛没有说过「吃肉的人不能...

初学者学佛怎么学,先学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我想学佛,如何入门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关于学佛人如何对待、面对工作问题
所以,净空法师定了六门 功课:《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和《十善业道经》,另外一种是净空法师编的《净宗同学修行守则》。他限定这六门课两年完成,他不是要求会背、会讲,而是要求每一条要如实做到,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样学佛就有基础。好比盖大楼,地基打好了...

如何学佛[16]学佛要发菩提心:学佛的目的(一)
在第三讲中,主要讲述了世尊的修持、什么是佛法僧、五戒十善。当我们对佛、法、僧、戒的基本概念有了认识后,就要开始探讨如何学佛。关于如何学佛,我们分五大部分来讲,一、学佛要发菩提心。二、学佛的进程。三、学佛的次第。四、佛法的体与宗派。五、法义的抉择。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一、学佛...

盐山县18987558479: 学佛的人应该怎样面对善恶 -
历春恬尔: 关键是不起嗔心.面对善要起随喜心,面对恶要反对、要提醒自己不这样做,或者运用法律武器来制止恶,但不要起嗔心.面对恶起嗔恨心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盐山县18987558479: 佛教如何看待善恶 ? -
历春恬尔: 在佛教里,应该如何认知善与恶? 其实,如果按佛教的逻辑去分析,里面的善与恶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因为佛教所做的是,管好自已,不去管其它人.管也是很有限的管.这才是它最最常见的做法.因为佛教就是叫那些佛教的人不要去管人世...

盐山县18987558479: 学佛是否要放弃计较心,善恶心 -
历春恬尔: 随缘消业是基本秉持的原则,但决不是消极忍受,记住,是随缘,一点都不是死板机械的让我们去消极面对好事或者坏事,而是积极地去面对,前提是念念慈悲心就好了.随缘决不是“束手待毙”.这是回答楼主问题.

盐山县18987558479: 智随法师:念佛怎样才能获得智慧 -
历春恬尔: 第一:存感恩心.我们要存感恩心来念佛,感什么恩呢?感阿弥陀佛救度之恩.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众生,能够往生西方净土,全凭阿弥陀佛大悲救度之恩,我们以非常感恩之心来念佛.有感恩心之人,才会有恭敬心,才会有欢喜心,才会对佛有...

盐山县18987558479: 从佛法角度,如何看待世间上的恶人 -
历春恬尔: 人范贪瞋痴

盐山县18987558479: 佛教是如何看待“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
历春恬尔: 本性是不垢不净的,因此没有善恶.因为一念无明,产生了妄想、执着、分别心,才出现了善恶的分别.今生的善恶,缘于前生的因缘.

盐山县18987558479: 学佛人看到别人做恶事,造不善业就起嗔恨心,请问如何对治? -
历春恬尔: 你嗔恨别人说明你自己有恶念!别人所做善恶与你无关,能劝则劝,不能就放弃

盐山县18987558479: 学佛人士,善恶很难分清楚,那如何行善,谢谢. -
历春恬尔: 以自然磁场的相互吸引力;积极利世的精神、互惠互利、利人利己的心态等等,自然会有好的善缘.佛山深远佛说佛光普度人离尘土.....佛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只有精神遗留!人需既有内修修为以显出自身的光,才能衔接上.法!唯一的道路.万象源于法!

盐山县18987558479: 如何面对不好的念头 -
历春恬尔: 达真堪布答: 有一些不好的念头也不要紧,这是肯定有的.自己知道不应该有,然后慢慢地去改,就行了. 你真正有智慧的时候,可以把这个念头也观为清净.因为它也是缘起法,也是空性的、清净的.你真正能这样转化,它也变成菩提、变...

盐山县18987558479: 怎么分善与恶 -
历春恬尔: 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在这一生短短其间当中,要懂得修福.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必须有能力、有智慧辨别.凡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是善.凡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的团体,损害别人,欺骗别人,这是恶.恶的果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