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如何翻译?

作者&投稿:玉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翻译: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该句出自刘开的《问说》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译文:

君子的学习一定是喜爱问的。问和学,是相互辅助地进行的。不学就没有用来获得疑问的方法,不问就没有用来增广知识的方法;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正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但是有时还不能在实际上应用;认识了事物的整体,但是有时还不能了解其中的细节。

舍去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德才比自己高的人,问他(们)是用来破解自己的疑问,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到有德有才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对)比不上自己的人,问他(们)是用来求得(某一方面的)收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凭借(自己的〉能力强向能力不强(的人)提问,凭借(自己的)学问多向学问少(的人)提问”。

(对)与自己水平相等的人,问他(们)是用来凭借问的内容共同研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互相诘问,详尽地探讨,从而明晰地辨别是非。

肯定自己并且否定别人,是世俗人的共同的弊病。学问并没有通晓,却硬要认为(自己)已经明白了;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随便地凭借主观猜测,像这样的话,那么终身儿乎没有什么值得问的事情了。

(对)德才比自己高的人,世人妒忌他因而不愿意问他;(对)比不上自己的人,世人轻视他因而不屑于问他;(对)与自己水平相等的人,与他亲近而不庄重地相处,因而不乐意问他,像这样的话,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值得问的人了。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其中一定有一次失误。圣人不明白的道理知识,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明白的道理知识;愚笨的人能够做的事,未必不是圣人不能做的事。真理不是专门存在于某人,因而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啊。

既然这样,那么“问”能够少得了吗?因此身份高贵的人可以问身份卑贱的人,德才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分段赏析

本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引论。

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接着辩证地分析“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再转而强调指出:好学一定要勤问。

第二部分:本论。第二到第六段从正反两方面详细阐明为什么要勤问。

第二段先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问不择人,问必有得。作者分两方面论述:①说明三种问的人(贤于已者,不如已者,等于已者)都有收获;②引儒家经典和大师的话,先是暗引,后是明引,证明“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深刻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第三到第六段论述怎样才算好问和问应持什么态度。

第三段举古人好问为典范,并对比古今之人的不同表现,分两个层次:

1、古人好问,不择事,不择人,能取善之弘;

2、今人有学而无问,为下文针砭时弊作了铺垫。

第四、五段转入分析今人的错误表现:

第四段、针对今人“是己非人”的弊端,作者从事(问的内容)和人(问的对象)两方面进行批评。在写作方法上将今人和古人的言行构成鲜明的对比:古人“不择事而问”而今人“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事未安,妄以臆度”;

“古人不择人而问”而今人对“贤于已者;忌之而不愿问”,对“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对“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这个层次对今人的批判与第二段关于问各种人都能有收获的论述,以及第三段“古之人,不择事而问,不择人而问”遥相呼应。最后提出“有学无问”的危害性。

第五段批判今人“非所问所学”的不良风气。作者先指出今人问的三种不良动机:“快言论”、“试其能”“容其短”。最后以感叹句作结,再以“不能几于古”来古今对比,批评今人。

第六段推究今人不好问的根本原因。

第三部分(第七段)作者申说自己的主张。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君子的学问必定喜欢问,“问”和“学,相辅而行为准则。




君子之学必好问的文言文释义
1. “君子之学必好问”出自什么文言文 出自(清)刘开——《问说》 刘开《问说》翻译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君子之学必好问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出处:清·刘开《问说》选段: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中广是...
"广"是增加的意思。这句话出自清代散文家刘开的《问说》,说明“问与学”相辅而行,强调学习和勤问结合的重要性。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 的下一句是什么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的下一 ...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的下一句是“相辅而行者也”,出自清代刘开的《问说》。问说,即为关于求学应当勤问的论说。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君子之学必好问”,叙述了“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

问说文言文的中心论点
1. 刘开问说文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刘开的作品《问说》中心论点为"君子之学必好问",叙述了"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结合,"学"与"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

问与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1. 文言文< >的翻译 问说《孟涂文集》【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

君子之学必好问的阅读答案
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③决④焉?④——选自《孟涂文集》注释 ①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指学习上有见识的人。②致疑:提出疑 难③奚:哪里 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君子之学必好()问②相辅而行()者也③舍()问④其奚()决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君子之学必好问②而或...

表达“不懂就问”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刘开《问说》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3、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古人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关于“学问,要学还要会问”这个话题,你...
1、汉·王充《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第七十八》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2、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六《学术六·师友》,刘开《问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3、三国·王肃《孔子家语》卷第...

问说作者认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原因是什么?
君子之学必好问是问你作为一个君子你肯定有不懂的地方,所以你一定要虚心请教别人,一定要好意思去问别人,所以说君子之学一定是喜欢去问别人的问题。

鸡冠区17647691354: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哪里来的?求译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勤问,非真能好学者... -
荆闻艾畅:[答案] 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

鸡冠区17647691354: 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 -
荆闻艾畅:[选项] A.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 人不知而不愠 D. 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鸡冠区17647691354: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的意思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 -
荆闻艾畅:[答案] 我个人的理解!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喜欢学习的人.学必有问,学与问一定相互牵引而成...

鸡冠区17647691354: 问说《孟涂文集》文言文,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 -
荆闻艾畅:[答案] 1 C 2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 3 学习要与疑问结合.

鸡冠区17647691354: 问 说(节选)(清)刘 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 -
荆闻艾畅:[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那种用义和理等问题互相询问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不多见了.(2)(用)非常难解答的事情,向别人询问,来穷究别人的短处. (3))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或孔夫子、夫子)...

鸡冠区17647691354: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出自哪儿原文出自哪里?文章上下几段是什么?全文是如何翻译的? -
荆闻艾畅:[答案] 孟涂文集》 【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

鸡冠区17647691354: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哪里来的? -
荆闻艾畅: 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鸡冠区17647691354: 关于问与学之间关系的名句3句就好了,急 -
荆闻艾畅:[答案]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 【含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3.“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鸡冠区17647691354: 那问学这个词该如何理解呢?、 -
荆闻艾畅:[答案]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问说》

鸡冠区17647691354: 给下列一段文字断句(3分)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刘开《问说》) -
荆闻艾畅:[答案]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