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作者认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亓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君子之学必好问......”解释~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 致:招致,取得
B.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避免 戒除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轻:轻视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度:揣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焉以求一得 问之人以试其能
B.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C.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好学而不勤问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1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3分)
译文: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2分)
译文:
(3)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2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6.B(忌:妒忌)(3分)
17.A(连词,表示目的,用来。B项:介词,比/介词,对。C项:句末语气词/兼词。D项:连词,表示转折,却/连词,表示并列,并且)(3分)
18.C(③④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⑤说的是问的原因。)(3分)
19.(1)那种用义和理等问题互相询问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不多见了。(4分。采分点有“以”“咨访”,两个宾语前置句)
(2)(用)非常难解答的事情,向别人询问,来穷究别人的短处。(3分。采分点有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穷”)
(3))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或孔夫子、夫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或赏识他)。(3分,采分点有“耻”、“下问”、“贤”。)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会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君子之学必好问是问你作为一个君子你肯定有不懂的地方,所以你一定要虚心请教别人,一定要好意思去问别人,所以说君子之学一定是喜欢去问别人的问题。

要想学习进步,只有多向其他人学习,当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询问,才能够提高

问说作者认为君子之需要必须好问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应该是。君子之交,毕业后我的决定是。因为你是君子嘛


有哪本古书系统讲中国古代教师和学校制度的?
可以说它是《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 《学记》作者说:“君子之教,喻也。”所谓“喻”,在这里可以说是启发诱导的意思。《学记》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并进一步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可见把启发性原则提到很高的高度。《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

君子之学
CC4 7min 大家晚上好,我今晚的演讲主题是《君子之学》。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提到君子,你会联想到谁,谁是君子?我要说的第一位君子就是——孔子。孔子对我们来说,及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是儒家的开创者,我们在中学都学过《论语》的片段。陌生是我们对他的了解,似乎就止于此。...

劝学提出了什么思想
又说: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荀子主张学习圣贤之道,要在思想上扎根,要落实到行动上,一言一行要能成为人们的法则。荀子认为,古代人们学习圣贤之道是为了修养自己的思想品德,而后来人们学习圣贤之道只是装样子给人看,取悦于人。对于后人这种脱离思想品德修养...

《劝学》中哪一句是以螃蟹为例说明学习不能浮躁的?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

你认为君子之交是什么呢?
作者认为友谊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因为淡所以不腻,才能持久。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 敬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最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大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方能永以为好。交朋友也讲究门当户对,纵不是那么严格,也有个界线。

<<荀子•劝学>>看法
(5)学以见行。前面提到过,荀子认为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在于行,因此,在学习方法上也很注重行,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修身养性日常的生活中去,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合乎道德标准,这才是“君子之学”。而“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学了之后,挂在嘴上,夸夸其...

《劝学》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

<学记三则>的作者是谁.并翻译
他还认为董仲舒的思想和主张,亦往往与《学记》中所载有相互发明之处.如《学记》主张"化民成俗",董仲舒对策中也有"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化民";《学记》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董仲舒则说"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学记》中特别强调"继志","务本",董仲舒也主张"重志","重...

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结合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当今物质...
息,不是一天到晚沉浸在学习中,要休息,劳逸结合。游,学习要优游,不要太刻板痛苦,要学的愉快。出处:《学记》,作者为乐正克。《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于《荀子》一书的首篇《劝学》。《劝学》作者:荀子 创作年代:战国后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潮南区17182152718: 问说文言文的中心论点 -
阎耍平消: 问说中心论点为“君子之学必好问”,叙述了“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结合,“学”与“问”相铺相成,缺一不可 .

潮南区17182152718: <<问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阎耍平消: 第一部分(第一段):引论. 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接着辩证地分析“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再转而强调指出:好学一定要勤奋. 第二部分:本论.第二——六段从正反两方面详细阐明为什么要勤问. 第二段先...

潮南区17182152718: 问说的中心思想 -
阎耍平消: 着重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潮南区17182152718: 读 要善问 有感 -
阎耍平消:[答案] 学习要善问 ——读《问说》有感 读了《问说》,我深深体会到,学习要善于提问. “君子之学必好问.”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明白问的重要性,因而经常会向别人请教一些问题.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通过问,能...

潮南区17182152718: 《 问说》 -
阎耍平消:[答案]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1).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2),非问无以广识(3).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4)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5)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

潮南区17182152718: 《问说》文言文翻译 -
阎耍平消: 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潮南区17182152718: 问说的解释 -
阎耍平消: 【解读】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会发现疑问,不“问”就不能增广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正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候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事物的整体,可是有...

潮南区17182152718: 多问为什么的重要性 -
阎耍平消: 问别人说明是一个喜欢学习、探讨的人,但问是有技巧性的,一般一个问题不要反复地问,且提问时,不能过多,在提问时也要分人、分对方的心情等. 提问一般是不懂或一知半解,对于知识、人文积累很有好处,但自己也要加强学习才行.

潮南区17182152718: 问 说(节选)(清)刘 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 -
阎耍平消:[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那种用义和理等问题互相询问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不多见了.(2)(... 作出准确无误的辨析. 小题3: 试题分析:③④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⑤是问的原因. 点评:“筛选文中的信息”解题...

潮南区17182152718: 《问说》的 中心是什么? -
阎耍平消: “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强调“问”的重要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